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嵩山慧安禅师作为禅宗五祖的知名弟子,道德卓著,于禅法亦有自己独特的领悟,由此成就为一代宗师。禅师籍贯枝江,从宗教影响力以及禅宗思想的创造性角度,慧安禅师完全可以说是古往今来宜昌乃至三峡地域范围首屈一指的宗教家和思想家。禅宗宗门文献对于慧安禅师的生卒享年并没有一致的定论,其生年、卒年以及享年,皆生成不同系统的歧见。  相似文献   

2.
元叟行端,元代著名禅师,南方临济宗的代表人物,在元王朝崇奉藏传佛教和尊教抑禅的大的历史背景下,是为数不多的受到统治者赏识和青睐的几位禅学大师之一,曾"三被金襕袈裟之赐",对禅宗在元代的发展和兴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并且在当时禅林之中,更是承"大慧之流风余韵",有着"再世妙喜(宗杲)"的美誉,为僧俗二众所钦敬。而这一切,都与其践行和弘扬自己的禅学思想有关。从元叟行端的禅学思想入手,结合其生平经历,对其博赡宏富的深邃思想以及他对当时元代及其后的禅宗发展的影响做一些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3.
稍稍接触过佛教的人都知道,唐代的大禅师们——诸如马祖道一、百丈怀海——很喜欢用“牧牛”比喻“治心”,即将牧童比作人,将“牛”比作“心”,或是将牧童比作“心”,而将牛比作“性”,以十牛比作修心的十个阶段。《景德传灯录》记马祖问石巩:汝在此何务?答曰:牧牛!同书记长庆懒安称自己在沩山三十多年不学沩山禅,但牧一头水牯牛。这些牧牛公案后来逐渐形成图卷,并由许多禅师依据图卷作成偈颂,从而成为图文并茂的禅门心法著作。  相似文献   

4.
李宏亮 《中国宗教》2018,(10):54-55
百丈山怀海禅师,跟随马祖道一参禅学道,从法系上来看,其属于禅宗六祖惠能下第三代法裔。“吾所宗非局大小乘,非异大小乘,当博约折中,设于制范,务其宜也。”于是,怀海禅师决心创立专门的禅宗组织,从而不再迁就律宗寺院的戒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伍先林 《佛学研究》2004,(1):331-336
虚云是中国近现代禅宗泰斗,虚云的禅学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南宋大慧宗杲以来的看话禅,他根据自己对禅学的深切体验,结合现代人的根机,对看话禅的方法从信解行证、起疑情看话头等多方面作了非常具体而切实的阐发,这在禅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禅宗创立之初,因循“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宗旨,所以初传情况史料记载过略,矛盾较多。首承衣钵的“大祖禅师”慧可,何方人氏?何事断臂?何处圆寂?古籍多说并存,让人莫衷一是。本文对此作一考证,并对慧可在禅宗史上的地位与作用谈些不成熟的想法,就教干方家。(一)慧可何方人氏慧可有四个名字。相传慧可父亲晚年,悲于膝下无子,长祈祷之。有一日夜里,突感有异光照室,其妻始怀慧可,公元487年慧可出生,后,“遂以照室之端名之日光”。光自幼志气不凡,“博涉诗书,尤精玄理,而不事家业,好游山水。后览佛书,超然自得,…  相似文献   

7.
担当是明末清初云南的一位画僧,他精研禅学,擅长作诗,亦擅书画。担当以对禅宗的深刻体悟来观照书画艺术创作,并作有大量富有禅学思想意蕴的题画诗和禅意画。禅画相通是推崇水墨山水、追求空灵境界,游戏翰墨也是以禅入画,不拘形色,画风萧简疏淡,境界荒寒冷寂,极富禅学意趣。担当和尚以禅论画,主张画禅合一,深具禅学哲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阴 符 经 》中 所 蕴 含 的 生 态 智 慧 十 分 丰 富 。 这 些 “贼 盗 ” 之 机 、 客 观 规 律 的 ,并 且 通 过 努 力 还 可 以 因生 态 智 慧 又 主 要 是 通 过 其 所 建 构 的 旨 在 谋 求 天 人 和 而 循 之 。 从 “认 识 ”规 律 到 “因 循 ”规 律 ,不 是 自 然 而谐 、“三 才 ”相 安 的 一 系 列 原 则 、方 法 体 现 出 来 的 。 这 然 、与 生 俱 来 的 ,而 是 需 要 通 过 人 的 不 断 努 力 、不 断一 系 列 的 原 则 要 求 ,对 于 我 们…  相似文献   

9.
道元禅师为日本曹洞宗创始人。曾入宋就学于天童寺如净禅师,其法以“只管坐禅”为特色,《永平元和尚颂古》为其一部重要著作。以“身心脱落,脱落身心”为中心,表达了道元的禅宗史观及禅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黄檗禅学的道禅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唐以后 ,禅宗僧徒援教入禅、以禅解教而出现的佛教禅学化、禅教合一趋势 ,黄檗为总结者 ;士大夫官僚以庄释禅、庄禅合流而出现的禅学道学化、禅道合一趋势 ,裴休为典型代表。《传心法要》作为禅师与士大夫共同完成的思想体系 ,也就历史而逻辑地铸就了道禅的品格和特质。深入研究中晚唐社会重要历史转型时期黄檗禅学的道禅品格 ,对于理解有唐一代禅佛教尤其是由洪州禅向临济禅的转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五台山研究》2003,(4):48-48
五台规划五台山学的学科建设杨茂林(2.3)佛学研究《成唯识论》的美学意蕴王耘(1.3)佛教寺院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李小艳(1.10)从“法轮”含义的演变看“法轮功”邪教产生的历史根源孙劲松(1.15)“庙产兴学”运动及佛教界的回应耿敬(2.11)谈生说死达亮(2.17)浅谈马祖道一之教化思想赵改萍(3.3)道元禅师与《永平元和尚颂古》宁俊伟(3.7)五台山佛教驰名中外的虚云和尚朝拜五台山肖雨(1.19)中兴律宗之祖——明代五台山著名高僧如馨律师周祝英(1.25)镇海寺佛教简史崔正森(4.5)五台高僧虚云和尚禅学思想初探周祝英(2.22)印光祖师及其思想研究肖雨武广…  相似文献   

