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玉蟾道教美学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宋代道教美学思想大家,白玉蟾有丰富的道教美学思想.本文从宋代道教美学思想发展的总体特征出发,对白玉蟾三个方面的美学思想即"真快活"的审美高峰体验和道教审美人格论、"其心之乐而乐乎山者"的道教山林美学论和"即心是道"的道教审美心胸和审美人生论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挖掘道书文献新史料的基础上,就中国传统数学史上的天元术与道教关系进行辨析,从一个侧面分析道教对中国传统数学思想的影响.作者认为:天元术产生的直接渊源是道教"天元"思想,李冶的天元术不仅直接渊源于道教洞渊九容之说,而且从科学思想方法上分析,其"立天元一"的代数表达思想得益于道教三元并列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3.
丘处机是金元时期全真教龙门派的创始人,他的道教思想推动了全真教的发展,并通过全真教对中国道教的后期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融道、儒、释为一炉是全真教一贯的宗旨与特质,而丘处机赋予了"三教合一"以新意.丘处机站在道教立场上对"三教合一"思想的推扬,既丰富了全真教思想,也促进了传统道教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作为"全真六经"之一的<阴符经>,行文诡谲,蕴含着丰富的道教美学思想.本文以唐代道教学者李筌的<阴符经>注疏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和挖掘其"至乐至静"的审美心态论、"神妙不测"的创作技巧论和道教辩证美恶论,梳理了道教美学思想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刘延刚 《宗教学研究》2004,3(2):156-158
白玉蟾三教合一思想是唐宋以来三教合一思想在道教金丹派南宗创教史上的突出表现,其主要内容是三教"异门"而"同源",以"诚"说孔,以"定"说释,以"静"说老,以"止止之妙"概括三教的中心所在.其思想表现为对宋代道学、佛教的吸收和融摄以构建自己的道教理论,其实质则是"以道教内丹为中心",以较高素质的宗教调适性求得道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宋徽宗的美学思想评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徽宗赵佶,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但在艺术上却有着极高的天分.他一生崇信道教,曾多次亲注道经,留下了大量思想丰富、文笔优美的作品.这些作品所反映出来的道教美学思想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他所提出的以"神"为核心的宗教审美判断、"无心"的审美态度以及"淡而无为"的道教文艺观等,对我们研究道教思想文化以及中国古典美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作为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全方面的深刻影响.汉语中有关"道"的词语或说法比比皆是,沉积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道教思想 "道"是道教思想的核心.在道教看来,"道"是最高的哲学范畴,是世界的最高实体,"道"具有超时空性,既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也是宇宙万物存在和变化的最终依据和普遍法则.老子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形象生动地表达了道教对世界的认识.其中"道法自然"一词,意即道以自然为法则,效法、遵循自然.  相似文献   

8.
道教戒律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土生土长的中国传统宗教,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道教以"道"立教,以"道"化人,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下,强调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共处,道教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所具有的深邃的生态智慧,在推崇可持续发展的当今时代,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一些西方生态伦理学家认为,道教思想是建构现代生态伦理的重要的思想资源.在道教的各种戒律中,对于保护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作了多方面的规定,其中包含着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重温这些戒律,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论文包括四个部分:(一)、关于保护动物的思想;(二)、关于保护植物的思想;(三)、关于保护水土资源的思想;(四)、道教戒律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9.
陶弘景是葛洪之后道教美学思想最成体系、最有影响的道教人物,其"游心忘形"的环境美学思想,标志了南北朝时期道教对于人与环境和谐的朴素思考;其融会儒道的"文以传道"的文艺美学观,"吟啸运八气"、"所在皆逍遥"的诗学理论,及其"手随意运,笔与手会"的书法艺术美学论,又为唐、宋道教文艺美学思想的提升和成熟,作了深广的铺垫.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 2012年6月,袁名泽博士的新著《道教农学思想发凡》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盖建民先生主编的"道教科技研究丛书"之一.该书从纵横两个方面剖析了道教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关系,理清了道教农学思想孕育、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盖建民教授在书的序言中高度评价了此项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他认为,此书是道教科技研究的一项新成果,是国内外第一部以道教农学思想为主题的专著,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了道教科技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