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湖北湖南三所高校大一至大四416名全日制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量表》、《自尊量表》、《公我意识量表》和《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对大学生的网络交往、自尊、公我意识以及网络利他行为的情况进行调查,探讨自尊是否在网络交往和网络利他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以及这个过程是否受到公我意识的调节。结果显示:(1)网络交往对网络利他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自尊在网络交往和网络利他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尊的中介效应受到公我意识的调节,即在高公我意识水平下,自尊能正向影响个体的网络利他行为;在低公我意识水平下,自尊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形成机制,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干预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今天17岁,是高中学生,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我产生了许多烦恼,有一些事情对于别的同学已经过去了,可是我仍然记在心上,总在思考这件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同学说的话是什么意思,是否存在什么误会?幅度于有着类似的许多担心,所以总要想方设法与同学沟通,了解同学到底是怎么想的,并且要尽快消除自己认为存在的误会。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是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本案例求助者杨阳,在校大学生,最近因为和同寝室同学闹矛盾,感觉自己很无助,产生焦虑烦躁情绪,持续3周左右的失眠,心慌、食欲不振,学习效率下降等症状,影响了其学习和生活。咨询师综合分析求助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做出了一般心理问题的评估诊断,并结合求助者特点采用合理情绪疗法。经过5次咨询,帮助求助者解除情绪困扰,与室友能正常交往,咨询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几年来,在美术学院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与同学的交往、谈心,看到这些有志于献身祖国美术事业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造型艺术专业的。他们为了把自己锻炼成为美术专门人才,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苦练绘画基本功,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向着为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美术人才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性态度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应用自编《大学生性态度问巷》,结果表明.对南充某高校在校大学本科生匿名问卷,大学生普遍认为有必要开设性教育必修课;对自己的性生理有较好认同;性知识主要来源于同学同伴交流。  相似文献   

6.
在心理咨询中,经常有学生诉说,自己因胆怯而苦闷、烦恼。与陌生人或异性同学交往时,总是脸红耳赤,说话辞不达意;路上碰见老师,害怕与老师打招呼,情愿绕道走;课堂上老师提问时,尽管自己知道,却不敢回答或答不完整;在公共场合不敢发言;有些平时成绩不错的学生,每到考试时,因胆怯,成绩却考得差等等。胆怯,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而青少年表现得更为明显和普遍。有的学生因胆怯而自卑,并走向自我封闭,影响了自己的正常学习与生活。但胆怯并不可怕,心理学家已研究出许多战胜胆怯的方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位高中二年级学生,在平日学习与班干部工作中,常常和一些女同学有来往,其中和一两位女同学很谈得来,我们都觉得彼此交往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而且对搞好整个班集体工作都会有帮助。一些老师也说过,世界上总是有男有女,班上的同学中间也会有男生和女生,男女同学之间交往是很正常的事,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大学生一般两性交往中的性别角色差异,用相关量表对31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化、女性化量表与一般两性交往量表得分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不同性别的性别角色类型分布有显著差异;在一般两性交往质量量表总体得分上,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性别角色类型的主效应非常显著,其中双性化和男性化类型者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化和未分化类型者,性别和性别角色无交互作用。这表明大学生的性别角色与一般两性交往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对34名大学生进行为期6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并于9个月后对辅导的效果进行再评估.结果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干预有效;实验组的干预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不仅有即时提高与改善效应,还有潜在的长期效应;因为交往各变量的复杂性,在团体辅导后各变量的具体变化趋势又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0.
<正>"周老师,你有时间吗,我想找你聊聊,这段时间心里不舒服。"一向大方开朗的小慧同学找到我。小慧同学在班上担任英语课代表,性格直率大方,平时活泼开朗,朋友也比较多。和朋友交往中待人热情,主动助人,和很多同学都合得来。"行啊,我这会有时间,来,坐下来,将你的不舒服说给我听听看。"我热情地接待了她。"老师,这段时间我感觉自己很焦躁,心里不舒服。"她开始诉说。"学习有压力吗,数学怎么样?"我知道她的数学学习压力一直挺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自理能力现状分析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继霞 《心理科学》2007,30(4):964-966,936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自理能力问卷”,对我国大学生自理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自理能力总体状况是稳定的;在情绪情感状态、日常管理、职业准备、行为效能和交往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等五个方面薛在年级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行为效能和交往以及自我控制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的自理能力随年级的升高将越强。本研究从家庭和社会、大学以及大学生自己的责任三方面提出了关于大学生自理能力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正在屋里看书,一阵“笃笃”的敲门声响了起来。我打开门,原来是一个多年不曾见面的老同学阿倩。一阵寒喧之后,她言归正传:“听说你是个心理医生,想请你帮我看看我那位脾气古怪的丈夫,看是不是有病。” 我合上书,静静地听同学叙述。据阿倩说,结婚前,她对自己的丈夫了解不多,只知道他是个性格内向的人,平时沉默寡言,很少与别人交往。但当时并没有认为是缺点,相反,因为她自己生性热情、外向,认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中学里,总会出现一些男女生交往过密、卿卿我我的现象,许多人称之为“早恋”,关于是不是这类行为就界定为“早恋”,值得商讨,因为“早恋”并没有明确的标准来衡量。在这里我们把这类问题称为“异性交往行为不当”,即指在中学生男女同学在交往中,违反中学生行为规范的行为和表现。中学生异性交往行为不当,引起社会和家长的普遍担忧,怕自己的子女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听到老师反映子女未处理好异性交往关系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正>家长来信:我有一女儿今年刚上初一,开学只上了一个月就因为手机被老师没收而不愿去上学了。家人同学老师劝说都无效。她自己说手机没收不是辍学的原因,那只是个导火索,早就有不上的想法。孩子学习还是不错的,学习没有压力,但她认为自己胖,同学们都很苗条,自己心里接受不了,所以每天放学回来就阴个脸,还经常偷偷地哭。她身高160厘米体重60公斤,按常理不是很胖,但是她就是总在心里想着这事,现在都没有办法  相似文献   

