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致读者     
作为默默耕耘的编辑人,每到年末岁首,我们总能收到许多热心读者的来信。透过这些滚烫的文字,我们能够感受到读者对于我们的厚爱、支持与激励。我们把这当作自己最好的新年礼物,把这视作人生最珍贵的奖赏与荣誉。为了回报广大读者的支持与厚爱,2007年,《中国宗教》增加8个黑白页码。在新的一年里,我们热切地希望得到广大读者更多的关注、指导与支持。为了增加编辑与读者的互动,我们将不定期开设“信箱”栏目,倾听读者的心声,了解读者的需求,更好地贴近读者,服务读者。本期,我们选刊了3位读者的来信。我们深知,我们的杂志远没有读者肯定的那么好,但我们会以此为鞭策,以此为动力……  相似文献   

2.
编读热线     
编者按:新年伊始,我们推出“编读热线”这个栏目,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力*强本刊编者与读者的联系和交流,广泛了解不同层次、不同方面读者对本刊的需求。“为读者编杂志”,或者说杂志要适应读者的需要,这是我们办刊的立足点,也是我们每一位编辑的座右铭。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收到了成千上万封读者来信,也曾在“读者心声”中选登过一些。从众多来信中,我们深深感受到读者朋友对本刊的真诚支持和喜爱之情.您们大多是被本刊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内容所吸引,许多读者在来信中都找到,对本刊是“一见钟情”、“相见恨晚”。其中有的读者是…  相似文献   

3.
巴金老人有一句名言:“把心交给读者。”在2006年如期而至的时候,我们愿意以此与读者心灵相约。2005年,《中国宗教》庆祝了自己10周年的生日。10年间,我们之所以能从季刊、双月刊发展到月刊,义无反顾,一路走来,就是因为有广大读者的相依相守,不弃不离。无论是旧友还是新朋,我们  相似文献   

4.
致读者     
为了进一步完善杂志,使《中国宗教》更好地贴近读者、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我们在2004年第10期杂志上刊登了读者信息反馈表。反馈表刊登后,获得了大家的热心支持,使我们对自身的优长与不足有了更加清楚直观的认识,对于我们今后工作的展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此,我们对广大读者的热心参与表示最衷心的感谢。许多读者在反馈表及来信中对《中国宗教》杂志给予了热情洋溢的褒扬,这些褒扬既是对我们以往工作的肯定,更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和动力。吉林读者王德才在来信中说:“《中国宗教》是一种普及与提高兼顾的综合性杂志,是宗教信…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中国宗教杂志社、宗教文化出版社成立十周年。十年来,我们以宣传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记录当代中国宗教生活,推进宗教理论研究,弘扬优秀宗教文化,促进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为己任,致力于为政、教、学三界搭建一座对话与沟通的理论平台,一扇探讨与交流的文化窗口,一个互动与分享的心灵空间。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梦想。在追寻梦想的路上,我们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也得到了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我们的力量来自于我们的梦想和信念,也来自于我们的作者、读者和通联员。在两社成立十周年之际,许多作者、读者和通联员为我们写来了热情洋溢的寄语。这是献给两社十周年最好的生日礼物,也是对我们的极大鞭策和鼓励。本期,我们选摘部分寄语,以飨读者。我们掬诚感谢十年来和我们一起走过的所有知名和不知名的作者、读者和通联员,我们珍惜你们的关爱、呵护和情谊,我们更要把心中的感恩与感谢,化作实际的行动和努力。  相似文献   

