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历史上,由于道教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和影响,使得阿昌族文化也受到了道教文化的浸润。阿昌族聚居区的玉皇会便是中国西南边疆多元文化空间的一个典例。  相似文献   

2.
西南少数民族傩文化宗教内涵丰富,兼具民族特色与地域文化特色。本文考察西南少数民族傩坛的坛脉传承、坛场布置、仪式程序、科仪文本中的玉皇神元素,从玉皇大帝在傩祭傩文化中影响的侧面,揭示道教在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中传播的历史趋势。并从道教玉皇信仰在宋代始兴盛的角度,认为宋代是西南少数民族傩文化传播发展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3.
玉皇大帝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尊神 ,在一般民众心目中 ,他是天庭总管 ,实际上的最高神。不过 ,玉皇崇拜初起于道教 ,他在道教中的地位是居于三清之下的第一尊神。而且 ,道教又以系统的经书 ,完整的崇拜科仪 ,向社会展示着自己的教义。道教对于玉皇崇拜的内容和形式 ,都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 ,是中国文化长期演变的结果 ,具有相当深厚的文化内涵。若要了解玉皇大帝崇拜所映示的中国文化的种种素质和特点 ,主要应当研究道教对他的解释和祭祀、祈求诸科仪。然后再及于民间对玉皇崇拜方式以及相应的观念 ,因为相对而言 ,这些民间的风俗 ,…  相似文献   

4.
阿昌族是中国西南古老的族群,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阿昌族的宗教信仰蕴含着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土俗神崇拜的特质。原始宗教在阿昌人中有着深厚的社会积淀。阿昌族自明清以来就深受傣族、汉族文化的影响,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汉传佛教和道教在阿昌族地区的传播,阿昌族宗教呈现出多元宗教文化并存与交融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玉皇大帝又称“玉皇”,“玉帝”,“玉皇大天帝”,“玉皇大天尊”,“玉皇上帝”等等。“天上有玉皇,地下有皇帝”,在中国民间文化中,玉皇大帝乃天界的最高神。他是怎样登上玉皇大帝宝座的呢?是不是也像人间的皇帝那样,打天下坐天下,或老子英雄儿好汉,龙子龙孙...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有着丰富的神灵信仰与祭祀仪式。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的祭坛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坛场设置不同程度受到道教坛仪的影响,道教神灵在少数民族傩坛占据主导地位。认为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祭坛的道教意蕴,是历史上道教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所致,是华夏文化在多元一体的中国社会辐射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宗教学研究中的信仰与仪式密切相关,信仰与仪式始终是宗教的两个重要范畴。本文以文化传播视野下的信仰与仪式为中心,来探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与道教的关系,比较分析原始宗教与神学宗教相互融摄的文化意义。认为当今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承的道教,是经历长期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与道教的关系是双向渗透、相互影响的,从而形成具有中华特色的道教与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  相似文献   

8.
侯冲 《宗教学研究》2001,(1):138-140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在这里居住有26个民族,其中汉族和瑶族、白族、纳西族、彝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都有相当数量的人信奉道教。但是,由于“资料尤为罕觏”(方国瑜先生语),有关道教在云南的研究一直较为冷落。民国时期编修《新纂云南通志》,道教考部分缺略。20世纪80年代编纂《云南省志·宗教志》,道教部分基本上是前人单篇论文的改写和调查资料的分类汇编,并不能称为学术性的研究。尽管有数篇论文发表,也都因为缺乏系统的书面材料和受研究者本身道教学素养的限制,取得的成绩十分有限。云南大学历史系郭武教授花数年功夫所著《道教与云南…  相似文献   

9.
金风飒爽,迎来了四海嘉宾。2000年10月6日,庆祝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建所二十周年暨道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开幕。与会领导、来宾和学者共200余人,其中有来自大陆各地及港、澳、台、新加坡、日本、韩国、美国等各地的正式代表130余人。10月8日至10日,学术研讨会在洪雅瓦屋山继续举行,并实地考察了当地的道教文化遗迹。此次研讨会的主题为道教神仙信仰研究,而重点在于三清、玉皇和西王母信仰。象这样以神仙信仰为主题的研讨盛会尚属首次,可谓盛况空前。现将研讨会成果择要综述于下:一、关于三清、玉皇1.道教是信“道”的宗教…  相似文献   

