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医脉诊研究再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医脉诊研究再思考湖南中医学院(长沙410007)李冰星朱文锋黄惠勇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中医脉象,吸引了部分其它学科学者的兴趣,近40年来多学科学者(含医学)致力于中医脉诊研究,企望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改变那种主观、抽象的“在心了了、指下难明”的状...  相似文献   

2.
1正常舌象及脉象具有相对性 正常舌脉象的表现具有相对性,诊察时要理清正常舌脉象之间所存在的差异。笔者暂将舌脉象界定为两大类——“本”和“标”:本舌是固有的舌象,标舌是各种因素影响的舌象;本脉是固有的脉象,标脉是各种因素影响的脉象。  相似文献   

3.
脉诊: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中医脉诊文化研究引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本质上讲,与其说脉诊是一种经验,技术,倒不如说它是一种文化。本文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研究脉诊,以其在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中倍受重视为切入点,较深入地考察了其从“器”转化为“道,”从“虚化”走向“神化”的历史过程,探究了其与其它民族物“冲突”, 对脉诊重视截然不同的文化原因,并进一步认为脉象是客观现象,但关于脉诊结论并非纯然的客观规律,这正是今天脉诊客观休研究困惑之根源。  相似文献   

4.
在《濒湖脉学》的脉理中,把无病的缓脉认为是有神、有胃气的平脉,无病的缓脉是脾胃这一人体后天之本正常运化的脉象。脾脉为缓脉,其余四脏脉以及四季脉也要兼有缓脉,才是阴阳和谐的脉象,脾脉拥有阴阳和谐的缓脉能为其余各脏腑提供精气,从而保证各脏腑的正常运化,只有各脏腑的正常运化才能维护人身体的阴阳和谐。当人身体的阴阳失去和谐出现病变的时候,脉象就会表现为太过或不及或各脏脉俱缓,少有或失去了缓和的脉象以及各脏脉均失去个性的病缓脉。  相似文献   

5.
脉诊的符号化使用是中国中医诊断中的历史性现象,传统的解释将其视为一种医患间建立技术互信的博弈互动。但这一解释面对已然建立起技术制度信任的当下,其解释力已显不足。国家医疗体制的建立,为患者择医提供了可以信任的体制评价标准,当代脉诊对于中医患者的价值呈现了由技术证明功能向态度证明功能的位移。而竞争性医疗服务的背景,也影响了中医师的诊断行为,差异化竞争成为中医师必须采取的行动策略。由此,医患双方完成了对于中医医疗实践行为的重塑。脉诊的符号化使用,再次得以复苏。  相似文献   

6.
中医四诊的认知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四诊的认知逻辑辽宁中医学院(沈阳110032)刘庚祥一、四诊的反映中医四诊是对病人的体症进行观察与询问,一般认为:临证所谓的“舌红苔黄”是病人舌红苔黄的客观体症反映到医者的感官,被医生所认定,所谓“脉弦数”,是客观的弦数之脉反映到医者的手下。然而...  相似文献   

7.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也是中医临证的关键,因此,准确辨证,合理施治,成为中医保证疗效的核心,传统中医学理论为我们临床辨证提供了四诊合参等原则,如何进一步把握辨证的准确性,也是摆在每一位中医工作者面前的问题。笔者认为,多途径多角度辨证,能够提高临床决策的准确性,从而  相似文献   

8.
中医针灸学的现代研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解决这些困难有研究思路方面的问题,有研究方法方面的问题,亦有对中医针灸学术本质方面的认识问题,等等.但总起来讲,这些问题都与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有关.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主要是由知识结构所决定的,而知识结构可以说是课程体系的翻版,不同的课程体系决定着不同的知识结构和不同的教育目标.中医针灸学课程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已严重制约了专业自身的发展,对其课程体系的改革已成为中医针灸学走向现代化的基础环节.  相似文献   

9.
创造性思维对于中医基础研究非常重要.在中医基础研究中过分依赖高新技术,或者不敢直面问题、遇到困难退缩将阻碍创造性思维.中医基础研究的创造性思维需要研究者在传统知识、现代知识、高新技术与仪器等方面作好充分的准备.为使研究保持正确的方向,在研究中要处理好"已知"与"未知"的关系并以"和"的态度对待学术争论.  相似文献   

