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阿甘本以赤裸生命和例外状态为核心概念,建构了其生命政治哲学。阿甘本认为,现代政治的重要特征是,人的生命被政治化,人变成了神圣人,人的生命变成了赤裸生命。而这种赤裸生命所存身的空间就是例外状态,例外状态是现代政治治理的典范,而例外状态又以集中营为其典范。阿甘本的现代生命政治理论是对极权主义和现代政治的批判,它揭示了现代生命政治的困境,并试图用形式生命和共同体的建构来解决这一困境。面对阿甘本所提出的现代政治的困局,只有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打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壁垒,才是彻底解决生命政治提出的困局之路,也是通向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即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共同体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
例外状态和赤裸生命是阿甘本思想中的主要概念。他关于例外状态的最初讨论是从"地狱边缘"这个宗教学概念开始的,阿甘本例外状态理论的灵感在很大程度上来自施密特与本雅明关于政治神学的对话。赤裸生命的原型则来自"受谴者"这一宗教形象,同时,阿甘本从本质与恩典的宗教学角度深刻地分析了人的赤裸生命本质。弥赛亚精神则是阿甘本解决方案的核心。在阿甘本看来,弥赛亚是以例外状态的方式做出最后审判的时间与形式。这三个概念紧密关联且相互支撑。真正的例外状态就是弥赛亚时刻,而生命政治的核心则是在弥赛亚时刻下生命得到救赎。阿甘本对社会科学的知识考古表明,宗教对世俗时代的知识仍然有着非常深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吉奥乔·阿甘本是当代著名的意大利思想家、理论家,其在《神圣人》《例外状态》等系列丛书中,集中研究生命政治、生命权力等相关主题,并在阿伦特关于极权主义与福柯关于生命政治的研究基础上对生命政治等系列主题进行辩证分析。阿甘本在《神圣人》等书中关于生命政治的论述,是其对生命政治的当代阐释。  相似文献   

4.
生命政治概念是福柯首先在《必须保卫社会》的最后一讲中提出来的,与之相关的生命权力概念是建立在于"使人死或让人活"的主权权力概念的对立基础上提出来的。生命权力旨在"使人活和让人死",随着生命政治的诞生,人口统计学、优生学、卫生防疫学成为政治干预的主要领域。之后在《安全、领土和人口》中,福柯进一步提出了与生命政治相对应的安全机制,并认为这是当代自由主义政治的主要特征。在福柯之后,阿甘本和埃斯波西托都承袭了福柯的生命政治概念,并分别用赤裸生命概念和免疫体概念来重释福柯的生命政治。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穆勒评注》中深刻揭示了"赤裸负债人"作为资本主义信贷/债务权力所塑造的主体形象的生命政治内涵。资本主义信贷/债务权力将自由自觉的劳动经由物质性的谋生劳动与货币性的交换活动,改造为非物质性的自我异化劳动,这是造就"赤裸负债人"的劳动根源。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与社会阶级关系中,资本主义信贷/债务权力发挥着不同的支配作用,构成了对"赤裸负债人"的社会治理机制。以"资本与利息的最大化"作为衡量个体生命权利、地位与价值的终极标准,固化了"赤裸负债人"的主体存在。马克思在《穆勒评注》中从劳动根源、关系治理与主体存在三重向度对资本主义"赤裸负债人"展开生命政治批判,不仅奠定了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资本主义生命政治批判的理论视野与总体框架,而且在当代金融资本主义的生命政治中得到了更加现实、更加鲜明、更加极端的实践表达。  相似文献   

