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总是觉得,一个民族拥有自己的伟大的艺术家是这个民族的福份。一切的民族都要生存,必须解决衣食住行的物质问题,但有什么样的精神生活,拥有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有什么样的艺术家,各个民族就不一定都一样了。外国有的,中国未必有,也不一定都要有;中国有的,外国未必有,也不一定都要他们有。我们不要求西方人也普及中国的书法艺术,出一两个王表之;而必须承认人家有贝多芬、舒伯特是人家的福份,而我们有梅兰芳,也是我们的福份。梅兰芳的艺术中国人崇拜,外国人也崇拜,就像我们也崇拜贝多芬一样。我觉得应该提醒的事是:不要身在…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决策。决策问题一直是心理学各个分支研究的重要领域,认知心理学有关问题解决中认知策略的研究;教育心理学有关课堂教学中决策策略的研究;人事心理学有关人员选择和录用的人事决策研究;管理心理学有关领导与管理决策特征的研究;消费心理学有关购买行动与新产品开发中决策的研究;工程心理学有关显示信号判断与操作控制中决策的研究;我们最近所进行的有关计算机系统开发决策的研究,等等,都是围绕判断和决策的心理过程及其特点而进  相似文献   

3.
决策的内隐认知机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泳红 《心理科学》2003,26(6):1095-1098
决策是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项活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都要做出各种各样的决策。如决定购买哪一品牌的商品 ,选择什么样的住宅 ,乃至升学就业都离不开决策行为。为了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经济学、管理学、数学、心理学等各个学科的研究者对决策的机制和规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在物质和精神产品日益丰富的现代社会 ,人们需要做出决策的机会越来越多 ,决策研究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就更加重要。长期以来在传统决策研究中 ,研究者关注的是在外显 (明确意识 )条件下 ,个体决策的现象和原因。直到最近才有少量关于决策的内隐…  相似文献   

4.
正张岱年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有一篇重要的文章《论现在中国所需要的哲学》,发表于1935年4月8日的《国闻周报》。该文对当时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一系列问题,如应采取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应有什么样的应对社会危机的态度、需要什么样的生活理想等,都作出了深入分析。这篇文章连同这一  相似文献   

5.
生活是一种材料,我们要附加上一些价值。—尼采 我们必须牢记,最有权力的人并非就是最有经验、头脑最清楚、思想最敏锐,为事最稳健的人。—R·尼古松 魔鬼为了他自己的目的也能引用《圣经》的话。—莎士比亚 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决定我们干什么样的事;同样,我们干什么样的事,决定  相似文献   

6.
辜玉梅 《天风》2003,(1):48-48
在我们的生命中若要有基督徒的饶恕,需要作三件事。 我们必须学会了解 一个人做某件事情,总有一个原因,如果平时好好的,突然发起脾气,并粗鲁无礼,可能他是在忧虑与痛苦中;如果用怀疑和不悦的态度对待我们,可能当中对我们有误会或错怪之处;有些人,在与人相处时暴戾乖谬,可能是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难铸成他的乖谬。如果我们在定人罪之前;先去了解他们,饶恕就比较容易了。  相似文献   

7.
凡是与人打交道的事情,都需要我们有一种“快速亲和”的能力。如果不能利用各种社交场合“快速亲和”,你的一生就不可能有很多的朋友,生活的圈子就会很狭窄。缺乏亲和能力的人,会从他(她)们的各种言行举止中表现出来。例如,冷漠戒备的表情、傲慢自恃的姿态、敌意攻击的语言、怪僻生硬的态度、还有挑剔苛求的目光等等,都会使人产生别扭、反感、逃避、甚至恐惧的心理,别人只有敬而远之,或是逃之夭夭,怎么可能与之成为朋友呢?快速亲和是为了适应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快节奏现代生活的需要。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千变万化,要随时准备…  相似文献   

