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预设简论     
(一) 预设是语言逻辑的重要概念之一。预设就是在交际过程中双方共同接受的先决条件。所谓“先决条件”,又叫“共同背景”或“无争议信息”,是指说话者和听话者共同具有的假定,包括共同知道的事实,对话的目的和意向,有关的各种社会因素等。例①、公园的湖边有梅花。预设公园有湖。②、你为什么迟到?预设你迟到。③、这里的景色真好看啊! 预设这里的景色是好看的。④、把收音机打开吧!预设收音机关着。  相似文献   

2.
1.1我们所谓含介词“把”(包括介词“将”)的连动式,指的是下面这样的句子。 ①书店把我的原稿送去审查。 唐弢《琐忆》 ②我把他的一双旧鞋送到城里吉勒特先生的鞋店修理了一下。 《读者文摘》92.3 ③二丫把孩子抱到村卫生所种痘。 《光明日报》90.4.3 ④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来做间屋。 《读者文摘》90.4 这种句子的主要特点是在“把”字之后连用两个动词或  相似文献   

3.
周筱琳 《天风》2005,(8):38-38
面对罪恶的挑战,靠主我们勇敢地说:“不”!曾几何时,“我觉得有个律,就是我愿意为善的时候,便有恶与我同在。因为按着我里面的意思,我是喜欢神的律;但我觉得肢体中另有个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战,把我掳去叫我附从那肢体中犯罪的律。我真是若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感谢神!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罗7:21-25)“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死的毒钩就是罪,罪的权势就是律法。感谢神,使我们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胜。所以,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务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林前15:55-58)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不断发展的,词汇又是语言发展的先导。随着社会的前进,必然会增加词汇量,扩大词的义项及用法,以丰富语言,提高其表现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词汇量的增加及义项、用法等的扩大手段很多,名作动用就是其中之一。对名作动用的规律及特点本文不作全面的论述,仅就其特点之——形象意义进行一些探讨。名作动用在语言现象中并不罕见。在句法功能上,一些名词作谓语后,可以带状语(见例①、⑤)、补语(见例⑥、⑦、⑧)或宾语(见例②、③、④),可以带动态助词“了、着”等(见例③、④、⑨),具有一般动词的语法特征。再对其表示的  相似文献   

5.
一、主语和施受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七回中有: ①你那老和尚几曾吃他? ②师父不曾吃。这都是多义句。一解:吃的动作由“你那老和尚”、“师父”发出,是施事主语句;另一解:“你那老和尚”、“师父”是被吃的对象,是受事主语句。作为受事主语解的,当然可改写为: ③我几曾吃你那老和尚? ④你那老和尚几曾被吃? ⑤那妖怪不曾吃师父。⑥师父不曾被吃。  相似文献   

6.
金建勇 《天风》2006,(22):32-33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耶稣说这话,是指着彼得要怎样死,荣耀神。说了这话,就对他说:“你跟从我吧!”(约21:18-23)  相似文献   

7.
悔改     
去年欢庆圣诞节演出的节目,其中有一弟兄根据真人真事说了段山东快书。随后有一个姊妹上台忏悔地唱:“我跪在主的面前,低下头来仔细思念,当我正在犯罪作恶面向地狱,主啊你来把我救赎。……”使在  相似文献   

8.
自杀是抑郁症最悲惨的后果,据估计美国每年有300000人自杀,其中30000人因此死亡。自杀者亲属和朋友经常的反应是:“他怎么会走上绝路,真是无法想象。”自杀并非突发,一般而言,自杀者在自杀前处于想死同时渴望被救助的矛盾心态时,从其行为与态度变化中可以看出蛛丝马迹。大约2/3的人都有可观察到的征兆。一、自杀前的先兆你可能不是医生或心理学家,察觉不到自杀的先兆。但如果你认识的人有说过或做出下面的事,赶快送他看病、进行干预,不要延迟。言语:“生活是无意义的。”“我没有希望了。”“如果我不在人世了,情况可能还会好些。”“你会…  相似文献   

9.
奇思妙想     
驴和总裁的关系一个城里男孩凯尼移居到了乡下,从一个农民那里花100美元买了一头驴,农民答应第二天把驴带来。第二天,农民对凯尼说:“对不起,小伙子,我有一个坏消息要告诉你,那头驴死了。”凯尼回答:“好吧,你把钱还给我就行  相似文献   

10.
言语行为理论是英美日常语言哲学的重要学说。近年来,经美国哲学家塞尔(J·Searle)等人的发展,这个理论的部分内容已经成为现代逻辑的一个新分支。所谓“言语行为”是指对话语意谓的内容有所实践的语言活动。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Austin)发现日常语言中的许多语句都有这样一种性质:我们一边使用这些语句,一边就实践了语句中动词的某种用意。他把这种叫“行为句(Performatives)”,其中的主要动词叫“行为词”。例如,“我向你保证”,“我警告你以后别再违章”,“我答应你的要求”。人们说出这些句子的时候,同时也在履行着句中的涵义,即做出“保证”,发出“警告”,表达允诺。行为句不同于叙述句(Constatives),后  相似文献   

