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学界关于涵芬楼影印本《道藏》的问世过程,主要是依据丁福保的《道藏精华录绪言》,以时任大总统徐世昌为首倡者。本文经过考察认为,傅增湘和张元济才是推动重印《道藏》的核心人物。傅增湘作为著名藏书家,从版本目录学的角度看到了《道藏》所收经籍的重要价值,因而向张元济提出重印《道藏》的倡议。张元济作为商务印书馆的主事者,基于爱国情怀,为避免外国人抢先重印《道藏》,于是积极响应。徐世昌支持此事,并以个人入股方式出资襄助。影印过程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正式发售后,150部《道藏》在三年时间内即销售一空。  相似文献   

2.
黄剑 《现代哲学》2017,(3):139-147
张元济主持下的商务印书馆对《正统道藏》进行的影印,是商务重心由出版教科书为主向影印善本古籍、出版学术书籍转变中一大事件,这不仅是整理国故中的重要一环,而且这一相对系统基本材料的重版,对后世研究的兴起居功至伟。通过对商务出版《道藏》过程的梳理及研究,显现出张元济在晚清民国延展人脉的具体方式与思路,进而检视、发现由此展开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与标签化历史认知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云芨七签》,北宋君房编辑。它是《大宋天宫宝藏》(即张君房领修的《道藏》)的辑要,是一部道教类书。由于《大宋天宫宝藏》已佚,故《云芨七签》的学术价值更显得重要。本文仅就《云芨七签》卷数的标示和统计,谈点自己的看法。 今见《云芨七签》有两种版本:一是《正统道藏》(以下简称《道藏》)本,包括它的各种影印本;一是《四库全书》(以下简称《四库》)本,见“子部三六七道家类”。两本的标目均为122卷,诸家著录亦为122卷。“122卷”之说,既是错的,又是对的。辨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1931年,国立青岛大学(山东大学前身)奉教育部指令试图保存崂山太清宫藏明《正统道藏》,因学校改组未能办成。但在此过程中,国立青岛大学两位学者翻阅过崂山《道藏》,并撰写出两种最早的《道藏》研究作品:其一为丁伯弢,撰短文《道藏考略》及《道藏续考》;其二为曲继皋,他与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共赴崂山读藏,撰长篇论文《道藏考略》,为现代《道藏》研究开先之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道教》2001,(1):8-8
《中华道藏》虽然没有预期在 2 0 0 0年度正式出版 ,但在各位大德、编委、作者和道教同仁的共同努力下 ,《中华道藏》整理、点校上还是在稳步推进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中华道藏》整理的进度看 ,《中华道藏》所有稿件在本年度大部分在进行二校 ,交由点校作者进行三校的有十八册 ,具体为 :第一、二、三、七、八、九、十一、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三十七册。三校稿返回的有第一、二、七、八、九、十九等册。《中华道藏》编委会在本年度也做了很多的工作 :年初 ,由于《中华道藏》的审稿、定…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复印《道藏》经,已经三次了,一是商务印书馆、二是新文丰出版公司、三是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和天津古籍出版社。每次所印《道藏》经,首卷皆有缘起和序文。然而都没有介绍邵以正其人,涉及此人惟有陈国符老先生的《道藏源流考》,至于《道藏》经有没有序的问题,竟无人述及此事,予则不揣冒昧,先来抛砖引玉!以邵以正生平和正统《道藏》经为上篇,《道藏》经有没有御制序为下篇。  相似文献   

