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家庭中的父母角色分工及其与子女之间的互动,一直是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及家庭社会学等领域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长期以来,受社会性别分工的影响,不论中西方都遵循着"父主外,母主内"的家庭养育分工;父亲通常充当"养家糊口"和"重要他人"的角色,母亲则通常是儿童的"依恋第一人"。因此,在家庭研究中,有关母子互动、母子关系及母亲影响的内容非常丰富。但随着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职业母亲比例上升,家庭中的父母角  相似文献   

2.
契约精神在古代中国广泛存在,约束着社会中的各种关系,维持着社会的平衡与稳定。与西方相比,古代中国的契约精神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信""礼"的文化属性:契约精神的价值取向与个人的价值取向具有互通性;契约的互惠性表现为从利己到利他的变迁且贯穿于从个人、家庭、宗族、国家的形成及维持的整个过程中;契约精神中道德约束与利益约束并存。唤醒现代人内化在心底的文化基因,恢复人们尊重自身优秀文化传统,敬畏中华文明的心理,是此研究的出发点及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农民家庭的经济生活实践中,家庭伦理同农民家庭的现代化呈现出了有机的"亲和"关系。家庭伦理是传统儒家伦理在农民家庭中的基本表现,它提供了农民家庭经济活动的基本规范,并赋予农民的经济行动以意义,从而形塑了以伦理为本位的农民家庭经济组织。在这种以伦理为本位的农民家庭经济组织中,农民家庭根据不同成员在家庭中的关系地位和身份角色安排家庭分工,普遍形成了"半工半耕"的家庭经济结构。这使得农民家庭能够充分利用市场机会,合理配置家庭劳动力,以实现家庭收入最大化。同时,这也奠定了农民家庭现代化的基础。在家庭继替的过程中,随着家庭财富在代际之间的有序传递,子代家庭得以逐步实现现代化的财富积累。  相似文献   

4.
<正>这是一个一对一的个案督导场景。咨询师正在学习精神分析的咨询技术。她正在跟督导讨论一个儿童来访者的个案,这个来访者是一个7岁的男孩龙龙,他的父母参与到咨询中。儿童个案中的身体接触咨询师一上来就迫不及待地问:"在儿童咨询个案中,咨询师能否拥抱孩子?"督导:"你能谈一下具体情况吗?"咨询师说:"是这样的:在咨询结束时,我想拥抱一下龙龙,因为他在咨询中表现非常好、非常配合。龙龙是因为多动症来咨询的,爸爸妈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社区"问题家庭"的家庭环境质量,本研究以问卷的形式对上海某社区20户"问题家庭"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这些家庭存在大量的心理问题,与常模均值相比较,亲密度、情感表达均偏低,成功性、文化性和组织性均显著偏低,而矛盾性则显著偏高.说明"问题家庭"没有为其成员创造一个轻松、自由、快乐的生活空阃,更没有对成员构成强大的支持系统,这一切将会造成其成员心理适应能力的不断受损;2、本研究还发现了家庭环境对家庭成员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可能存在长久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基督教思想史的维度,对克尔凯郭尔著作的中心问题,即如何成为基督徒加以研究.通过对克尔凯郭尔思想中的孤独个体、信仰的跳跃、同时性、重复、带泪的盟约以及<新约>的基督教等范畴所作的阐释,来展现其独特的信仰观.文章还分析了克尔凯郭尔被称为"文化基督徒前驱"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残疾人既是社会的成员,又是家庭的成员,因此,从伦理学方面来说,如何对待残疾人,就既是社会公德问题,又是个家庭道德问题。由于大部分残疾人的生活主要是在家庭里度过的,这就使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如何对待他们,要比社会上的人们如何对待他们更显得重要。可是,目前的伦理学还没有把如何对待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的家庭道德问题来研究。其实,在有残疾人的家庭中,如何对待残疾人往往是家庭矛盾的焦点。家庭中的残疾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些是长辈,有些是晚辈,还有  相似文献   

8.
家具的设计理念是当今室内空间装饰的一种,它与其他装饰共同构成了陈设艺术,家具设计在目前的室内空间设计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一个家庭的文化修养,甚至体现着家庭内部成员的道德情操,不同的家具样式可以代表着一个家庭不同的风格,因此想要体现出别具一格的家具形式和家庭风采,要在家具的颜色、质地和构造上有所着重。但目前,家具的设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每个家庭的家具样式大同小异,对室内空间装饰中的家具设计理念进行探究,以期人们的室内空间样式更加多样。  相似文献   

9.
推进医联体建设面临着很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医联体成员单位的激励机制不同向,医联体联动机制不完善。研究结果表明,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的天然激励和后天动力均不足;在现有依靠做大服务量、做大收入获利的运行机制下,医疗机构的运行目标和利益实现途径与系统目标不相一致;医疗机构加入医联体的动机各异,尤其是公立医院与基层卫生机构的激励机制不同向,是有效实现医联体目标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应建立起同向激励机制和联动机制,通过供方"整合"实现医联体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0.
王齐 《世界哲学》2001,(2):78-79
为了促进克尔凯郭尔研究在华语世界中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克尔凯郭尔研究中心于2000年4月达成协议,双方将联手共同推出一套十卷本的克尔凯郭尔著作中文选集。这是首次直接从丹麦文人手对克尔凯郭尔的哲学著作进行系统的翻译和介绍。该项目现已正式启动,预计将在未来的十年内完成。  相似文献   

