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具体情绪理论——评价倾向框架理论(ATF),采用两项研究考察负性情绪愤怒和悲伤对助人决策的影响,并探究人际责任归因在这一关系中的作用。两项研究均采用自传体情绪记忆任务诱发情绪,研究一中自变量情绪为组间变量,包括愤怒、悲伤和中性三个水平,因变量助人决策操作为为他人花费时间;研究二中自变量1为组间变量情绪,包括愤怒和悲伤,自变量2为组内变量人际责任归因,操作为模糊归因、不可控的情景归因、可控的自我归因三种情境,因变量助人决策操作为为他人花费金钱。结果发现:(1)与愤怒情绪相比,悲伤情绪下个体为他人花费的时间和捐助的金钱更多;(2)在模糊的人际责任归因条件下,悲伤个体会比愤怒个体捐助更多的钱。研究表明:同为负性情绪的愤怒和悲伤在助人决策上的作用不同,悲伤个体比愤怒个体做出更多的助人决策;人际责任性归因会影响附带情绪和助人决策的关系。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附带情绪对助人决策的影响,进一步丰富并延伸ATF理论的证据和领域,对发挥情境中人际责任归因在助人决策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移情的测量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移情,是一个人对他人情绪情感的共鸣反应,是一个人(观察者)在观察到另一个人(被观察者)处于一种情绪状态下时,产生与被观察者相同的情绪体验。这种共鸣反应的能力依赖于一个人能否认知推理他人的情感状态;同时,唤起的共鸣反应又会为观察者提供内部信息,从而加强由认识推理得到的情感的含义。一般认为移情使人更容易意识到另一个人的需要,通过满足这个人的需要以平息自己的情绪,所以能促使亲社会行为发生。从60年代末国外对移情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不同研究由于采用不同的移情测量指标,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因此有必要总结一下移情的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3.
IntroductionThereareatleastthreecrucialissuesconcerningtheroleofphonologyinvisualwordrecognition(e.g .,Seidenberg&McClelland ,1 989;Taft&Graan ,1 998;Zhou ,Shu ,Bi,&Shi,1 999) :a)whetherphono logicalinformationisautomaticallyactivatedininitiallexicalprocessing;b)towhat…  相似文献   

4.
情绪智力技能问卷(中文版)试用报告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王小慧  金瑜 《心理科学》2003,26(1):136-139
1 引言1.1 试用的意义  情绪智力技能问卷是由美国德克萨斯州A&M大学金斯威尔分校 (TexasA&MUniversityatKingsville)的纳尔逊和洛 (DarwinB .Nelson&GaryR .Low)两位博士于 1998年编制而成。本研究将该问卷的英文版转换成中文版 ,并进行试用分析。本次试用鉴于以下两点考虑 :其一 ,情绪智力已成为一个热点论题 ,问卷的试用可以加深对这一论题的认识。其二 ,问卷试用可以为编制适用于我国学生的情绪智力测量工具奠定基础。本项研究可以填补这一空白 ,为以后的以后的正式修订做…  相似文献   

5.
移情能力──管理者必备的基本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讲的移情通常是“感人之所感,并同时能知人之所感”,它是既能分享他人情感,对他人的处境感同身受,又能客观理解、分析、破译他人情感的能力。人际情感智力(情智或情商)越高,研读他人的情绪感受也就越加准确。心理学里的移情有两层含义:其一为同情,即感知、觉...  相似文献   

6.
移情是人际交往中情感的相互作用,是对他人情绪的觉察而导致自己情绪唤起的一种情感体验。培养儿童的移情对儿童的道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移情的概念入手,介绍和探讨儿童移情与道德发展的关系研究状况,并对儿童的移情培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图片故事和情境实验,对3到9岁儿童移情指向性的发展及不同语言提示对助人行为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3~5岁幼儿自我指向的个人悲伤体验占优势,5岁以后他人指向的移情担心开始超过个人悲伤而占优势;他人关注组的助人行为优于自我关注组和控制组,自我关注组和控制组前后测成绩差异不显著,他人关注组后测成绩优于前测成绩。  相似文献   

8.
闫志英  卢家楣 《心理学报》2015,47(8):971-980
以真正意义上的情绪--悲伤诱发的移情为研究对象, 以具有强烈社会现实意义的表现地震情境的图片为实验材料, 突破囿于疼痛(主要为感觉)层面研究移情的局限, 运用ERP技术, 探讨情境真实性对移情的调节。结果表明: 移情研究可向真正具有情绪特性的悲伤移情推进; 现实地震情境图片可作为诱发悲伤移情的实验材料; 情境真实性能调节悲伤移情(晚期阶段, 真实地震情境图片比电影地震情境图片诱发了更为强烈的移情反应); 真实和电影情境图片诱发的ERP平均波幅分别在300~350 ms和160~180 ms, 与主观感受相关显著, 佐证了真实性不同的两种情境所诱发的情绪反应间的分离。  相似文献   

9.
城乡小学生移情发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吴晓红 《心理科学》1993,16(1):53-56
一、引言移情是指个体由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引起的并与之一致性的情绪、情感体验,是一种替代性情绪、情感反应能力。它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因素,而情感因素又有两个方面:同情感,与利他的助人行为有关;自我感受,与自利的助人行为有关。本研究旨在从移情的情感因素入手,了解小学生移情情感方面的发展趋势及其结构变化,并考察是否存在男女差异及城镇乡的地区差异,以便为探索我国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积累资料,为有的放矢地对儿童进行品德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metriosis ,EMT)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疾病 ,对妇女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 ,其发生率为 4 %~ 17% ,而EMT患者中合并不孕者约 30 %~ 4 0 %。近几十年来 ,对EMT不孕的诊断和治疗的过程 ,也就是对EMT不孕发病机理认识的不断深化的过程。1 对EMT引起不孕的发病机理的探讨和认识EMT首先于 1860年由Rokitansky在一尸解病例中记述 ,直到 192 1年由Sampson定名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对EMT与不孕症之间的密切关系早已众所周知 ,但对其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重…  相似文献   

11.
12.
This article outline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describing predictable differences in the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suggests applications leading to sound counseling and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13.
Serbia’s northern province of Vojvodina has historically been home to people of different religions, cultures, and languages. Over the past century, the region experienced three wars and tremendous demographic change, which led to inter-group conflict. Projection and 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 are dominant mechanisms in these social groups; distrust is prevalent, stemming from a series of transgenerational events and memory transmissions. A large group was formed from members of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with the intention of enabling the participants to gain awareness of their own role in these national/religious conflict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formation and outcome of this experiment.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The mass media have given anyone who is remotely interested a general picture of what it is like to be a heroin user. Very few people, however, have any idea of what it is like to try to stop being an addict. Even addicts and ex-addicts provide a confused and frequently inaccurate pictur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types of problems counselors encounter when they deal with those who want to stop using heroin and focuses on those issues about which most people seem unawar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