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信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关于人的信念及其社会文化意义的探讨,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虽然都已经从不同的视角对信念进行了阐释,但缺乏在更高的、一般意义上的哲学分析与思考。本文试图从这方面作一尝试。 信念:知识、情感、意志、价值四要素 目前,国内外哲学家给信念所下的定义分歧较大,主要有以下五种:(1)信念是心灵的一种状态。西方大多数哲学家持这种观点。(2)信念是一种行动。英国哲学家A·贝恩认为,信念是行动,或一有机会就准备行动。(3)信念是兼有心理和身体两方面因素的一种。英国哲学家罗素举例说,当你相信“汽车来了”的时候,你的信念就是由肌肉、感官和情绪,也许还有某些视觉意象所构成的某些状态。信念就是这些状态的集合。(4)信念是理念客体化的主观手段。这是苏联学者柯普宁的观点。在他看来,信念和信仰是一回  相似文献   

2.
盖梯尔问题的来龙去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盖梯尔问题在当代西方哲学家中几乎无人不晓,因为它涉及到西方哲学家对知识本质的看法。西方哲学中,对实质性的问题极难形成共识。但关于知识或知道(knowing)是什么的问题,西方学界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看法却几乎完全一致。这个看法源于古希腊的柏拉图。柏拉图认为真念并不是知识,真信念只有经过辩护或证明才能成为知识。(Plato,Meno,97a-98b;Theaetet201c-210b)关于知识即得到辩护的真信念的理论可以简称为“JTB理论”(JTB是英文Justified TBelief的缩写)。JTB理论一直没有受到真正的、明确的挑战,直到1963年,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哲系…  相似文献   

3.
包纳简单性方法的复杂性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法国哲学家埃德加·莫兰(Edgar Morin,1921—)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复杂性方法理论,这在西方是较早的,而且这一理论在当前众多关于复杂性的学说中很有特色。它与美国圣塔菲研究所(SFI)提出的复杂性理论有别,后者较多涉及认识不同学科领域内复杂系统研究的具体方法,其科学性很强,而作为哲学家和社会学家,莫兰从一般方法论的角度提出认识  相似文献   

4.
江天骥 《学海》2001,(4):9-13
一西方哲学家对于何谓主体性或自我有各种不同的解释 ,大致有下列几种 :(1 )笛卡尔、康德等人认为 ,主体的认知能力是恒久不变的、超历史的 ,并且所有的人都一样 ,“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当代康德主义者亨利希(DieterHenrich)在其著作《理性统一性》(TheUnityofReason ,1 944)中持这种观点。(2 )人心不是指心理状态或过程 ,而是人的信念、知识、决策和行动。因而“人心”是由社会、文化、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等等产生的 ,人的信念和行动决定于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这是当代大多数哲学家的看法。(3 ) 2 0…  相似文献   

5.
坚巴蒂斯塔·维柯(Giambattista Vico,1668—1744)是18世纪意大利的历史哲学家。维柯在西方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是在他死后逐步得到确认的。 在意大利,尽管维柯一直被视为这个国家最伟大、最富有独创精神的哲学家,但直到20世纪其思想才得到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В·克罗齐和F·尼科里尼(Nicolin)编辑了8卷本《维柯全集》(Bari,1914—1941)克罗齐还写了《维柯的哲学》(Bari,1911)一书,迄今为止它仍是研究维柯的权威著作之一。克罗齐对维柯的许多看法是其把自己的思想强加  相似文献   

