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月29日下午,进德公益和其海外合作伙伴德国明爱及其他兄弟明爱在四川省民政厅隆重举行了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4050顶帐篷(价值890万元人民币)仪式。出席捐赠仪式的有:德国驻成都总领事施密慈女士,德国明爱项目官弗兰克先生,德国明爱项目宣传部负责人丁娜女士,进德公益副主任韩清平神父,四川省统战部副部长钟家霖,  相似文献   

2.
国际动态     
印度天主教明爱机构拟增加女性进入决策层2月6日-8日,印度天主教全国明爱机构在孟买举行全国会议,会议通过加强女性参与的计划。该计划将吸纳更多女性进入明爱机构的决策  相似文献   

3.
傣族笃信南传上座部佛教,也称为小乘佛教。该教是明初传入今天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至明中叶已经“寺塔遍村落”(明《洪武实录》卷二五五),使得小乘佛教在傣族中具有全民性质。据傣族佛教经典记载及传说:该教一是从印度传至缅甸,再传入我国傣族地区;二是缅甸传入暹罗,再由暹罗传入;百多年前有印度高僧九人到缅甸讲经,其中一人到盈江县,一人  相似文献   

4.
八月四日(农历六月十五日)缅甸新任驻华大使吴昂温,率领武官等使馆官员及家属三十八人到西山八大处朝拜佛牙。吴昂温大使等缅甸客人在佛牙塔客厅,向接待他们的中国佛教协会理事通一法师礼拜,然后席地而坐。大使介绍说:“在缅甸  相似文献   

5.
法界春秋     
《法音》1985,(1)
吴山友总统访问上海玉佛寺缅甸总统吴山友和夫人等贵宾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三日上午,访问了著名的佛教寺庙上海玉佛寺,受到寺内僧众及佛学院学僧们的热情接待。玉佛寺方丈真禅法师向总统介绍玉佛寺的历史说:一八八二年由我国高僧慧根和尚,从缅甸请得玉佛回国,在上海建寺供奉,故名玉佛寺。吴山友总统向玉佛礼拜后,在留言簿上题词说:从玉佛身上看到缅、中两国在很久以前就有了交往和友  相似文献   

6.
为实践基督的爱德精神,树立教会的形象,刘燕超神父同“香港明爱”、“澳门和平之声传播中心”两个天主教友好慈善机构取得联系,为昭阳区凤凰小学,西城区和平小学,青岗岭大营完小、朱家山麻疯村康复小学的90名特困失学儿童引资15240.00元。并于2001年9月4日、5日、6日、11日在受助学校举行爱心捐助仪式,将资金分别发放到学生手中。受助学生、家长深受感动和鼓舞。这些受助学生一直被资助到小学毕业。 刘神父此次爱心活动,得到各级党政部门教育部门及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昭通电视台为此次活动做了采访和报道,引…  相似文献   

7.
爱情是人世间最美好也是最伤人的东西。每个人心中都存着一份对爱情的期盼和对激情的渴望。从儿时的懵懵懂懂,到后来的海枯石烂、白头携老,无不隐藏着人们对爱的呼喊。人们为了爱而幸福、欢欣、人们也为了爱而痛苦、惆怅。“爱”究竟是什么?“爱”何来如此之大有魔力?可能谁也元法说清道明。不过,要想知道自己将来的爱情之路如何,了解自已的爱情之后,也就略知  相似文献   

8.
据天美社讯1998飓风“米奇”吹袭中美洲,造成大量人命伤亡和财产损失后,天主教的援助及发展组织动用历来最庞大的经费,协助重建中美洲的基础建设,改革当地不公义的社会结构。1998年12月8日,国际明爱和美国支持发展的天主教组织代表,在美国迈亚密总教区牧...  相似文献   

9.
张开勤 《法音》2008,(5):65-66
本刊讯4月17日是缅甸新年,即"泼水节"。缅甸驻华大使吴登伦及使馆外交官与缅甸在京留学生和商社人员160余人,于当日上午9时拜访了北京灵光寺,并在灵光寺欢度缅甸新年。期间,以常藏法师为首的灵光寺僧团为缅甸客人举行了新年祈福法会,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2月14曰上午10时,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三都镇寒垅村沙澳自然村,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天主教闽东教区詹思禄主教牵线,德国明爱和河北进德公益向养殖受灾户捐助的发放鲍鱼养殖笼仪式正在举行。鞭炮脆响,掌声热烈。广大受灾村民手提着崭新的鲍鱼养殖笼,笑逐颜开,来年丰收的希望尽.隋绽放在沧桑的脸上。有位村民情不自禁地握着天主教神父的手说:“我们这里受灾,你们可是第一时间给我们捐助的恩人呀!”  相似文献   

