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初中学生的知识观与学习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学习者的知识观、学习观又称“认识论”.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以初一下半学期学生为被试,分别从“机械-辩证”、“零散-联系”以及“接收-建构”和“零散-整合”的维度,分析了被试对知识和对学习的看法。结果发现:1.被试在知识观、学习观上开始表现出辩证的、联系的、建构的倾向,但还不够充分。2.知识观的“机械-辩证”与学习观的“接收-建构”之间以及学习观的“接收-建构”与“零散-整合”之间具有显着的正相关(P<0.05).3.一般智力水平与知识观之间表现出较显着的正相关(P<0.05或。05相似文献   

2.
与传统学习观不同,网络式学习观认为,学习内容的体系建构不应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应由学生主动建构;并且,这种体系结构的建构不应在初级学习阶段而应在由初级学习向高级学习阶段过渡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在此之前,学习重点应在于对学习联结点与背景知识群的掌握,章以学习的四阶段论论述了这一主要观点。章还阐述了教师在网络式学习观中的作用及网络式学习观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知识学习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编的《中学生知识学习观量表》,探讨了中学生知识学习观的现状和特点。结果表明:(1)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观在总体上还是建设性的;(2)不同性别、文理科学生在知识学习观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3)初中生的知识学习观比高中生的知识学习观更具建构性;(4)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在知识学习观各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知识学习过程观、知识价值观、知识学习态度观是中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指出西方人格理论实际上是研究者建构的对人性的图解或模式,并对莱波曼的“人性的基本宗旨”加以改造,从五个维度对西方的四大主要人格理论的人性观作了剖析,指出:建立一个更加合乎现实的人格理论必须具有一种综合性的人性观。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语文学习观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选择题与开放题相结合的问卷调查方法,调查207名二、四、六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观(包括对语文知识性质与语文知识学习的认识),结果表明:(1)随着年级升高,学生对语文知识性质和学习过程的认识显著地越来越明确;(2)六、四年级的语文知识性质观平均得分显著高于二年级,越来越倾向于认为语文知识是相对的、相互联系的、开放性的;(3)六年级的语文学习过程观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四、二年级,越来越倾向于认为语文学习不只是接受性的和练习性的,还是建构性的、想象的和探索性的。  相似文献   

6.
漆思 《世界哲学》2007,40(1):33-39
“天下”思维是超越民族/国家思维的新思维范式。以此出发对全球化时代的世界理念和世界制度进行创造性建构。“天下”思维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的价值意义,主要在于拓展与刷新了人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思维视域,从思维范式革命的意义上启发人类创建新的世界观。“天下;’思雏蕴含着全球化时代人类对建构“和谐世界”与“世界责任”的创想:需要超越个体本位思维与民彬国家思维,实现“从世界去思考”真正达到“以天下观天下”。从“天下”思维出发,就要求人类建构保证世界和谐发展和能够对世界负责的世界责任观。  相似文献   

7.
承认宗教学的科学性,以辩证反映论的科学方法来建设宗教学理论,并对宗教学理论及其建设持辩证反映的态度,这就是宗教学理论的科学观。明确以科学性为根本性的宗教学理论科学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师变量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观影响的多层线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32名小学数学教师与这些教师所教班级的1691名学生参与了本研究.两个测量工具评价了教师的数学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对教师的55节数学课进行了录像;并按照学习任务的认知水平与课堂对话的特点进行了编码,采用问卷法测查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看法与态度.多水平分析表明: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课堂学习任务的认知水平、课堂师生对话的权威来源与教师运用学生想法的程度对学生数学学习观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教师的学科知识对学生数学学习观的预测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9.
中西诚信观的比较及其启迪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诚信在中西方都得到普遍的重视 ,其内涵也基本相近 ,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既有社会历史方面的根源 ,也有思想文化上的原因。中西诚信观各有长短 ,新型诚信观的建构和我国诚信社会的建设 ,应将二者结合起来 ,吸取中国传统诚信观重自律、重人格信任与西方诚信观重他律、重契约信任的合理因素 ,从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机制和个人信用机制、加强现代诚信观的宣传和诚信意识的养成教育等方面入手 ,打造“诚信中国”。  相似文献   

10.
用创造力培养观、教学监控能力和创造性教学行为问卷对430名小学教师进行调查,考察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着重对教学监控能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创造力培养观、教学监控能力及其各个维度对创造性教学行为都有正向预测作用;(2)教学监控能力的计划准备性、控制调节性、评价反馈性、课后反省性及作为一个整体在创造力培养观与创造性教学行为之间均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这一发现提示教师培训工作应重视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实际增长,这样才能使教师已经接受的创造教育理念落实到创造性教学行为上。  相似文献   