6.
1990年末,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化工学院,上海师大等高校马列部与上海哲学学会联合召开了哲学与社会主义信念理论讨论会。会议就哲学理性在确立信念中的思维功能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将有关论点介绍如下。 一、对“信念”范畴的哲学分析 有的同志认为,信念作为对必然性和确定不移的趋势的认识,是以理性为主导的理性与情感的统一。在信念中包含着知识,情感,意志与价值四要素。其中对被信念事物的科学认识(知识)是信念得以确立的基本条件,而情感、意志、价值则是信念得以确立的辅助条件,其中价值取向则是辅助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它是情感、意志得以生成的源头。也有的同志不赞成把情感、意志这类非理性因素包括在作为理性范畴的“信念”之中,但都承认,“信念”的确立,既有一个知识的前提,又有一个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Being始终是西方存在论(ontology)的核心范畴,实际上是整个西方哲学的基础。研究它,引出正确的理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值得注意的是,对这个范畴的探究在汉语学界长期在某种程度上纠缠于“存在”和“是”两个译名之争,这不免失诸舍本逐末。确切说来,把Being汉译为“存在”或系词“是”,实为把Being理解为“存在”或“是”。同时,对于这个术语的译述来说,中西方语言和思维习惯的差异也没有什么干系。问题的关键在于应把Being放到西方哲学的学理历史与境中去审视,由此彰显其本义,汉译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一、Being这个哲学范畴巴门尼德最早提…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以来,西方的科学哲学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浪潮猛烈冲击下,终于形成了一股与人本主义相并列的哲学思潮。如何分析和看待这股思潮?我们认为,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必须研究的一个课题。显然,哲学思潮既是一种国际现象也是一种阶级现象。从总体上看,西方科学哲学代表着资产阶级世界观,它与代表着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着根本利益的冲突。不过,由于哲学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微妙性,这种冲突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的哲学流派和哲学家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本文将要涉及的西方科学哲学家马诺·邦格(Mario Bunge)所持的反辩证法的观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冲突。  相似文献   

9.
王宏文、宋洁人合著《柏拉图研究》(上卷)已于1991年8月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性专著,它的出版,对推动我国西方古代哲学思想的研究,将起到有益的作用。柏拉图是古希腊时期处于十分显赫地位的著名哲学家,也是西方第一个遗有大量著作于世,在历史上留下深深足迹的大思想家。黑格尔曾说:“柏拉图的著作,无疑地是命运  相似文献   

10.
三段论这个最为古老而完善的逻辑系统是古希腊的伟大学者亚里士多德献给人类的一块瑰宝。两千多年来,它一直熠熠闪光,至今仍是普通逻辑的主要内容。三段论实质上是类的理论,认识类概念并把它作为逻辑范畴提出来,这对我国古代哲学家来说并不比古希腊晚。早在公元前五世纪的墨子就把  相似文献   

11.
开创哲学研究的新边疆——评《工程哲学引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清海同志曾说 :“在我看来 ,我们最为缺乏的 ,就是‘哲学家’ ,那种能够出新思想、名副其实的哲学家”。一般而言 ,思想的深刻性、系统性和原创性是区分一个哲学研究人员与哲学家的标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李伯聪教授所著的《工程哲学引论》 (大象出版社2 0 0 2年出版 )一书恰好应验了这种标度。这是一个哲学家历时 2 0载、呕心沥血撰写的一部充满原创性并自成体系的奠基之作。它的出版为哲学研究开创了新的边疆。之所以把这本书视为开创哲学研究新边疆的奠基之作 ,首先在于作者通过对哲学史上“造物与用物”主题的缺失进行检讨 ,确立了…  相似文献   

12.
柏拉图哲学中的信念(doxa)概念存在着不确定性,以致人们在翻译和理解时会遇到困难,这就是"信念难题"。论文在施普鲁特(J. Sprute)工作的基础上梳理了西方学界关于信念难题的种种解决方案,并提出了他的解释,即认为柏拉图的信念可以泛指判断或认之为真,而认之为真还可能从两方面得到限定:一方面在于它的来源和根据是感知,这时它表示与理性认识相区分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在于它缺乏充分的客观根据但又被认知者视为在客观上是充分的,这时它成了臆见或伪知识。这种解释不仅能说明柏拉图信念概念的复杂性,也能较好地解决信念与知识的排斥论和兼容论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3.
论拉卡托斯的数学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卡托斯(Imre Lakatos,1922—1974)是当代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和数学哲学家。他作为一个科学哲学家,以其著名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在西方科学哲学中获得一席之地;他作为一个数学哲学家,以其独特的拟经验论,引起数学界的重视和争论。美国数学家R.赫斯(Hersh)说:“拉卡托斯写了一部漂亮的著作《证明与反驳》,……它是近几十年间数学哲学方  相似文献   

