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是一个功利主义者,更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功利原则与自由原则是密尔伦理思想中的两个密切相关的基本原则,功利原则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终极价值诉求,自由原则则赋予个体的自由权利以价值优先性.密尔的一生都致力于以功利原则为哲学基础来证明个体自由,致力于论证功利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一致与契合,但实际上若要追求功利原则和自由原则的融合就决定了他既不能执守严格的功利主义,也无法坚持一般的自由主义.因此,功利主义不是自由主义最好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西季威克对功利主义的证明从考察密尔的证明开始.他认为密尔对功利主义的证明存在一个漏洞,需要用合理仁爱去填补,进而考察了理性直觉中的公正、审慎和仁爱三个自明原则,最后论证常识道德与功利主义的关系,从而达到对功利主义的证明.但是对于这三个自明原则的内涵与关系,特别是从审慎到仁爱过渡的重要问题,西季威克没有给出应有的阐述.在对西季威克的证明给予梳理与评述之后,可以发现自尊心和名誉感是沟通审慎和仁爱的桥梁与中介,它们正是追求自我幸福的个体为何会追求普遍幸福的原因.同时,从考察西季威克对功利主义的证明可以看出,他的功利主义理论表现出一种准则论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边沁的功利主义为苦乐原理、效果论和功利原则这样三个理论基点所构成。这是一个有着内在逻辑困境的三原理。苦乐原理由于没有进行内在的质的区分,为密尔所修正,但密尔的修正突出了苦乐原理与效果论的内在不一致;同时,密尔以自我牺牲来补充功利主义,又暴露了功利主义原则的内在矛盾。还有,密尔以平等权利来为功利主义的最大幸福原理辩护,恰恰表明功利原则并非是可以成为一个理论的基础性原则或终极原则。斯马特的行动功利主义则进一步暴露了功利主义的非正义性特性。功利主义的这样三个典范表明仅仅诉诸功利原则无从走出内在逻辑困境。布兰特援引认知理论以及道义论原则,笔认为这才使功利主义从其困境中走出。  相似文献   

4.
密尔的功利主义包含了两种"人"的图景。在《功利主义》中,人以"有资格的人"的形象出现,他是社会化的产物,其主要特征是利他性;在《论自由》中,人以自由个体的形象出现,其特征是个性和自主。尽管这两种"人"都能纳入密尔的功利主义框架内,但两者形象并不完全一致,它们有接榫,但亦存在断裂。  相似文献   

5.
平等是当代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主题,批评者认为功利主义因为其对功利最大化的过分追求而导致了对平等的忽视.但是,辩护者并不认为功利主义会忽视平等的重要性,他们分别采取目的论功利主义的平等观、还原论功利主义的平等观和义务论功利主义的平等观等三种不同的方式来为功利主义进行辩护.如果他们的辩护是有效的,那么功利主义政治哲学就不能因为其对平等的忽视而被驳倒.  相似文献   

