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所谓社会认识论,并不直接等同于关于一般社会性认识的广义的一般哲学认识论,不是广义地以一般社会性认识为研究对象的。人的一切认识都是社会性的,广义地研究一般社会性认识乃是一般哲学认识论的任务。在确定的意义上,社会认识论是关于人们如何认识社会的理论,它以人们对社会的认识为研究对象。社会认识论虽然并不直接等同于一般哲学认识论,却是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考察人们认识社会的特殊活动结构、活动方式、活动方法、活动规律和这种认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揭示人们对社会的认识自己构成自己的特殊道路。因此,社会认识论  相似文献   

2.
苏联哲学界对历史唯物主义对象展开最热烈的探讨是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迄今为止,在说明这门学科对象的过程中出现和形成了两种占主导地位的趋势:一是把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相互关系问题纳入对象范围;二是对历史唯物主义所研究的社会最一般规律加以区  相似文献   

3.
社会关系是历史唯物主义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苏联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兹作简要介绍,以供参考和借鉴。社会关系的本质苏联学者对社会关系概念有以下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社会关系与社会以及活动、交往等社会现象之间是相同的概念。否认了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别。另一种意见认为,社会关系与社会以及活动、交往等社会现象之间是绝对对立、不可相提并论的。第三种意见认为,社会关系与社会及其现象之间既联系又区别,二者是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4.
近三年来,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63年第7、12期,1964年第8、11期,1965年第7期)上陆续发表了八篇文章,讨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对象、结构和范畴等问题。其中引起讨论的Д·И·契斯诺科夫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结构》一文已译出,译文见本刊1963年第11期。本文是最近发表的一篇,着重讨论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问题,文章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这个完整的哲学体系的一部分,但它具有自己的对象、自己的范畴和规律的体系,可以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讲授,而不同意那种反对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开讲授的论点。第二部分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结构是社会关系体系的反映.他认为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等范畴中固定下了对社会经济领域最一般发展规律的认识成果,而在反映社会精神生活的范畴中则固定了对社会领域和社会政治领域的一般发展规律的认识成果。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结构,既决定于科学的对象本身,又决定于科学发展的具体条件和革命实践的需要,由前者决定的部分具有稳定性,由后者决定的部分具有可变性,应当善于在教科书中把这两部分结合起来。第三部分分析“第一性社会构成”和“第二性社会构成”的范畴: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基础和上层建筑,客观前提和主观因素等等。他认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这对范畴是历史唯物主义中最广泛的概念,反对把这对范畴看成是“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个题目的一部分。他认为上层建筑并不直接反映社会的生产技术基础,因此存在着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他认为主观因素一方面是某些现象的客观前提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另方面则反映了群众、阶级、政党以及个别人的意志、愿望和意向。此外,他还分析了社会、社会经济形态、时代、社会进步等范畴。第四部分分析各种社会共同体的范畴:阶级和阶级斗争、部族和民族、集体和个人等等。他认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是认识社会生活现象的重要手段,反对把“阶级和阶级斗争”这个题目从历史唯物主义教程中排除出去。他区分开“人”和“个人”这两个概念,认为人具有生物的、社会的和心理的本性,而个人则是表现人的社会本性的范畴,是许多种社会关系的个体体现者。此外,他还分析了利益、劳动、传统、地理环境和人口等范畴。最后,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正在不断发展,产生了许多新范畴,例如:“社会在社会政治和思想上的统一”、“社会的同质性”、“威望”、“社会的整体性”等等。  相似文献   

5.
学界许多学者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术语是普列汉诺夫提出的,其实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已指明"现代唯物主义"从本质上是辩证的,因此他就是该术语的原创者。从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所指涉的对象来看,它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从它同其他哲学的区别来看,它是一种既有别于辩证唯心主义、更有别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现代唯物主义。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包含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两个部分。他并未像斯大林那样机械地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自然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而是认为一般的唯物主义认识原则和一般的辩证法则在自然界和社会历史领域普遍有效。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虽然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有一定的异质性,但也有许多相似和相通之处,因此不宜过分夸大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上的对立。  相似文献   