15.
1 问题的提出  得克萨斯大学的阿诺德·巴斯通过研究提出羞怯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羞怯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后天羞怯则主要是在青少年时期形成的。先天羞怯的人容易产生神经兴奋 ,心跳过速和脸红 ;后天羞怯的人往往具有严重的自我注意感和自卑感。羞怯心理主要表现为 :①自卑性羞怯。这种人对自己的现状悲观 ,觉得自己不得志 ,不如某某人 ,因而害怕与人交往 ,尤其害怕与有所成就的人进行交往 ,怕他人瞧不起自己。②敏感性羞怯。有的同学一到人群中就觉得不自在 ,紧张不安 ,总感到别人在注意自己 ,挑剔自己 ,轻视或敌视自己 …  相似文献   

16.
当你处在与交往对象的见解或观点相差悬殊乃至互不相让的情境中,又要促使对方改变已有定势而最终获得交往成功时,就用得着甚至必须用“求小同化大异”的招法。因为“大异”当前,不化掉便不能开始或不能继续交往;又因为既有“积小成大”之理,  相似文献   

17.
<正>什么是自信?我是否自信?如何拥有自信?这几乎是每个学生都曾困扰的问题。我们希望自己是自信的,因为我们清楚自信带给我们的自尊和满足。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时候我们容易走入误区,过度自信而变得目中无人,缺乏自信而过于自卑等等。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培养自信的方法:1.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曾经见到这样一个实验:桌子上放一只水杯,杯中放有半杯水,请两位同学面对水杯发表不同的看法。甲说杯子里有一半是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两性交往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性别角色与两性交往质量的关系,用相关量表对31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和性别角色类型者的恋爱经历均有显著差异;双性化和男性化类型者在一般两性交往质量量表上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化和未分化类型者;在亲密两性交往质量得分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双性化类型者显著高于未分化类型者。这表明大学生的性别角色与两性交往质量密切相关,双性化个体在一般与亲密两性交往中占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生活中,只在稍稍留意便不难发现,有的人似乎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周围总有那么多的朋友,总有那么多乐意和他(她)交往的人;而有的人则很少有朋友,人们像怕惹上一身腥似的,唯恐避之不及,努力将这些人排挤在自己的交往圈之外。为什么这些人不讨人喜欢呢?  相似文献   

20.
不知道你是否曾有这样的体会:当几个同学聚在_块悄悄说话时,你会怀疑他们正在讲你的坏话;你告诉朋友一个秘密后,你会不停地想他是否会讲给别人听;老师在课堂上说了班上发生的不好现象,你会怀疑是不是针对自己说的;一位同学近来对你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