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长期以来,整体性视野的佛教通史研究一直占据佛教研究的主体,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尽管区域性视野的佛教通史随后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客观来讲,仍然还有很多空白需要填补。巴蜀地区作为佛教最早传入的地区之一,已经被文献记载和后来不断出土的考古文物所证实。早在东汉中后期,佛教即已传入,并对丧葬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魏晋以降,巴蜀地区佛教义学飞速发展,至隋唐更是成为全国著名的佛教义学中心之一。而至今仍存的众多千年古寺与壁画造像则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巴蜀佛教的悠久与厚重。质言之,巴蜀佛教文化在中国佛教文化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非常遗憾的是,学术界关于巴蜀佛教文化的研究至今仍停留在单篇或专题性的研究上,系统而全面的巴蜀佛教文化研究仍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2.
佛教自东汉中期传入巴蜀,其义学经两晋南北朝的长期发展,至于隋唐,终成全国著名的义学中心之一,尤其是在摄学、三论、律学几个方面。传统以为禅宗兴起以前巴蜀佛教义学无可称道的观点,应予纠正。  相似文献   

3.
《中国宗教》2015,(3):86-87
2014年8月,"佛教胜地行"采访组抵达四川、重庆进行采访拍摄,感受巴蜀之地的佛教文化。四川、重庆两地的佛教寺院大多以人文底蕴深厚、自然景色优美著称。千百年来,佛教文化以其独特的方式,成为巴蜀地域文化的一部分,融入在当地民众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4.
峨眉山与巴蜀佛教是中国佛教的一枝奇葩。佛教传入蜀地,始于东晋,至唐宋时期已臻鼎盛。史载仅成都就有寺院数十座,如大圣慈寺听高僧知玄讲经的“黑白众日计万许人”,以佛教题材为内容的寺内壁画达31000米。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采用印刷术刻造的佛教大藏经——“开宝藏”也在成都完成。盛行巴蜀大地的佛教文化,还孕育出乐山大佛和大足石刻等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珍品,丰富了中国佛教艺术的宝库。十世纪后,四川境内藏区开始流行藏传佛教,出现了集藏民族文  相似文献   

5.
##正##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以下简称印尼),为东南亚国家之一,由上万个岛屿组成,被称为"千岛之国"。印尼是一个多宗教信仰的国家,官方承认的宗教有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佛教和印度教。印尼90%的居民信仰伊  相似文献   

6.
正侯冲,北京大学哲学学士,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所访问学者,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致力于汉传佛教仪式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发表《水陆碑研究》、《眉山水陆考》等学术论文100余篇,整理《销释金刚经科仪》等佛教仪式文献10余种,著有《白族心史——白古通记研究》(2002、2011)、《云南与巴蜀佛教研究论稿》(2006)、《云南阿吒力教经典研究》(2008)、《汉传佛教、宗教仪式与经典文献之研究——侯冲自选集》(2016)  相似文献   

7.
尚诚 《中国宗教》2014,(10):67-69
相对于中原地区佛教发展的悠久历史而言,贵州佛教的发展时间并不算长。史籍记载,佛教在贵州地区的传播,真正形成规模的时期是明代。永乐十一年(1413),贵州才正式建制为省。明政府当时实行"土流并治"的政策,即以汉族人担任"流官"(因有任期而得名),以少数民族担任土官(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官职),共同管理当地事务,此后佛教开始了在贵州的传播。明末清初,临济宗僧破山海明禅师居于巴蜀,派遣弟子在西南各地广弘禅法。因地缘的关系,名僧纷纷入黔,  相似文献   