11.
“生命的完结”这种自然现象在人类心理上普遍带有一种不祥的色彩,因此各民族的语言中都有许多关于“死”的讳饰。尽管因民族心理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在讳饰的方式上有很大差别,但是所有的讳饰从本质上来说都是把“死”这一无可辩驳的事实用模糊、委婉的语言表达出来,因而对“死”的讳饰归根到底是一个模糊度的问题。汉语中有关“死”的说法从古至今恐怕不下几百个,据作者粗略统计,《红楼梦》一书中关于“死”的讳饰约有许个。这些讳饰比拟方式各异,模糊程度不一,反映了复杂的文化、心理现象。本文试图从语言环境入手对“死”的讳饰的模糊度进行粗浅的探讨,以管窥语言环境与语义模糊度之间的关系及其所包含的深层文化现象。从社会文化环境来看,《红楼梦》的作者生活于明末清初的封建时代,因而作品中出现了一些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讳饰,如“薨”、“归地府”、“宾天”、“升仙”等。这些用来讳饰“死”的事物都是中国封建文化中特有的现象,反映了语义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广州浪漫女孩刘颖有一天突发奇想,做个“吻”送给自己热恋的男友。于是她先在唇部涂好口红,然后印在一张白纸上,再把唇印扫描下来保存到电脑中,拿彩色打印机一打,一个漂亮的“吻”便做出来了。她又细心地在纸上做了一圈花边,写下两行字:“把我的吻给你,把我的心给你。永远爱你!”最后把这张纸过塑后送给男朋友。男朋友特别开心,表示会把这吻随身携带,思念的时候拿出来“甜蜜”一下,他还对刘颖开玩笑说,这个创意挺绝,我看你不如干脆辞职开一个个性小店, 就叫“浪漫唇吻”。  相似文献   

13.
主耶稣为救赎人类而受苦受难死在十字架上,他临终时曾大声喊说:“父啊!我把我的灵魂交在你手中。”(路23:46)多少回在苦像前恭读福音所记耶稣苦难后,掩卷沉思,感慨万千。 耶稣是天主圣子,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为什么死在十字架上呢?圣保禄宗徒说:“他是天主子,却由所受的苦难学习了服从,且在达到完成之后,为一切服从他的人,成了永远救恩的根源。”(希5:8、9)圣伯多禄宗徒也说: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同燕妮的爱情,是无产阶级爱情的光辉典范。它伴随着马克思的事业而成长,与马克思的事业融为一体,密不可分。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之际,我们回顾马克思与燕妮动人的爱情生活,对于培养无产阶级高尚的道德情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颇有教益的。当马克思与燕妮由玩童时代的友谊发展成为爱情时,他们曾对相互的爱情作了如下的倾诉:燕妮在给马克思的一封信中深情地写道:“我对你的爱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是无止境的,永恒的和无法衡量的”,“我的全部生命,我的整个身心就是思念你。”(转引自《燕妮·马克思》,三联书店1981年版第72、74页)马克思在给燕妮的信中也以同样的感情写道:“我衷心珍爱你”,“我对你的爱情  相似文献   

15.
今晨让我们听主耶稣对我们每个人说:“我必帮助你。”“帮助你”,在我——你的神,实在是一件小事。你想想我已经为你所作的,还会不帮助你吗?我曾用自己的血把你买了来。为什么会不帮助你呢?我曾为你死,我曾为你完成了更大的事,还不为你作这小事,帮助你吗?  相似文献   

16.
纳甲筮法讲座(七)乾元亨上期从不同角度叙述了前人运用“纳甲”筮法断病的方法与技巧。依据前人筮书,现在,我们可来作一些总结。首先,前人以为有四种不死之卦:①用神居日月,卦中无鬼无财不死;②身空命空不死;③用神生旺不死;④卦无用神,但得元神动则不死。另有...  相似文献   

17.
病中的启示     
去年初,我患乳腺癌住院手术,看到病情报告,就紧张害怕,我妈给我念了两段圣经:“当将你的事交托耶和华神,并依靠他,他就必成全。”(诗37:5)“耶稣听见就说:“这病不至于死,乃是为神的荣耀,叫神的儿子因此得荣耀。”(约11:4)为我做了祷告,让我带着圣经和赞美诗进了病房。  相似文献   

18.
荆棘篇     
汪维藩 《天风》1995,(8):26-26
(十九) “以扫对雅各说:‘我累昏了,求你把这红豆汤给我喝。’……雅各说:‘你今日把长子的名分卖给我吧!’以扫说:‘我将要死,这长子的名分于我有什么益处呢?’……这就是以扫轻看了他长子的名分。”(创25:30—31)  相似文献   

19.
直截了当小伙子:“亲爱的,我对你的爱简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姑娘:“那你就用金钱来表达嘛。”学汉字一位美国教授在教中文,他说:“中国文字始于象形,”于是在黑板上写个“宀”,告诉学生这代表房屋,再写个“女”字说:“这代表女人。”然后问学生:“如果屋子里有个女人你会得到什么?”一群美国学生高喊:“麻烦。”教授微笑道:“噢,可如果屋子里有一个中国女人你会得到平安。”义正辞严一位先生帮他太太向保险公司买保险。签约后,他问业务员:“如果我太太今天晚上死了,我可以得多少?”业务员回答说:“大概20年徒刑,先…  相似文献   

20.
醒悟的浪子     
“他醒悟过来,就说:‘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吗?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路15:17—19) “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路15:24,32) 今年新春,伊川县城关教会又一浪子回来了,他痛悔自己“离家出走”的所作所为,他向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