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将"知识和试题双重结构模型"重构成"推理题与推理知识双重结构模型",其主要观点包括:(1)"双重结构"是指在人类的推理加工过程中存在着两种结构,即"推理题的内在结构"和"推理者的推理知识结构";(2)推理者对完成推理任务所需要的"推理知识"的理解水平决定其推理性质是属于"理性加工"还是"非理性加工";(3)判定推理结论的过程中存在"形式"和"内容"两种判定标准,并由此决定其推理性质是属于"逻辑加工"还是"非逻辑加工"。  相似文献   

2.
采用理性—经验思维方式量表对10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选出高、低理性思维方式各35名大学生进行实验,探讨了逻辑训练对不同理性思维方式大学生三段论推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理性思维方式个体三段论推理的平均反应时快于低理性思维方式个体;非冲突类型题目推理的平均正确率高于冲突类型题目;逻辑训练可以提高个体三段论推理的平均反应时和正确率;(2)逻辑训练后非冲突任务类型题目的平均正确率高于冲突任务类型题目;(3)逻辑训练对低理性思维方式个体冲突任务类型题目平均正确率的提高效果更明显。这意味着逻辑训练可以显著提升个体的推理成绩,但不能完全消除信念偏差对推理的影响,而且逻辑训练对低理性思维方式个体推理成绩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讨推理的双重加工理论中两个系统T1与T2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假设逻辑推理者(LR)的推理过程启动T2系统,而非逻辑推理者(IR)在推理过程中会启动T1系统,工作记忆的参与与否作为区分T1与T2系统的指标。研究结果显示空间关系三段论推理可分为识别-对比-推导-保持四个阶段,两类推理者在推导阶段与结果保持阶段存在明显差异。LR的推导与保持阶段需要工作记忆广泛参与,而IR的推导过程主要进行视觉操作,在保持阶段抑制信念冲突,这个过程不依赖工作记忆。这表明LR的推理过程主要启动T2系统,IR的推理过程有T1系统参与,对信念与逻辑冲突的探测不需要T2参与,符合混合模型。  相似文献   

4.
近来研究发现双加工理论中基于分析性思维的逻辑或概率加工也可以进行快速的直觉加工,引发了一种叫做“逻辑直觉”的提议。不同范式(冲突检测、双指导语、喜好范式、随机反应)下的实证研究对逻辑直觉存在的稳定性提供了支持。逻辑直觉具有自动性和内隐性两个核心特点。虽然逻辑直觉对于偏差解释、理论革新和人类理性的讨论都有重要影响,但逻辑直觉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去探索。  相似文献   

5.
双加工理论框架下的平行竞争模型和默认干涉模型对推理过程中启发式和分析式加工的启动次序和相互作用的性质提出了不同假设。本研究通过考察被试在信念判断和逻辑判断两种指导语下解决不同难度和不同类型推理问题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对两个模型的预测进行了检验。实验结果表明,解决简单问题时,问题类型对信念判断有显著影响,对逻辑判断无显著影响;解决复杂问题时,问题类型对逻辑判断的影响显著大于对信念判断的影响。实验结果支持平行竞争模型的假设,即两类加工在推理过程中同时启动,共同竞争最终的推理反应。  相似文献   

6.
熊哲宏  丁芳 《心理科学》2008,31(1):234-235,204
皮亚杰新形式化理论涉及的是如何把思维机制加以形式化--心理逻辑学--这一特殊问题.本译丛向读者表达了皮亚杰新理论的两大学术贡献:(1)从群-格概念转向"态射-范畴论";(2)从外延取向的外延逻辑转向注重意义蕴涵的内涵逻辑.  相似文献   

