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周齐都古营丘的地望问题,历史悬疑,多有争议,至今未决。由于编纂县志的需要,笔者曾写拙文《齐都古营丘试探》(以下省称《齐都》)参加讨论。最近在《临淄区志》“附录”卷中看到张达民同志的《营丘考》(以下省称《考》)和王恩田同志的《齐都营丘续考》(以下简称《续考》)两篇文章,都对拙文《齐都》提出异议,读后很受启发,但也觉得两篇“考”文也都还有须进一步深考之处,现将拙见陈后,以就教于《考》、《续考》两文的作者和专家、读者。  相似文献   

2.
营丘补考     
姜尚佐武王伐纣灭殷,封齐侯,建都营丘。但营丘在哪里?史家尚无定论。一说在齐国故城,即现在临淄区的齐都镇;一说在昌乐县东南,距城五十里的营陵村。《管子学刊》1992年第一期赵守诚同志《齐都古营丘续探》(以下简称《续探》)对张达民同志《营丘考》(以下简称《考》)和王恩田同志《齐都营丘续考》(以下简称《续考》)两文,关于营丘的地望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笔者是临淄人。对考证工作是门外汉,但自幼尝听祖父、父亲讲关于史家对营丘的争议,因而对营丘地望的考证,颇感兴趣,也想借题发挥,并就教于专家、学者和赵守诚同志。  相似文献   

3.
齐都营丘续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丘是西周齐太公师尚父始建国时的齐国都城。其地理位置自汉代以来即有临淄、昌乐二说之争。各有从者,迄无定论。笔者曾撰文讨论,认为临淄说是正确的。并进一步提出其具体位置很可能是在临淄故城大城内东北角的韩信岭一带。近年发表的《营丘初探》(省称《初探》)和《齐都古营丘试探》(省称《齐都》)对拙说提出商榷。《初探》提出  相似文献   

4.
画邑和商代东土孟世凯齐故城临淄附近的古画邑,因水而得名,这是个比临淄还要早数百年的城邑。画和门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从目前所知的资料来看,在商代中期画地就是商王朝东土的一个重要地区。周武王灭商后,首封太公望于齐都营丘,这样画邑的地位遂降为一般城邑,甚至...  相似文献   

5.
张越 《管子学刊》2006,(4):F0003-F0003
由中共临淄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解维俊同志主编的《走进齐都》系列丛书,已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该系列丛书分为《走进齐都》、《齐都名人》、《齐都名著》、《齐都成语》、《齐都蹴鞠》  相似文献   

6.
古营丘与爽鸠氏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营丘与爽鸠氏城曲英杰近年来,关于齐国史与齐文化研究异常活跃,与之密切相关的古营丘地望及爽鸠氏、季、逢公伯陵、薄姑氏居地所在等问题亦很自然地被重新提起。论者或坚持营丘与临淄为一地,或在临淄之外另寻营丘,然对于自古相传的今临淄城外"桓公告"即古营丘之说...  相似文献   

7.
营丘地望推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武王克殷,封建诸侯,师尚父封于营丘,这一史实,古今学者没有异议。但营丘之地理位置问题,看法却始终不得统一。“临淄名营丘”之说,始于汉代的班固(《汉书·地理志·齐地》);此后,晋人臣瓒、北魏郦道元力主此说。此说很难令人信服,这只要看一看齐国早期的建国历史,便可一目了然。《史记、周本记》记载周初封建曰:“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相似文献   

8.
齐都的再建     
姜太公就封于齐,以营丘为都,后又在营丘与淄水之间建立新都城。胡公时被迫迁都薄姑,献公时将都城重迁回营丘,并易名临淄。临淄自此作为齐国的都城再也没有被迁移。临淄的再建,既是齐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极大地带动和推动着齐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齐国故城陶窑遗址张龙海临淄是周代齐国的都城。从公元前11世纪姜太公封齐建国,都治营丘,公元前859年齐献公从薄姑复都营丘更名临淄,经春秋时期桓公称霸,战国威王称雄,至西汉时期,近千年的时间里,临淄一直是东方名都,战国时期,临淄之中七万户,约三四十万人...  相似文献   

10.
《春秋》经传有关齐都临淄城的记述曲英杰《春秋》经传记载宏富,阐述精深,使许多春秋史事及典章制度得以流传,为后世所知,其中不乏对齐都临淄城建制的记述.将散见于《春秋》经传中的诸如齐都临淄外郭城及城门、宫城及世卿居宅、街里及国市等史料勾辑梳理,并参照其他...  相似文献   

