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雷 《天风》2010,(8):14-16
<正>尽管在教会历史上时不时地有人(或教会)追求"灵恩",但把追求"灵恩"和推动"灵恩"成为一项运动并逐步推广,却始于二十世纪初。"灵恩运动"发轫于1901年的美国,先后经历三次浪潮。目前的"灵恩运动"还处于第三次  相似文献   

2.
《天风》2020,(2)
正2019年5月2日,美国著名作家、牧师、圣经学者沃伦·威尔斯比(Warren W.Wiersbe)与世长辞,享年89岁。威尔斯比的著作影响了数以千计的牧师,他也因此被誉为"牧师的牧师"。著名布道家葛培理称他为"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解经家之一"。1929年,威尔斯比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东芝加哥。1951年,他被按立为牧师,他曾在东芝加哥中央浸信会教会、  相似文献   

3.
成祖明 《天风》2008,(17):24-26
(接上期) 三.符合教会本性丰富充实教会公性 早在1980年代,丁主教在<[三自再认识>一文中就指出,以往"从教会的性质来论证三自很少",明确提出了从"教会的性质"来论证了三自的正义性,合理性和必要性.从"教会的性质"来论述三自,是丁主教对中国教会三自理论建设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4.
穷寡妇奉献仅有的两个小钱而得到耶稣称赞的故事(参路21:1-4)是每个基督徒都熟知的.在这个故事的激励下,许多弟兄姊妹追随了寡妇的脚踪,倾其心力地为教会奉献钱物.正是有了这些奉献,教会的各样事工才得以顺利开展.因此,常有牧者将弟兄姊妹的奉献款称作"寡妇的小钱",以此来肯定弟兄姊妹的奉献精神及对教会事工的贡献.用弟兄姊妹的奉献推动教会的事工,这本是一件令人快慰的事情,但当前教会中出现的一些任意挥霍钱财的现象却让人担忧.为此,笔者要向教会的牧者及财务管理者进上一言--珍惜"寡妇的小钱!"  相似文献   

5.
沈承恩 《天风》1995,(10):12-14
7月11日至20日,我和编辑部的包智敏同工去东北辽宁与吉林两省的朝鲜族教会进行了采访。在辽宁,我们访问了沈阳的西塔教会与沈阳郊县浑河站朝鲜族自治乡的前鲜(村)教会、满融(村)教会、金家湾(村)教会,也专程到抚顺访问了那里的教会。在吉林,我们主要在延吉,访问了延吉教会与延吉的兴安教会。  相似文献   

6.
卢龙光  叶菁华 《天风》2007,(10):30-32
"独一、圣洁、大公、使徒的教会" 我们在上两期探讨了《尼西亚信经》有关圣灵的位格和工作的教导.然而《尼西亚信经》在宣认了圣父、圣子、圣灵后,还继续紧接着宣认"我们信独一、圣洁、大公、使徒的教会."有些读者可能会疑问:基督徒崇拜、信靠、委身的对像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上帝;教会不是上帝,只是一群有特定信仰的人(基督徒)组成的团体,为何会在信经中出现?为何谈过父、子、灵之后,仍要提到教会?难道教会是基督徒的信仰对象?  相似文献   

7.
苏喜乐  郑飞阳 《天风》1994,(收录汇总):45-47
在基督新教教会,"像"(圣像,Icon),往往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是一个没有太多讨论余地的存在,"唯独圣经"的宗教改革传统使其在新教教会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摩西律法中(参出20;参申5)关于"像"的诫命更是深刻地影响了世世代代基督徒对于圣像的信仰心理.  相似文献   

8.
赵誌恩 《天风》2008,(15):18-21
今日中国基督徒的重任,藉着地震,不但应该显示我们的爱心.更应明白有一个"新天新地"将要在我们面前出现,我们不但要祈求,更要实践"主的国"在地上.主的旨意在地实现如同在天.使教会更加兴旺,国家更加繁荣.  相似文献   

9.
《天风》2020,(5)
正耶稣的教训不仅给当时代的人以教诲,也指出了很多关于教会和信仰不可忽略的真理(参太24章,25章;可12:41-44)。"要用水藉着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弗5:26)。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本应该是荣美的、圣洁的,但因为人的软弱与不足,教会存在"玷污、皱纹等类的病"(参弗5:27)。圣经中已经让我们看到神的旨意、教会的典范,同时我们也可以间接地看到教会存在的危机及扭转危机的方法。我以为,当下教会存在着三大危  相似文献   

10.
倪光道 《天风》2010,(7):23-25
<正>圣经让我们看到,教会既有地方性又有普世性。保罗对教会地方性和普世性的关系已作了精辟的概括:"各(或作‘全')房靠他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20,(9)
正七、任重道远,基督教中国化仍有漫长的道路1998年,在丁光训(1915-2012)主教的倡导下,"济南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强神学思想建设的决议》~1,正是为了针对神学思想上的问题。丁光训主教曾说:"就教会而论,三自不过主张教会的中国化,主张它发展中国特点,正像英国的教会有英国的特点,美国的教会有美国的特点一样。"~2中国基督教的特点就是在坚持基本信仰、继承大公  相似文献   