12.
缘起与宗旨1998年10月24日至25日,台湾慈光禅学研究所和台湾中华禅净协会联合举办了“两岸禅学研讨会”,提交论文的有:台湾福严佛学院院长大航法师《定中作观与出定作观二说之比较》、台湾慈明佛学院教师宗麟法师《〈深密〉止观与〈瑜伽〉止观之比较》、上海...  相似文献   

13.
知讷是韩国高丽时期禅宗的代表、曹溪宗的创始人。他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前期的佛教思想,取长补短,构筑了自己的禅学思想体系。在佛性论上,知讷提出“真心佛性”说,认为人人本具“真心”。在修行论上,知讷以禅教一元观为基础,大力提倡顿悟渐修。在境界论上,知讷认为众生当下明悟本具真心,便会达到一种空的、无差别的真心境界。知讷以自己独特的禅学思想成为与元晓、义天等同居于韩国佛教殿堂之巅的高僧大觉,在韩国禅宗史、韩国佛教史乃至东亚佛教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位于江西省靖安县宝峰乡的马祖道场宝峰寺经靖安县人民政府批准,已于1992年11月中旬开始恢复重修。马祖是中国佛教禅宗史上极具影响的高僧大德。大师生于四川,俗姓马,故称马祖。马祖青年出家,在湖南南岳衡山受怀让禅师开导而悟道,侍让师十年,得让师心法。南岳怀让点化马祖道一的“磨砖作镜”的故事千古流传。马祖得让师心法后广传禅法,门徒甚众,其弟子创立有沩仰和临济二宗。马祖一生遍立道场,仅在江西就建禅院48所,改变了过去禅宗门徒依附律宗  相似文献   

15.
释佛心 《法音》2014,(6):53-57
正前言千岩禅师[1],俗姓董,浙江萧山人,乃是天目中峰明本禅师之法嗣,属临济宗虎丘派。7岁入私塾,所学诸书,过目成诵,行为举止,循规蹈矩。年稍长,即入寺院,从授经师学习《法华经》,19岁时于灵芝寺落发受戒。朝廷三度派遣重臣,降香褒扬,赐予"普应妙智弘辩禅师"及"佛慧圆鉴大元普济大禅师"之尊号,并赐金襕法衣。千岩禅师圆寂于大元至正丁酉年(1357),春秋74岁,临终有辞世偈云:"平生饶舌,今日败阙;一句轰天,正法眼灭。"本文主要依据千岩禅师所撰《示众》文为主线,从短短近200  相似文献   

16.
快乐的兰花     
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常为弘法讲经而云游各地。有一回,他临行前吩咐弟子看护好寺院的数十盆兰花。弟子们深知禅师酷爱兰花,因此侍弄兰花非常殷勤。但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由于一时疏忽,弟子们偏偏当晚将兰花遗忘在户外。第二天清晨,弟子们后悔不迭:眼前是倾倒的花架、破碎的花盆;棵棵兰花憔悴不堪、狼藉遍地。几天后,慧宗禅师返回寺院。众弟子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准备领受责罚。得知原委,慧宗禅师泰然自若,神态依然是那样平静安详。他宽慰弟子们说:“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就是这么一句平淡无奇的话,在场的弟子们听后,肃…  相似文献   

17.
《指空和尚禅要录》亦称《指空直指》,简称《禅要录》,是指空弟子汇编的一部指空著述,包括《佛祖传心西天宗派旨要》、《顿入无生大解脱法门指要》两大部分。本文对其研究证实,指空禅学应该还是中国禅学的翻版,无论是就其思想还是形式而言。由此看出,指空虽是一位来自印度的僧人,当其以“禅师”面目出现时,他即已经是一位很中国化的僧人了。  相似文献   

18.
从达摩人华始,“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观,历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传到到六组惠能时,更加彻底的“中国禅”开始确立。从达摩到惠能,禅宗要义一直在逐渐演化,达摩禅的要旨是“壁观”,以清净本性了悟佛法,强调“渐悟”,惠能则强调明心见性,“顿悟成佛”。新禅观基本思想的确立为中国禅宗寺院的创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王阳明的学说中本身包含着虚无与实有二个方面的矛盾,既有儒家实学成分又有禅学成分。王阳明死后,王门后学发生了思想派别之分化,出现了禅学化和实学化二种不同的倾向,而分成禅学派和实学派两大基本派别。 王阳明在后期把“致良知”作为其学说的中心,在其“致良知”之教中,良知本体的先验性与强调良知在后天的实际工夫中的呈现和展开就存在着矛盾。这种先天之知与后天之致的矛盾,也就是无善无恶的虚无本体与为善去恶的实有工夫之间的矛盾,禅学成分与实学成分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邱环 《宗教学研究》2003,(1):112-115
百丈怀海是马祖道一禅师的门下弟子 ,其地位其实并不像一些灯史说的那样是马祖门下“三大士”之一和禅宗九祖。不过 ,他确实是马祖所器重的弟子之一。他在对前人进行总结和发展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禅法 ,对后世禅宗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