6.
倪维泉居士《怎样认识佛教》一文在本刊1982年第5期发表之后,有几位读者通过书面或者口头向我们提出了批评意见,一致认为倪文在讨论纯属宗教信仰范畴的轮回学说时,断章取义地引用马列主义著作中的词句以支持自己的观点的做法是不对的。并指出编辑人员在处理该文时的态度有欠严肃。我们觉得读者的批评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我们工作的粗疏,在本刊中出现了像倪文那样明显曲解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的错误现象,不仅有悖本刊“在教言教”的立言宗旨,也会影响人民内部教徒与非教徒之间的团结。对此我们感到非常痛心。我们十分感激各界读者对本刊的关怀和支持。为了澄清是非,特全文刊登读者马相先生为纠正倪文有关引文的错误给本刊的一封信,并愿借此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7.
致读者     
《超常无音速读与强化记忆》一文在《思维与智慧》1996年4期上刊登后,我们陆续收到全国各地读者、特别是大中专学生读者的来信上百封之多,他们咨询或求购速读强记的技巧或资料,还有要求参加培训班的.我们难以一一复信,故借贵刊一角向读者致意,并回答如下二事:办培训班只限邢台一地,尚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办好《中国宗教》杂志,本刊在今年第2期杂志上刊登了一份读者调查表,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对今年第1、2期的《中国宗教》评头论足,对今后改进办刊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调查刊出后,我们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等待着读者的回音,直到来信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我们没想到,有如此之多的读者关爱着这份杂志。参与调查的读者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其中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有信教者,也有非信教者;有上至79岁的老大爷,也有下至10多岁的中学生,当然也有我们的通联员们。我们非常重视这样一次与读者对话交流的机会,把每一封来信…  相似文献   

9.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我们再次向您走来,带着祝贺与祝福,带着感恩与感谢。2007年,我们第一次向您走来,但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却是第86次。12年前,当我们第一次向您走来时,是一个郁郁葱葱的夏天。作为期刊百花园中的一株幼苗,我们破土而出,带着幼稚、带着惶恐、也带着期待。当时,我们是季刊。2000年,是新旧世纪转换的拐点,我们谛听着新世纪由远而近的脚步声,以双月刊的形式向您走来。我们本着新世纪、新期刊、新希望的心愿,调整版面,充实内容,提高质量,服务读者。2003年,我们以月刊的形式向您走来,以此切近时代的脉搏,回应读者的诉求。我们把…  相似文献   

10.
《佛教文化》1994,(3):46-47
主持寄语 自“梦想成真”栏目与广大读者见面后,我们收到了许多来信。有的读者在信中谈到了他的独特构想,有的读者畅谈了对本栏目的建议与期待。也有读者在信中对我们倾诉他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不平与逆境,也有身患疾病希望得到名医良药的帮助,有求师若渴,有求经寻法。一封封真诚的来信使我们深受感动,特别是对于上期本栏目徐永亮先生文章反响之强烈更出人意料。截至发稿时,本刊已收到全国各地捐款近五千元。更重要的是透过这一封封朴实无华的来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读者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人心向善,这个世界就充满希望。我们相信只要有广大读者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佛教文化》创刊一年以来,得到来自各界的关怀与支持,上自87岁高龄的朴老,下至心怀善念的十几岁的小读者,每一句鼓励、每一封来信都是对我们的鞭策,促使我们加倍努力、精进日新,进入更高境界。特别令人感动的,是本刊不断接到普通读者——素昧平生的读者寄来的助刊捐款。我不知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15,(1)
<正>2014年《天风》编辑部向全国各地投发了"《天风》读者意见调査表",得到广大读者的积极响应,收到近400份回执,在此向读者的支持表示感谢。在回执中我们随机抽出了十名蒙福的读者,他们将获赠2015年全年《天风》。现公布获奖名单如下(若在2015年1月  相似文献   

13.
启事     
本刊2002年第6期“商家竞争十大策略”一文中由于我们在编辑工作的失误,缺少了“策略之七“,承蒙一些读者指出错误,特此向广大读者致歉,并对指错读者表示感谢。启事$《思维与智慧》编辑部  相似文献   

14.
自去年本刊第三期刊登《读者情况调查表》后,我们陆续收到了全国各地读者的回复及来信,当我们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仔细认真地阅读了这一封封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热情的来信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百余封充满激情的信件,代表了全国两千多万穆斯林的心声。不少读者都是我们的老订户,有的读者从本刊复刊以来就一直关心着我们,支持我们,经常给我们提供稿件和信息,帮助我们改进刊物。不少读者每期都盼着《中国穆斯林》早点邮来,好先睹为快。他们认真阅读刊物的文章,并把有些文章推荐给其他穆斯林群众。在此,我们谨向这些长期关心、支…  相似文献   