8.
明尧 《法音》2003,(1):28-33
“在现代社会里,我们大多数人不想与自己接触,我们只想与其他事物接触,如宗教、体育、政治、书籍等等,我们想把自己忘掉。任何时候只要我们有空闲,我们就想邀请其他事物进入我们的心灵世界,让自己对电视开放,让电视来对我们进行殖民统治。”“在《局外人》这篇小说中,阿尔伯特·加缪描写了一个几天以后将被处以死刑的人。他独自坐在单人牢房里,顺着日光,他注意到一小方蓝天。他平生第一次看见了蓝天。一个成年人怎么可能是第一次看见蓝天呢?事实上,很多人就是这样活着的,他们被囚禁于愤怒、沮丧和相信幸福与安宁只存在于未来的…  相似文献   

9.
风险决策是指个体对不同选项及其概率进行权衡之后做出决定的过程。它是一个复杂的加工过程, 需要平衡奖赏选项的诱惑和损失选项的忧虑。风险决策能力是人脑最重要的高级功能之一。在现实生活中, 风险决策能力具有非常大的个体差异, 而遗传和环境各自都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这篇文章中, 我们首先综述近年来风险决策研究领域中探讨遗传影响风险决策加工的研究, 包括双生子研究与分子遗传学研究。在介绍分子遗传学研究时, 按照基因所属神经递质系统, 分别介绍了多巴胺递质系统相关基因(如COMT、DAT等)、五羟色胺递质系统相关基因(如SLC6A4、TPH1等)和其他基因(如BDNF)对风险决策能力个体差异的影响。随后, 我们探讨了环境对风险决策个体差异的影响, 以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对风险决策个体差异的影响。接下来, 我们介绍了将脑的结构与功能作为内表型来考察基因和环境对风险决策个体差异的影响的最新进展。在文章的最后, 我们指出今后对风险决策个体差异的研究应该同时考虑遗传和环境, 并考察脑的结构和功能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引言日常生活中,态度起着支配我们行动的重要作用,影响着我们在环境中对他人的感觉和行动。它们对我们的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举足轻重地支配我们决定干什么,到哪里去上学,选择什么样的工作,住在哪里等等;影响我们是否采用某种新方式行事。  相似文献   

11.
有的人锋芒毕露,挫折不断;有的人孤僻高傲,怀才不遇;有的人大智若愚,青云直上;有的人热情大度,生活快乐;有的人刻意求全,郁郁寡欢,甚至家庭破裂,等等。这一切都与一个人的性格有直接关系,所以良好的性格是成功和成才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希腊人的空间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概念上的准备1.空间经验与空间概念空间经验是人类普遍都具有的,它表现了人们对现实世界中多种多样具体的空间关系的意识,比如方位的经验:在前在后,在左在右,在上在下,在内在外等等;再比如距离的经验:远近高低等等。当我们说“希腊人也是人,当然也有空问概念”时,我们其实想说的是,“希腊人既是人,当然就有空间经验。”  相似文献   

13.
刘胜江  张大均 《心理科学》2007,30(2):462-464
以军校青年教师、部队青年专业技术干部、基层部队青年干部、军校生长干部学员、基层部队战士为被试,采用访谈法,研究被试的生活目标价值观,结果发现:被试无论是对价值观、生活目标价值观概念的理解,还是对生活目标价值观影响因素等问题的解释,都呈现出多元发散的趋势,在青年军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生活目标和个人应当拥有什么样的生活目标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但青年军人的生活目标价值观从总体上看是积极向上的。  相似文献   

14.
我们都生活在五彩缤纷的颜色世界里,可你知道吗,朋友?颜色不仅与人的视觉有关,而且有着奇妙的心理效应,它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还可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看到红、橙、黄等颜色,会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而看到青、绿、蓝等颜色,会产生清凉和寒冷的感觉,这就是色温效应,色温效应对我们的日常十活很有帮助,我们可  相似文献   

