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烛光愿     
烛光愿赵建霞2月11是露德圣母的庆日,又适逢我国传统的元宵佳节。嘉善堂口几十名教友不去中山路观赏元宵灯谜、舞霓马灯等民间文艺活动,而在晚餐后从四面八方聚集在教堂院内的露德圣母山前,举行一场“烛光朝拜圣母”活动。当太阳慢慢地收起余光,月亮露出云端时,美...  相似文献   

2.
正元宵吟灯联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不仅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灯联。北宋时,有个叫贾似道的人镇守淮阴(今扬州)时,有一年上元灯节张灯,门客中有人摘唐诗诗句作门灯联:"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据说,此联为我国最早的灯联。此后历代都有人争相效仿,在  相似文献   

3.
今年央视春晚和元宵晚会连续播出的一首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打动了亿万观众的心,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引发了大家对岁月流逝的伤感和对家人、对老人缺乏关注的思考。这首来自民间抒发平民心声的普普通通的歌曲,韵律清新优美,词句朴实无华,感染力极强,听后耐人寻味,催人泪下,让人动容,很接地气。  相似文献   

4.
普正 《法音》2023,(3):12-14
<正>今年的2月5日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民间有赏花灯、猜灯谜、放烟花的习俗。佛教中也有“燃灯表佛”的传统。我当时在兰州报恩寺,被疫情之后的第一个充满烟火味、喜庆气的元宵节感动着。不料这个时候,突然收到星云长老圆寂的噩耗,犹如一声惊雷,给我巨大的震动,等醒过神来,内心感到无限的悲恸和不舍。  相似文献   

5.
正有些日子是辞旧迎新的,比如春节。有些日子是驻足仰望的,比如元宵。生活就这样,走走停停,那些烟花装饰的岁月,拖着影子的尾巴,繁华而孤单。站在新年的烟花下,我能清晰看见那些走失的时光,踩着烟花,明明灭灭走过来,走过去……乡村正月,继承了腊月的贫寒,哪怕一丝光亮和色彩,都让我迷醉。岁月清贫,心灵比胃肠还饥饿。元宵的烟花,让我的视线高过村庄,知道了繁华和绚烂,学会了仰望和幻想。父母经营的拮据生活里,我不敢奢求太多,哪怕一个烟花。那些绚丽的记忆,都是借来的——我坐在家门口,仰望着别  相似文献   

6.
毛民 《佛教文化》1997,(6):34-36
早就听说泰国法身寺是目前世界上最宏大的寺院。1997年2月21日是我国的元宵佳节,在泰国法身寺举行了万众瞩目的万佛节平安灯会。苏州成幢律寺僧侣在监院普仁法师的带领下,应邀组团参加,随行教师、建筑师若干,躬逢盛会,真是因缘殊胜。晨光微赢中,我们的车开进了法身寺大门。放眼一派田园风光,芹泥雨润,清气排人,间或鸟啼一两声。法身寺好大呵,大到什么程度呢?只见车窗前汗陌纵横划过一条条公路叉道,一片又一片原野,远远的池塘映着绿树白亭。开着开着车几乎迷了路,象是开进童话森林里了。到了草坪才五点多钟,初升的阳光淡淡洒…  相似文献   

7.
常乐文 《天风》1995,(12):24-24
春回大地,万物更新。元宵之夜,笔者访问了百岁老人李蔼德老大娘。 在东营胜利采油厂生活区北区第12栋楼二单元一套70平方米的住宅内,老人兴致勃勃地接受了我的采访,向我讲了她一生的经历和体会。 李蔼德老大娘于1895年(清光绪21年)生于山东潍县李家官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相似文献   

8.
正古汉语中,"元"字有起始、圆满、吉善之意,"宵"意为夜晚。作为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日,正月十五日因此被称作"元宵节"。一赏月、燃灯、猜谜、吃元宵、逛庙会……在以清雅含蓄为主基调的中国传统节日里,元宵节是特别的。古汉语中,"元"字有起始、圆满、吉善之意,"宵"意为夜晚。作  相似文献   

9.
“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名城名宦交相重。月华如练旧亭台,清词范晏人争诵,朗润明珠,翩仙彩凤,梅郎合受千秋供。重光殿宇古招提,放翁大笔今堪用。”这首调寄《踏莎行》词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视察我市在元宵之夜有感而作。赵朴老赞扬我市文化名城悠久历史;颂扬泰州古今名人,特别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对具有近1600年历史的苏北名刹光孝寺即将全面修复表露出由衷欣喜之情。  相似文献   

10.
在粤东名刹——潮阳灵山护国禅寺方丈室的会客厅门首,庄严地悬挂着一块漆亮的横匾,上镌三个神采奕奕、龙飞凤舞的贴金行书大字——信兰厅,这是1986年2月22日丙寅年元宵佳节前夕,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视察灵山护国禅寺时题写的。但是,灵山寺的厅堂自古以来并没有这个匾名,要知道赵会长何以要题写“信兰厅”的匾额,还得从灵山寺中一株清代奇兰说起。传说清康熙年间,灵山寺因多年失修已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在2016年腊八、2017年春节期间,我国各地宗教界积极参与节庆文化建设,创新思路,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将中华传统节日中有益的文化价值深度嵌入百姓生活,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在2016年腊八、2017年春节期间,我国各地宗教界积极参与节庆文化建设,创新思路,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将中华传统节日中有益的文化价值深度嵌入百姓生活,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早在二十多年前,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莫氏家族曾来南京寻根,并带来《莫氏家谱》。家谱序文中这样记载:"详考我莫式,尚有士焉,生著金陵,长养南京珠玑巷,自洪武十二年新正,民庆贺元宵,触犯官事,发配西土,拨属下卫所百户管理。"其实珠玑巷仅仅是南京回族聚集区之一。在全国各地的家谱(回汉家谱)中多次出现源于明初南京的老地名,如柳树湾、二郎岗、高石坎、水西门外拴马桩等。笔者曾在《南京穆斯林》2015年第4期发表《历史上南京回族集居地地点的考证》一文。遗憾的是当  相似文献   

