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唐代道宣律师所记载的僧伽参加佛教活动的史料入手,考证了僧伽的生平,将其明确划分为四个时期。考察了僧伽生前与各阶层人士的关系,分析了僧伽信仰产生的根源,阐明了皇室的推崇、士大夫的宣扬、高僧的引导、庶民的崇信,虽然对僧伽信仰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但这些都是外因,只是形成的条件。僧伽信仰产生的根源,就在于僧伽生前立足中土,把外来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深入底层,广施教化,济世救民,因而受到全社会的崇拜。可以说,僧伽信仰是僧伽致力推行佛教中国化的产物,是僧伽生前普济众生、造福于民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房奕 《宗教学研究》2007,4(4):143-147
《现代僧伽》杂志(下简称《僧伽》)是中国近代别具特色的一份佛教期刊,是研究中国近代佛教与社会的一份弥足珍贵的史料遗产。学术界在一般研究中对《僧伽》多有涉及,但真正对其进行全面评述的则尚未有过,笔者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初步尝试,以候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3.
鲍佛恩 《法音》2008,(6):81-82
本刊讯5月13日至18日,应越南政府和越南佛教僧伽会的邀请,学诚副会长兼秘书长率团赴河内出席2008年"联合国卫塞节"国际佛教大会。本次大会由越南政府主办,越南佛教僧伽会与2008年"联合国卫塞节"国际组委会联合承办。  相似文献   

4.
《法音》2005,(6):34-39
一、建校缘起“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法的住持与弘扬,需要清净的僧伽,而清净的僧伽则源自于佛教教育,因此,佛教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佛教的前途和命运,以及佛化事业的盛衰。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说:“大力培养合格僧才,加强人才建设,是关系中国佛教命运和走向的头等大事,是我国佛教事业建设与发展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无庸质疑,今天不培养佛教人才,明天就不可能有佛教。有中国第一比丘尼之称的隆莲法师,一贯重视教育,深感佛教界人才奇缺,同时也意识到培养佛教人才的急迫性。她为了创办尼众佛学院而四处奔走,积极呼吁,并在…  相似文献   

5.
泉州开元慈儿院是圆瑛法师亲自创办的慈善性质的亦教亦养的初等教育.慈儿院招生对象、人数、教学与师资选聘等都体现了圆瑛法师的办学思想.为了使慈儿院能长期延续下去,圆瑛法师提出设立"常年基金",为此,他不但呼吁社会各方伸出援助之手,还不畏惊涛骇浪之险,远渡重洋赴南洋募捐.兴办慈善性质的教育实体是近代出现的新事物,是当时中国佛教所面临的新课题,圆瑛法师在兴办慈善教育事业方面所作的努力,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佛教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僧伽职志,是僧人(个体或团体)基于其职业身份的职责意愿。中国历史上大凡有成就的高僧,往往都是志行高洁,为适应和回应其所处时代佛教中国化所遇到的问题而做出了相应的贡献。僧伽在政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中国化适应,符合中国僧人和佛教与时俱进的历史规律。近年来,学界往往关注佛教中国化方向的外部环境要素,  相似文献   

7.
正太虚大师(1890-1947)是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的重要人物,他的僧伽教育思想,是针对当时中国佛教僧伽教育的流弊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至今仍有其不可忽视的时代意义。一、太虚大师僧伽教育思想的针对性如所周知,清末民初出现的"僧伽教育",本是中国佛教界为应对当时"庙产兴学"风潮及各种来自社会对佛教的诟病所提出的一项举措,有其值得肯定的一面。但是,其兴办僧伽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扬勇 《法音》2003,(11):9-11
一、戒律的重要性第六次日中韩佛教友好交流大会的会议主题是“佛教与和平”,副题是“日常生活与佛教的戒律”,我在这个范畴内论述并作基调发言。论述顺序如下:一序论,谈教团内戒律的重要性;二是把不杀生根本戒条解释为社会实践的日常生活;三是本论对于自然环境破坏和保护、战争和恐怖事件等引起的人类反目问题,从僧伽尊重生命、和合、平等的精神作解决途径;四是为解决此类问题的实践行动作论述,由韩中日佛教徒巩固友谊,弘扬佛法,为世界和平率先实践不杀生的生活化行动。佛教是以解脱生老病死四苦为究竟目的的宗教,要达到圆满解脱则有多种修…  相似文献   

9.
僧伽参政、议政是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颇有争议的一件事,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至四十年代,佛教界就此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此次论争的关键点有两个:一是僧伽是否应该参政,二是应以何种形式参政;前者主要在佛教改革派与僧界保守派及  相似文献   