15.
高峰 《天风》2016,(5):4-8
正(接上期)2.社会融入主耶稣没有让我们脱离这个世界,而是让我们进入世界(参约17:1-26)。使徒保罗也说:"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参林前9:22)基督教只有积极融入社会,使自己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时代同行,与社会同步,自觉投入到中国的改革开放、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问]我与男友交往一年多了,也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也许是受了当前社会风气的影响,男友竟然提出先试婚一年的要求.我是基督徒(他是慕道友),父母也是很传统的人,我们不可能同意这种方式.可我又很爱他,他也喜欢我.我当怎么办? 肢体:嫣红 [答]嫣红姊妹,你的问题有不少人也遇到过.现在,未婚同居或试婚这种"前卫的婚姻观"已经成为一股文化暗流,连不少青少年也都想跃跃欲试. 所谓试婚,是指在不受法律约束的情况下,男女同居过一段时间的夫妻生活.双方满意,就办结婚手续,成为夫妻;若一方不满,就分手,互不干涉.提出试婚者其理由似乎充足,如试婚能更深地了解对方,避免盲目厮守;甚至说,试婚如婚前"考试",终极目的是为了确定结婚或不结婚;还有说,结婚证书如"婚姻执照",没有什么价值,等等.  相似文献   

17.
<正>当我们穿行在现代文明的社会生活中,我们不必餐风饮露、不必刀耕火种、不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离开手机、网络、微信我们却不能活。显然,我们变了!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但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那些正在使用技术的人——我们不单是生物意义上的"人",我们更是被各种技术附着了的"技术人"。那么,技术是如何改造人的,经过技术的洗礼人变成了什么样?围绕"人去哪了?!——技术时代的主体与客体"这一主题,2014年12月18日,由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  相似文献   

18.
适应是金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于人亦是。人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人生的苦恼,大抵都是来自难以适应的苦恼。适应的问题无时不在,不可避免地存在于我们的生命历程中。生活不可能静如止水、波澜不惊,我们时时都会面对各种变故;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一马平川,我们也会遭遇失败和挫折;生活不可能总是如歌行板、水乡夜曲,我们也会碰到厄运和灾祸。当变故出现时,当失败和挫折发生时,当厄运和灾祸降临时,我们面对的首要问题便是:学会适应。适应是一种接受。由于我们老爱依恋昔日的安逸,怀念过去的清静,当客观现实发生变化时,  相似文献   

19.
坚持可持续发展也需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们关心的重要课题之一,它不仅引起政治家的重视,也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我刊在“传统与现代”栏目中,曾发表过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得到了读者的好评.今专设这一栏目,希望得到更多作者和读者的关心与支持.正如一些学者所说,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涵自然、人、社会相统一的物质过程,是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体.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大课题,它涉及到文化与哲学、政治与经济、教育与科技、环境生态、伦理道德、规章制度、以及如何站在全球的高度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等等各个方面.根据我刊的性质和特点,我们侧重从文化和哲学的角度去探讨.比如,中国传统哲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中国哲学关于自然、杜会、人三者和谐以及如何处理三者和谐的思想和论述,可否经过现代诠释(或转化)而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借鉴呢?在现代社会中如何探寻可持续发展之道?等等.欢迎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20.
决策是每个人每天都会进行的活动。二择一时,有人择一而终,有人变换不定。这种个体差异可能与坚持性人格和认知灵活性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这种行为特征背后的认知神经机制,以便进一步理解决策变换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本研究采用了单变量和多变量体素形态学分析的方法分析了350名大学生(其中女性194人,平均年龄19.97岁)在随机猜牌任务中的换牌频率与大脑灰质体积的相关情况,探讨了坚持性人格特质和认知灵活性与换牌频率的关系,并考察了两者在大脑灰质体积与换牌频率中的中介作用。单变量和多变量体素形态学分析结果都表明,左侧后扣带回、右侧额中回、右侧额极和右侧脑岛区域的灰质体积可以预测被试的换牌频率;坚持性人格和认知灵活性在其中起到了中介作用。这些结果阐释了换牌频率个体差异的认知机制和神经基础,对理解为何有的人一味坚持,而有的人灵活变换背后的原因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为开发改善非理性决策行为的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