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众文化或文化工业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一个中心主题,它构成“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文化批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全面、系统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理论,就不能不充分注意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或文化工业的批判。一、法兰克福学派从一开始便把文化批判放在其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地位,然而,强调对“肯定文化”、“大众文化”或“文化工业”的研究则始于30年代后期。这有其历史背景。在这个时期的西方社会,娱乐工业的出现,大众传播媒介的成长,纳粹及其他极权国家对文化的野…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传入中国,该理论主要是批判在资本主义文化背景下大众文化呈现出的标准化、伪个性化特征。这一时期的中国,大众文化产业化刚刚起步,人们一时之间对于这一外来文化概念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引发了学者广泛的讨论。可以说,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恰好为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虽然文化工业理论带有其自身的时代语境与精英立场的缺陷,但依然并不妨碍这一理论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邹广文  常晋芳 《学海》2001,(5):68-73
大众文化的兴起是改革开放尤其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的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与之相应 ,对大众文化的感性描述、理性分析和价值评价成为目前国内文化讨论的热点之一。我们曾初步分析过大众文化现象的一些感性特征 ;关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定位 ,我们也已有过简要论述。① 本文中 ,我们将在感性描述的基础上和价值定位的指引下 ,深入、全面地梳理和概括当代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②从本质上说 ,当代大众文化是一种在现代工业社会背景下所产生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市民文化 ,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产生的 ,以都市大众为消费对…  相似文献   

4.
文化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深刻批判了繁荣的资本主义文化产业表征下的大众文化的控制性和欺骗性,在理论和实践上逐渐转向对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大众文化的批判,实现了由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向文化批判的转换。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本质上说仍是生长于资本主义土壤之中,其批判理论由于太过偏重于抽象的文化批判而抛弃了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矛盾的批判,具有明显内在局限性,由此在理论和实践中均逐渐陷入困顿的局面。以此为镜鉴,我们需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立场,反思批判资本主义的文化侵蚀和推销,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大众装饰     
以"踢乐女孩"为代表的大众装饰,是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美学反映。资本主义的问题不在于太过理性化,而在于理性的不足与偏颇,即只发展了以抽象性为特征的合理性,而没有为人性留下空间。为资本主义合理性注解的大众装饰,以其无意义的抽象线条忠实反映了资本主义时代的总体运作状况。故而,在大众装饰这一文化"表面现象"之中,隐藏着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革命性潜能。因此,一味反对大众文化,力图重建高雅艺术的统治,是一种历史的反动。正确的应对方式,应当是潜入其中,进而探求隐于其下的真理之光。  相似文献   

6.
“文化工业论”(thetheoryofcultureindustry)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最富特征的理论之一,鉴于国内对它尚无研究,本文特予以专门的分析与评论。一、“文化工业论”及其提出在法兰克福学派那里,文化工业论是科技合理性的逻辑的引伸。科技合理性是一种工具理性,它的最强的性能便在于应用和操作。科技合理性的对象化体现在物质生产中,是生产力的不断增强;体现在精神生活方面,就造铸出一种文化工业。文化工业不同于前资本主义时代的个体劳动者的精神劳动,它是以建立在科学技术之上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为前提的。前资本主义时代的精神劳动是…  相似文献   

7.
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研究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文化作为当代社会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对大众日常生活、社会政治领域、社会文化发展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方学术界对大众文化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形成了有代表性的观点,本文试对西方大众文化研究进行评介。一、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在西方文化史上,尼采曾对大众文化进行过一些论述,但他主要是站在精英文化和高雅文化的立场上对大众文化作了全面否定。西方大众文化研究的真正开始应该说是法兰克福学派,70年代以前,以霍克海默尔、阿多诺、马尔库塞、本杰明、洛文塔尔等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代…  相似文献   

8.
文化在时代的演变中,研究者适应不同学术的需要逐渐归纳出了不同性质的文化概念。比如民间文化和官方文化,还有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不同角度和不同纬度分析能让我们看到不同文化的演变方式和规律。文章主要着重于时间这条轴,认为传统民间艺术和现代大众文化是关联的,现代大众文化起源于传统民间艺术,它们之间是一个产生与再生产、演变和裂变、遗留与继承的关系,在这里我将把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传统民间文化产品、现象和现代大众文化产品、现象提炼出来,依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系统分析,用几个案例呈现文化演变脉络。  相似文献   

9.
林雅华 《世界哲学》2016,(4):117-126,161
魏玛时期的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价值信仰层面的空虚匮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如何突破时代困境,重寻意义,成为了当时德国知识分子的普遍追求。在对社会现实的考察与马克思著作的阅读中,克拉考尔逐渐摆脱了文化弥赛亚主义,将目光转向唯物主义,构建出了一套以"去神话化"为核心概念的唯物史观与资本主义理性批判理论。在此基础上,克拉考尔否定了对马克思主义抽象唯心主义与庸俗唯物主义的解读路径,而采取了直面现实、返归具体的文化唯物主义立场,展开了对魏玛时代大众文化"表面现象"的分析,开辟了文化研究与文化现代性批判的先河。  相似文献   