10.
宣和水灾,指发生于北宋宣和元年(1119)五月,危及汴京的洪水灾害。在史实之外,宣和水灾还有一系列与僧伽这一僧人有关的故事。本文以宣和水灾中的僧伽故事为考察对象,通过僧伽故事与其他史料的参照,认定僧伽在宣和水灾中曾被赐六字号,后改为"普慈巨济大士"的四字号。将宣和水灾中僧伽故事产生的条件归纳为僧伽信仰在宋代的流行、僧伽的祈晴驱洪功能和僧伽在宋徽宗抑佛活动中的特殊性。总结僧伽故事的产生,其意图是为了扬佛、抑道,批评宋徽宗的崇道抑佛活动。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佛教僧团管理在凝聚僧众信仰、促进佛教健康传承发展、协调与世俗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佛教早期,僧伽是比较松散的组织,僧团管理主要依靠佛陀说法、戒律以及师徒的联系来维系;佛教传入中国之初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从最初完全依古印度佛教的戒律,至道安提出《僧尼轨范》,由此开启了中国佛教僧团管理的新篇章。而作为佛教中国化典型体现的禅宗,其僧团管理无疑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2.
学诚 《法音》2008,(6):51-52
(2008年5月14日·越南河内)首先衷心感谢越南政府和越南佛教僧伽会的盛情邀请,使我们能够与各位有缘齐聚在风光秀丽的"百花春城"——河内,共同庆祝佛历2552年的联合国卫塞节,共同探讨"佛教对建设公正、民主与文明社会的贡献"这一大会主题,深感荣幸。  相似文献   

13.
光阴荏苒。上海延安西路,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和绿树浓荫环抱里的圆明讲堂,悄然迎来了建堂70周年。那厚重斑驳的拱形大铁门,曾开启了几代僧伽的般若智慧和师脉相承的圆明家风。古朴的殿堂,曾让无数缁素顶礼膜拜觉悟人生。几乎发白的青石板上印上了圆瑛、明、照诚三代住持的足迹……圆瑛法师是圆明讲堂第一代住持,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大德高僧。幼时椿萱失荫,但天资聪颖,秉性耿直。早年在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遍参国内大德,得法于宁波高僧,传临济宗四十四世和曹洞宗第四十六世。 “大慈悲、大无畏、大无我”这“三大”精神,正是圆瑛法师爱国爱教…  相似文献   

14.
太虚大师的建僧思想如吉太虚大师“志在整理僧伽制度,行在瑜伽菩萨戒本。”因此,建立健全的僧伽制度,举办完整的僧教育,培养能住持现代佛教的僧伽人才,是大师改革佛教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拟对大师有关这方面的设想和实践活动作简单介绍。一、关于僧教育的构想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的佛教女众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近代的佛教文化复兴运动中,僧伽佛教文化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除了在清末积极进行佛教振兴活动的一些年高德劭的开明寺僧外,民国时期成为佛教文化复兴运动之主力的寺僧,几乎都曾经接受过近代新式的佛教文化教育。而在近代僧伽佛教文化教育中,佛教的女众教育虽不及男众教育那么有影响,但是,作为近代僧伽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中国佛教女众文化的近代振兴与转型,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早在清末,杨文会居士在积极筹划释氏学堂时就明确地提出,现代僧伽教育包含着尼众教育,认为内学班三级课程的教授,是“仿照…  相似文献   

16.
上海圆明讲堂创立于1934年秋,是当代爱国高僧、佛教领袖、首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圆瑛老法师亲自创办,由入室弟子明旸大和尚继任住持的弘法道场,现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之一.圆瑛老法师生前常在圆明讲堂讲经说法,教化众生.为了培植僧才,还于1942年  相似文献   

17.
佛陀说过:“僧伽和合,快乐吉祥”。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现在正在证明佛陀所说的这个真理。分别属于各大洲不同佛教派别和传统的如此之多的佛教领袖们为着共同的目标在同一个舞台上联起手来,是中国政府的热情支持和中国佛教团体的勇敢开拓促成了今天的殊胜因缘。在深入话题之前,请允许我提醒诸位,摩诃玛古德大学有幸于2005年11月1—5日在泰国曼谷主持举办了第四届世界佛教峰会。这届峰会是在泰国僧王苏达·法拉·尼拉那桑瓦拉的眷顾和泰国政府的全力支持之下得以召开的,它吸引了世界各地南传佛教和大乘佛教的3500多名佛教领袖和学者汇聚一堂。这…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40-41
十年来,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始终把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信仰虔诚、学修并重的高级僧伽人才为目标,以建设智慧学院为依托,持续加大学院建设和管理规范化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效,加大学术交流力度,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僧才,为推进佛教中国化、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与高科技结缘的佛教教育探索中,无锡开原寺一直追求创建"互联网+智慧寺院"。除了积极建立佛教网站论坛发展佛教教育之外,还将佛教教育提升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之上,做出了在公共教育探索中的大胆尝试。一、高科技与僧团管理长久以来,僧伽的管理都是寺院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代寺院一直遵循佛门戒律结合当今人间佛教的理念,坚持佛制戒律,祖立清规,以僧为本,并试图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来探索僧伽管理的可行之道。以现代化管理模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20,(2):63-63
净心长老圆寂赞颂会:惊悉世界佛教华僧会会长,台湾中国佛教会第13届、14届理事长净心长老于2020年2月15日舍却尘劳,安祥示寂,人天眼灭,法海舟沉。我会同仁深感悲痛,谨致深切哀悼。净心长老德高望重,享誉教界。长老一生戒德庄严,弘法利生,建寺安僧,推动僧伽教育,致力公益慈善,积极推动海峡两岸佛教界的友好交流。长老的圆寂,是佛教界的一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