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锡伯族发源于我国东北地区,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清朝为充实新疆边防,从盛京征调4000余名锡伯族官兵迁居新疆伊犁地区,屯垦守边。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伊犁将军根据锡伯族的特点,将其安置在伊犁河南岸地区(今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组建了锡伯族营。  相似文献   

2.
锡伯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乾隆二十九年(1764)由中国东北西迁至新疆伊犁。受藏传佛教和汉文化双重因素的影响,西迁之前,锡伯族已经将关帝信仰纳入到自己的信仰体系。西迁伊犁后,由于受清政府推崇关帝、边疆治理政策、锡汉文化交流和藏传佛教的影响,再加上锡伯民众的需要,其关帝信仰又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在各个牛录修建关帝庙并定期进行祭祀活动。关帝信仰作为锡伯族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生活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锡伯族是发源于我国东北的古老民族之一,西迁伊犁后曾为祖国的屯垦戍边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以锡伯营藏传佛教寺院和卡伦寺庙为主要考察对象,用较翔实的资料论述了靖远寺的历史、建置、藏经主要的经济来源、宗教活动以及卡伦寺庙的相关情况,来表明藏传佛教在锡伯族社会中的功能,揭示其对锡伯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佛教艺术是阐释教义的形象艺术。藏传佛教艺术到明朝就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汉化特征的藏传佛教样式,承德普宁寺就是最明显的代表作。普宁寺,俗称大佛寺,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是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外建造的九座寺庙中的第一座。当时,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准噶尔首领达瓦奇得了汗位,对兄弟部进行残酷地抢掠与屠杀,扰乱了清廷的安宁,影响着国家的统一。乾隆帝于二十年春天分两路出兵伊犁,达瓦奇被迫南逃乌什,又为维吾尔族的乌什城主霍集斯擒获,献俘北京,乾隆平定达瓦奇取得了胜利。十月,乾隆在山庄万树园大宴…  相似文献   

5.
正一、清真寺的基本情况阿城清真寺是黑龙江省四大清真古寺之一,是我国东北地区颇负盛名的建筑。其始建于公元1777年(清乾隆二十四年),以历史悠久、构思独特、建筑精美而闻名遐迩。最初,寺址设于当时的阿勒楚喀城的西部高地之上(俗称西岗子),经过道光、咸丰几十年间的不断扩建,颇具规模,寺内有大殿、南北讲堂、对厅、淋浴室、阿訇办公室、学员宿舍,  相似文献   

6.
沈阳市清真南寺座落在回民比较集中的沈河区小西路附近。 这座寺始建于清朝顺治末年(约公元1660年左右),一说建于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初建时规模不大,约五百多平方米。然而随着穆斯林人数的不断增加,自清乾隆二十年(公  相似文献   

7.
《居士传》,五十六卷。清乾隆四十年(1775),彭绍升(又作“彭际清”)述。收入《续藏经》第一四九册。彭绍升,字允初,号尺木。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家世习儒,父兄皆以文学官于朝。年十六为县诸生,翌年中乡举。乾隆三十四年(1769)进士及第,授七品官(县官),辞而不就。他早年喜学陆九渊、王阳明的心学,后转习道家的修炼术,三年无效而弃之。在友人的影响下,读明末高僧真可的《紫柏全集》,归心佛法。继而又广览袾宏、德清、智旭等人的著作,深信净土法  相似文献   

8.
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的同心清真大寺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有着6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全国著名的古老清真寺之一。同心清真大寺为古典宫殿式建筑风格,先后历经明万历年间(1573)、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新中国成立后的1983年、2005年共五次修葺,目前占地面积为45277平方米,建筑面积2870平方米。  相似文献   

9.
<正>水定镇隶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地处霍城县南部。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建绥定城,1984年与水定镇合并建新水定镇。陕西大寺坐落于霍城县水定镇中心位置,根据陕西大寺寺内碑文记载,陕西大寺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七年(1763),迄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始建为小寺,取名为“北结寺”。光绪28年由部分寻亲的陕西人和本地陕西人联合出资扩建为大寺,  相似文献   

10.
同心清真大寺是中国著名清真寺之一,始建于明朝初年(1369年),历经明万历三年(1575年)、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清光绪丁末年(1907年)和1983年等几次大的修缮,完整保留了原有建筑风格。同心清真大寺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家教委等六  相似文献   

11.
清代著名道士,全真教龙门派第十一代弟子闵苕,派名闵一得,字补之,亦字小艮,号懒云子。关于他的生卒年,卒年无差,而其之生年却大有径庭,现在的说法几乎都是生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卒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享年七十九岁。如《中华仙学》中陈撄宁先生所作的《闵小艮真人传》,以  相似文献   