11.
王理  张开勤 《法音》2006,(10):28-28
本刊讯9月25日上午,应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邀请来华访问的缅甸宗教部副部长都拉吴昂哥率缅甸政府代表团一行6人,拜访了中国佛教协会,受到副会长圣辉法师、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的热情接待。会谈中,圣辉法师深情回忆起去年率团出访缅甸的情形,对缅甸宗教部的周到安排和副部长阁下的盛情款待再次表示了感谢!他强调:佛牙舍利曾应缅甸政府邀请三次巡礼缅甸,供缅甸佛教徒瞻礼膜拜、沐浴佛恩,充分说明中国的佛牙舍利与缅甸人民有着殊胜的因缘,是联系两国佛教信众的金色纽带。圣辉法师说:今天上午,副部长阁下参拜了灵光寺并瞻礼了佛牙舍利,可谓因缘…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7月7日上午,缅甸任驻华大使吴登伦先生一行专到北京广济寺拜访中国佛教协,受到一诚会长的热情接待。吴登伦大使首先对一诚会长冗会见表示感谢。他说,缅甸和国山水相连,两国人民长久以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因此缅甸喜欢称呼中国人为“胞波”,意是“兄弟”,这表明两国人民有着兄弟般的情谊。缅中两国佛教徒的友谊也很深厚,中国的佛牙舍利曾应邀三次到缅甸巡礼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此次,作为新任驻华大使,特来拜访中国佛协并大长老座下,以增进相互了解,促进两国佛教徒的友好关系。一诚会长对吴登伦大使的来访表示欢迎。他说,中缅两国世代睦…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来到花香四溢、法遍四境的缅甸,参加仰光大金塔建成2600周年庆典活动,深切感受佛牙舍利在缅供奉带来的欢喜吉祥,亲身见证中国佛教界情系缅甸佛教和慈善事业的善缘义举,见证北京灵光寺与仰光大金塔缔结友好寺院的殊胜因缘,可以说是机会难得,令我倍感欣喜和荣幸。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7月4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在北京西山灵光寺,会见了专程到西山灵光寺参拜佛牙舍利的缅甸联邦外交部长吴温昂先生一行。一行专程来参拜佛牙舍利表示欢迎。他说,佛牙舍利不仅是中国的至圣国宝,也是全世界佛教徒崇信的佛宝,中国的佛牙舍利曾三次应邀莅缅巡礼,与缅甸佛教徒结下了很深的法缘。希望通过外长阁下,给缅甸僧侣和佛教徒带去问候,并非常欢迎缅甸人民来中国朝圣,朝拜佛牙。吴温昂外长对学诚法师拨冗专程来灵光寺会见代表团表示感谢。他说,佛牙舍利是稀世珍宝,它显身在古老的中国,预示着中国将拥有美好的未来。他…  相似文献   

15.
佛教新闻     
《法音》2006,(3)
缅甸总理瞻拜北京灵光寺佛牙舍利本刊讯2月15日上午,缅甸联邦政府总理梭温一行50多人来到北京灵光寺朝拜佛牙舍利。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蒋坚永、外事司司长郭伟、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陈文尧等到山门迎接,由灵光寺监院常藏法师率领的仪仗队及佛乐团引领缅甸贵宾一行抵达灵光寺迎客厅。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灵光寺方丈圣辉法师会见了梭温一行。谈话中,圣辉法师说:中缅两国山水相邻,两国人民友好情谊源远流长,两国佛教徒的深厚友谊,更是非同一般。新中国成立后,缅甸是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自两国建交以来,两国政府之间一直保持…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04,(6):20-20
中国佛教协会负责人日前就缅甸某寺已故住持生前向新加坡僧人赠佛牙舍利一事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问:最近新加坡有关宣传报道说,新加坡护国金塔寺保存有一颗佛牙舍利。该佛牙舍利是由缅甸妙务的一位僧人于1980年在一座废塔中发现并秘密供养了20多年。在他2002年12月逝世前夕,将该  相似文献   

17.
在緬甸的国家政治结构中,缅甸华人处于边缘从属地位,诸多政策及法律的规定,致使华人"无权"登上国家政治的舞台。但是,缅甸华人的政治实践并没有因此而销声匿迹,反而在更为微观的层面上呈现出多元、活跃的景象,其社团建设、民间信仰活动、华文教育等实践过程中都体现着缅甸华人对政治的理解及权力运作。笔者对缅甸曼德勒地区华人进行田野调查研究后,发现其宗教建构过程充满了纷繁复杂的政治含义。本文试图揭示他们在宗教舞台上展演的权力"游戏"如何影响其身份认同,以及微观的权力"游戏"又是如何隐喻着宏观政治,这将会为理解缅甸华人的生活世界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理爱与情爱     
苏佐扬 《天风》2005,(3):41-41
耶稣对西门彼得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15节)。第二次又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16节)? 耶稣头两次问彼得所用的"爱"字,原意为"属神的爱","理智的爱","不改变的爱"。神爱世人,耶稣爱属它的人爱到底,你们要彼此相爱,均用此爱字。 但彼得两次回答主耶稣的问题时,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这个"爱"字,原意为"朋友的爱","情感的爱","会改变的爱","父母的爱子女的爱",转意为"热情","喜欢","爱好"。  相似文献   

19.
紫薇 《思维与智慧》2006,(12):45-45
1899年爱因斯坦在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时,他的导师是数学家明可夫斯基。由于爱因斯坦肯动脑、爱思考,深得明可夫斯基的赏识。师徒二人经常在一起探讨科学、哲学和人生。有一次,爱因斯坦突发奇想,问明可夫斯基:“一个人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在人生道路上,  相似文献   

20.
爱海拾零     
张才彬 《天风》2002,(4):48-49
在美国有这么一段格言:没有一种服装比爱更合身,没有一种装饰比爱更迷人,有人说无美就无爱,实际上相反,无爱才无美。瑞士有一位教育家也曾说:“爱的启示,就是对世界的拯救!爱是缠绕大地的一根韧带。”而荷兰人梵高则说“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另有一位哲人则更为严肃地指出:“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将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