10.
中医现代化从何化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评价中医理论是中医现代化的认识前提。尊经复古者的“中医现代化”,只是用现代科学外衣包装中医理论。某些研究者单纯着眼于证实中医理论的整体科学性,而忽视对其中某些部分的证伪。这些都影响了中医现代化的顺利开展。片面注重微观研究,忽略宏观研究是微观研究的基础,逾越了研究的阶段,已使微观研究前进受阻。运用现代科学方法,从宏观角度对中医理论进行一次再验证,特别是规范“证”的诊断标准,是开展中医现代化研究的  相似文献   

11.
中医整体观是中医的特色与优势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 ,中医学界都把整体观作为中医的特色与优势之一。但是 ,作为特色和优势 ,都是在比较中产生的。中医的特色与优势 ,应该是指与西医相比较而言的 ,即人无我有、人有我异。这才能真正称得上特色和优势。是否真的如此呢 ?今以第六版中基教材上关于中医整体观的阐述为基础 ,对中西医理论进行一个简单的比较 ,对这个问题也许会有些新的认识。1 整体观念并非中医独有1 1 首先是就中医整体观的医学内涵来看 :“中医认为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体的结构互相联系 ,不可分割 ;人体的各种功能互相协调 ,彼此为用 ,在患病时 ,体内的各个部…  相似文献   

12.
构建开放型的中医保护政策上海黄浦中医医院(200003)陈波导师王浣尘一、问题的提出中医事业的发展面临两个方面的基本问题,一方面是中医学科自身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中医政策和中医组织、中医人的行为问题。而学科的发展需要中医政策的保障和中医组织及中医人的...  相似文献   

13.
未来中医发展途径的双向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医存在形式多样性的深入分析,提出未来中医发展方向包括对经典中医的不断深化研究和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对中医的某些层次进行深入开发、应用,认为掌握、领悟经典中医和开发利用中医并不矛盾,都是中医生存发展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4.
中医诊断客观化研究的误区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中医诊断客观化研究的误区山东针灸科学研究所(济南250014)陈少宗中医诊断的客观化研究也就是中医证的客观化研究。证是中医对患者病状所做出的临床诊断,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证的诊断缺乏客观化的标准,这使得经验成了中医临床实践中的“游灵”,让人难于把握。...  相似文献   

15.
中医作为一门古代科学,它有自身的科学方法,最主要的是信息处理的方法.应当遵循中医本身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研究中医,逐步建立中医自己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6.
面对现实实事求是摆正位置--也谈"变亦变,不变亦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医学与哲学》2 0 0 0年第 4期转载的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蔡定芳的《变亦变 ,不变亦变》的文章 (以下简称为变文 ) ,旨在引起同仁们对中医的关注 ,广开思路 ,展开讨论 ,以促进中医学术的发展。但究竟如何认识中医 ,中医到底如何变 ,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此 ,笔者谈一点粗浅看法。辩证法告诉我们 ,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变是绝对的 ,不变是相对的。“变亦变 ,不变亦变” ,这种认识应当是共识的。问题的焦点是如何认识中医的变与不变。当我们在思索这个问题的时候 ,让人想到现实的中医在变的问题上颇为混乱。仿佛给人一种感觉 :…  相似文献   

17.
中医现代化能够走多远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1 中医现代化概念的提出“中医现代化”问题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并成为国家医药政策的一部分,始于1979年在广州举行的全国医学辩证法讲习会[1]。在此之前,秉乘1974年全国四届人大提出的四个现代化的口号,医学界有“医学科学现代化”的提法,并提出“我国医学...  相似文献   

18.
中医文化“价值”的研究,是全面认识中医学术体系、摆脱“唯科学主义”评价中医的新的研究视角.从中医文化的基本概念入手,了解当前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明确研究目标和方向,梳理和提炼中医文化价值体系,探索研究方法,制定评定标准,寻求中医文化价值的认知和认同,是当前中医文化价值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问诊是中医临床诊查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内容上,中医问诊涵盖了对患者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全面观察和分析;在方式上,中医问诊重视患者主诉,并对患者主动而有针对性地询问和沟通.中医问诊是医生与患者主动交流互动的平台,体现了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当前医学模式转变和医患关系改善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医现代化,科学化和中西医结合理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发展中能确定的因素11中医理论本身是哲学,而且是应用哲学,并具有笼统性和不确定性。目前的科学化就必须将它变为具有确定性和非笼统性。这在某些方面是可以行得通的,但在另一方面又是行不通的。中医的笼统性和不确定性在某些方面与生物活动变异过程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