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州佛教博物馆建成本刊讯位于苏州穿心街报国寺的苏州佛教博物馆,于日前正式对外开放,使古城苏州又添新景观。报国寺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原在文庙西,1921年迁至穿心街。1930年,印光大师来寺掩关达七年之久。在此期间,大师修辑四大名山志,创办弘化社,刊印...  相似文献   

2.
弘法 《佛教文化》1997,(3):18-19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佛教文化早已成为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办佛教博物馆,将佛教的建筑艺术、古版经书、造像艺术、名人字画、法物、法器、碑刻、壁画、古德业绩等作代表性的展示,必将有利于提高佛教界思想、文化和道德素养;有利于使人民群众了解祖国历史文化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有利于佛教文物的征集、保管、研究;更有利于开展海内外佛教界文化交流。这就是苏州市佛协创办佛教博物馆的目的所在。该博物馆设在苏州报国寺内。报国寺始建于南宋成淳年间,原在文庙之西,其规模宏大,为苏城巨利。1921年移至…  相似文献   

3.
桑吉 《法音》2001,(9):13-14
本刊讯 为加强佛教界自身建设,弘扬佛教的环保理念,兼为选拔参加拟于今年秋天在北京举办的中韩日三国“佛教与环保”演讲会的中方代表,经国家宗教事务局同意,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精心筹划和准备,8月25日至27日,中国佛教协会在浙江舟山普陀山隆重举行“佛教与环保”演讲会。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明学法师,中国佛协副秘书长倪强先生,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惟贤法师,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副主任妙华法师,苏州报国寺弘法法师,普陀山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劳羽先生,著名学者方立天、楼宇烈、王志远、王…  相似文献   

4.
袁俊伟 《法音》2020,(2):41-45
印光大师(1862-1940),终生弘扬净土法门,自行化他,晚年指导兴建了苏州灵岩山寺,使之成为十方专修净土道场,且大力主持创办弘化社,刻印流通广大善书,使之成为佛教公益事业典范。从中国佛教史而论,他被尊为中国佛教净土宗第十三祖,为净土宗集大成者。同处民国佛教界,他又同虚云和尚、弘一大师、太虚大师并称民国四大高僧。净土因弥陀净土信仰及称名念佛的修行法门,普利三根,修行简捷,在民间赢得了广大信众,成为了中国佛教最有影响力的一支宗派。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经江苏省宗教事务局、新闻出版局批准,由苏州市佛教协会主办的《弘化》杂志正式创刊。《弘化》首发式于9月17日在苏州报国寺举行,苏州市有关部门领导、苏州市佛协理事、四众弟子代表以及《弘化》编委、作者代表近百人参加了首发式。《弘化》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省佛协会长茗山法师题写刊名,市佛协会长明学法师任编委会主任,弘法法师任主编。该刊设有遗教、特稿、指南、艺苑、园地、清韵、杂载、觉讯等栏目。《弘化》为苏州市佛教协会会刊,暂不定期,编辑部设在苏州报国寺内。苏州佛教杂志《弘化》创刊@郁永龙  相似文献   

6.
在南通市佛教界。提起孙勤,几乎人人知晓,有口皆碑。现年77岁的孙勤法缘深厚。她14岁进厂当童工,工余喜欢到附近的居士林读经闻法,从此信佛茹素,不久到苏州报国寺皈依印光法师。1940年,她只身投奔盐城大丰县高鹤年居士创办的刘庄妇女安老净土院(前称  相似文献   