7.
继明代《正统道藏》之后,《道藏辑要》是最重要的道教丛书。《道藏辑要》一书的形成至今仍是个谜,当代学者普遍认为它有三个主要版本:一为彭定求(1645-1719)编原本,二为蒋元庭(1755-1819)增补本,三为贺龙骧、彭瀚然最终修订本。与学者们普遍认可的观点不同,本文力图证明《道藏辑要》实际上只有两个版本(版本二和版本三),而所谓的彭定求本纯属虚构。在对蒋元庭之同代人闵一得(1748/58-1836)的作品进行研究后,我们证实蒋元庭确是《道藏辑要》的编者。在闵一得的作品中,我们还可以发现《道藏辑要》在江南地区与"吕洞宾崇拜"有关之道教社团中的影响;在巴黎藏本《道藏辑要》(这一版本与藏书家丁福保编制目录之版本十分近似)中,这种影响的痕迹更是十分明显。在此发现的基础上,本文力图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使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道藏辑要》的复杂文本历史,以及它在推动清代道教纯粹远景及扶鸾崇拜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现存《道藏》(明《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中的中国哲学史史料极为丰富,既有间接史料,也有直接史料。现存《道藏》虽是明刻本,但其渊源出自北宋《政和道藏》,其中不少著作,版本古老,有的源于宋版,有的鲜见其它传本,极可珍贵。其中有关中国哲学史的史料分布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某些道经含有道教哲学内容;第二,某些道经引用或著录了含有哲学内容的诸子和儒、佛著作;第三,《老子》、《庄子》、《列子》、《亢仓子》、《文子》和《关尹子》被道教奉为真经,《黄帝阴符经》被奉为丹经。《道藏》收罗了这七部书的大量注释,其中有很多是哲学性的著作;第四,部分易学、数术著作,和上述七部书以外的部分哲学著作,也被纳入《道藏》。本文仅以后两种著作为例,  相似文献   

9.
明版《道藏》是中国古代最后一次官修的《道藏》,也是唯一存世完整的《道藏》版本。自明正统初年《正统道藏》刊刻完毕,即陆续颁赐天下名山宫观收藏,万历续修后再次大规模颁赐,庋藏《道藏》的宫观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南、湖广各省。至于明清各地庋藏《道藏》的数量,除陈国符先生考证的53部外,根据现存明清方志、文集等史料,补遗明清各地宫观庋藏明版《道藏》30部,加上明清亲王所藏9部,共得92部,估计明版《道藏》的刊印总数当在100部左右,而明清时期《道藏》庋藏的地理分布也一并了然可明。  相似文献   

10.
各位领导、道长、学者: 大家好! 首先,我祝贺《中华道藏》的编纂出版!《中华道藏》在明《道藏》的基础上,对道教经书进行标点、校注,重新排版、录入,并补入了一些原藏未收和最新考古发现的重要道书,在原藏的基础上有一个新的发展,是一套全新的道教经书总集。 《中华道藏》的编纂出版,是道教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正自唐迄明历代纂修《道藏》,然其工程浩大,多赖朝廷组织方得进行(仅元修《玄都宝藏》为全真道所组织)。有明一代,朝廷颁赐各地《道藏》的数量约在89部以上~1,而陕西四处宫观先后获赐明版《道藏》6部,清初楼观道士又入京购请明版《道藏》1部,若加上明代属陕西所辖的宁夏庆王府~2和甘州卫显应观~3各获赐1部《道藏》,则陕西境内曾庋藏《道藏》多达9部,占所知明版《道藏》总数的十分之一。然而不幸的是,陕西这7部明版《道藏》先后毁于兵火战乱之中,或有流散民间不知去向者。本文根据新发现的史料,在综合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陕西省内明版《道藏》颁赐和存藏情况作一细致的梳理,以此发见陕西道教盛衰兴废之历史,唤起当代道教古籍保护之注意。  相似文献   

12.
<正>明《道藏》分为《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两部分。明成祖朱棣令正一派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编修《道藏》,直到明英宗正统九年(1444),始行刻版,次年刊印。共五千三百零五卷,四百八十函,按三洞四辅十二类排列,以《千字文》为函目,自"天"字号至"英"字号,史称《正统道藏》。明世宗于嘉  相似文献   