8.
云南是中周历史上唯一有南传、汉传和藏传三大部派佛教共同传播和发展的地区.巴利语系佛教从东南亚地区传入云南傣族地区,藏语系佛教从西藏、四川等地传入云南藏族、纳两族地区,汉语系佛教从内地传入昆明、大理等汉族和白族聚居区,悠久的历史和复杂的民族关系,使得云南佛教既带有鲜明的部派特点,又有较为复杂的民族性和人类学特征,信仰形态异常半富,也由此令云南佛教的研究在中国佛教研究领域备受学界关注.在相关诸多著述中,新近出版的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侯冲先生所著<云南与巴蜀佛教文化研究论稿>(下文简称<论稿>),是目前所见颇有学术功力和史料创新意识的一部著作.该书在史料考证基础上从宗教与民族意识角度对云南佛教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地论学派自从慧光之后,以法上--慧远、道凭--灵裕为两大主流,这是就北齐佛教对北魏佛教的继承而言.但是,由于宇文泰、宇文护的奉佛,在僧实的领导下,西魏、北周佛教获得一定的发展;而且,由于西魏征服梁朝的巴蜀、荆襄等地,迁移江南人口至关中,于是南朝佛教亦随之北传.所以,西魏、北周佛教在地论学派佛学体系的基础上,融合南朝佛学,编纂<菩萨藏众经要>二十二卷、<一百二十法门>一卷等.本文依敦煌文献B.8388(潜71)、B.8389(制8),恢复与重现了<一百二十法门>;同时,日本大谷大学藏敦煌本"<菩萨藏修道众经抄>卷第十二",即是<菩萨藏经要>的第十二卷.从此,可以看出西魏、北周佛教对佛教的弘扬与理论创造.  相似文献   

10.
书讯     
书名邮购价先知书·启示文学解读21.00元四福音书解读21.00元峨眉山与巴蜀佛教67.00元道教内丹学溯源22.00元迷途指津·致孩子·箴言录17.00元中国佛教名山鸡足山罗汉传说21.00元无量义经30.00元父母恩重难报经28.00元通向极乐之路28.00元天台宗修持与台密探索24.00元法华经说什么19.00元都市中的佛教55.00元虚云老和尚的足迹23.00元道教内丹修炼34.00元道教神仙与内丹学34.80元基督宗教知识辞典92.00元正法眼藏42.00元基督教宗教研究(第六辑)34.00元圣经解读21.00元律法书·叙事著作解读21.00元诗歌书·智慧文字解读21.00元论《宝髻本缘》…  相似文献   

11.
生长于巴山蜀水的历代各族人民,从覆盖了巴蜀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制度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巴蜀文化中凝练出代表巴蜀文化各个发展阶段的时代精神,并逐渐建构起形而上的、日臻精密的巴蜀哲学。经代代相传和光大,逐渐凝聚成为巴蜀人共同的文化心理和文化精神,体现了巴蜀人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概括和总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2.
##正##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上海世博会更是创造了多项世博会历史之最。面对  相似文献   

13.
通过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多方面的考察调研,介绍了巴蜀的地理与文化特点,详细梳理了餐饮空间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巴蜀地区餐饮空间的发展现状以及餐饮空间设计与巴蜀城市发展效应,概括了餐饮空间的设计原则,呈现了巴蜀地域文化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表现手法,旨在探究餐饮空间设计中巴蜀地域文化的表达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速读     
##正##※3月2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一行到安徽省九华山考察。4月6日,杜青林一行考察了陕西扶风法门寺。  相似文献   

15.
##正##5年前的春天,我国宗教事务方面第一部综合性行政法规——《宗教事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5年来,条例的贯彻落  相似文献   

16.
张宽是汉武帝时期的巴蜀经学大师,在崇儒更化的时代背景下,其学行体现了巴蜀经学的新气象:他先后跟随郡守文翁、京师博士研习《公羊春秋》,复任郡学教授、五经博士,累官侍中、刺史,是巴蜀学者通经入仕的新代表。其学术活动既推动中原经学在巴蜀的传播,又引领巴蜀经学对全国的反馈,促生了二者之间双向互动的学术交流新状态。与此同时,巴蜀经学形成多元并进的发展格局,呈现对"中原"的持久向心力,并与官办学校紧密结合,展现出不同以往的新特质。  相似文献   

17.
##正##4月10日,《宗教事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5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疆厅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杜  相似文献   

18.
##正##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小到个人,大到政党、国家乃至文明,最本质的竞争力就是学习力。  相似文献   

19.
由四川省峨眉山佛教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和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共同发起的“峨眉山与巴蜀佛教文化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0月6日至10日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峨眉山伏虎寺隆重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山西、江苏、云南、陕西、河北、湖北、山东、甘肃、福建及四川等省、市的佛教界高僧大德和学术界专家学者100余人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64篇。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特地给大会写来贺信。  相似文献   

20.
##正##3月18日,广东省民宗委在广州举行宗教界"建设和谐宗教,服务广州亚运"系列活动动员大会。全省21个地级市与顺德区民族宗教部门负责人,全省性宗教团体负责人、宗教界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