6.
徐戬 《现代哲学》2012,(6):15-21
本雅明辞世之后,对他的各类诠释让读者莫衷一是。上个世纪末,阿甘本从主权理论进入本雅明的文本,在本雅明研究中开拓出全新的理解空间。通过追踪本雅明与施米特的隐秘交锋,阿甘本逐渐展开重新理解"保罗的政治神学"的思想视域。本文对阿甘本的本雅明解读进行初步梳理,尤其关注其中呈现出来的现代性问题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7.
当代政治哲学家阿甘本在《奥斯维辛的剩余》中提出了"穆斯林"形象,其中蕴含了人与非人的界限。这一非人形象改变了界定人的概念的理论坐标,提示了一种主体的"减法"定义法。齐泽克指出,人的定义应该在阿甘本的非人与拉康的邻人之间重新界定,人性中包含了非人,主体中隐匿了他性。在与阿甘本的对话中,齐泽克的主体之思为人们重新界定主体提供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陈旭东 《现代哲学》2012,(3):25-29,41
如何认识纳粹大屠杀罪恶的独特性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海德格尔把纳粹屠杀与农业机械化等同起来使他无法直面大屠杀的独特性,显示了其本真性死亡思想的盲点,从而回避与消解了这种恶的独特性。而集中营里的活死人现象,以及阿伦特、阿多诺、阿甘本的相关反思表明,技术理性带来的死亡的祛魅与死亡之死这种可怕后果之间的内在张力是我们理解大屠杀独特的死亡现象的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9.
《学海》2018,(4)
范式和部署是阿甘本极为重要的方法论构件。阿甘本的范式缘起库恩的科学结构,但更接近福柯的知识型,这是他用以在考古学的视域中深究社会主体角色和功用的装置,以构成某种更加广阔的历史-问题式语境。如果说,范式是制约着主观学术思想构型中看不见的构架,那么部署则是阿甘本在面对社会存在现实中所着力捕捉的某种决定性的隐性权力构型机制。  相似文献   

10.
运用卢曼系统论原理;将医疗、法律、政治等作为分析对象对生命伦理的法律政策问题进行探讨;把生命伦理问题与政治法律系统置于系统论中进行阐释;通过生命伦理、法、政策系统关联性;找出生命伦理与政治、法律系统的切合点;为生命伦理的法政策论题可持续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四章"货币转化为资本"部分的结尾表达了一个生命政治的后果:资本家昂首前行,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从这一生命政治的结果去追溯《资本论》与生命政治的内在关联,我们会发现:这种规训是通过惩戒肉体和调节生命两种方式实现的,从而造成了对现代社会中雇佣工人这一生命基质的剥夺。生命政治与劳动力概念密不可分。在生命政治的意义上,资本对劳动力的支配权一方面表现为资本家通过纪律对工人的规训和管控;另一方面表现为资本把劳动力本身由"活劳动"变为"死劳动"。生命政治的两种权力技术在《资本论》中获得了完全的意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资本论》揭示出现代社会的生命政治。  相似文献   

12.
福柯的主权权力学说是晚期福柯政治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当代意大利哲学家阿甘本发展了福柯的主权权力学说,并将这一学说和他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概念牲人(Homo Sacer)联系在一起。福柯通过对霍布斯《利维坦》的解读,指出了霍布斯主权学说中主权权力作为一种代表权力和作为一种战争权力之间的张力。在具体历史进程中,作为战争权力的主权权力悬置了主权的代表功能。主权者以种族战争对国家主权的威胁为借口,将种族斗争话语转化为了一种种族纯洁话语,而纳粹德国的种族主义话语就滥觞于此。阿甘本却认为,恰恰是主权权力的战争功能实现了主权权力的代表功能,主权者以保护全体公民的生命权为借口,剥夺一部分公民的生命权,使之成为牲人,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彰显自己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3.
据康德看来,与自然状态构成鲜明对比的法律状态有如下前提:存在着公认的、清楚的法律,政治权力通过这种法律、并在这种法律之下运行;存在着一种公认的途径来权威地解释法律;这种法律是完整的、连贯的并且被有效执行的。就全球公正秩序而言,康德设想了两种实现法律状态的办法:和平联盟和世界共和国。康德很可能更赞同作为策略性的改善办法的和平联盟而不是现状,前者使世界共和国更容易实现。然而,由于假定法律状态和自然状态的尖锐区别,康德的探讨是有瑕疵的。实际上,两者之间存在着半法律状态的可能性。一种法律状态的前提之满足,可以有大小程度的不同,因此只要前提是得到充分满足的状态,就可被看作是法律状态。再者,真正的纵向(联邦主义)分权与高度法律状态是相容的。根据这些考虑,在欧盟中出现的那种多层次政治结构——当它被全球化的话——就可能最有利于实现人类的持久和平。  相似文献   

