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说到宗教和科学的关系,普通人马上联想到布鲁诺被烧死在意大利的鲜花广场,联想到伽利略的审判,塞尔维特被野蛮地用慢火烤死.所以流行的见解是,科学与宗教势不两立,你死我活.但实际的情况要复杂得多.不可否认,科学和宗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信念体系,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张力,在一定的情况下,还会出现激烈的冲突.但那仅是人类漫长历史上短暂的插曲.拿上面的事例而言,只有审判伽利略才是科学与宗教冲突的案例.布鲁诺和塞尔维特都是因为提出与宗教当局不同的神学见解才受到处罚的.他们的案例说明中世纪基督教会在宗教教义方面的不宽容性,其后果则产生了宗教对科学的压制和迫害的事实.实际上,如果我们认真分析科学的历史,仔细研究科学与宗教的语言游戏规则的话,就会发现宗教与科学之间是一种多重关系的.  相似文献   

2.
说到宗教和科学的关系,普通人马上联想到布鲁诺被烧死在意大利的鲜花广场,联想到伽利略的审判,塞尔维特被野蛮地用慢火烤死。所以流行的见解是,科学与宗教势不两立,你死我活。但实际的情况要复杂得多。不可否认,科学和宗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信念体系,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张力,在一定的情况下,还会出现激烈的冲突。但那仅是人类漫长历史上短暂的插曲。拿上面的事例而言,只有审判伽利略才是科学与宗教冲突的案例。布鲁诺和塞尔维特都是因为提出与宗教当局不同的神学见解才受到处罚的。他们的案例说明中世纪基督教会在宗教教义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一、对宗教的新理解———真挚的宇宙宗教感情对宗教的理解与运用角度的不同 ,直接影响到对宗教与科学关系的把握。在宗教与科学关系的争论中 ,无论哲学家、神学家还是自然科学家 ,他们大都以基督教来代表整个宗教 ,以基督教对《圣经》的解释来展开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对立或分离的论证。对立论者罗素、分离论者蒂利希、相关论者霍顿无一例外。与他们不同的是 ,爱因斯坦对宗教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他从一种真挚的宇宙宗教感情出发 ,从而把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建立在一种崭新的宗教理解上。爱因斯坦对宗教的理解是通过对宗教发展历程的考察来展开…  相似文献   

4.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长期困扰着学术界。主流的观点可归结为三种:本质对立论,相对独立论,依赖共存论。但是马克思主义对宗教与科学关系的唯物史观认识长期被西方学术界所忽视。马克思主义对科学与宗教的关系虽然没有直接说明,但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科学观以及唯物史观已经明确回答了科学与宗教的关系,这一回答对探讨当今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有重要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佛学与科学融通之省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音》1999,(4)
近代以来,科学君临全球,成为举世公认的价值尺度、无上权威。宗教,尤其是被西方人作为宗教之典型的基督教,因表现出与科学明显相悖的禀性,曾藉教权迫害过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科学家,阻碍过科学的发展,因而随科学之进展而大大贬值。“宗教与科学水火不相容”、...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蔡元培早期曾致力于从日本引进西方近代学术,尤其是在关于哲学与宗教、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等问题上深受日本近代佛教哲学家井上圆了的启发.但井上是以“科学”的方法和“哲学”的逻辑来论证“宗教”特别是佛教的意义和价值,而蔡元培无论是主张“佛教护国”论还是“科学救国”论,都是以把中国建设为科学与民主的现代化强国这一政治诉求作为出发点.蔡元培与井上圆了的宗教观是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的折射与反映.  相似文献   

7.
科学与伪科学及迷信相对立。但它们总是相伴而行,这是人们难以区分它们的主要原因。古代的科学淹没在宗教和神学及迷信的汪洋之中;中世纪的科学沦为宗教和神学的婢女;近代科学则是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诞生的,科学为摆脱宗教和神学的桎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遭火刑的布鲁诺和塞尔维特,遭迫害和监禁的伽利略。近代科学通过火刑架和监牢走向了辉煌。  相似文献   

8.
在科学发展史上,信仰宗教的科学家大有人在,如哥白尼、伽利略、莱布尼兹、牛顿、达尔文、普朗克、海森堡、爱因斯坦等。英国著名科学史家亚·沃尔夫指出“:近代科学的先驱者们实际上都笃信宗教,事实上都是基督教的儿子。”法国科学史家康德利的研究表明:法国巴黎科学院自1666年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宗教(尤其是基督教)之间的关系是西方文明史上引起人们兴趣但又扑朔迷离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对西方学术界关于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四种典型立场,即,冲突论、无关论、和谐论和复杂论进行简要评介,旨在提醒人们避免在这一复杂问题上的简单化倾向,强调科学与宗教研究的价值不在于捍卫或批判某种特定的关系模式,而在于揭示科学与宗教在过去和现在所发生的多方面、多层次相互作用的微妙性、复杂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王志军 《现代哲学》2007,1(6):22-28
马克思对于宗教的态度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对马克思的宗教批判的理解可以归纳为6种主要模式:"鸦片论"、"意识形态论"、"简单模糊论"、"经济替代论"、"新宗教论"和"调和论"。对于宗教产生的根源、消亡的条件马克思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论述,不能把马克思的宗教批判简单地理解为旧唯物主义的回归。马克思的宗教批判是西方哲学中宗教批判传统的继续和深化,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共产主义作为一种价值、理想在形上层面的重建。马克思的宗教批判对基督教思想家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蔡元培的宗教观王进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革命民主主义者。毛泽东曾称赞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不仅在教育、科学、哲学等领域著述甚丰,而且对宗教也颇有研究。他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宗教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分析了宗教与科学、哲学的关系,指出了宗...  相似文献   

