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范畴,我想设法说明以下几个问题:本質和现象,内容和形式,偶然性和必然性。但是在闡明这些范畴之前,我先講一下什么是唯物主义辩証法的范畴及其对辩証法基本规律的关系怎样。一、什么是唯物主义辩証法的范疇? 大家都知道,范疇、概念在認識过程是十分重要的手段,是反映客观现实的工具。列宁称范疇、概念(原则上这就是指哲学的范疇和概念)为反映現实的形式之一。和科学的  相似文献   

2.
唯物辯证法的基本范疇,例如,本质和現象、必然性和偶然性等等通常是当作成对的和相互关联的范疇来研究的。在我們看来,这涉及到統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識是辯证法的实质这一原理。范疇是我們认識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整个认識过程是通过揭露現象和过程的对立面来进行的,其中最一般的对立面正是借助相互关联的辯证法范疇  相似文献   

3.
作者宣称:这篇文章試图确定科学研究邏輯的基本对象,并且闡明其主要槪念。科学研究邏輯不是某个現代邏輯体系的部分或分枝,而是一个新的、正在形成中的知識領域,是各种把认識过程作为科学研究来研究的邏輯体系的綜合。作者认为:科学研究是直接为了在思想中获得对一般主体来說是新的結果的认識过程。科学研究邏輯是以分析科学研究过程的規律为对象的。这种邏輯运用唯物辯证法和現代形式邏輯的一切手段来制定自己的范疇,其中包括:問題、事实、体系、科学探索、直觉、假設、理論、观念、等等。因此,作为邏輯和认識論的唯物辯证法可能有两个范疇体系。其中的一个体系,从一般哲学方面来說明认識过程的特点;另一个体系把认識过程着重作为科学研究的过程来說明。当然,第一个体系的一切范疇是为理解科学研究邏輯的范疇所必需的,但是人們不能把另一堆范疇归結为第一个体系的范疇,而应当对它們进行特殊的分析。作者认为:科学研究邏輯应当研究的基本对象,簡单地說,就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形式以及构成它的要素”;科学研究邏輯的任务是要分析知識的起源,即分析新知識在現代科学中是如何产生的。作者还說:光是分析科学研究邏輯的基本概念,是不够的;必須在某个体系中表現它們,否則就得不到邏輯;这个体系目前可能是最最初步的,但是討論它的基本原則却是很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人們在生产劳动、阶級斗爭及科学活动中認識着周围的世界。認識是对客观物質世界的反映过程,是由事物的現象进到本質、由比較不深刻的本質进到更加深刻的本質的过程。现象和本質的特点如何呢?现象如何表现着本質,本質又为什么这样地表現为现象呢?人能否認識事物的現象并透过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呢?这种認識的途徑和方法是什么呢?——这些都是認識论应当回答的重要問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根据馬克思列宁主义反映论的观点,記忆过程和其他心理过程一样,是客观現实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現实的对象和現象对人的作用,不外是形象的与語詞的两种主要形式,因此,形象的东西利語詞的材料,就构成了記忆过程和其他心理过程反映的主要內容。形象的、語詞的材料,不仅是人的記忆的主要內容,而且从个体記忆的发展来看,形象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物”和“关系”的范疇以及它們之間的联系問題,是一个需要从馬克思主义辯証邏輯的立場来加以詳細研究的問題。这个問題在現代科学(現代科学的概念和方法正經历着革命的变革)中的意义是十分巨大的。只要指出这样一点就够了,即关系范疇是物理学的相对論和現代数学若干部門的邏輯中心。近二、三十年来,由于人們要求理解关系范疇而产生了一些專門的邏輯理論:“关系邏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报》1961,5(4):72-73
最近武汉心理学界在心理学会的組織和領导下,对心理現象的矛盾問題进行了热烈的討論。 在討論中,与会成員首先就什么是心理現象的內部矛盾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絕大多数同志的发言中都談到:事物的內部矛盾应从事物內部去寻找,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报》1959,3(3):56-56
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教育研究所,山东师范学院教育学科教研室最近举行了心理学問題座談会,就当前心理学的重要問題展开了討論。 在討論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吋,国培之认为,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应該从心理的內容与形式、反映过程与个性形成、理論与实践等三方面来考虑。在談到这三方面时,他說心理的內容与形式是統一的,而个性形成的規律在心理学的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鮑兆宁认为在我們所处的时代,是应該着重研究工人阶級的心理品貭。  相似文献   

9.
彭飛 《心理学报》1959,4(2):21-26
(1)心理学資产阶級思想批判运动后,紧接着提出了許多学术問題在討論,其中也有关于“心理形式和心理內容”的問題,这个問題并不是什么新問題。因为当談到心理学对象时,首先就遇到这个問題:心理学是把心理形式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还是把心理內容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这个問題不明确起来,难以确定严正的科学体系和具体任务。 在这个問題的討論中,有人孰为形式和內容是一致的,所以心理內容有阶級性,心理形式也有阶級性。有人主张,尽管心理內容有阶級性,但不見得所有心理形式都有阶級  相似文献   

10.
在共产党宣言中同时包含了具有新的历史內容的人道主义、即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偉大略图。馬克思和思格斯在这第一个国际无产阶級的綱領中概述了工人阶級的历史使命同人类事业不可分割的融合。他們证明,所有无产阶級的活动,只要它們由彻底革命的立場出发,便能在所有范圍內和真正人道主义的基本原則相一致。历史多方面地、实际地证实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这一根本的統一性。在全世界范圍內以革命方式实現那些过去只以綱領形式表現出来的东西,是我們时  相似文献   

