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强今年15周岁,足月生,从小身体发育良好,健康无病,亲属中无精神病患者。14周岁开始遗精,15周岁有过手淫。一年前曾和一个女同学交往甚密(没有发生性行为),因双方家长反对而中止。现在高一年级学习。各科成绩都在85分以上,课外喜欢看有性描写的电视录像片和小报。 近来,小强每晚9点钟后,便神情紧张,坐立不安,匆匆忙忙离家外出,约30~40分钟后才回来。几经询问,他才吐露实情;每天晚  相似文献   

2.
校园幽默     
剪裁得体老师表扬了小莉的作文,说她这篇作文剪裁得体,要同学们好好学习。小强不服气地说道:“有什么稀奇,要不是他爸爸帮她,她也写不了这样好。”老师问:“她爸爸是做什么的?”“裁缝!”小强回答。  相似文献   

3.
韧性与惰性之间 镜头一:他从雨中来。星期四下午,李强的爸爸外出办事,返家的途中遇到阵雨,回到家里已经是孩子放学的时间了。于是他转身骑车到学校去接孩子回家。老李刚刚骑车到大路旁,远远地看到儿子小强和另一个同路的同学沈菲一起冒着阵雨步行回来了。见此情景,老李的内心深有感触:一方面觉得孩子们放学的路上遇到了阵雨,淋湿了衣服,  相似文献   

4.
正我曾带过小学三年级,这个班有个男生,学习很好,特别喜欢做手工,但他有一个很不好的毛病,就是喜欢拿人家的东西,看到别的同学有什么漂亮的笔和本子,就想装进自己的口袋。其实,他什么都不缺,他家里条件很好,父母在他学习上也舍得投资。许是家庭条件太优越,他养成了桀骜不驯的性格。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想找出一个恰当的方法,提醒他一下,而又不伤了他的自尊心。一天下课后,我下意识地走到他座位旁,仿佛想起了什么似的,对他说道:"老师有个手工劳动老是做不好,放学后,能到老师办公室里去,教老师做做吗?"  相似文献   

5.
正说到独处,我算是最能从中找到快乐的那一类人了。不喜欢热闹的场所,若经过连续的应酬,总要给自己几天时间缓缓,才能恢复精神。别人问我是什么性格,以前我常会说双重性格。那时总觉得,承认自己内向,就好像是没完成家庭作业的小学生,在经受老师的盘问,真是逊到了极点。那时候,别人说起我,总会不吝啬自己的遗憾和同情。我初中毕业时,有一次跟爸爸到一个亲戚家做客,亲戚对我爸说:这孩子成绩不错,就是  相似文献   

6.
情感饥饿,“留守孩子”期待心理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11月,一场悲剧在鄂东大别山区一个打工者家庭里发生。因为母亲长期在外打工,浠水县清泉镇13岁的小女孩小雪(化名)感受不到母爱与家庭的温暖,最后选择了自杀。她在日记里写道:“我好想妈妈,又好想哭。妈妈从我读(小学)一年级就在外面打工,只有过年那短短的一段时间才能与妈妈在一起。每当有别的孩子的妈妈在给自己孩子送菜的时候,我总是想:要是我家不穷该有多好,如果家里不穷,妈妈就可以在家里,不必长年在外打工……”2004年春天,湖北省竹山县某中学高一年级一位名叫小强的同学也突然失踪了。一封长达15页的万言遗书揭开了他的出走之谜…  相似文献   

7.
<正>老师:您好我现在已经是大二的学生了,看到身边同学都在为自己的规划而奋斗,我却没有,感到好苦恼。我每天总是没有自信,没有自我地生活着;特别在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位置,时刻评价每个人在相处过程中给我的回应,也就越来越害怕自己会做得不好,不如别人。这样的想法已经影响到了我的生活,比如有时上课发言或参加活动时非常放不开,似乎害怕别人看到我,担心他们会对我有看法。  相似文献   

8.
<正>1.自我成长分析我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因为工作原因,家里不能再多要小孩,所以我是独生女。父亲是一名销售员,母亲是家庭主妇。我刚出生时家里比较困难,但随着父亲的辛勤工作家里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即便如此,我也没有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因为小时候过过苦日子而且父亲总是在家说要勤俭致富。父亲是个很传统的忠厚人,做事很踏实,不喜欢投机倒把并很勤俭顾家,他做事有恒心的精神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一直影响着我。我的母亲是一  相似文献   

9.
女儿上初一后莫名其妙地拒绝和男同学交往。妻子批评她被我阻止了。我告诉妻子,孩子和他们没有矛盾,这样做可能缘于朦胧的异性意识。妻子不相信,我便说起了我那“荒诞”的青春期。十三岁和哥嫂闹分家我的哥哥是位中学教师,文质彬彬一副学者派头;我的嫂嫂贤淑温顺对我很好,我很喜欢她。在我的想象中他们没有什么龌龊的地方。想不到的是一个闷热的中午,我无意中发现他们赤裸裸地在床上翻滚。我感到呕恶欲吐,极度失望,恨不得砸开房门把他们赶走!从此,看到他们就想到那丑陋龌龊的中午,路上遇之绕道走,更无法忍受他们出现在家里。我对爸爸说:“我…  相似文献   