11.
陈庄西周城与齐国早期都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魏成敏 《管子学刊》2010,(3):106-110,114
山东高青陈庄西周城的发现引起了学术界和媒体的高度关注,许多学者推论陈庄西周城或为太公封齐始都营丘、或为胡公迁都之薄姑。本文根据考古发现并结合文献,从城的年代、规模、使用功能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分别进行考察,认为陈庄城既非齐国早期都城营丘,也非胡公所建薄古,陈庄西周城有可能为西周早期周公东征斩灭薄古封建齐国所建立的军事城堡。  相似文献   

12.
赵缊 《管子学刊》2002,(4):36-44
营丘地理定位问题是解决姜齐建国历史的关键,战国至汉代人们惑于临淄城的历史与繁华,遂将营丘与之接凑,混淆了历史,致使太公封齐事与周初史实相抵牾。金文资料显示殷周之际,营、荥、荣皆源为一字,其最早地望在荥,据史料我们考证了太公与荥的关系;我们又印证了金文中“荣”器即太公家族之器,为西周早期历史与齐国史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
高青陈庄西周遗址与齐都营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恩田 《管子学刊》2010,(3):98-101
高青陈庄西周遗址内发现的两座诸侯身份的甲字形大墓,证明陈庄遗址应是都城,不是邑。M18出土的豐簋铭文中的"齐公",应是齐国始封君太公师尚父。太公日名为"甲",可补史籍记载的阙佚。太公之孙豐即太公之孙乙公得。乙公名得字豐,M18应是齐乙公得之墓。陈庄城址应是齐国早期都城营丘。圆外有方、方外又有圆,层层相套有9层夯土堆积筑成的夯土台基,应是相传太公所筑的营丘,其主要功能是祭天的天坛。  相似文献   

14.
齐国历史年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齐国历史年表(起公元前1122年,迄公元前771年)公元前(以下简称前)1122年己卯周武王(姬发)十三年齐太公(姜尚亦日吕尚)元年武王封太公于营丘(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西北一里)。曰齐(侯爵),以夹辅周王室。(姜尚是齐国的始封君主)太公“东就国,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国,莱侯(旧殷商诸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莱人,夷  相似文献   

15.
齐国历史博物馆座落在临淄区齐都镇。临淄是齐国故都,初名为营丘,是周代齐国的都城,汉代齐国的王城,一向是齐国齐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文献记载相辉映,出土于齐国故城的数以万计的重要文物就是很好的证明。为了珍存文物精华,以供研究和继承民族文化的优秀遗...  相似文献   

16.
汉代齐都临淄的青铜冶铸业在承袭东周时期青铜冶铸业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同时,随着汉廷集权政治的逐渐强化,齐国封域动态萎缩,对铜矿等矿产资源的掌控力度愈显弱化。汉武帝时期,临淄的青铜冶铸业独立发展的地域性变成不可能,甚而衰落。  相似文献   

17.
毕洪亮 《管子学刊》2009,(2):36-38,95
本文利用最新的考古发现资料,尤其是在齐国腹心地区发现的城组、城址和遗址对西周时期齐国的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其中涉及西周时期齐国的疆域范围、营丘地望,商人、周人和土著夷人之关系诸问题也做了探讨。文中利用近年盐业作坊的发掘与研究资料,对齐国以盐业为基础的工商贸易经济发展亦进行初步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8.
吴建琴 《管子学刊》2006,(1):52-55,99
寓于齐文化之中的齐国音乐艺术,在“因其俗,简其礼”这一治国方略的指导下,呈现出了勃勃生机。普及的群众性音乐活动,在齐都及其周边地区孕育出了五大音乐活动中心,即:宫城王府——官乐中心、郭城韶院——雅乐中心、雍门内外——民间音乐交流中心、齐右高唐——群众歌咏中心、齐左莱地——莱夷乐舞中心。  相似文献   

19.
由山东社会科学院、淄博市社联、齐鲁石化公司、山东考古研究所、临淄区政府联合主办的“《管子》与齐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0月14日至18日,在昔日齐都、今天石化新城临淄举行。来自大陆14省市、台湾省和日本的著名专家、学者共105人参加了会议。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苗枫林,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瑞凤等省、市、区与齐鲁石化公司的有关领导出席了大会开幕式。  相似文献   

20.
姜太公经济管理思想特点浅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太公经济管理思想特点浅说徐树梓姜太公辅周灭商,谋宗一代,功盖群辅,以首功封齐,建都营丘。他入齐之后,虽然遇到的是"五谷少而人民寡"的自然经济条件,然而由于他实行了务实、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度势危行,走自己的路,从而使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只用了六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