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佛学文摘     
以佛法研究佛法 台湾佛教学者江灿腾在《现代中国佛教研究方法论的反省》一文中,回顾自己的治学经验,认为印顺法师“以佛法研究佛法”的观念,解决了他在佛法内容上的困扰。《游心法海六十年》一书。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6,(1)
正扶危济困是佛教慈悲精神的体现,佛法中的缘起论、慈悲观、布施观和福田思想都为佛教积极参与扶贫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扶贫可说是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之一,佛法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扶贫的实践就一直没有中断过,因此,当代中国佛教更应该继承传统,积极应对当前扶贫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灵活创新,方便施救,切实履行佛法利益众生的精神。佛教以慈悲为本怀,以入世为方便,佛教徒践行佛法,就应当将慈悲的精神落实于  相似文献   

3.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大乘的佛法逐渐成为中原佛教的主流。中国都市佛教遵循的原则就是大乘的入世佛法。其核心是:不异世间而出世,慈悲才是成佛的根本,将目光放在有情众生的需要和现实苦难上,由利他之行而圆成修持的功德。正是根据大乘的入世佛法,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身体力行,大力倡导“人间佛教”,提出“建立人间佛教,庄严人间净土”的理念。人间佛教”已经成为当代中国都市佛教发展的指南。  一、都市佛教将成为 当代中国佛教发展的主流    从1996年起,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口由农村移居城…  相似文献   

4.
传静 《中国宗教》2023,(9):13-1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在深入推进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精神。以下谈谈我个人的体会。一、佛教中国化的“守正”,是要在保持佛教的根本信仰、坚持正信正行的同时,适应时代、适应社会。佛陀为佛法的弘扬定下了“契理契机”的原则。“契理”是指保持佛法的核心理念和教法;“契机”是指实现佛法适应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应机施教。佛教有“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爱国爱教传统,  相似文献   

5.
面向21世纪的中国佛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 佛教在进入中国二千年来的时空条件中,不断地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变迁而与时偕进。但可变的是佛教之“教”,不变的是佛法之“理”。不变谓之“契理”,可变谓之“契机”。一味的佛法,在中国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的发展,从来就是不平衡的。正是这种时空不平衡性,为佛教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回旋余地,也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观察范例。 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最重大的事件,莫过于以太虚法师和欧阳渐居士为代表的对中国传统佛教的反省和批评。这种来自教界内部的反省和批评,或侧重于转“机”,或侧重于洁“理”,由此产生“人间佛教”和“批判…  相似文献   

6.
佛教文摘     
《法音》1995,(2)
佛教文摘编者按什么是佛法?佛教的本质是什么?佛法、佛教、佛学有何不同?佛教与宗教、佛教与哲学、佛教与科学是什么样的关系?这些问题,无论对于学佛者还乏研究佛教的学者,都具有基本的重要性。近期我们将围绕这一主题,选辑海内外多种观点,不拘一格,共同探讨。文...  相似文献   

7.
《法音》1995,(3)
佛法是什么?佛法就是圣谛佛法是什么?这一问题使很多人模糊困惑。人们常问:佛教是哲学呢?宗教呢?或是一个生活方式?简单地说:佛教既广大且精深,再巧妙也不能归纳于一狭窄的范畴。当然,佛法包括哲学、宗教或生活方式,可是佛法确又不是限囿于以上范畴之内。以某些...  相似文献   

