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优、差生组织策略水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比较了初一年级优、差生在词表记忆中的组织策略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1、初一年级优、差生都还没能自发地运用组织策略,优生只在非典型项目的记忆中群集水平明显优于差生,优、差生的群集水平和记忆成绩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2、在典型或非典型项目的记忆中,记忆成绩和知识背景都有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生考试成败归因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韩仁生 《心理学报》1996,29(2):140-147
从小三、初二、高二随机选择有效被试410名,探讨了中小学生对考试结果的归因、期望和情感反应的特点。结果发现:(1)中小学生对考试成败原因有不同的认知,年级差异显著,性别差异不显著。(2)失败后的期望显著地高于成功情境,且极显著地认为失败的结果能改变。(3)成功后学生主要产生了感激、自豪与欣慰,失败后主要产生了内疚;成功后的情感反应更强烈。  相似文献   

3.
学习成绩差与成绩好学生短时记忆特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徐芬  蒋锋 《心理科学》1999,22(5):411-414
本研究比较了小学1、3、5年级学习成绩好/差学生在图片、数字、词汇记忆上的特点。结果表明:(1)在图片记忆上,两组儿童的成绩没有差异。1、3年级优差生间的差异主要在数字与具体词汇记忆中;5年级两组学生的差异主要在数字与抽象词汇记忆中。(2)从提示/非提示及击中虚假刺激的结果看,两组儿童在记忆上的差异部分地是由于策略运用上的差异。经过提示,学习不良儿童在数字和词汇记忆上的成绩有了提高。  相似文献   

4.
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元记忆与记忆能力关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编“元记忆简短问卷”和“成人元记忆问卷”,对90例被试(分为青年、老年和老老年组)进行元记忆及其与记忆关系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预测记词对数和记图数随增龄而减少,年龄差异明显。评估准确性未显示年龄差异。训练后,预测成绩明显提高,但评估准确性未见提高。测后自评与预测情况相似,但其准确性高于预测,元记忆可能通过记忆过程而有提高;(2)自信程度和使用方法数均随增龄而减少,可能这是影响记忆成绩的重要因素;(3)联想学习和图象自由回忆成绩均与“元记忆简短问卷”和“成人元记忆问卷”的各项自评有不同程度的相关,表明元记忆与记忆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生注意力测验》全国常模制定报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中小学生注意力测验》在全国范围对约2000名被试试测后,本研究对所获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到:(1)各变量原始数据的均数和标准差;(2)对各变量进行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可以认为该测验测出注意的稳定性、广度、转移、持续性和集中性;(3)各变量原始数据有显著年龄差异,但无性别差异。(4)信效度检验结果基本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5)制定了全国常模。  相似文献   

6.
9970名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王极盛  赫尔实 《心理科学》1998,21(5):404-406
对北京市随机抽取的9970名中学生进行自编的《中学生心理素质测验》的测试,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良好。(2)年级越低,心理素质水平越高,年级越高,心理素质水平越低。(3)初中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好于高中生。(4)在男女性别差异上,年级越低,男女差异越大,年级越高,差异越小。其中,男生在智力和情绪因子上心理素质水平好于女生,女生在注意力和道德感因子上心理素质水平好于男生。在对初中与高中的男女性别考验中也得到了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人格、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发现:(1)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无性别差异;(2)不同人格类型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有显著的差异:多血质者主观幸福感最高,抑郁质者最低;(3)四种人格类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均有随社会支持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4)神经质、外向性和家庭外源性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较强的预测力;但外向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将在一定程度上以家庭外源性社会支持为中介。  相似文献   

8.
记忆错觉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杜建政 《心理科学》2000,23(1):96-99
1前言 记忆错觉(memory illusion)就是指人们对过去事件的报告与事实严重偏离[1]。如同关于错觉的研究,可以为我们理解知觉加工规律提供大量的依据,关于记忆错觉的研究,也应极有助于我们真正了解人类记忆,因而,记忆错觉逐渐成为当前记忆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拟对记忆错觉方面的研究加以综述。2记忆错觉的早期研究 在 1964年版的心理学词典中,Drever对错觉(illusion)这一词条作了如下解释“在感知觉中,指对客观内容(或实际感觉材料)的主观偏离;在记忆中,指人们在回忆过去经验时由于增删…  相似文献   

9.
杨慧  吴明证  刘永芳 《心理科学》2012,35(4):962-967
采用2(外显自尊:高、低)×2(内隐自尊:高、低)×2(编码深度:浅、深)×3(词汇效价:积极、中性、消极)混合设计,考察了89名不同自尊类型的大学生在不同编码深度下对不同效价形容词的再认记忆。结果发现:(1)在浅水平编码组中,低内隐自尊被试比高内隐自尊被试有更强的积极记忆偏向,而高低不同水平的外显自尊者对于词语记忆偏向没有显著差异;(2)在深程度编码组中不同自尊水平影响被试对积极词的无意识提取;(3)所有被试均有积极记忆偏向。  相似文献   