14.
话说灶王     
有关灶王的描述,读者一定很熟悉。《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谈到荣国府除夕供灶王的景像时说:“那晚,各处佛堂灶王前焚香上供。王夫人正房院内设着天地纸马香供。大观园正门上挑着角灯,两旁高照,各处皆有路灯。上下人等,打扮的花团锦簇。一夜人声杂沓,语笑喧阗,爆竹起火,络绎不绝。”灶王何许人也?且听我细细道来。一、灶王是谁灶王又称“灶神”、“灶君”、“灶君老爷”、“老灶爷”等,是我国古代神话中主管饮食之神。旧时民间灶王信仰颇为广泛,多将灶君像供奉于灶头。古代文献中,对灶王是谁有多种说…  相似文献   

15.
穆民三字歌     
穆民三字歌马德荣开天地,吾古教,伊斯兰,为正道。穆斯林,虔诚心,认独一,不迷信。信安拉,无始终,造万物,显大能。信圣人,受差遣,传正教,避邪端。众信士,意志坚,斋拜功,常守全。大小净,讲卫生,遵教义,诵天经。清真言,伊玛尼,口常念,心牢记。礼五番,须...  相似文献   

16.
人生哲语     
一、短暂与永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生就有死,即使百岁高寿,在永恒发展的宇宙长河中,也只是瞬间的瞬间。人生的永恒性,不是指寿命,而是指事业。无论谁,为大众,为民族,为社会做出贡献,将在世界打下印记,永垂史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精神不死,永垂不朽。二、一与多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躯体只有一个。孙悟空七十二变,是神话。变来变去,总要现原形。分身术,不可能。轮回转世说,更荒唐。人死如灯灭。人积善,逝后入不了“天堂”;人作恶,死后也变不成畜生。但,做为人,除了生老病死,衣食住行,还有学习、工…  相似文献   

17.
太湖集序     
公元一九九四,岁在甲戌,季春益夏之际,两岸学人会于太湖,为谈玄也。投宿之处,原是官家别馆。曲径回顾,朝有画眉报晓。木石错落,目有含笑送香。向晚漫步,林木阴经。技萝越石,至于湖滨。忽见落霞归舟,水天一色。顿觉身在世外,豁然怆然。仰观宇宙之大,俯察万物之微。遥想陶朱西子,近思两岸契阔。俯仰之间,生多少天人古今情,入夜涛声起伏,树欲静,风不止。翌日清谈伊始,工何向郭,言人人珠。资用世者,畅自然名教之会。重超越者,明有无言意之别。或温文尔雅,语带机锋。或叫噪乖张,大放厥词。人各有志,又互法难。不闻鸣金极…  相似文献   

18.
宗教之与文学,俱属精神现象,表花异簇,托体同根,皆悉委源现实人生,接趾阎浮世界。若论潜移情志,感动灵犀,其揆一也。原大释氏本怀,循机启化,普施甘露,广造福田。揭理谛,去伏累以求解脱;提挈艺文,傅易知而立信心。故其转轮鹿野,演法鸳峰,伽他兼俗语齐陈,智慧与悲悯共济。入三藏,长行诗颂具焉;判分二式,圣典刊垂永则。而后名王奖掖,檀越护持,八河向慕,四众欣然。比正发咏,吐口敷华;尼德寄惊,结言成偈。按之律吕,被入管弦,勒彼《小部》,数各逾千。复由印地风规,例尊物语,域界满中,孕蕃滋长。嘉言童话,随处可闻…  相似文献   

19.
佛言祖语     
《法音》2001,(4)
众山须弥最,众流海为最,众经亿百千,戒为第一最。欲求第一最,今世及后世,当持此禁戒,终身莫毁犯。除结无挂碍,缚著由此解,以戒自观察,如镜照面像。夫欲造善法,备具三种业,当审观其意,如罗云经说。所以立王者,由世诤讼故,众人之所举,古昔之常法。犯罪者知法,顺法者成就,戒律亦如是,如王治正法。如医观众病,进止得其所,可治则进药,不可者则舍。如医经所说,四事不可治,可救有十三,余者不须救。譬如有死尸,大海不容受,为疾风所飘,弃之于岸上。诸作恶行者,犹如彼死尸,众所不容受,以是当持戒。如守门牢固,不忧失财…  相似文献   

20.
来梅渠字储谋,浙江永嘉县人,少年天资聪颖,才识超群。宋高宗某年秋阁大试,来梅渠年方28岁,晋京赴考,自料定能夺魁。试毕,宗师王某阅其文章,字字珠机,占优,打算技为状元。于是排其文卷回府.以使复阐批点,不想,因年还健忘,上将其文卷遗忘在枕边,放特时,以致朱梅渠名落孙山。来梅渠甚觉怀疑,便找到宗师要求查阅,宗师此时记起无意中忘了带他的文卷,便带着从意安慰他,并答应下届应试,定取他为“榜首状元”。朱梅渠痛感十年寒窗,疲于一旦,遂绝意功名,退隐山林。后偶遇一名叫王十朋的寒士,丰姿俊秀,聪颖敏智,便收为弟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