6.
简论中国管理哲学的对象和范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时代呼唤中国管理哲学,时代需要中国管理哲学。那么,如何研究中国管理哲学呢?这是中国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提出的时代课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和企业界都在热烈地探讨这一问题。而要回答这一时代课题,我认为必须解决三个理论问题:一是中国管理哲学的研究对象;二是中国管理哲学的研究范围;三是如何科学地建构中国管理哲学。实际上,这是三个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问题。一管理哲学的研究对象,说到底是对管理的本质的理解。从中西方对管理的本质的不同理解可以确定中国管理哲学的对象。在西方管理学界,管理的本质的最具权威的定义要数法…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苏联哲学界对社会认识问题非常重视,这方面的专著日益增多,涉及面也较广,下面仅就几个重要问题作一介绍,供感兴趣的人们参考。一、社会认识的类型苏联学者认为,就一般认识来说,可分为自然科学认识,社会科学认识和技术科学认识三种基本类型。但这种划分也是相对的。当代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是科学认识的整体化。然而认识的整体化特征也并非抹煞不同领域认识的特殊性。他们认为,社会认识反映了主体对客体的特殊关系,依其同人类的不同关系及其与不同活动类型的联系,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一)社会—哲学认识类型苏联学者强调指出,社会—哲学认识类型是社会认识的最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普列汉诺夫首次明确地把社会心理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一书中,他将社会意识区分为两种基本形态: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在我国一直译作“意识形态”),把社会心理作为他的社会结构理论的一个环节。①普列汉诺夫这一思想的提出无疑是对唯物史观的一个创造性贡献。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思想长期以来未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直到60年代初苏联学者才开始比较公正地对它加以研究。在我国哲学界,社会心理问题则一直无人问津,在我们的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中甚至找不到“社会心理”一词。近两、三年来,我国哲学界才开始研究社会心埋范畴。现将前一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辞海》1978年版《经济分册》、苏联《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原理》)这是人们通常给生产力下的定义。当然在某些较权威的辞典或教科书中也有例外。(苏联《简明哲学辞典》、《简明经济学辞典》、艾思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但是在人们的文章中这种讲法是经常出现的。我认为这个定义是错误的。生产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马克思把唯物主义的原理应用于人类社会时得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结论。生产力这一概念就好比唯物论中的物质这个范畴。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的最  相似文献   

10.
苏联心理学界大致在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才开始从事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学者们首先研究的问题是管理心理学的对象、范围、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联系问题。 1973年在苏联“心理学问题”杂志第四期上,刊登了苏联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鲁巴兴的文章,题目是“技术进步与管理心理学问题”。该文论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1、管理活动的一般特征;2、自动控制系统条件下管理活动的特征;3、管理的社会心理问题;4、管理的教育心理问题。文章的重点在第二个问题。该文一开始列举了  相似文献   

11.
“无论在苏联或在外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对于社会学的对象及其任务都有不同的看法。一部分学者在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之间作了区别。按照他们的观点,哲学分为两部分,即‘自然辩证法,和‘社会  相似文献   

12.
把所有关于人、个人、个性的问题列入历史唯物主义,这个问题在最近几年迫切起来了。历史唯物主义在研究其他问题的同时研究人的问题吗?历史唯物主义把人的问题当作个别课题,还是赋予它以某种其他意义呢?既然个人的问题在社会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一般,那末,这个问题是以何种形式出现的呢?我们认为,研究这些问题必须注意凯列、科瓦尔宗提出的观点,即,人的问题在一般历史进程概念中、在社会现实中的特殊作用是通过它在社会哲学范围内存在的特殊形式和特殊功能而实现的。毫无疑问,这个论点具有重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四平市委党校发起了一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法研讨会。会议在北京召开,50多位党校教育工作者与会。哲学学科组讨论了哲学教学法的一些问题。 一、关于哲学教学法的研究对象。一些同志主张,应以哲学课的教学过程和规律为研究对象。有的同志认为,哲学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哲学教学法是指遵循哲学教学原则、围绕教学目的所采取的各种手段和方式;狭义的哲学教学法主要是指哲学课堂教学以及辅导中的具体方法。也有的同志主张应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哲学教学法。与会同志认为,研究哲学课的一般教学过程及其规律的哲学教学法本来属于分科教学法,但它又涉及到哲学、教育学、社会心理学、伦理学、语言学等方面的内容,所以它又具有横断科学的性质。哲学教学法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揭  相似文献   