14.
人格同一性问题的还原论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球 《世界哲学》2007,(6):92-100
作为最古老的哲学思考之一,尽管人们通常习惯于对人格同一性问题采用第三人称外部标准,或者持有宗教信念的人对其探讨也暗中预设一个不可还原论的"灵魂"。从而使问题变得无可辩驳。然而,由洛克奠定的第一人称记忆标准,经由巴特勒、雷德、休谟,直到以威廉姆斯和帕菲特为代表的当代分析哲学家的还原论进路,实际上构成了西方哲学家对该问题讨论的主流。这一进路在帕菲特那里达成了对人格同一性的问题消解,而它的背后却蕴含着旨在批判古典利已主义的目的论导向。本文工作仅限于按照还原论的内在逻辑来勾勒出这一进路的演进及其争论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5.
莱布尼茨哲学,以其精湛的思想一直吸引和影响着后人,对它的研究也一直持续不断。在西方,各国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对莱布尼茨哲学的研究,在本世纪取得了不少成就,本文将依据西方有影响的论著,对这一研究情况作一简要介绍。一、关于形而上学及其基础:充足理由律与真理...  相似文献   

16.
多纳德·戴维森(Donald Davidson)是美国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但是由于他的著作几乎都是以论文形式发表的,因而其成就较难概述。本文将提出研究他的两个最著名命题的一种观点,这两个命题是:在行为理论(theory of action)中有关理由(reason)可以是原因(cause)的论断;和在语言哲学中有关信念和非信念(non-beliefs)之间不存在被称作“使真”(making true)关系的论断。我想表明,这两个命题都有助于描绘,因而也就是证明,一幅物理主义的(或者,如果你愿意的话,一幅“唯物主义”的或“自然主义”的)世界图景。这两个命  相似文献   

17.
一、导论西方哲学的历史到了黑格尔那里第一次成为极为宏大的体系。在黑格尔的哲学史空间里面,从东方到西方,从一个哲学家到另一个哲学家,都是一环扣一环地紧密联系起来的,其联系之紧密犹如逻辑学里的概念范畴之间的连接。事实上,在黑格尔那里,逻辑正是规定着历史的原则。正是从逻辑的规定而来,历史才能成其为历史,才能把诸多哲学家联结成一个宏大的链状系统。当然,根据黑格尔的辩证历史观,这个巨大的链条并非形成一种直线式的结构,而是形成一个巨大的旋转上升的圆圈。在这个圆圈“中心点”高踞着“绝对精神”,而历代哲学家们,包括西方思想…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实践唯物主义”,它把历史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关系(社会实践)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真正本质。要确证实践本体论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研究必须微观化和现实化。我们把物理学中的“场”(它本身是客观存在的相互作用)概念引进社会历史观的基础研究中,便可转生出“社会实践场”范畴——社会实践中主客体相互建构作用和主体共振所产生的客观效应整体,这是一种现实存在的实践作用场。显然,实践唯物主义把社会存在的活的本体视为实践活动,并不是要把社会生活的客观基础虚化为抽象的主体行为,而是落实在主体行为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功能系统存在上。它既从根本上摆脱了旧唯物主义机械决定论的阴影,也避免了重新滑向唯心史观的主体精神引导论。社会实践场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框架中重要基础范畴,第一,它表征了人  相似文献   

19.
“卢卡奇—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家和哲学家”(G·H·R·帕金森)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研究,而在他的理论生涯中最引起争议的就是他的《历史和阶级意识》(1923)。有人把它称为“西方共产主义的圣经“(梅洛·庞  相似文献   

20.
“卢卡奇——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家和哲学家”(G·H·R·帕金森:《乔治·卢卡奇》,英文版,第1页),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研究,尤其是对他1923年的著作《历史和阶级意识》的研究,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这本书最基本韵范畴是异化概念(《青年卢卡奇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起源》,英文版,第104页);有人则认为是阶级意识(《西方马克思主义:古典和现代的各派介绍》,英文版,第120页);有人认为是辩证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