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笔者在听了不少心理辅导活动课后,总觉得不少教师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不能较全面地反映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特点。本人就此谈几点认识和感受,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喜欢写作的人当了会计,喜欢绿色植物的人担任了行政管理人员,喜欢表演的人成了网站管理员,喜欢服装设计的人做了新闻编辑……当你所做的工作完全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时,那种落寞、尴尬甚至挫败感可能常常袭上心头。“错误”这个词谁都不陌生,问题是“,错误”的缘由和解决错误的方法。如果你是一个对自己能力充满自信的人,血液中沸腾着激情和躁动,不畏挫折与失败,那么,就趁年轻,勇敢地面对新的挑战吧。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当一扇门关上的时候,另一扇门已经悄悄敞开了——选择与过去工作相关联的行业关女士,33岁,做过10年的电台主持人,现在政府…  相似文献   

3.
刘德璋,1942年生,河南开封人。海燕出版社美编室主任、编审。中国美协会员,任河南省美协第三届、第四届理事,河南省科普美协副主任。现担任河南省炎黄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河南省慈善书画院副院长、河南鸿儒书画  相似文献   

4.
李艺华 《美与时代》2006,(12):42-43
追求意境是工笔花鸟画的重要特征.意境是艺术家以生活中的现实为描绘对象,蕴涵在艺术作品中的情感、理想、意趣等,是来源于艺术作品而又蕴藏于艺术作品之中的要素.工笔花鸟画的意境表现在意在笔先、形神兼备、具有诗意化等方面.同时,意境在具体的工笔花鸟画作中是可以具体感知的.  相似文献   

5.
梅花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题材。以梅花为精神皈依的梅痴张大千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与艺术生涯中不断叠加着与梅花的众多交集,总结出了一套独属于自己的画梅理念。在进行梅花创作的艺术实践中,张大千秉持体察物态写其形,取法自然得其色,从心而作显其神,力求形神兼备的创作理念,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以独到的画梅技巧和明确的艺术观念展现了他对如何画好梅花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欣赏声乐演唱时,观众不仅希望欣赏到美妙婉转的歌喉,还希望看到有协调优美的肢体表演与之相配合。那种只重视声乐演唱技巧,却忽视舞台表演的演唱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只有将听觉美与视觉美进行巧妙的结合才能真正带给观众以震撼。因此,舞台表演对于歌唱演员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而神形兼备是声乐演唱者在舞台上表演的最高境界,是演员最具感染力的体现,要真正熟练地做到神形兼备,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对音乐进行分析,这是基本前提;(二)要注重角色体验,促进情绪融入;(三)注重表演的规范训练;(四)进行大量观摩,积累审美经验;(五)大量演出,积累演出经验;(六)添加声音调味剂,进行情感的释放。  相似文献   

7.
心理辅导的新进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郑日昌 《心理科学》2000,23(5):599-602
心理辅导是八十年代从西方引入我国的一门心理学应用学科与服务工作。辅导的英文是counseling,我国内地译作咨询 ,台湾译为咨商 ,香港译为辅导。笔者经过多年揣摩和实践 ,觉得香港的译法更好。心理辅导在发达国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和苗头。在此仅就个人阅历所及 ,择其要者做一概括介绍。因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 (psychotherapy)关系十分密切 ,本文所列各项进展同样适用于心理治疗。1 方法兼容 ,打破学派分立的局面  在心理学短短百余年的历史中 ,学派林立 ,百家争鸣 ,对心理辅导理论…  相似文献   

8.
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过程,实际上是来访与辅导共同探寻、建立并达到辅导与治疗的目标的过程。由于人们对心理辅导与治疗的理解不同,对其目标的设立也各不相同,而这些差异根本上取决于不同的人性观。高校心理辅导应注重将终极目标确立在来访的自我成长、自我实现之上。  相似文献   

9.
一、由学生自杀引发的思考 我们在心理辅导中遇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位15岁的女中学生,被自己语文教师的品德、才华和风度所折服,她痴情地迷恋着,却从未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向所崇拜的老师表白,也未造成对任何人的伤害。但当人们偶尔从日记发现她的“隐私”后,“第三者”,“居心不良”,“心理变态”等恶言纷至沓来,周围一  相似文献   