11.
七、不确定性、熵和信息量前面已經介紹了关于概率論的一些基本知識,这就为我們測量信息打下了基础。但是在前面我們只談到了离散的情况,如一次試驗有几种可能的結果,擲一次硬币可能出現正面或反面等等。而在某一段时間內气温的变化、气压的变化等等随机現象却是連續变化的,如果我們把測某一时刻的气温作为一次試驗的話,它的結果是某个連續变化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社会变迁問題的一般提法对二十世紀己所發生的社会变迁的內容和意义的看法,在这次大会上反映出兩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馬克思主义观点,另一种是非馬克思主义現点,或者像大会上常常講的“西方观点”。苏联学者和人民民主国家的学者提出的馬克思主义观点的本質在于,现代社会变革的极本的和最一股的規律是从許多世纪形成  相似文献   

13.
(六)概念發展底具体过程(6.1)我們前面已經说明了抽象概念与具体概念的性質及其区别,并在原則上说明由抽象概念到具体概念底發展。现在我們要根据馬克思主义这些原則,更进一步来闡明概念發展底具体过程,由抽象概念發展到具体概念底具体过程. 每一个概念都有它一定的內容,我們要揭示一个概念的內容以及要分别兩个概念內容底不同,我們必須借助于判断。一个沒有学过馬克思主义的人,有一个关于人底概念;一个学过馬克思主义的人,  相似文献   

14.
第一課的內容是在清楚地陈述教程的目的,即是确切地說明提綱中所列的自然哲学中的各基本部門將是在怎样的精神之下加以論列的。毫無疑問,在未把各部份先后闡述清楚之前,自無从对这个教程的性質予以全盤的估价,获得一个确定的看法。在未加說明之前,对范圍極为广泛的思想体系加以定义,都經常具有这样的缺点。一种思想体系的总論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报》1959,3(1):62-63
近一个多月来,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师生对心理学是一門什么性貭的科学的問題展开了热烈的討論。 在討論中,有的教师說,心理学是一門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而又偏向于社会科学的“中間科学。”他們认为,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而客观世界中就有自然和社会的因素;心理学不仅研究心理內容,而且研究心理过程,在人的心理現象  相似文献   

16.
本文譯自作者于1962年出版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及其克服的途徑”一书。該书共分五章,即:一、矛盾及其在发展中的作用;二、社会主义矛盾的基本特征与其发展;三、从以往的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矛盾;四、社会主义的矛盾的形式和解决方式;五、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这里譯出的是該书的第一章,其中第一、三节是摘譯,第二节是全譯。在这一章里作者閘述了他著述此书时所遵循的一般原則。其中,在第一节里,他分析了矛盾的实质,认为矛盾是运动,同时也是其他任何运动形式的泉源或潜在基础。他认为矛盾的任何具体形式必然以下列諸条件为前提:一、統一物分裂为二,現象內部出現对立的力量或趋势;二、在各种力量的相互关系中建立一定的形式;三、存在着矛盾展开的条件;四、矛盾只能在一定界限內展开;五、过程中有一个主导力量;六、存在着使矛盾得到解决的前提或手段;七、旧矛盾中具备有新矛盾的萌芽。在第二节里,作者分析了同一、差別、对立、矛盾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关系。他认为同一是对一个对象的实质与另一个对象的实质的区別的确定;差別是两种沒有达到相互排斥程度的現象之間或同一种現象的不同方面之間的相互关系;对立是同一个統一物的两个相互排斥的方面的关系;相互渗透是两个极端在斗爭形式中的相互关系,也就是矛盾。在第三节中,作者分析了作为解决矛盾的手段的飞跃。他认为漸进性和飞跃不是同一的,但也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漸进过程是为旧质向新质的飞跃轉化作准备,而飞跃則是完成漸进的发展并为不断的运动創造条件。飞跃是漸进性的中断,甚至在不經过爆发而实現轉化的条件下也是如此。飞跃是旧质的质变,是旧质为新质所代替,但并不是把旧质全部抛弃,而是一方面加以否定,另方面加以保留。飞跃是根本解决矛盾的唯一方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不仅哲学家,而且若干自然科学家也对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的問題产生了一种非常濃厚的兴趣,这些自然科学家从他們的实驗研究出发,也過到了这个問題。显然,对于这对范疇的研究,我們过去常常沒有給予足够的注意。由于人們依据的出发点和材料不相同,在这个問題土,曾經出現过一些不同的意見,这些意見虽然不是相互对立的,然而却从不同的角度着重强調了問題的不同的方面,因此始終都沒有完全避免了片  相似文献   

18.
在事物发展进程中,形式会超越于內容吗?值得研究。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內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內容先发生变化,内容发展了,原来基本适合内容发展的形式,就越来越不适合了,以至成为内容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此时,事物的内容就要求抛弃旧的形式,建立适合新内容发展的新形式。形式对內容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基本适合,……这便  相似文献   

19.
毛主席教导我們:一切事物都有二重性,因此,我們观察事物必须用两点論,而不能用形而上学的一点論。两点論的提出,指明了人們对于客观事物进行辯证思維的規律,丰富了辯证邏輯的具体內容。为了正确理解两点論的丰富而深刻的內容,本文拟就以下三个問題談談学习的体会:一、两点論与形式邏輯思維規律的相互关系;二、概念的辯证关系与两点論;三、学习两点論的实踐意义。一、两点論与形式邏輯思維規律的相互关系先从正确思維的規律談起。有人把正确思維的規律仅仅归結为形式邏輯的思維规  相似文献   

20.
段淑貞 《心理学报》1959,4(5):80-80
第16屆国际心理学会議将于1960年7月31日至8月6日在德国波恩举行。会議将分四种方式进行: 一、討論会——每次将有四个报告,接着进行討論。討論题目的內容初步拟定如下: 理論与方法 1.心理学的現象学途径 2.心理学的数学方法 3.心理物理学的測量問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