7.
决策与推理的双加工理论是一个颇有影响力的理论,通过对两个加工系统的基本特点、区别点以及基本关系、推理错误原因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发现目前在该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两个加工系统的关键区别点不在于工作记忆有无绝对参与;(2)对于推理和决策错误的原因,不同的双加工理论给出了不一致的解释;(3)今后有待从情绪与推理决策的关系、影响等方面加深对推理与决策错误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双重加工模型将社会认知加工区分为外显认知加工和内隐认知加工。上世纪80、90年代涌现出来的双重加工模型关注加工的条件,重在对心理现象的某一方面进行解释;进入21世纪后,模型强调加工所依据的原理,强调模型的包容性和应用范围。双重加工模型为人类行为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解释,但存在术语较多,对两种加工的界定含糊等问题,其中双重加工的单一系统论与双重系统论引起的争议最大。在对双重加工模型的理论观点进行梳理后指出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两个方面:(1)将间接测量的正式加工模型引入内隐社会认知的测量中,可对双重加工的本质内涵进行更为深入地了解;(2)将个体差异纳入到双重加工模型中可以提高双重加工模型的解释力度。  相似文献   

9.
信念偏差效应是指人们已有的知识信念对逻辑推理的影响现象.对此,双加工理论认为这是由于信念偏向系统和逻辑分析系统之间的冲突所导致的.近年来,该理论得到来自认知神经科学证据的有力支持:一方面,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近红外光谱(NIRS)以及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等技术的研究从不同角度证实右侧前额皮层与信念偏差抑制有关;另一方面,基于脑电(ERP)的研究表明,晚期正成分和晚期负成分可能参与了不同推理类型下信念偏差效应的认知加工.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工作记忆、不同加工阶段、推理前提本身可信度、实验分析、实验材料生态学效度以及思维训练等方面对信念偏差效应作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优势认知加工是大脑中指向当前任务的、主导的、可及性最高的信息加工过程。刻板印象与反刻板印象思维、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关系加工与项目特异性加工、综合推理与分析推理、目标追求等认知领域的研究表明, 消极情绪会抑制优势认知加工。这种抑制作用受到优势认知加工的明确性、消极情绪的类型以及优势认知加工与消极情绪的联系三方面因素的影响。采用实验分离加工法与实验后分离加工法的研究显示, 消极情绪主要通过抑制自动加工过程来抑制优势认知加工。目前对消极情绪抑制优势认知加工的理论解释有情绪信息理论、趋近系统观和情绪具身观, 其中情绪信息理论被广泛接受。未来还需进一步明确优势认知加工的含义, 在准确描述该现象的同时, 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面孔刺激的加工存在特异性,但"特异性"的具体内涵仍存在争议.面孔特异性假说认为面孔刺激具有特异性;而专家假说则认为存在特异性的是整体加工的模式.通过对相关领域近年来主要的研究结果的总结,发现争论中混淆了两个概念--加工类型和刺激类型,二者正交分解可将争论归纳为三个假设:1)面孔整体加工特异性的假设;2)面孔刺激特异性的假设;3)专家加工特异性的假设.在未来的研究中,行为遗传学可为解决该争论提供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调整和通达是锚定效应心理机制的两种代表性观点,近年来,关于这两种机制的研究不断推进,产生了有限理性观、社会认知理论、双加工理论、态度改变理论等研究视角。从调整或通达单一解释模型发展到对复合机制的检验;从单锚效应机制的阐释发展到对双锚效应心理过程的探讨。未来研究应在选择通达加工过程的思维层面和内涵、不同性质问题下锚定效应机制的差异性、锚定效应内外部影响因素及神经心理机制研究等方面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3.
时间与金钱是影响人们消费行为决策的两种不同的重要资源。消费者在进行产品购买时, 常常会受到商家广告语和购物环境中所隐含的时间或金钱概念的影响, 从而做出不同的决策。具体而言, 时间与金钱概念会对消费者的购前决策、购中决策及购后决策三个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从双加工理论的角度来看, 产生这种不同影响背后的心理机制在于时间与金钱概念启动了个体不同的认知加工方式和思维定势, 进而影响了消费者不同的购买决策。未来的研究方向有:(1)细化时间和金钱概念启动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不同影响; (2)考虑时间与金钱的权衡对购买决策的影响; (3)进一步探究时间和金钱概念的激活对购前决策的不同影响; (4)探讨时间概念与金钱概念对购买决策不同影响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4.
刘传军  廖江群 《心理科学》2022,45(3):761-767
为了找出具身效应在认知加工上的边界条件,在综合分析具身理论中的双加工内涵和具身实验研究中的双加工证据基础上,提出了具身双加工观点:具身效应与直觉性的一型加工更为契合,会被反思性的二型加工所抑制。具体而言,抽象思维的发展程度、认知加工的无意识状态、认知负荷和心理冲突性均可能会导致两种加工类型之间的转换,从而调节具身效应。该观点对提高具身实验操控的有效性,解决具身效应的可重复性危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双加工理论认为熟悉性和回想是情景记忆的两个独立过程,其重要证据是ERP研究中FN400和LPC可以分别指示熟悉性和回想。但也有研究证明FN400是概念启动和熟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而LPC也不能准确的反映回想加工,因此,将其作为双加工理论证据的可靠性需进一步讨论。未来需进一步明确概念启动和熟悉性影响FN400的前提条件,并在提高生态效度和控制额外变量的同时明晰LPC的指向性,同时探究熟悉性和回想在再认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16.
袁登华  付春江  罗嗣明 《心理学报》2014,46(10):1534-1548
为了探讨品牌印象的双重结构及其形成与改变的心理机制, 在双重加工模型理论基础上, 采用2×2×3完全随机被试间实验设计, 先后进行两个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外显品牌印象的形成与改变遵循规则加工, 内隐品牌印象的形成与改变遵循联想加工, 说明二者是相互独立的两个心理结构, 为双重加工的双重系统观点提供了新证据。Smith和DeCoster (2000)的双重加工模型未考虑被试对信息的卷入程度对联想加工和规则加工的影响, 使其理论解释力不够, 此研究结果正好在这方面取得了进展。  相似文献   