12.
清朝诸帝与五台山(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第四子,母曰那拉氏,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二十五岁(1735年)即位,改元乾隆,八十五岁(1795年)禅位于顒琰,自称太上皇,嘉庆四年(1799年)逝世,庙号清高宗。在位期间,他也同康熙、雍正一样,光扬道化,倾仰台山,尊奉文殊菩萨,礼遇喇嘛僧徒。他曾至五台山六次,制碑题额,赐诗赏物,修葺佛寺,兴建行宫,举行法会,遂使五台山佛教趋于鼎盛。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合川县清真寺,位于合阳镇清竹湾,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8年),距今已有242年的历史,咸丰元年九月维修过一次,1940年日本飞机轰炸合川,礼拜殿被震坏,又维修过一次。后由于清真寺年久失修,礼拜殿已破烂不堪。1989年在县委、县政府及重  相似文献   

14.
上海黄浦区浦东张家楼天主堂经过整修后复堂。张家楼天主堂地处浦东大道源深路上,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圣堂,始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改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已有二百四十余年的历史。早在1848年前,即成立了张家楼修道院,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它被认为是“全中国唯一的、不愧为名副其实的一所修道院”。1847年圣神降临节,赵方济司铎在张家楼东面的大金家巷天主堂(今川沙县洋经乡),被祝  相似文献   

15.
正台儿庄清真寺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古城东北部中正门里,始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是青砖灰瓦的建筑群,寺内苍柏茂郁挺立,大殿、望月楼等建筑保持着中国传统建筑式样。1938年,台儿庄大战期间,中日双方军队在台儿庄清真寺展开激烈的争夺,台儿庄清真寺遭受重创,寺内  相似文献   

16.
张莉 《法音》2004,(7):49-49
人民日报讯(记者张莉)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堪称佛教百科全书的清乾隆版《大藏经》即将由文物出版社、北京经律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重印出版。《大藏经》收佛典1675部,共7240册,若一册一册地摞起来可达40层大厦之高,堪称佛教百科全书。作为宫廷版佛典,乾隆版《大藏经》又称《龙藏》或《清藏》,其雕版工作始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到乾隆三年(1738年)刻完。刻板完成次年即印制了100部,但历经200多年的历史沧桑之后,完整保存下来的已为数不多。《龙藏》集佛教传入中国1700多年的译著之大成,包括历代流传下来的佛教经典著作和佛学研究著述,是…  相似文献   

17.
正阿城清真寺从清代延续至今,作为伊斯兰教的活动场所对哈尔滨乃至整个黑龙江地区穆斯林的文化教育及各民族睦邻友好往来做出了自身贡献,是典型的宗教中国化建筑样板,也是伊斯兰文化完美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阿城清真寺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民主街,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是黑龙江省建造最早的清真寺之一,历经数百年风雨而至今屹立。阿城早期的回族穆斯林居民多由山东、河北等地的贫苦民众为生存举家北迁而来。乾隆四十二年(1777),为满足阿城回族穆斯林居民婚丧嫁娶、聚礼祈祷等生活所需,解决穆斯林礼拜、封斋无寺的问题,乡老杨华先租赁8间民房,设礼拜堂、沐浴室、阿訇办公室等。嘉庆七年(1802),  相似文献   

18.
金川县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居大渡河上游,境内有大金川河,因沿河诸山盛产黄金而得名。据金川县县志载:一七七一年(清乾隆三十六年)第二次金川之战时,从陕西渭南调来的清军中有不少回民官兵。战后留住戌垦,为移居该县最早的回族。继后陆续有不少来此经商定居的回族人,伊斯兰教随之传入。一七九四年(清乾隆五十九年)回族穆斯林集资,清政  相似文献   

19.
<正>金川县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居大渡河上游,境内有大金川河,因沿河诸山盛产黄金而得名。据金川县县志载:一七七一年(清乾隆三十六年)第二次金川之战时,从陕西渭南调来的清军中有不少回民官兵。战后留住戌垦,为移居该县最早的回族。继后陆续有不少来此经商定居的回族人,伊斯兰教随之传入。一七九四年(清乾隆五十九年)回族穆斯林集资,清政  相似文献   

20.
清真虎家寺     
据四川省新都县民国县志载:“清真虎家寺在县东龙虎桥,建于清乾隆三年”,即公元1738年。又据传说:“虎家人乃陕西渭南九里沟虎姓人氏。清乾隆初年,有虎成林,虎松林兄弟俩,回族人,因带兵打‘长毛’,从原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