8.
《法音》2000,(1):91-91
《法音》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艺术和知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以“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提倡人间佛教,启迪智慧,净化人心”为宗旨,广泛介绍国内外佛学研究和佛教事业的最新发展,交流四众弟子修学佛法的经验体会,弘扬佛法,展现灿烂的佛教文化。《法音》杂志主要栏目有:特载、法音论坛、专题访谈、修证指要、佛门人物、四众同修、佛教文史、胜迹巡礼、佛教艺术、政策法规、藏传佛教、南传佛教、海外佛教、书林漫步、佛教文摘、禅林清韵、佛教新闻等。《法音》杂志是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9.
《法音》2001,(11):49-49
《法音》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艺术和知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以“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提倡人间佛教,启迪智慧,净化人心”为宗旨,广泛介绍国内外佛学研究和佛教事业的最新发展,交流四众弟子修学佛法的经验体会,弘扬佛法,展现灿烂的佛教文化。《法音》杂志主要栏目有:特载、法音论坛、专题访谈、修证指要、佛门人物、四众同修、佛教文史、胜迹巡礼、佛教艺术、政策法规、藏传佛教、南传佛教、海外佛教、黄金纽带、书林漫步、佛教文摘、禅林清韵、佛教新闻等。《法音》杂志是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02,(12):44-44
《法音》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艺术和知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以“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提倡人间佛教,启迪智慧,净化人心”为宗旨,广泛介绍国内外佛学研究和佛教事业的最新发展,交流四众弟子修学佛法的经验体会,弘扬佛法,展现灿烂的佛教文化。《法音》杂志主要栏目有:特载、法音论坛、专题访谈、修证指要、佛门人物、四众同修、佛教文史、胜迹巡礼、佛教艺术、政策法规、藏传佛教、南传佛教、海外佛教、黄金纽带、书林漫步、佛教文摘、禅林清韵、佛教新闻等。《法音》杂志是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01,(10):40-40
《法音》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艺术和知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以“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提倡人间佛教,启迪智慧,净化人心”为宗旨,广泛介绍国内外佛学研究和佛教事业的最新发展,交流四众弟子修学佛法的经验体会,弘扬佛法,展现灿烂的佛教文化。《法音》杂志主要栏目有:特载、法音论坛、专题访谈、修证指要、佛门人物、四众同修、佛教文史、胜迹巡礼、佛教艺术、政策法规、藏传佛教、南传佛教、海外佛教、黄金纽带、书林漫步、佛教文摘、禅林清韵、佛教新闻等。《法音》杂志是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2.
文以载道,书以达义。佛教自传入中国,便与中国书法艺术结缘。佛法与书法的关系,以禅喻书、援佛入法等概念,是历代佛教名家、书法家关注的重要命题。近期本刊特以佛法与书法为题采访了钟明善先生。钟先生长期从事书法艺术创作,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佛教饱含热爱之情,且有独特的感悟。在钟先生娓娓道来的谈话中,我们对佛法与书法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02,(10)
法轮功邪教盗我佛教“法轮”以为其名号,窃我佛祖诞辰以作李洪志“生日”,篡我佛教术语名相以充其邪说,诬我佛教而自称“最高佛法”,恶紫夺朱,欺骗、蒙蔽了无数的海内外民众,祸国、祸教、祸民,其罪业、其危害罄竹难书,一时世人因谈“法轮”而色变,佛子因言“佛法”而蒙羞。这真是佛教亘古未有的大耻辱,天地不容之大邪恶。众所周知,佛教义理博大精深,二千五百多年来,以其不朽的智慧、慈悲的精神、和平传教的方式,弘传于五洲四海,形成了巴利语、汉语、藏语三大语系佛教。她传入中国二千多年来,与中国固有文化相融合,成为中华…  相似文献   

14.
自佛陀在灵山拈花微笑,迦叶悟道,以心印心,禅学便开始流传于世。印度禅宗第二十八祖达摩大师东渡来华,将禅学传入中国。二祖、三祖均在中国的安徽建道场,弘扬佛法。后六祖惠能大师创顿教,给中国佛教注入新鲜血液,将佛教中国化,使中国佛教重焕生机,禅宗在中国自此大兴,禅学思想深入人间,兴盛至今。  相似文献   

15.
佛法弘化三层圈佛日王雷泉先生以信仰、社会、文化三层圈论佛教,着眼于佛教自身的建设,强调信仰建设为使佛教的社会教化功能得以运转的轴心,可谓高论。本文所说三层圈,系就佛法摄化之范围而言,主要着眼于对佛法、佛教性质的认识,与王雷泉先生所言三层略有不同。本文...  相似文献   

16.
学诚 《法音》2008,(12)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廿九日)中国禅宗的建立和取得的成就,在唐宋时期可谓波澜壮阔,前所未有,成为中国佛教最鲜明的特色之一。特别是唐代之后经历过多次社会动荡,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中除了禅宗和净土宗之外的其他宗派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衰弱,唯有禅宗一脉绵延不绝,被认为是后世一切佛法的源流,甚至代表整个的佛法,对中国佛教影响如此之大,其中原因不得不受到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学诚 《法音》2008,(12):21-32,33-36
中国禅宗的建立和取得的成就,在唐宋时期可谓波澜壮阔,前所未有,成为中国佛教最鲜明的特色之一。特别是唐代之后经历过多次社会动荡,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中除了禅宗和净土宗之外的其他宗派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衰弱,唯有禅宗一脉绵延不绝,被认为是“后世一切佛法的源流,甚至代表整个的佛法”,对中国佛教影响如此之大,其中原因不得不受到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千百年来,佛教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社会打下深厚的基础,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都必须归功于佛教对人世间的长期奉献,惨淡经营。只有这样,佛教才能够在中国社会取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简略地说,佛教传布中国的成功之处,是在其以积极人世的态度成功地影响、改善了中国社会的许多方面。同时,我们也应该深刻地认识到佛教能够取得这种成就,是因为在其传入中国不久,佛教已成功地改造了自己,“从注重僧尼个人修行解脱的印度佛教蜕变为积极服务人间的中国佛教。”唐朝慧能大师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佛教译场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佛教译场的回顾与前瞻王雷泉程群一、翻译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作用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以文献确凿可考者算起,已有整整二千年。除非是天纵之圣,不假文字而契会心印,绝大多数中国人要读懂并领会释迦牟尼所创、印度历代佛弟子所传的佛法,唯有通过翻译一途。欧阳渐...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02,(10):29-29
法轮功邪教盗我佛教“法轮”以为其名号,窃我佛祖诞辰以作李洪志“生日”,篡我佛教术语名相以充其邪说,诬我佛教而自称“最高佛法”,恶紫夺朱,欺骗、蒙蔽了无数的海内外民众,祸国、祸教、祸民,其罪业、其危害罄竹难书,一时世人因谈“法轮”而色变,佛子因言“佛法”而蒙羞。这真是佛教亘古未有的大耻辱,天地不容之大邪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