12.
宗教存在的长期性问题是“社会主义的宗教论”基础性课题。宗教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不仅继续存在,甚至还会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发展。科学与宗教在本质上是对立的,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二者之间呈现出一种极为复杂的互动关系,不能作简单化的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的日益丰富为宗教发挥其社会功能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空间。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远未达到足以消灭宗教根源的程度,因此宗教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3.
近来,科学与宗教关系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重视,这不仅具有学术意义.还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不过,至今的讨论还多是比较宽泛的,须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应当深入了解科学包括哪些内涵,宗教包括哪些内涵,弄清自己所讨论的是科学哪一部分和宗教哪一部分之间的关系,这样才不致产生歧义,而有利于达成共识。本文着重阐述了科学与宗教最基本的关系;还就如何看待科学与宗教其他方面的关系,以伽利略笃信天主教为例.进行了典型分析。  相似文献   

14.
“实践理解论”论纲刘少杰理解是人类意识活动的本质,是展开于人类意识活动各种层面的总体性意识现象。无论在现有认识论还是在现有价值论或审美论中,都无法完整把握人类理解活动。因为现有认识论、价值论或审美论,都是以不同层面意识活动为对象的,在它们的范畴中只能把握到被划分开了的意识活动。“实践理解论”是突破现有认识论、价值论和审美论的界限,以马克思实践观点为基础,批判西方各种理解论,把理解当作实践去理解,试图从总体上把握人类理解活动的一种理论构想。一理解作为人类意识活动的本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生命本质和存在方式,理解中包藏了人生的秘密,理解始终是困扰哲学的难解之谜。不同时代的哲学对理解作出了不同的理解,建构了不同特点的理解论。首先形成理论体系的理解论,是洛克等人创建的、被后人称为“认识论”的近代理解论。近代理解论的本质特点是崇尚科学、效仿科学。具体说来,近代理解论以科学主义为主导精神,以自然科学为知识基础,以科学认知为理解的典范,以科学方法和科学理性为理解的原则与根据,以科学知识和科学真理为理解的追求与目的。根据近代理解论的这些特点,我认为,称之为“认识论”或“知识论”不如称之为“科学理解论”,因为后一个称谓不仅尊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降,在西方学界对宗教与政治关联性的研究中,有三种理论形态特别值得关注,即世俗化理论、宗教决定论和理性选择论。本文旨在述评这三种理论形态研究政教关系问题的方法及其诠释路径,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政治与宗教互动的根由。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与宗教》一书的“科学与宗教冲突”部分,收集了7位学者文章,从宗教内部对于科学的态度之历史发展、科学与宗教方法之比较、以及对世界的不同影响和解决重要问题方面等多个角度,阐释了科学与宗教关系在根基上是冲突的,澄清和回应了部分倾向宗教的学者提出的二者关系调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与宗教》一书的“科学与宗教冲突”部分,收集了7位学者文章,从宗教内部对于科学的态度之历史发展、科学与宗教方法之比较、以及对世界的不同影响和解决重要问题方面等多个角度,阐释了科学与宗教关系在根基上是冲突的,澄清和回应了部分倾向宗教的学者提出的二者关系调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闲云 《世界哲学》2006,1(2):104-111
安德鲁·迪克森·怀特是美国19世纪末著名学者,他的《基督教世界科学与神学论战史》是最早系统地从历史的角度探讨科学与宗教和神学之间的关系的著作之一。怀特强调真正的基督教精神不同于教条主义的神学,与科学有冲突的是神学而不是宗教。科学与宗教都是对人类有益的事业,而教条主义的神学不仅对科学而且对宗教都是有害的,清除这种教条主义将有利于这二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期看点有两个:一是深入讨论“宗教市场论”;一是英国广播公司(BBC)关于无神论的访谈。如“编者按”所说,某些所谓宗教学者喜欢鼓吹基督教对科学和近代文明的贡献,似乎西方的发达就是因为有了基督教。然而基督教对欧洲的思想统治至少有1500年的历史,欧洲的科学和近代文明是何时发展起来的呢,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任何人只要稍微动动脑筋,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一些专家学者注意到,当前有种种迹象表明,基督教渗入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已经产生相当的影响。在海外某些组织出资支持的研究与出版物中,以扭曲历史事实而为基督教说好话、寻找理论根据居多。其显著特点之一是将科学与宗教拉上特殊关系,从学术上为基督教的扩张制造舆论,进而影响青年学子。搅乱视听。较为典型的观点是“宗教是科学之母”;“没有基督教就没有近代科学”;还有试图在神学与科学之间架起桥梁的,如“智能设计论”;更理论性一点的观点是认为“西方对神(真理)信仰与追求的土壤使得古希腊哲学中逻各斯(Logos)精神得以自由展现,从而形成了西方所特有的反思精神,成为中世纪西方科学发展的动力”等等,不一而足。现在我国正在高举科学发展观的旗帜,“科教兴国”成为基本国策之一,崇尚科学成为社会共识.广大民众对科学充满了信任。因此,现代西方某些基督教势力颠倒科学与宗教的正确关系,混淆是非,特别需要澄清。到底科学与宗教之间是什么关系,宗教在科学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确实需要在事实上和理论上加以讨论。为此,中国无神论学会继2006年年会后再次召开了“科学与宗教”关系问题的小型研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