6.
密尔对边沁的最著名的背离是他关于高等快乐和低等快乐的区分。事实上,密尔并没有坚持认为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快乐,或者高等快乐必然地主宰低等快乐,并且这种区分与快乐主义是相互兼容的。关于"快乐"有两种解释:精神状态说和亚里士多德式的解释,后一种解读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密尔,而且可以使他回应一些有名的问题,如克里斯普的"海顿和牡蛎"问题以及诺齐克的"体验机"难题,而且与密尔的道德和政治理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关于荀子的伦理学是功利主义还是德性伦理存在争议。荀子所说的"快乐"并不限于物质范畴,而是兼重情感方面的快乐,因此,荀子的功利主义伦理学是属于密尔类型的广义功利主义伦理学。荀子的伦理学在内在德性、道德人格两个要点上也符合德性伦理学的基本要求。对于荀子而言,功利主义与德性伦理并非绝对不能兼容。二者之所以能够兼容,是基于其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糅合的知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罗尔斯虽然认为密尔是一个伟大的功利主义者,但也指出他的功利主义像其他 形态的功利主义一样存在致命的缺陷:为了实现功利最大化而忽略分配正义,特别是为了实 现功利最大化而牺牲自由。实际上,作为密尔功利主义首要原则的功利原则蕴含着分配正义 的要素,即功利原则要求平等地对待每个人,或者说每个人对幸福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不仅 如此,作为其功利主义次级原则的两个正义原则与罗尔斯的自由原则和差别原则也非常相近 。密尔的功利主义正义理论具有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所不具备的优势:明显的历史性优 势以及有效处理相互冲突的自由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方菲 《道德与文明》2018,(4):148-153
密尔认为行为的道德属性与动机无关,这一观点遭到戴维斯的质疑。密尔批评戴维斯混淆了动机和意图,并断言行为的道德性完全取决于意图。这与对其理论的后果主义解读相抵牾。我们分析了这一断言所处的文本语境,澄清了动机与意图的关系,进而表明,密尔的功利主义最好被理解为一种规则后果主义,这样不仅更加符合其本意,也能更好地容纳道德直觉。  相似文献   

10.
对于密尔在《论自由》一书中所捍卫的自由原则,传统的解释一般以第一章为重点,这个解释方案被称为"伤害原则",即社会或国家权威干涉个人自由的唯一正当理由是防止对他人的伤害,但这个基于伤害概念的解释方案并非没有问题。密尔在《论自由》的后半部分为自由原则提出了与第一章不同的表述,其文本上的不一致为我们深入理解密尔的自由原则与功利主义框架内的权利概念提供了很多的解释空间。  相似文献   

11.
最大快乐原则能否公平是功利主义理论完备性的一个关键问题。罗尔斯曲线的数量分析模型对功利主义公平问题的考察存在偏差。密尔功利主义主张最大快乐是人能够过幸福生活,公平是每个人都能够幸福生活。从功利与公平的义理、社会基本的公平正义制度的性质、幸福的源泉等视角看,密尔认为人的最大快乐不存在相互排斥,世界能够为每个人都提供幸福的源泉。社会通过政治改良与共同努力,消除不平等和灾难,最终每个人都获得幸福生活,从而实现公平。  相似文献   

12.
毫无争议,密尔对言论自由的哲学辩护已经成为西方理性传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下面的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即很多人把他关于这一问题的观点看作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实际上,甚至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他们感觉没有必要追溯这些观点的根源。密尔自己肯定不欢迎这一发展,因为任何已经证明的意见都有变成僵死教  相似文献   

13.
弗雷格和罗素的逻辑主义由两个部分构成:可证明性论题和可定义性论题。可以很确信地说,可证明性论题并不能得到完全的辩护。但是,为了向两者,特别是可定义性论题,提供辩护或者拒斥之,我们需要逻辑性的标准来决定,除了其它常元的逻辑性之外,表示数的常元和表示属于关系的常元的逻辑性。我将采用的逻辑性标准是塔尔斯基和谢尔提出的同构不变量标准和费弗曼提出的同态不变量标准。塔尔斯基和谢尔在不同的地方已经指出罗素的表示属于关系的常元是同构不变量。在本文中,我将证明如下结论:第一,表示属于关系的常元是同态不变量;第二,弗雷格的表示数的常元既不是同构不变量也不是同态不变量;第三,如果逻辑性是同构不变量或者同态不变量,弗雷格的逻辑主义(弗雷格算数)的可定义性论题不成立;第四,如果逻辑性是同构不变量,罗素的逻辑主义(简单类型论)的可定义论题成立,但若逻辑性是同态不变量,这个论题则不成立。  相似文献   