11.
儿童朴素物理学的错误概念及影响概念转换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新旧知识经验进行双向交流。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自发概念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基础,而其中与基本科学理论不一致的错误概念阻碍了学习过程。该文概述了儿童朴素物理学的错误概念研究,探讨自发概念的结构及其争论,并总结了影响概念转换的重要因素,包括认知冲突感,元认知和动机因素,认识论信念因素等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生数学知识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速 《心理科学》2006,29(3):698-700
本研究采用12道假设性情境题目和包含数学涉及运算、思考、实用性三个维度的数学认识问卷,选取90名六年级小学生和106名初二学生作为被试,探讨中小学生的数学知识观。结果表明:1)中小学生数学知识观形成及发展与学校数学课程内容紧密相关。2)中小学生数学知识观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初二学生对假设性情境的认同程度显著地高于六年级学生;在数学认识问卷的数学实用性维度上,六年级学生的肯定程度显著地高于初二学生。3)从总体上看,学生的学业水平与数学知识观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3.
Young Children's Conception of the Biological World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BSTRACT— What are the components of children's biological-knowledge system before systematic teaching at school? Can this knowledge system be called naive biology? We propose that young children's biological-knowledge system has at least two essential components—(a) the knowledge needed to identify biological entities and phenomena and (b) teleological and vitalistic causality—and that these components constitute a form of biology. We discuss how this naive biology serves as the basis for performance and learning in socially and culturally important practices, such as health practices and biology i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4.
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已有的研究表明 ,它与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状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是我们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的初步总结 ,全文共分五部分 ,分别为 :1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含义及其理论与实践的来源 ;2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结构分析 ;3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作用机制 ;4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发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345名教师为研究对象,基于交互作用视角建立框架模型,研究教师社会化前因变量、社会化近端结果和终极结果之间的关系,以揭示教师社会化过程。结果表明:①教师社会化近端结果在组织策略和社会化终极结果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教师主动策略和社会化终极结果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②同事帮带仅通过促进教师对学校的了解促进教师社会化终极结果;③家长配合一方面直接促进教师工作绩效,另一方面通过角色清晰对社会化终极结果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教师关怀行为问卷、学生学习效能感问卷调查1430名中学生,考察教师关怀行为、学生学习效能感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教师关怀行为的得分高于“3”,达到了3.54;学生的学习效能感的得分也比较高,得分为3.73;(2)教师关怀行为、学生学习效能感和学生的学业成绩及其各维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3)学生学习效能感在教师关怀和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值为0.25,并且学习效能感的两个维度中的学习能力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效应值为0.18)大于学习行为效能感(效应值为0.04)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7.
No topic is on the minds of the general public, federal and state legislatures, parents, and educators more than the issue of establishing and maintaining school programs that are consistent in their ability to produce competent readers. Teachers, administrators, and teacher preparation programs are admonished to change programs, resources, monitoring procedures - whatever it takes to bring about this reformation of student reading achievement. Topics under investigation include effective models, methods, and strategies of instruction; essential teacher knowledge; teacher decision-making;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in-service and pre-service teachers. From this body of research the terms "balanced literacy" and "engaged literacy" have emerged. These terms are defined as emphasizing instruction on identified student need and including skills development as well as experience in a variety of texts. The teaching/learning cycle, a model for evaluating student reading behaviors and planning focused instruction, providesa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ssential teacher knowledge and skills. As teachers articulat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ading proce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earner, and the supports and challenges offered in text and teaching approaches, their practice is changed to make it more congruent with these stated beliefs. When teacher instructional practice is aligned with clear understandings and beliefs, student achievement increases. This study explored how knowledge and use of the teaching/learning cycle in beginning reading instruction impacts teacher decision-making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While investigating teachers' knowledge and use of the teaching/learning cycle, two research questions focused on how student learning was affected and the impact of the changes on student/teacher interactions.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学效能感和工作倦怠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永鑫  杨瑄  申继亮 《心理科学》2007,30(4):952-954
为探讨教师效能感与其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利用教师教学效能感问卷和工作倦怠问卷对247名中学教师进行施测。结果表明(1)教龄长短和婚姻状况对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p〈O.01)、人格解体(p〈0.01)和成就感降低(p〈o-01)具有显著的影响;(2)教师的一般教育效能感对其工作倦怠的耗竭因素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1);(3)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对其工作倦怠的人格解体(p〈0.01)和成就感降低因素(p〈O.01)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432名幼儿教师为样本,探讨了幼儿教师教学策略的结构及类型,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类型幼儿教师的教学策略特点。结果表明:(1)幼儿教师教学策略的结构主要包括引导监控策略、分析总结策略、交流互动策略及计划应变策略4部分;(2)幼儿教师教学策略的类型主要分为综合发展型、整合提升型和交流缺失型3种;(3)综合发展型幼儿教师的教学策略水平较高,交流缺失型幼儿教师的交流互动策略最差,而整合提升型幼儿教师的教学策略正处在整合发展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