17.
一般的认知理论具有一个共同的基本假定,人的心智特征和结构具有普遍性,而跨文化研究则表明,东西方人的认知模式具有差异性。以推理这一基本而主要的思维形式为切入点,在已有文献基础上比较认知理论与跨文化研究关于推理机制的成果:并在双过程加工理论的框架下,寻找推理机制的普遍性与文化差异性的边界条件,整合上述两者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人类和个人对事物的认知发展过程可分为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两大阶段。思维即理性认知。思维按其意识和复杂性程度可分为直觉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四种基本类型。逻辑学是描述思维的产物即思想的形式结构与其规律的科学,也是为思维提供思维形式与其变形规则的模规范性科学。当代逻辑学按其产生和适用的主要思维领域不同,可分为准逻辑、形象逻辑、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四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19.
《老子》道论的形上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的道论哲学兼有本原论和本体论的双重含义,还体现着中国哲学特有的"体用一原"的思维方式.老子尚未完全摆脱上古宗教神话意识的影响,他需要从理论上寻求一种"最古老"、"最神圣"的"母性"存在,导致了他的道论包含了本原论的内容;另一方面,老子时代已经发展出来的理性主义传统和他本人那超越常人的智慧又将他的哲学带入了高度抽象的理性世界,使得他的道论具备了本体论的特征.老子的哲学是"哲学"的,但不一定是完全"逻辑"的,但对于已经习惯于用概念和逻辑把握世界的现代人来说,则不得不用清晰的概念与逻辑去接近老子那终极性的"道".  相似文献   

20.
基线比例忽略是指在事件的判断中忽略相关事件统计学上的信息, 而只关注当前呈现的案例信息, 从而造成判断和决策偏差的一种现象。目前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主要包括双加工理论和线性整合理论, 而影响基线比例忽略的因素有许多方面, 如信息特征、认知能力等等。在未来研究中, 应该深入分析双加工理论的作用机制以及依据模糊痕迹理论提出新的研究视角, 同时拓展在团体和公共领域中的应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