10.
创造性测验的性别与材料差异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继亮  师保国 《心理科学》2007,30(2):285-288
以415名中学生为对象,采用修订后的《青少年科学创造性测验》考察了创造力的性别差异,并分析了不同测验材料对创造性表现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创造性总体上高中生显著优于初中生,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在流畅性与灵活性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别、年级差异,在独特性上性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表现为高中男生得分显著优于女生,而初中性别差异不显著;(3)不同性质的测验材料对创造性的影响不同,言语任务方面不存在显著的年级、性别差异,而图形任务方面则是高中生显著优于初中生,男生显著优于女生。  相似文献   

11.
小学儿童记忆中组织策略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庞虹 《心理学报》1992,25(4):21-28
本研究探讨了小学儿童组织策略的发展,结果表明:1.小学儿童组织策略的发展可分为产生性缺损和成熟运用组织策略两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根据是否伴随中介性缺损又可分为两个亚阶段。2.导致产生性缺损的原因有:(1)缺乏对记忆手段和记忆目标之间的功能关系的清晰认识;(2)不能清楚地认识策略的有效性,以及常运用自己熟悉的、简单的、但也相对无效的策略;(3)较差的有关记忆材料的知识基础以及较低的认识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从一所普通中学六个年级随机选取801名被试,使用自编测验研究了中学生写作文本形成能力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1)中学生写作文本形成能力起点较高,初三年级是其基本形成的关键期;(2)中学生写作文本形成能力在高中阶段发展平缓;(3)中学生写作文本形成能力分维度的不同方面发展不均衡,较高水平方面受到认知加工容量、概括水平和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等心理因素的制约;(4)中学生写作文本形成能力存在性别差异,女生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3.
以300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检验了《中学生课堂情境兴趣问卷》的信、效度,并考察了中学生课堂情境兴趣的特点。结果发现:(1)《中学生课堂情境兴趣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指标,是测量中学生课堂情境兴趣的一个有用工具。(2)中学生在英语、数学与语文课堂情境兴趣上,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3)中学生在英语、数学与语文课堂情境兴趣上存在年级差异,随年级升高,英语、语文课堂情境兴趣逐渐降低,数学课堂情境兴趣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14.
沈烈敏 《心理科学》2002,25(1):57-59
该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能力问卷量表,结合教师问卷、个案访谈和调查等方法对80名小学四年级学生、94名初中一年级学生、85名高中一年级学生,共259名被试进行了假设一验证和范畴化认知方式与学业不良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学习年限段学业不良学生在这两方面的得分均低于学业优秀者,且差异显著;各学习年限段学业不良学生间在这两方面的得分差异显著,呈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父母监控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从北京市两所普通中学的初一到高二年级中选取了1090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要求他们分别报告父亲和母亲的主、客观监控水平和监控手段(控制、沟通和搜寻),以探讨我国青少年父母监控的现状。经过(2)卡方检验、相关分析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来讲,母亲在家庭里是青少年的主要监控者:母亲监控的客观水平高于父亲,并且母亲使用三种监控手段的情况均多于父亲;(2)女孩受到的父母监控超过男孩:母亲对女孩的客观监控水平高于男孩,并且母亲对女孩更多使用沟通手段;父母对女孩使用控制手段的情况超过男孩;(3)父母监控的年级差异并不明显,只有父母对初一学生会更多使用沟通手段;(4)父母对沟通手段和控制手段的使用都与客观监控水平呈正相关,但与主观监控水平呈负相关,而搜寻手段使用与监控水平之间的关系则跟沟通、控制手段相反;沟通手段对客观监控水平的正向预测力最强,搜寻手段对主观监控水平的正向预测力最强。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使用自编的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和刘贤臣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294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初步探讨了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与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自编的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经检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2)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在中等程度以上,体验到的正性情感较多,对家庭、自我、学习、同伴交往、教师及生活条件各方面比较满意。男女生在总体幸福感、家庭满意感、自我满意感、同伴交往满意感和生活条件满意感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3)初中生总体幸福感与生活事件总分呈显著负相关,与不喜欢上学、学习负担重、与老师关系紧张、遭父母打骂这四项生活事件显著负相关。不喜欢上学和与老师关系紧张对初中生总体幸福感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小学一、三、五年级学生为被试,以同音汉字为实验材料,要求被试完成系列回忆任务。实验发现:移动错误随年级的增高而减少,年级差异显著;移动错误出现最多的是在移动距离为1个和2个的时候,移动距离差异显著;重复错误年级差异和移动距离差异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师生关系的结构、类型及其发展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取319名初一至高三学生作为被试,主要采用问卷法,考察中学生师生关系的结构、类型及其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师生关系结构具有冲突性、依恋性、亲密性和回避性四个维度;(2)师生关系类型包括矛盾冲突型、亲密和谐型和疏远平淡型三种类型;(3)师生关系各维度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但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师生关系质量随年级升高呈波浪式下降趋势,初一学生的师生关系最好,初二和高二学生的师生关系最不理想;(4)师生关系各类型的人数比例存在显著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科技创造力和课外科技活动关系的测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创造性能力测验与中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调查表,对初中预备班,初二及高二年级学生共275名作测查,结果表明:中学生的科技创造力和课外科技活动存在很显著的相关;中学生的科技创造力水平受学校、年级、性别的影响:重点中学优于非重点中学,高二优于初中预备班及初二,男优于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