13.
元版《茅山志》的作者究竟是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国符先生在《道藏源流考》一书中 ,对《茅山志》的编纂及各代版本进行了较详的考证 ,最后得出结论谓 :“此书实即张天雨所修 ,刘大彬窃取其名而已。”《道教大辞典》中“张雨”条、《道藏提要》中“茅山志”条等也都纷纷引用了这一结论 ,认为《茅山志》的作者是张伯雨而不是刘大彬。而《正统道藏》收录的《茅山志》中却清清楚楚著有“上清嗣宗师刘大彬造”。那么《茅山志》的作者究竟是谁呢 ?我们先来看一看陈国符先生在《道藏源流考》一书中是怎么说的 ,《道藏源流考》附录一云 :“钱大昕元史艺文志卷二另著录张天雨茅山志十五卷。成化杭…  相似文献   

14.
正道教的经典总集名为《道藏》。现存《道藏》是明代纂修的。中国道教协会从1997年开始,组织专家学者,历时8年,对明《道藏》进行整理、点校和少量的增补,于2004年出版了《中华道藏》。这是当代道教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成果。由于《中华道藏》主要是对明代《道藏》进行整理,大量明代以后的道教典籍未予收录,大量流传于民间的道教经书和科仪文献亟待抢救、整理,  相似文献   

15.
“藏”古文作匨,《说文》:“匿也”,故藏字一般都指储放东西的地方而言。但佛教中的藏除同样含此意义外,还有佛籍经典亦称藏,《善见律毗婆沙》云:“藏者器也,何谓为器?器者能聚集众义。”盖佛经最能包含蕴积文义,故名为藏。道家经典也同此称做道藏,如《宋史·王钦若传》说:“明年为景灵使,阅道藏”例。本录所说之佛藏,则专指佛教寺院堂塔中的仓房言,一般计有药藏、经藏和轮藏之分,试溯其源。  相似文献   

16.
《中国道教》编辑部: 胡道静先生在《<道藏>与中国文化》一文中(见《中国道教》总第五期35页第二栏六行)说:“清嘉庆时孙星衍的夫人王圆照校《列仙传》,也直接用南京朝天宫所藏《道藏》本核对,补足赞文。”根据我所掌握的材料,与胡先生的看法有些不同,提出来供商榷。一、嘉庆时校《列仙传》的女士不叫王圆照,而叫王照圆;她不是江苏常州人孙星衍的夫人,而是山东柄霞人郝懿行的夫人。此夫人祖籍福山,初名瑞玉,字照圆,号婉佺,又号芝罘梦人。嫁后改字为名,改名为字。虽然  相似文献   

17.
《重刊道藏辑要》缩印本序卿希泰《道藏辑要》是清代编纂的一部重要的道教经籍丛书,对保存和传播道教文化起过重要的作用。从《道藏辑要》到《重刊道藏辑要》,其编纂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首先是在康熙年间(1662-1722)由进士彭定求从明本《道藏》中精选...  相似文献   

18.
近日,一通傅增湘(1872—1949)向友人推荐《道藏》影印本的书信被发现,笔者有幸获见。此信尚未见有公开披露者,颇具研究价值,殊为难得。为此,酌加整理,转录信文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五十年来,欧美学者发表了不少道教专著和论文,其内容包括: (一)考查《道藏》的源流 据施博尔1979年的报告称,欧洲中国研究会正在实施《道藏》目录编制计划,共成立了三个研究组:巴黎小组,设在法兰西学院亚洲研究所;维兹堡小组,设在西德维兹堡大学中国研究所;苏黎世小组,设在苏黎世大学东亚研究所。这三个研究小组首先把《道藏》按时期、宗派分类,然后整理资料,编制道藏目录索引,最后按人名、地名、神名、法师、  相似文献   

20.
《道藏》长期以来受世人瞩目。但因世事皆变,而古老的《道藏》却依然“抱残守缺”,使过去的编纂方法与今天的阅读习惯很不协调,给现代人的阅读带来诸多不便,又继《续道藏》之后所发现的一些成果在原《道藏》中不曾收编而离群索居,很容易在以后的发展中被遗忘而失去道统的联贯性和研究的深入性等等,基于种种原因,道教界和学者们感觉到对原《道藏》有必要进行一下重新疏理、编纂和补充。为此,中国道教协会自1997年开始,联合华夏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家道教中心,以《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为底本进行重新编纂,将新《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