10.
<正>家长来信:儿子在初三时,心理上出现过一些状况,比如说常常疑心老师、同学背后在说他坏话,感觉别人的一举一动似乎都是针对他的。在家里时明明没有人,他说会听到有同学、老师在评论他的声音。儿子其实是一个憨厚老实,性格内向的人,虽然没有特别的朋友,但也从不与人有任何冲突。所以当他告诉我们这些事,我们不当一回事,觉得可能是初三,升学压力大,有点耳鸣,或者就是他自己胡乱联想。进入高一半年  相似文献   

11.
从小到大,我都不是一个叫人省心的孩子。读书的时候,成绩一塌糊涂,三番五次扬言不读了,对于这个原则性的问题,父亲并没有因为我的任性而妥协。每一次去学校看我,他都会偷偷地塞一点钱给我,给我买喜欢的书,给我买好吃的,给我买新衣服,我知道他是用另外一种方式鼓励我,不可以停下来。那时候,家里并不富裕,父亲对自己很苛刻,对我却很慷慨。  相似文献   

12.
“你的表哥无论大考还是小考都是第一,总是得到老师的夸奖,总是……”妈妈看到我的成绩不如表哥,又开始重复那句永不变更的话了。我想哭,但是已经没有了眼泪,只能默默无声地听完妈妈的唠叨。带着几分沉重、几分自责、几分自卑,拖着疲惫的双腿走进自己的小屋,看着让人烦恼的成绩,我又回到了从前。  相似文献   

13.
1990年,我在家乡的乡村中学读初中三年级。虽然进入了中考总复习阶段,我却并不紧张,课桌里仅有的几本教科书,我早已烂熟于心。因为家里穷,没有钱为我买复习资料,我只好厚着脸皮向条件好的同学借,甚至到垃圾堆里去寻找一些书商寄给老师又被老师扔掉的样本试卷来做。  相似文献   

14.
一天,我收到一张条,上面写着“老师,我是六年级的一个女生。我喜欢的一个男生,他平时总跟我玩、帮助我。今天,他却去帮助别的女生出气,我心里不好受,想哭。平时他都会安慰我,可今天却没有,我的心凉了!怎样才能让我的心情好一些呢?班里有个女生已经向他表白了,我是个内向的女孩,我不敢向  相似文献   

15.
[案例一] 一个探头探脑的学生在家门前晃动,当我走到门口时,他神秘地问:“老师,你有空吗?”“什么事?”“我有件拿不定主意的事想求教您。”“行,来吧。”“你家里还有别人吗?”“没有。” 进了家里,这们学生顺手将房门关上。“老师,有几位哥们,叫我去报复一个以前在初中读书的同学,我过去因打架曾有过教训;如果不去帮忙又怕得罪他们,不知如何是好。”我严  相似文献   

16.
正农民最希望看到的是那满眼的金色稻谷,战士最希望听到的是战役结束后的捷报,老师最希望知道的是他的学生在各个领域的突出表现;同样,作为一个传道员,最希望看到的是站在祭台前身披小白衣手持蜡烛的新领洗教友。然而,当我在一个堂区付出了将近一年的劳动之后,竟没有一个新领洗的教友。整个一台复活节前守夜礼,让我感受到的是沉重的失落感。说实在话,尽管自己信德不深,能  相似文献   

17.
吴志福 《天风》2013,(5):36-37
人有生理上的残缺并不可怕,心理上的缺陷才是最恐怖的。我是一个有些生理缺陷的人。虽然从小在长辈的关爱中长大,有非常丰厚的物质生活,但是由于身体上的缺陷,我在学校里常受到同学的歧视,缺乏好的学习环境,成绩一直不好,到了初中更是落到了全班最后。在虚度年华的初中时代,我经常在课堂上与老师捣乱,因此成了办公室、政教处的常客,学校领导、老师没有不认识我的。这段时期,我只在语文课和历史课上认真听讲。除了对文史比较有兴趣之外,教语文的朱老师和教历史的刘老师生动的教学方法、博学的知识也深深吸引了我,使我这匹脱缰野马可以安静地上课,以致有同学说我只有在历史课上才像个学生。初中勉强毕业后,我进入中专学习,但仍恶习难改,没有完成学业就辍学回家。我的家族有比较深厚的人文传统,不少亲戚也从事教学工作。我从小受环境熏陶,很喜欢看书。那段日子里,我阅读了大量书籍,涵盖各种宗教哲学、中外历史、文学名著以及民俗文化等。更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18.
在女儿刚开始上高三的时候,有了一个去美国的机会。我当然知道,在高考之年脱离中国教育是一个极大的冒险——以女儿的成绩,考上国内一个不错的大学还是可以的;可去美国,骤然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英语教育体系,命运难以预料。反复权衡之后,我  相似文献   

19.
平时上课,喜欢用一个手提包装东西。手提包是学校搞二十周年校庆发的,虽然不大,但足以放进大十六开的教案。用了三四年,手提包坏了,去商场看了一趟又一趟,始终没有买到合适的。想起以前去永州旅游时买过一个小旅行袋,说不定可以暂时替代一下,一试,果然不错。只是每次在外面碰到同事、朋  相似文献   

20.
心海导航栏目编辑老师: 我们是几位在校大学生,自感生活得很“自在”,只是整天生活没有规律,不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不喜欢吃早饭。听辅导员老师讲,不良生活习惯对心理健康有害。真有这么回事吗?请予解答。常州×高校申向剑等申向剑等朋友: 生活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成为需要的自动化了的行动方式,包括劳动习惯、娱乐习惯、饮食习惯、消费习惯等等。现代心理健康研究认为,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现代人心身健康的重要保证,生活习惯的好坏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准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