14.
惩罚正义问题的回答一般有两种理论:惩罚主义和功利主义.这两种理论分别在康德和边沁、密尔那里得到了有力的辩护,同时,它们也受到了来自许多方面的批驳,这种辩驳表明,绝对的惩罚主义和完全的功利主义都不是保证惩罚正义的合适方案.而惩罚的正义必须形成一种建基于多元的现实之上的多元的理论,从而达到惩罚主义和功利主义之间的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15.
弗雷格和罗素的逻辑主义由两个部分构成:可证明性论题和可定义性论题。可以很确信地说,可证明性论题并不能得到完全的辩护。但是,为了向两者,特别是可定义性论题,提供辩护或者拒斥之,我们需要逻辑性的标准来决定,除了其它常元的逻辑性之外,表示数的常元和表示属于关系的常元的逻辑性。我将采用的逻辑性标准是塔尔斯基和谢尔提出的同构不变量标准和费弗曼提出的同态不变量标准。塔尔斯基和谢尔在不同的地方已经指出罗素的表示属于关系的常元是同构不变量。在本文中,我将证明如下结论:第一,表示属于关系的常元是同态不变量;第二,弗雷格的表示数的常元既不是同构不变量也不是同态不变量;第三,如果逻辑性是同构不变量或者同态不变量,弗雷格的逻辑主义(弗雷格算术)的可定义性论题不成立;第四,如果逻辑性是同构不变量,罗素的逻辑主义(简单类型论)的可定义论题成立,但若逻辑性是同态不变量,这个论题则不成立。  相似文献   

16.
真理的衣裳     
正真理和谬误一起到河边去洗澡,他们都脱得光光的,跳入水中。趁真理游得正高兴的时候,谬误偷偷地游回岸边,把真理的衣裳窃走了。从此,谬误经常穿着真理的衣裳招摇过市,而真理却赤条条地一丝不挂。寓言是真理的好朋友。起初,他常常带着一丝不挂的真理到另外一些朋友家里去串门,但是,人们远远地一看见他们,就紧紧地拴上了大门。寓言伤心地说:"你们怎么  相似文献   

17.
不论在我国、印度,还是在西方,人们在研究正确思维的同时,对谬误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下面简述西方学者对谬误的研究情况,并且略加涉及个人的一些看法。西方古代和近代都有很多学者研究过谬误,他们的研究角度、目的彼此间不尽相同。下面只谈亚里士多德、边沁、弥尔三人的研究情况。亚里士多德著有《工具论》,全书有六篇,其中《辨谬篇》专门论述什么是谬误和如何防止、反驳谬误,其他各篇也或多或少地论及谬误。亚氏之所以较多地论及谬误,是因为他的逻辑学是应论辩的需  相似文献   

18.
约翰·密尔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独特伦理视角对自由主义进行了新的阐释,他认为自由就是由社会合法地对个体行施的那种权力的本性和限制.密尔坚持个人自由,主张张扬人的个性,提出自由要以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整体的幸福为其价值目标.尤其是密尔对自由的伦理道德诉求、对个性自由的伦理价值分析、给自由以限度、给自由以功利主义解释等伦理主张和理论建构,不仅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自由主义理论,推动了自由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白马非马"是诞生于先秦名辩思潮中的一个典型命题,自古及今,评论者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其中,就对公孙龙"白马说"的批评而言,批评者往往把"白马非马"这一命题置于特定的论域,即并非《公孙龙子·白马论》所设定的论域来进行讨论。这样,相应的批评也就难免稻草人谬误。探寻"白马说"的原意,回归到《公孙龙子·白马论》所呈现的文本世界,当是理解公孙龙"白马非马"及其论证的恰当选择。  相似文献   

20.
行善原则——读穆勒《功利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善原则——读穆勒《功利主义》丁大同在人的整个一生中,我们都会遇到痛苦和苦难,这是因为生活本身就存在有灾难性的因素,并不以这个社会是好的或者是坏的所决定。当处在悲苦的处境时,我们该是怎样地渴望能够得到别人兄弟般的援手和救助啊!把这种对于苦难的救援视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