10.
道教在云南     
曾在中国大地上广为流传的道教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也波及到了生活在祖国遥远边疆的云南各族人民。现在云南省的一些地区如大理、昭通、丽江、临沧、楚雄、曲靖、保山、文山、昆明等均有道教活动,这些地区中的白族,彝族、瑶族、壮族、水族、纳西族、阿昌族及汉族的部份群众都不同程度地信奉道教,他们的生活和文化都带有一定的道教色彩。因此,探讨道教在云南的发展和影响,不仅对于研  相似文献   

11.
正道教节庆活动,形成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是道教文化的载体,通过各种活动仪式,有效地达成了人神之间、世俗世界与神仙世界的沟通与对话,表现出道教文化守望的道德情感与生命理想。道教节日很多。有的是神明的诞辰,比如三清、玉皇大帝、文昌帝君、真武大帝等,这是道教不同宗派供奉的节日;有的是不同宗派祖师的诞辰;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与道教神仙信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秦汉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道教逐渐传播进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本文通过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神仙信仰典型事例的论析,说明道教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相互融摄,构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一《道教唱道情与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是四川大学张泽洪教授的新成果,今年8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张泽洪教授是四川大学哲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学术带头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在此书之前,他已经撰写了《文化传播与仪式象征——中国西南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中的道教法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泽洪 《中国道教》2008,(1):29-32,33,47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有着丰富的神灵信仰与祭祀仪式.在西南地区的瑶、壮、苗、白、土家、纳西、彝、羌、侗、水、布依、仡佬、仫佬、毛南、阿昌等少数民族传统宗教中,至今仍保持着浓厚的道教色彩.西南少数民族祭祀仪式中运用的道教法术,是历史上道教影响西南少数民族的结果.道教史上诸宗师致力于"道化四夷",其弘扬大道济世度人的道家思想,在道教文化的传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心印妙经》全名叫《高上玉皇心印妙经》。收在明版《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盈字号。因此,估计最晚是元以前的作品。玉皇是我们道教中至高无上的神,《心印妙经》是我们道士早晚必修的功课,是一直在念的。这部经就是讲如何修道,你只要照它的要求去做,对身体就大有益处。道教在传统上,对经的次序排列是:第一是《玉皇心印妙经》,第二是《阴符经》,第三是《道德经》,  相似文献   

16.
道教对云南政治之影响述略郭武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曾对中国文化的很多方面产生过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也曾波及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云南是一个多种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各少数民族与从内地迁来的汉族人民一同创造出了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云南文化,为中国文化缀...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生活中最需要的是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其最高的愿望就是能够长寿。从古至今,人们用各种方法来实现这一愿望。如向神仙祈福延寿,服食药物以祛病延年,用不同的运动方式以调节其生理机能,达到不生疾病的目的。但由于受各方面的影响,各种疾病仍不断的产生,要想达到长寿的可能性则甚微。中国道教和传统医学则认识到健康长寿的基本因素是精气神,道教则尤为重视。精、气、神道教称之为内三宝,又称之为上药。《玉皇心印  相似文献   

18.
比较宗教学是发源于国外而在国内还较为薄弱的一门学科.张泽洪<文化传播与仪式象征--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与道教祭祀仪式比较研究>一书,运用共时与历时多维度的研究方法,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背景下的文化传播,即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与道教祭祀仪式进行深入比较.该书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着力点颇有创新,是中国比较宗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成功范本.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中,梅山教是巫术色彩浓郁的教派,其神灵和法术深受道教影响。本文考察梅山教的神灵和圣地崇拜,并分析梅山教、茅山教与西南各族群的关系,认为梅山教、茅山教的不同法术风格,是历史上道教传播影响的结果。梅山教在西南傩祭傩文化中的浸润影响,更反映其多元宗教文化的特征。对西南少数民族梅山教多维度的解析,是西南少数民族宗教比较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是以法术祈禳度人的民间宗教派别。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承的民间宗教,大致有梅山教和茅山教两大流派,且都与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茅山教在南岭走廊的传播,茅山教与闾山教的关系,茅山教的宗教特质和法术特点,茅山教蕴含的道教文化元素,是深化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