14.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现行的教材大都把历史唯物主义界说为“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研究社会历史唯一科学的观点和方法”,这无疑是正确的。作为一种哲学学说,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独创”,是马克思及其亲密战友恩格斯在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发现。  相似文献   

15.
道德是什么     
60年代的苏联伦理学者们都把施士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伦理学原理》中的道德定义作为经典定义,认为道德“通常是指人们的行为的原则或规范(规则)的总和,这些原则或规范调整人们彼此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对社会,对一定阶级、祖国、家庭等的关系,并且受到个人信念、传统、教育,整个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力量的支持。”到了70年代,由于苏联学者把价值哲学方法应用于伦理学,对道德的本质,道德的范围,道德的特征、功能和结构等问题的研究深入了,道德定义的表述发生了变化。在1976年季塔连科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把道德界定为…  相似文献   

16.
广松涉 (HiromatsuWataru, 1933—1994年) 是日本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生前为东京大学科学教授、名誉教授。他一生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 尤其是对历史唯物主义有独特的研究和见解。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不是马克思将辩证唯物主义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的结果, 而是其本身就是马克思哲学的全部; 并且历史唯物主义的“物”既不是抽象的物质概念之物, 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具体的物质存在, 而是在一般意义上讲的动态的历史存在之物, 即自然的且历史的关系存在之物, 用广松涉的话说, 也就是人们在具体的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形成的“函数性、功能性、文…  相似文献   

17.
实践不仅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而且也是全部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自然物质不是社会的实体,社会实体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自然——人——社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存在体。以自然为基础的人类的社会实践,在人类历史范围内具有本原的性质。实践的本质是物质的,它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运动形式,是物质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现实。所以实践本体论对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不但不构成分离与对立,而且是关于它的最深刻、最具体、最彻底的表述。  相似文献   

18.
作者首先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和所谓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关系。他反对下面几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而不能看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部分;另一种意见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部分,而不是社会学,最多只是社会学的一般理论的和方法论的基础;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之中包含有哲学方面和社会学方面。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哲学,同时又是社会学。他说:历史唯物主义正是作为关于社会的哲学科学,才能头一次科学地解决社会学的根本问题;另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只有作为社会学的科学,才能解决社会发展的哲学问题。作者也谈到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和所谓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关系。他反对把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全部问题包括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领域内,而认为它们之间既有深刻的有机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其次,作者论述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的意义。他说:具体社会学研究是发展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一种形式;没有具体社会学研究,历史唯物主义就有变为由一些凝固的、固定不变的、脱离现实的概念和范畴组成的体系的危险。他说,马克思的《资本论》、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列宁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伟大的创举》都是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的典范。他反对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现象的任何研究都称为具体社会学研究,而主张把社会研究和社会学研究区别开,认为具体社会学研究只是社会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再次,他阐述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的对象。他认为这样的对象包括:一、社会在向共产主义过渡过程中社会结构的变化;二、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组织的形式及其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组织成长为共产主义社会自治的过程;三、劳动和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互关系的动向,首先是人的形成过程,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的形成过程;四、家庭和日常生活关系;五、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生活,科学在现代世界中的作用,宗教存在的原因和消除的条件,社会主义意识向共产主义意识过渡,等等。最后,他论述了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和方法。他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规律和原理,是具体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而具体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则包括提出假说、进行社会实验、填调查表、直接访问、研究私人文件、进行观察以及模拟、统计和数学方法等等。  相似文献   

19.
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历史的”这个词,是作为“社会的”这个词的同义词来使用的。这意味着本理论的使命是研究人们的社会生活,即社会是它的研究客体。但是,众所周知,研究社会的科学,不仅有历史唯物主义,还有许多其他科学。可见,为了明确历史唯物主义在研究社会的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必须明确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对象,就是要指出社会过程的这样一些方面,对它们进行分析,既是合目的地研究社会的  相似文献   

20.
五、社会认识中的真理苏联学者认为,理解社会认识本质的中心问题是,在社会现象的认识中是否存在着客观真理?如果存在,那么它的特点是什么?他们认为这种特点具体表现在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和党性、真理和价值、真理和理想、真理和方法等问题之中。 (一) 真理的客观性苏联学者认为,客观真理有不依赖人、也不依赖人类知识的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