11.
王齐 《世界哲学》2012,(2):23-31,161
本文以互读的方法试图揭示克尔凯郭尔与尼采面对基督教信仰所采取的截然相反的态度。克尔凯郭尔坚持生存者需要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而尼采认为上帝的"全知全能"性正是上帝要被杀死的原因;克尔凯郭尔极力张扬基督教人本主义思想,而尼采则批判基督教人本主义的虚妄性和奴隶本性。尼采认为,克尔凯郭尔的基督教上帝正是形而上学式思想的残余,因此克尔凯郭尔的哲学在根本上是一种"基督教哲学";是尼采彻底颠覆了形而上学,真正使哲学的关注点落实到了人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2.
作为慈善公益组织中的一名"老资格"成员,宗教慈善组织的主体身份认同的问题和宗教慈善组织的管理问题是始终是当代宗教慈善活动的"中国式困境"。笔者认为在宗教慈善组织主体身份认同方面,可以从宗教慈善的实践模式和文化模式角度来建构宗教性慈善组织的身份认同模式;而增强公信力,形成"玻璃口袋"效应是宗教慈善公益组织最具优势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3.
思恩 《天风》2007,(16):23
俗话说长兄为父,在一个家庭中长子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除了父亲之外,长兄的形象极其重要,他不仅可以代表一个家庭的外在形象,而且也影响着家庭的其它成员。在圣经之中,有许多做长兄的人物,他们各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做了极好的榜样,但也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克尔凯郭尔和费耶阿本德共同对人性整体化阐释的批判,本文探讨了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他们都批评道,在方法论上致力于探究客观性和抽象的关于人性的哲学理论和科学理论无法捕捉人类经验的丰富性。二者论证说明:通过强加否定人性和实在具有复杂性的抽象理论,哲学和科学都有成为人类发展障碍的危险。他们二者采用的方式是在评价哲学理论和科学理论中坚持"存在主义"标准。克尔凯郭尔还评论认为,不宜把自然科学方法应用于人类;在批判"科学世界观"不能容纳丰富的人类生活所必需的价值时,费耶阿本德进一步阐述和发展了克尔凯郭尔的这些评论。本文的结论部分对二者主张中的一些分歧进行了评价,并肯定了对科学知识进行存在主义批判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这是一个团体督导的场景。团体成员已接受过长达一年的每周一次的团体个案督导,但督导老师不是固定的,督导老师可能督导一个月,也可能督导一个相对完整的个案。团体成员是一个咨询机构的咨询师,而督导老师是由咨询机构外聘的。督导个人风格对团体的影响这一天,刚刚换了一个新的督导李老师。她笑吟吟地跟大家做了自我介绍,然后说想讨论一下接下来如何安排督导课、如何报个案。她注意到,当她说完之后,现场非常安  相似文献   

16.
克尔凯郭尔通过牺牲基督教的全部历史的现实性分析,对充斥形而上学而使个体遭到扼杀的现代社会感到一种莫名的悲愤,认为现代社会处于人的自我异化的阴影之中。因此,在克尔凯郭尔看来,欧洲"体制"的全面崩溃,预示着基督教与哲学的分离,只有原始意义上的基督教才能拯救现代社会,即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家庭成长环境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有直接影响。这在一部分同学的心理个案中也得到了验证。 家庭贫寒型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这些同学大部分来自贫困地区,往往受姊妹多、收入低等影响,家庭生活特别困  相似文献   

18.
以"捆绑以撒"为主题,克尔凯郭尔为伦理与宗教二者关系的疑难提出了解决之道。首先,克尔凯郭尔突显了"捆绑以撒"叙事的生存论维度,个体需要直面作为"杀人犯"的亚伯拉罕和作为"信仰之父"的亚伯拉罕之间的冲突。其次,针对伦理的理性,克尔凯郭尔认为,宗教不能化约为伦理,个体性高于普遍性。再次,针对宗教的权威,克尔凯郭尔认为,宗教不能缺失伦理的他者之维,个体在信仰的悖论中实现了上帝之爱和他者之爱的和解。最后,本文从思想史的角度对克尔凯郭尔的独特进路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海德格尔在其1929年的弗莱堡大学教授就职演说《什么是形而上学》中,对西方哲学-形而上学传统进行了批判和清理,讨论了"无聊""无""忧惧""整体"等概念,而我们在克尔凯郭尔著作中不难找到平行对应的内容——虽然海德格尔对其所受克尔凯郭尔影响的承认远逊于这种文本的对应。这一事实虽然遭到克尔凯郭尔研究界的诟病,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海德格尔的观点,即"伟大的思想家都思考着相同的东西"。这个"相同的东西"就是哲学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哲学问题之下,以相同或近似的概念和不同的哲学话语所进行的思想重构。这样一来,写作方式就具有至关重大的意义。与之相应,我们的阅读方式也应与写作方式相一致,以避免错失哲学家在特定哲学叙事方式中所欲传达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如何理解"习惯"概念及其在"德性养成"中的作用,这一问题引发了《尼各马可伦理学》研究者们的诸多争论,而亚里士多德关于"习惯是德性来源"的说明为我们回应上述争论留下了余地。如果"习惯"经由"品性"而与"道德"相关,"品性"是家庭和城邦对个体灵魂的塑造,那么人的灵魂就呈现出向家庭和城邦敞开的特质。在理性判断尚未完善之前,儿童和青年人通过"模仿"家庭和城邦中成员的行为而形成自己的感知模式和判断。"品性"源于"习惯","习惯"以"模仿"为起点,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勾勒出亚里士多德探究"德性养成"的思路,并为我们正确把握"德性养成"的始点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