7.
晚清之际的中国社会与中国佛教,都处于内忧外患的历史阴影之中,救亡图存成为许多爱国爱教人士的重大使命。在此背景下,杨仁山居士于1866年创办了金陵刻经处,刻经弘法、办学育人、振兴义学,成为近现代中国佛教复兴的重要奠基人。本文详细回顾了金陵刻经处创办150年以来的曲折历程与卓异成果,展现了杨仁山居士、太虚大师、欧阳竟无、赵朴初居士等著名佛教人士为全面复兴中国佛教而做出的不懈努力。同时,清晰梳理了自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以来经典翻译及义学研究的嬗变脉络,尤为翔实地阐述了金陵刻经处对近现代佛教义学的巨大贡献和深远影响。文中引用大量文献资料,真实再现了金陵刻经处从出版、教育、研究到统一佛教组织、创办佛教刊物,从博搜广弘大乘经典、重兴义学研究热潮到启迪社会革新思想,从民族文化的传承坚守到世界弘法的国际视野等多方面历史贡献,为当代中国佛教的思想文化建设、人才培养、世界传播提供了丰富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法音》2017,(4)
<正>本刊讯4月1日至3日,由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苏州弘化社、合阳阳光爱心助学联盟、净土文化工作坊等联合发起,在合阳县委、县政府支持下,县政协具体组织的"普烛群品——印光法师思想研讨会",在印光法师故里合阳县举行。来自全国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佛教寺院、新闻媒体的学者、法师、记者及合阳县有关领导三  相似文献   

9.
吕建福 《法音》2008,(12):13-20
清末杨仁山居士,以其创办金陵刻经处的弘法利生事业而闻名于世.他的精印佛经、广为流通及创办“祗洹精舍”培育佛教人才的事业.为推动近代中国佛教的复兴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杨仁山因之被尊为中国近代佛教的先行者和振兴者。关于杨仁山居士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宗教》2018,(2):86-87
在中国佛教协会的号召和江苏省佛教协会的组织下,苏州弘化社慈善基金会于1月30日奔赴贵州省三都县恒丰社区开展助学项目活动。苏州弘化社慈善基金会为51名在校贫困中小学生发放助学金共计75400元。  相似文献   

11.
肖永明 《法音》2008,(9):25-29
时至近现代.以杨仁山居士创办金陵刻经处印经、讲学、弘法为机枢,中国佛教一改明清以来衰敝不振的状况,全面复兴。其波推浪涌、波澜壮阔之势,运承隋唐中国佛教之盛.而有别于隋唐佛教的则是.近现代中国佛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深度.在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领域乃至社会政治领域中.大放异彩.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6月26日,福建佛学院在福建省佛教协会弘法大楼隆重举行福建佛学院99届学僧毕业典礼。院长学诚法师作重要讲话,他勉励毕业学僧在未来的学修生活中,一是要尊师重道,和合增上;二是要学修并进,言行一致;三是要发菩提心,住持佛教。他认为佛教的未来在中国,中国...  相似文献   

13.
常正 《法音》2000,(11):31-34
印光大师(1861-1940)一生处在中国饱经内忧外患的年代,也正是中国佛教极度衰落、教难不断的时期。而正是在这段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一批重要的思想家、宗教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等。其中,印光大师即是一位不世出的、被佛教信众推尊为净土宗第十三祖的佛门宗师。 印光大师对中国近代佛教的贡献甚多,主要表现在: 一、专弘净土,力倡持名念佛法门,并编著有《文钞》行世,深化、完善了净土宗理论体系。 二、创办“弘化社”,主持校订、刻印、流通了大量佛教经籍。 三、创立了灵岩山寺十方专修念佛道场及其制度,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4.
能超 《中国宗教》2018,(8):42-43
2017年初,江苏佛教信息化大数据中心结合大数据时代佛教弘法的特点,创新建设了江苏佛教弘法大数据系统,对全省所有的佛教类网站、佛教论坛以及QQ群、微信群等进行整合,建成了一个覆盖全省佛教弘法资源的大数据系统,让全省佛教四众弟子以及省外乃至全球的佛教弟子均能参与到江苏佛教的各类弘法活动中。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01,(10)
本刊讯苏州西园寺创办的戒幢佛学研究所,是经国家宗教事务局正式批准的集教学、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佛学研究机构。为培养高层次僧才以适应佛教事业发展的需要,现开始第二届招生。研究所分预科两年和研究生三年两个学习阶段。预科班课程包括:1、佛学基础类:佛法概论、菩提道次第论、百法明门论、唯识三十颂、中观今论、因明入正理论等;2、佛典导读类:净土经论、阿含经、金刚经、六祖坛经、解深密经、禅典导读等;3、佛教概论类:汉传佛教概论、印度佛教概论、南传佛教概论、藏传佛教概论;4、文化基础类:古代汉语、中国哲学史、西…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初,江苏佛教信息化大数据中心结合大数据时代佛教弘法的特点,创新建设了江苏佛教弘法大数据系统,对全省所有的佛教类网站、佛教论坛以及QQ群、微信群等进行整合,建成了一个覆盖全省佛教弘法资源的大数据系统,让全省佛教四众弟子以及省外乃至全球的佛教弟子均能参与到江苏佛教的各类弘法活动中。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02,(10)
本刊讯9月29日,江苏连云港花果山海宁禅寺彩灯高悬,佛旗招展,佛乐悠扬,宾客纷至,一派喜庆气氛。作为2002年中国连云港《西游记》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之一,花果山海宁禅寺隆重举行玄奘法师纪念塔奠基仪式暨观世音菩萨像开光法会。奠基仪式暨开光法会由无锡市佛协会长、祥符禅寺方丈无相法师,南通市佛协会长、狼山广教寺方丈俊才法师,江苏省佛协副秘书长、苏州报国寺方丈弘法法师,陕西省终南山佛协会长、西安青龙寺住持宽旭法师,镇江绍隆寺觐云法师,苏州包山寺贯澈法师,宝应明源法师等主法。江苏省宗教事务局局长翁振进,连…  相似文献   

