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亲子活动是发生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一种特殊活动,它通过父母亲昵地与孩子接触,让孩子主宰活动过程,使孩子感到有趣、快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发展身心。家园互动亲子活动,是由教师、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的一种特殊的亲子活动。  相似文献   

2.
育人如同育树,“能顺木之天,以至其性焉尔。”这是指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自由发展。如何使幼儿园成为孩子真正的乐园,让每一个孩子徜徉在金色阳光中,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我努力地探究、寻找、尝试孩子喜欢的教育方式,把自主还给孩子,创造条件去激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捕捉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灵动与飞扬,促进孩子的主体性、自主性、独特性、创造性不断地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很多父母都会认为自己不懂音乐,不会培养孩子,就把孩子交给培训课的老师。其实他们都忽略了家庭对于孩子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许不能给孩子较为系统的学习方法,但是作为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认识节奏、感受声音,引导孩子客观、正确的学习演唱技能或是演奏技能。  相似文献   

4.
长假到了,我没有出去旅行或者走亲访友,而是到孤儿院领了一个孩子回家。给一个孤苦无依的孩子以母性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这是我一直心存的想法。  相似文献   

5.
<正>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育孩子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更是父母的责任。家庭教育本应该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在融洽的亲子关系基础上,父母用自己的学识、人格影响孩子,助力孩子的成长。可是当下教育孩子却变成了全民的焦虑:“起跑线”焦虑、择校焦虑、升学焦虑等等,“教育焦虑”变成了当下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6.
韩燕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223-223
孩子的教育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的孩子是我们民族的希望,他们将创造历史。正确的教育是我们的幸福,而错误的教育是我们的痛苦和泪水,也是我们对社会和民族犯下的罪过。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真诚、悦纳、理解为核心,强调儿童作为“人”的本性,主张在教育过程中予以深刻的人文关怀。使童年少一些强制和束缚,多一些宽容和理解,让教育真正闪烁人性的光芒。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曾经充满深情地对一个失去了父母的少年说,你是多么幸运的一个孩子,你拥有了不幸。当时这个刚刚失去了父母的孩子,正处在孤苦无依的悲惨境地,孩子充满疑惑地看着这个被人们尊敬的艺术大师。莎士比亚摸着孩子的头说,因为不幸是人生最好的历练,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历程、教育,因为你知道失去了父  相似文献   

8.
家长们反对孩子上中学时谈恋爱,最主要的原因是怕影响孩子的学习,他们担心孩子有了异性就会把学习丢到一边,更担心谈恋爱会降低孩子的智商,因为恋爱中的男女智商是最低的。  相似文献   

9.
注意力是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有了它,孩子便能学到好多东西、然而,如果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涣散,很多有用的信息便无法进入孩子头脑中:虽然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冈有很多,但仍有一些有效的方法可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你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在乎不在乎     
在暴风雨过后的一个早晨,海边沙滩的浅水洼里,留下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虽然近在咫尺,却回不了大海了。被困的小鱼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海边有三个孩子。第一个孩子对那些小鱼视而不见。他在心里想,这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的鱼,以我一人之力是根本救不过来的,我何必白费力气呢?另一个孩子则在每一个水洼边弯下腰去——他在拣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第一个孩子讥笑第二个孩子:“这水洼里这么多鱼,你能…  相似文献   

11.
由于孩子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往往引起意想不到的恶作剧和事故。有时,他们会弄坏十分贵重的东西。出现这些情况,做家长的当然要加隧训斥。但有的家长训斥孩子不得法,往往使孩子产生抗拒心理,从而使训斥运不到应有效果。 针对上述情况,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松达哉先生提出10条训斥孩子的最佳方案1为孩子不听话而头疼的家长不妨一读: 一、当孩子的某些行为可能造成重大危险时,如孩子在公路和水沟边玩耍、玩火或玩耍利器时,要毫不客气地狠狠加以训斥。 二、当场训斥。对于幼小的孩子,如果不当场加以训斥,就不会有效果。因为早上发生的事情等到晚上再去训斥,孩子早就忘在脑后了。  相似文献   

12.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所以,给孩子一个和谐温馨的课堂是非常必要的,是每个教师的共同职责。  相似文献   

13.
<正>暑期漫漫,夏日炎炎,家长如何助力小朋友们把假期过得丰富多彩呢?是选择孩子独自去夏令营锻炼开拓视野,或者选择亲子出游互相陪伴,还是选择在家避暑,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培养兴趣爱好?对于这类问题,其实家长可以给孩子一定的权限让他们自己选择和计划。计划能力是人们学习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需要在亲子互动中培养。例如计划亲子出游的家庭,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出游计划和方案的制定,请孩子做“小管家”参与管理日常开销,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监督和鼓励孩子对所作计划的落实,有意外情况时带领孩子灵活应变。这样既能够提高亲子互动的频率和质量,还能提升亲子双方的幸福感,这个过程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计划和落实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一个全新爸爸的出笼总是在孩子的嗷嗷哭声中诞生的,孩子的出生日是母难日,也是一个男人殉难、一个爸爸诞生的日子。  相似文献   

15.
帽子的故事     
在美国洛杉矶地区的一个小镇里,笔者友人夫妇和他们7岁的孩子生活在那里。一天,孩子从学校回来,闹着要一顶新奇的帽子,戴着去上学。友人问他,天气不冷,戴帽子干什么?孩子说,是老师叫他们全体同学这么做的。于是,友人太太带着孩子跑遍了镇上所有的商场才买到一顶合适的帽子。从此孩子天天戴  相似文献   

16.
用一两句话概括预防和矫正孩子不良心理主要方法的知识核心点:如何让孩子学会宣泄不良情绪、如何调节孩子的情绪、如何解除孩子的心理压力、如何解除孩子的自卑心理、如何矫正孩子的孤僻性格、如何解除孩子的胆怯心理、如何解决孩子的坏脾气问题、如何解决孩子的烦恼问题,都有具体可操作的办法。这些方法需要我们的教育者学会和基本掌握,并能够指导家长和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正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阿德勒是世界知名心理学大师,他以真实生动的事例和历经时间检验的理论,带您读懂孩子的心。引领家长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编者一、我们的孩子并非很无知"现在的孩子啊,怎么能那么无知?""像我们那个年代,孩子多好管,现在的孩子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这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常发的牢骚。教育是什么?如果简单归结的话,教育就是  相似文献   

18.
青春期的孩子内心充满矛盾,导致行为偏差,往往容易“折腾”: 孩子成长到青春期阶段(12岁-19岁),所谓进入人生比较麻烦的阶段。这个时期生理发育进入高峰,外形、内脏机能成熟及性成熟,心理发育则出现了以“矛盾性”为特点的征状,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19.
想象是人们的天性,也是有助于学习的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质。培养孩子的想象力非常重要。孩子们所喜爱的卡通片、童话故事等都是借助想象才编绘出来的,作文写得好、图画画的好的孩子,往往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20.
常听到不少的家长在批评自己的孩子时,责骂道:“你怎么就这样傻”、“真真是个笨蛋”、“愚蠢”、“榆木脑袋”等言语。有时家长说这些话是不经意脱口而出的,也有的是家长想有意地刺激刺激孩子,使孩子在经过调教后能豁然开朗,改过自新。可以说,家长的这些做法是以爱孩子为出发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