10.
洛文塔尔的通俗文化思想述评陆小宁(南京大学中文系210093)自90年代以来,国内知识界对大众文化的关注与日俱增。在对大众文化批判的理论阐释中,我们看到一个显著倾向,即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霍克海默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已成为国内学者文化思考的基本出发...  相似文献   

11.
激进的民主是社会组织的一种形式,它废除一切现存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统治关系,并且在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中为个人和群体的充分自决创造条件.现存的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都声称它们具有历史的合法性或者说合法的历史地位,因为它们创造出一种加速的工业化,而且达到了一种比在传统资本主义的框架中可能有的更高水平的社会公正.但是,无论在哪种形式的社会主义中,都还不具备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业实力.而且,资本主义社会也已使其社会制度适应了所处国家或地区的环境并学习如何解决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们正处在激荡人心的世纪之交,时代的变化急剧、迅速、全面。中国文化在世纪之交所经历的深刻变化之一是大众文化的游离与自律。而这一变化也为我们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提出了重要课题。本文就大众文化的有关问题作一些思考。一、大众文化代表7文化发展的方向吗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道德追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众文化以其娱乐性、流行性和大众参与性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大众普遍接受的文化形式。大众文化的主要功能是消闲和娱乐,但也不能远离道德,放弃“教化”的责任。应该给大众文化注入人文精神,使其承担起提升大众审美情趣和道德理性的“教化”义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大众文化应以主流文化为价值导向,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另一方面,主流文化也应借助大众文化媒体或形式,寻求在现代文化背景下传播的更广泛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作为大众文化工业流水线的产物,"大女主戏"的成功算得上是大众流行文化的一次小小胜利。但是,在这成功的背后,一味追求商业利益、内容高度同质化的典型特征,也让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多。结合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对"大女主戏"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同时,也是对国产电视剧鲜有精品出现这一现实问题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大众文化是现代社会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但大众文化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不同价值向度的冲突问题,这些冲突构成了大众文化价值底线的维度。法兰克福学派从社会批判的视阈来审视大众文化,围绕"自由"与"伪个性"的冲突,主要从自由与退化、韵味与复制、整合与民主三个方面深刻揭示了大众文化不同价值向度的冲突问题,为当下中国如何引导大众文化、发挥文化应有的功能提供了一种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6.
《学海》2016,(4):96-102
城市日常生活空间是人们以物质、文化为原料生产和创造的各种场所,它们承载着城市入的社会生活,比如日常交往、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休闲娱乐、购物消费等活动。城市日常生活空间类似一个生命体,文化、精神是灵魂,钢筋、水泥、石块、砖头等物质材料是这个生命体的构成部分。有了灵魂,城市日常空间才变得鲜活、有生命;若丢失了灵魂,就会患上"城市病"。资本主义以追逐利润为目的,单纯凭借物质材料批量生产出来的城市日常生活空间,是异化的、患有"城市病"的。中国特色的城市日常空间应该是人文空间,蕴含着文化设施和生命文化,应当成为人们以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念为精神原料,以钢筋、水泥等为物质原料,创造、建设出来的艺术作品般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7.
随着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对资本主义的塑造,工业帝国主义渐变为信息帝国主义。信息帝国主义是帝国主义发展的新的阶段。无论是工业帝国主义,还是信息帝国主义,其本质都是垄断,前者更多的是垄断物质资源,后者更倾向于垄断知识和信息。信息帝国主义为世界社会主义的运动复兴创造了高度成熟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信息资本主义"创造性破坏"必将推动历史向更高阶段发展。我们必须站在更大尺度上、以人类发展的长期历史视角理解列宁帝国主义论,不能以50年、100年的时间看待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列宁帝国主义论的理论逻辑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正在实践中日益彰显出伟大的真理光芒。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它诞生后便很快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并影响到了世界文化的发展。随着西方的这种“后现代”观念的引入和商品社会消费主义的滋长,以及现代传媒所引发的大众文化的泛滥,在中国影视文化领域中,出现了与主流文化、正统审美维度相对照的对大众审美的游戏化追逐,使得中国电影的“游戏化”特征已成为不能无视、且渐趋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陈安国 《学海》2001,4(1):83-86
全球化是资本主义企图一统天下的以同一性消解差异性的过程。因此 ,全球化实质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动的以经济全球化为表征的、以资产阶级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等各个方面的全球化全面推进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资本主义的深层矛盾在全球的全面展开和激化 ,最终会导致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崩溃 ,社会主义必将取而代之。这一规律是无法抗拒的、必然的 ,无论资产阶级如何规避 ,也无法逃脱在达到资本主义全球化的“颠峰”的同时 ,坠入自己选择的“深渊”中。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全球扩张过程中 ,必然会侵犯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20.
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研究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揭示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题.本文指出.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流派,是一种马克思主义形式.基于对三种不同形式的大众文化,即工人阶级文化、亚文化和多元文化的分析,本文指出,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题是大众文化与政治的关系,并且这一研究主题是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