18.
《法音》1992,(1)
佛教在香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南朝宋元嘉年间(424~453),杯渡禅师到屯门地区建立了杯渡庵,香港便有佛教开始流传。近二、三十年来,随着香港经济的蓬勃发展,香港佛教由寺院佛教向都市佛教发展,佛敬界的弘法工作也因采用一些先进的科技手段而有所改进,规模也有所扩大。如今,香港地区最大型的弘法活动便是“此岸——彼岸”弘法活动。“此岸——彼岸”弘法活动的最早提出是在1982年初,当时,由佛教青年会、普明佛学会、菩提学会、中文大学佛学会、香港  相似文献   

19.
明远 《法音》2000,(10)
本刊讯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上海市佛教协会常务理事郑颂英居士于2000年8月26日下午 2时 40分安祥西逝,享年 84岁。 郑颂英居士青年时即皈依佛门,三四十年代曾追随赵朴初居士从事佛教慈善事业,曾以巨资捐助由关之创办、赵朴初主持的上海净业孤儿教养院,并被聘为该院院董。他深研佛理,经常为《觉有情》、《弘化月刊》等佛教期刊撰稿。他一生布衣蔬食,乐善好施,护持正法,数十年如一日;弘法护教,老而弥笃,深受海内外佛教信众的崇敬爱戴。 郑颂英老居士遗著《净意室文存》正在编辑整理中,可望于年内出版。郑颂英居士逝世@…  相似文献   

20.
济群 《法音》2013,(6):9-15
济群法师是国内从事佛学研究及教学、弘法的著名中青年法师。法师1962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安县一个佛教家庭,曾在宁德支提寺、闽侯雪峰寺体验寺院生活。1979年从鼓山涌泉寺普雨老和尚正式剃度,1981年于北京广济寺受具足戒。1984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随后到莆田广化寺等处参学任教。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苏州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并受聘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社科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主讲唯识、戒律、阿含等课程。三十多年来,法师积极从事弘法事业,除在闽南佛学院和戒幢佛学研究所定期授课以外,还时常应邀在欧洲、澳洲、港台及大陆各地高等院校、信众团体、寺院演讲,同时进行网络弘法。法师在修学和弘法的过程中,对于佛教的传统与现实的许多重大问题。以及如何建立汉传佛教修学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发表了数十万字的佛学论文,并著有《心经的人生智慧》、《菩提路漫漫》、《认识与存在》、《济群法师谈人生》等人生佛教系列丛书,影响广泛。近年来,法师还创立了菩提书院,按照三级修学体系推动居士教育,成效显著。最近,济群法师应本刊的约请,为我们选送了他的十余篇比较重要的文章。从本期开始,兹予连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