14.
作为青春科幻类"反乌托邦"流派的新典范,《分歧者》系列在"反乌托邦"文学谱系中的亮点,在于其基于性格原型进行的社会分类与生命政治实验所带来的社会反思。在遥远未来的芝加哥城,人按照五种美好品质分为五类,其中不属于任何一类而又兼具多种品质的被视为危险的分歧者。但随着故事的推进,分歧者的身份是多重和变化的。从人类学视野看,"分歧者"从社会分类禁忌的"异类"、社会秩序的威胁者和任人宰割的"赤裸生命"逆转为生命政治实验的终极目的——人类的拯救者,在带来故事情节的柳暗花明之时,亦重复着人类文明故事的亘古原型:蕴藏着生命无限潜能"异类"的,既是社会秩序失范的"危险"力量,也是开创新秩序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脸"的道德形而上学的全新阐发,意大利当代左派哲学家阿甘本将当下社会中人与"脸"、政治与"脸"、物与"脸"的总体关系进行了全新的剖析,并将过去那种只将"脸"作为"工具"以及"部分价值"的传统判断直接倒转过来,第一次把"脸"放置在"打叉的"本体的地位上进行哲学讨论。其关于人是"脸"、政治是"脸"以及物是"脸"的论说贯穿整个文本,并借此向当今学术界的政治、文明乐观主义直接开战。  相似文献   

16.
<正>在当今欧洲左翼学术界最热闹的后马克思思潮之中,法国的朗西埃①算是超重量级的学术代表,他的激进政治哲学和美学观念似乎已经成了当下西方左派知识分子和先锋艺术家们无法摆脱的争论焦点。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朗西埃与齐泽克②、阿甘本③和巴迪欧④之间成功的互文引用,似乎已经建构了一种全新的资本主义批判尺度和另类先锋话语。由此,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被他们  相似文献   

17.
医生主动放弃治疗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医生对身患绝症,没有治疗效果的病人主动放弃治疗给法律带来了三方面的冲击。法律在放弃治疗问题上的革命否定了对该类病人的“治疗”是真正意义上的治疗,否定了延长此类病人的存活期限一定符合病人利益的主张,甚至否定了此类病人的生命权益。在我国有关放弃治疗立法中,应注意对放弃治疗的定义、对象、决定的作出者以及放弃治疗的例外作出界定,设立放弃治疗宣查委员会,在法律上规定其职能,。  相似文献   

18.
从根本上讲,孔子思想学说是关于现实的人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存在的生命哲学.“天命”观、仁论、政治一文明史观、正名知言说是支撑起孔子生命哲学大厦的四大支柱.孔子“天命”观把人的政治生命活动和政治生命存在作为现实的人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存在最高的和理想的形式.孔子仁论探讨了现实的人的生命存在本质上的分裂性和辩证地复归于整全的可能性,仁本身构成了现实的人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存在既分裂又统一的矛盾性特征.以“文质彬彬”为理想社会目标的政治一文明史观,是孔子“天命”观和仁论的中介,也是使二者成为可能的历史一现实基础.孔子从人的政治生命活动和政治生命存在现实中经验到和体悟到的、并且理性抽象而来的正名知言说,是孔子生命哲学的归宿,并且使孔子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个高度重视语言对于存在的意义的哲学家.对《论语》中孔子言语的理解,关键在于解读者个人的本己性体悟,引经据典式的解读不能激活孔子生命哲学、从而使其具有此在当下性质.  相似文献   

19.
政府诚信问题属于道德、政治和法律的交叉研究领域。在世俗现象层面我国政府大多做到了诚信,但也存在着不诚信的情况。道德、政治、法律三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相互关联。正是这种相互关联,决定了我们可以而且应该从这三个维度探讨政府诚信的世俗实然到道德应然的适然之策,以克服政府行为中的不诚信现象,最终实现政府诚信的高层次提升。  相似文献   

20.
生命自主:当代生命伦理学的终极价值追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生命自主的含义人的生命 ,首先表现为一种自然存在形式和物质复合体 ,也就是指人的自然生命。但是 ,人之为人 ,不在于他有自然生命 ,而在于他还有着特定的人格 ,在于他的“价值生命”。“价值生命”作为对自然生命的否定 ,是人的自为之有的存在状态。在生命的类化过程中 ,人扬弃的是自然生命的自在性 ,超越的是生命的内在性和主观性 ,获得的是一个新的以意识自觉为前提的个体性的生命 ,即价值生命的创生。按照马克思的说法 ,“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正是这一有意识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