15.
999年对《医学与哲学》杂志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其间它经历了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改版,效果如何?我们企盼着读者、作者的反馈意见。适值2000年———跨世纪的一年,杂志的宣传发行工作已经拉开帷幕,我们从大量的读者来信中采撷几朵花束,以期鼓励和鞭策我们努...  相似文献   

16.
致读者     
《天风》2006,(4)
亲爱的弟兄姊妹: 当你们在新春之际,收到这份充满着感恩的杂志时,你会发现《天风》不仅内容增加了,而且离读者的需求更近了。有很多弟兄姊妹来电、来信询问我们,为何增加了一份免费“别册”?实际上所谓“别册”就是《天风》的下半月号的试刊。蒙神眷顾和带领,近年来,在编辑部同工努力下,克服了采编力量薄弱等诸多困难,努力地在文字事工上服侍弟兄姊妹,在全国两会、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已在2005 年12月正式批准《天风》于2006年改为半月刊。如今,弟兄姊妹所看到的“别册”即是2006年半月刊的样刊。我们会不断征求读者的意见或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自本刊更名以后.得到广大读者真切的关心和极大的支持,许多读者和作者纷纷来信对本刊的更名和办刊方向表示支持.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对此,我们杂志社的全体人员深为感动,我们向这些热情关心《思维与智慧》的读者和作者们表示深深的谢意.我们深知,一份刊物的成功与发展,取决于它能否了解广大读者的心声,把准读者的脉搏,我们将不断为此而努力,力求在思维与智慧领域中成为众多读者厚爱的朋友。在此,我们选登了一些读者的来信.同时也期待着更多朋友的关心和来信.祝杂志办好、为推进思维科学、开发智慧做出贡o!—…  相似文献   

18.
编后记     
《原道》2015,(1)
<正>《原道》20年了,首先要感谢读者的支持!最好的回报显然就是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在传统文化得到重新体认的今天,把这个以弘扬和赓续儒家价值和精神的刊物办好。年轻人、社会科学、公共领域,是我们强调的关键词。1994年创刊的时候,我们的定位是儒家、经世致用。20年过去,这两点在学界和社会都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共识。作为排头兵,我们必须有所超越。年轻意味着思想锋芒,这是转型时期特别可贵的。社会科学意味着专业性,一种价值、一种精神,无论其合法性的确  相似文献   

19.
阴阳两界间     
主持人的话:“银屏玄语”开办一年,出了六期。这期间读者来信,有说好得很的,也有说糟糕的。说好的人相信,世出世法有共通圆融的地方;说糟糕的朋友则以为正法只能出自佛经。无论如何,都是意见或见解的一种。好在此栏目明年就与读者暂时告别了。如有读者推荐更好的电影,请与我们联系。  相似文献   

20.
“万古尘寰一刹那,方觉处处是家乡”,十年前,我在《佛教文化》上发表的文章中有一首七律,其中最后两句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万古尘寰尚且是一刹那,何况是十年的光阴。《佛教文化》在2002年的雨季,第二次脱胎换骨,面目一新。主编还是十年前的那个主编,发行还是十年前的那个发行。十年前因期刊而成就的读友,凭着期刊的殊胜因缘,今天又重新见面了。是十年前的《佛教文化》与您结下了法缘,十年法雨,《佛教文化》从坠地之婴儿变成了行将弱冠的少年,虽然十年间《佛教文化》之言行充满了稚气,但是您用您的慈悲,善待着期刊编辑的不成熟,我们深深地感谢您的宽容。我们非常怀念十年前数万的读者,我们相信会与老读者再续十年前之旧缘,并且,还将不断地与新读者结下新缘,与新、老读者在一个坛场中共饮法露。《佛教文化》的编辑思路会比十年前更宽;发行渠道会比十年前更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