10.
再过一个多月就要迎来高考的日子。那是莘莘学子激动人心的时刻,那是让人感受到即将改变人生命运的时刻,那是天下父母喜盼收获的时刻。每年每月的7日、8日,我们好像没什么感觉就过去了。但是6月7日、8日,却成了每位高三同学都终身难忘的日子,毕竟要尝试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激动、紧张的心情是正常的。谁没有过“激情燃烧的岁月”呢?!但是,不能让激动、紧张耽误了大事,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最佳心态迎接高考的来临,让自己拿回最满意的成绩。今天我所讲的主题是“高考考前心理辅导”,这对于高三学生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通过高三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1.
赵林是某重点中学初二的学生。小学的他,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品学兼优的学生。可现在,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上音乐课,齐唱时,他怪腔怪调,格外刺耳,老师批评他,他反齿相讥,毫不脸红。自习课上,文娱委员为了缓冲一下紧张的心理,领唱教材上的传统歌曲,他极力反对,要唱流行歌曲,  相似文献   

12.
运用团体心理辅导 作好贫困生心理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对高校贫因生进行心理干预的尝试。从如何构建贫困生成长辅导小组,讨论以探索小组为开端,认识自我为基点,回顾成长经历,重建个人成长目标的小组辅导发展过程,到对辅导小组的总结评价,论述了团体心理辅导的特点、功能和技巧,达到了协助贫困生树立自信,发展潜能,重建目标,提高心理健康状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以魏晋作为一个大的分水岭,人物画的形神之变可分为魏晋之前、魏晋、魏晋以后三个大的阶段。魏晋人物画家在观念上的转变,是古代人物画形神之变的重要起点,其突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西晋的卫协解决了画艺精微的问题,使得人物画在形的认识和应用上有了根本的变化;二是顾恺之解决了画人物传神的手段问题,并首先提出有关形神的问题,完成了古代人物画由不自觉的感性认识进入到自觉的理性认识的阶段。顾恺之以形写神的观点与汉画的遗形取神恰好形成反拨,开始了中国古代人物画真正关注形神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我校是一所普通中学,师资力量弱,学生起点低,教学质量差,社会信誉低,人称“二类学校,三类苗,和尚脑袋,光头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出路何在?经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出路在于改革。为此,我们于1984年秋在初一组织了“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今年第一轮实验已结束,现将实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班级心理辅导对学生震后心理复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班级心理辅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为期三周的震后心理干预,对象为都江堰大乐学校学生217人,课程主题包括震后情绪调适和生命教育。结果表明:(1)震后42天至58天,学生的PTSR、心理症状整体上出现缓解的趋势,正向情绪表现出下降的趋势;(2)学生反馈辅导后的收获很多,减少了恐惧、学会了感恩、了解了生命的意义、感觉快乐放松。(3)班级心理干预显著促进了心理症状的缓解,延缓了正向情绪的下降,但对PTSR的缓解没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认知行为治疗(CBT)是一种结构严谨、实践性很强的心理治疗,其理论认为认知、行为和情绪是构成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分。而心理障碍来访者的认知有显著的特点:自身发展而成、认识的非理性、社会功能失调。来访者因认知方面的偏误和曲解,导致他们难以对周围的事物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表达恰如其分的态度,实施积极有效的应对。所以来访者在这种状态下,他们的社会功能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调,潜能也难以充分地发挥。来访者心理问题的认知、情绪、行为这三个主要成分并非单独存在,他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这种影响呈现两种双向的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17.
厌学心理分析与辅导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厌学表现与危害 厌学是诸多心理障碍中最普通,最具 危害性的问题,其表现为:认识存在偏差, 缺乏学习的兴趣,求知欲和好奇心;学习中 有不愉快体验,如心烦,头痛,焦虑,枯燥, 厌恶等:以消极态度,情感对待学习,如机 械,被动,应付式学习;行为上表现出远离 学习活动的倾向,如讨厌作业,不认真听 课,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 逃学,甚至出走,辍学;常与家长教师抵触、  相似文献   

18.
学校心理辅导是本世纪教育改革运动中出现的新观念,是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精神医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在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在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校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都有了长足的进展。心理辅导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我国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学校心理卫生、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开始受到关注,并有了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是近几年高校兴起的心理辅导新形势,由于其覆盖面广、效率高等特点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因发展时间较短,也存在很多不足。本文对在高校中开展朋辈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和不足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20.
团体心理疗法——军人心理辅导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素珍  赵华  吴梦麟 《心理科学》2001,24(4):471-472
团体心理疗法(group psychotherapy)是一种通过群体成员问的相互影响进行心理治疗的方法。很早,一些著名的心理学家就出现关注团体心理治疗的趋势。阿德勒一弗洛伊德的早期追随者,对社会和文化问题很感兴趣,1922年,由于阿德勒对团体心理治疗的创意感到困惑。因此他组织了一个研究学会,最终他认为团体成员之间的支持和鼓励是团体治疗理论发展的基本要素。20世纪四十年代早期,社会心理学家Kurt Lewin(勒温)指出,这条路将成为一个整体概念和社会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