12.
<正>丁光训主教曾说:"神学是教会在思考。"相应地,我们可以说,中国神学就是中国教会在思考,是中国教会在自己处境中的思考。有人说,中国的教会缺乏教会性,要办好中国教会,就需要加强其教会性,让教会成为教会。历史地说,中国教会是一个差传的教会,曾经宗派林立,基督的身体被撕裂。现实地说,中国教会是一个后宗派的教会,或者更合适地说是一个联合中的  相似文献   

13.
晏林斌 《天风》2016,(2):32-33
正孤身一人在各自虚拟的世界里构筑自己的神圣空间,终究有一天将会孤立无援而‘寿终正寝'.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交流的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占领宗教"群众神学》(李格尔(Joerg Ri eger)、郭佩兰著,王忻译,第136-137页)一书中,作者竭力倡导教会应打破以往的"四墙"教会模式而建立"线上教会"模式。有人认为教会有的,网上也有,甚至说教会牧者的宣讲还不如网上视频讲得精彩,甚至以此为借口而不到教会参加聚会活动。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15,(2)
<正>圣职按立是一项我们必须谨慎对待的事工,需要我们遵照圣经教导,尊重教会传统,正视时代需要,合法依规地履行教会的使命,真正让圣事成圣,圣职成圣!国人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名忠心且有见识的圣职人员对于教会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为此,保罗留给了以弗所教会的长老们那段语重心长的嘱托:"圣灵立你们作全群的监督,你们就当为自己谨慎,也为全群谨慎,牧养上帝的教会,就是他用自己血所买来的。"(徒20:28)圣职按立是教会属灵事工的关键,对此我们不能有半点疏  相似文献   

15.
普世教会从2012年10月11日至2013年11月24日基督普世君王节定为"信德年",邀请基督徒更深一步地反省我们的信德,加强我们的信德,重振我们的信德。信德是我们信仰的基础,诚如福音中人们问耶稣:"我们该做什么,才算做天主的事业呢?"耶稣回答说:"天主要你们所做的事业,就是要你们信从他所派遣来的。"(若6:28-29)为了回应普世教会的邀请,也偕同普世教会一起善度信德年,  相似文献   

16.
宗教在美国人的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代表美国精神的<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都与基督教传统中"天赋人权"的思想有深厚的联系,宗教与美国最早的移民浪潮、美国的革命以及民权运动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直至20世纪末,仍有96%的美国人信仰上帝,98%的人定期祷告,人们普遍认为美国是西方国家中宗教色彩最浓厚的,甚至有人还将教会比作美国公民的道德孵化器.可是,9·11以后,这种普遍的观念却遭到了严峻的挑战,导致了美国大众媒体上所说的"教会危机"或"信仰危机".  相似文献   

17.
刘刚 《天风》2010,(6):23-25
<正>教会自其产生时起,就逐渐地形成了一定的管理模式,所谓管理模式,就是在教会事工中的侍奉方式。圣经中也说:"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林前14:40)这里的"规矩"、"次序"就是规章制度或是管理办法。一种好的、符合教会与现实社会需要的管理模式,可以帮助教会更好、更健康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19,(8)
<正>编者按:师母,由于其特殊身份,颇为教会信徒所关注。或许她们并没有什么位分,但她们却有形无形地承担着教会中的责任;或许在某些地方,她们只是当地教会聘牧时"买一赠一"的"附属"恩典,但她们却在教会建设中成为牧师或传道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者。可是,当她们默默无闻地在教会里操劳的时候,有谁能理解她们的酸甜苦辣?本期让我们一起关注教会中的传道师母!  相似文献   

19.
<尼西亚信经>以"我们信……"开始,然后申明大公教会对天父上帝、耶稣基督、圣灵的信仰."信"是基督徒生命的关键,因为我们是基于上帝的恩典,透过信仰为我们死而复活的主耶稣基督,让我们得以称义(罗1:17;3:26,28),与上帝和好(弗2章),我们可以得救,得着永生(约3:16).对上帝及耶稣基督的信仰是基督徒安身立命的基础.在谈论各教义课题之先,要先谈谈什么是信仰."信仰"一词有两种用法.按第一种用法,信仰是名词,指所信的内容,可说是基督教信仰的教义.基督徒相信上帝创造世界,相信耶稣基督拯救我们脱离罪恶和死亡的权势,相信圣灵在教会和信徒生命中工作等,都是信仰的内容.教会聚会中的唱诗、讲道、祷告、礼仪,以至教会提供的各种教导,以至神学工作者的著作等,都涉及以不同方式表达的信仰内容,而<尼西亚信经>就是对基督教信仰内容的权威性表白.信仰的内容乃是教会对信仰的对象--三一上帝--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王洪福 《天风》2014,(12):15-16
<正>神赐给我们多少财力就等于给我们多少托付,教会每年奉献收入越多,神给教会的责任和托付也就越大。神恩待各教会,使教堂硬件不断完善,教会奉献款不断增多。如何看待奉献款以及如何处理奉献款,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件事。钱财代表力量"我可以证明:他们是按着力量,而且也过了力量,自己甘心乐意地捐助"(林后8:3);"……于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