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裴休(786—860),字公美,河内济源(今河南省济源县)人。一说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见《清凉山志》卷六),当是指他的祖籍。两唐书本传称,裴休祖宣、父肃。裴肃在唐贞元中(785—805)曾任常州刺史兼御史中丞、越州刺史,浙东团练观察使。任职期间曾率州兵平定栗锽发动的山越造反军,因此作《平戎记》,奏上唐德宗,受到嘉赏。裴肃有三子,裴休是他的次子,三子皆登进士第。  相似文献   

2.
<正>陶弘景是丹阳秣陵(今属南京)人,生于南朝宋孝武帝孝建三年(456),卒于梁武帝大同二年(536),享年81岁。陶弘景一生交友无数,著名王公贵族、名人文士都争相拜他为师,当时的大文豪沈约就是其一。沈约(441—513),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是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出生于江东沈氏高门,他的祖父沈林子,做过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做过宋淮南太守。沈约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  相似文献   

3.
一千年前,五台山曾出过一名宰相兼实业家的高僧,他的名字叫继颙。继颙(901—973),姓刘,深州东寿(今河北献县)人,出身将门世家。祖父刘仁恭,从小多智机,朱温攻易州,打了几个月毫无效果,仁恭献计挖地道,一举成功。后来投靠太原军阀李克用,八九四年冬,随李克用攻占幽州(今北京市),被任命为幽州节度使,从此割据一方,不受克用节制。仁恭子守光,野心勃勃,九○七年,将仁恭幽  相似文献   

4.
靖居丛录     
《法音》1989,(2)
释氏六帖义楚,俗姓裴,相州安阳人(今河南省安阳县)。七岁时来历下(今山东历城县)省伯父临坛大德修进,乃从之出家。又从香严院叔父省伦问学。侍奉二师,勤学不懈,二十一岁受具足戒,慧解益进。尤致力于《俱舍论》,深造幽微,住齐州(今山东省济南市一带)开元寺,讲圆  相似文献   

5.
<正> 薛瑄字温德,号敬轩,山西河津(今万荣)人。他生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卒于明天顺八年(1464年)。永乐年间进士,累官至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卒后赠礼部尚书,谥文清。其主要著作有《读书录》、《读书续录》等。薛瑄学宗程朱,是明初一代理学大师。卒后其学“诏名正学,隆庆六年,允廷官清,从祀先圣庙庭”(《明史·薛瑄传》)。“海内宗焉”(同上书《儒林一》)。薛瑄之学在明代曾产生过重要影响作用,有两个方面值得重视:其一,从学术思想发展史看,薛瑄思想具有  相似文献   

6.
阎若璩,字百诗,清初著名汉学家,所著《尚书古文疏证》,证明了千余年来处于经典位置的《古文尚书》是伪书,成为清代汉学的奠基性著作之一,连《四库提要》都说:他的“考证之学则固未之或先矣”。本文不拟全面论述阎氏的《尚书古文疏证》,只想就阎氏对“虞廷十六字”辨伪的意义及相关问题谈点看法。所谓“虞廷十六字”,宋明学者称为“虞廷传心”,这就是《尚书·大禹谟》所说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其中”。阎氏认为,“虞廷十六字”并非三代圣贤所言,而是后人拼凑伪造的赝品。他说:“人心之危,道心之微,此语不知创自何人,而见之《道经》,述之荀子,至魏晋窜入《大禹谟》中”,“遂尊为经,久而忘其所自来矣。”(《尚书古文疏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影印本,第247—249页。以下简称《疏证》)  相似文献   

7.
心有所依     
唐德宗时,沧州南皮(今河北南皮)人贾耽任山南东道(治所在湖北襄阳)节度使。兴元元年(784年),德宗因为避乱,在梁州(今陕西汉中)建立了临时行营。贾耽有事要向德宗奏报,便派行军司马樊泽前往梁州,不料这一去,竟给他带来一个意外的消息。樊泽返回时,贾耽正设酒宴与人饮酒,忽然下属报告有朝廷的紧急文书,他打开一看,诏令樊泽代替贾耽的节度使职务。贾耽看罢,把文书揣到怀中,不动  相似文献   

8.
杜光庭     
(生卒年不详) 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和道教学者。字圣宾(一说宾至)号东瀛子。处州缙云(今属浙江)人。唐懿宗成通(860—873)中应九经举不第,入天台山学道。僖宗召见,赐以紫袍,充麟德殿文章应制,为内供奉。僖宗中和元年(881)随僖宗入蜀。后留成都事前蜀王建,为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上柱国蔡国公,赐号广成先生。王衍立,受道箓于苑中,  相似文献   

9.
《尚书孔传》辨伪与反思始自宋代吴棫、朱熹,至今学界仍有争议。而运用训诂学的方法,从异形同训字(异体字)形成的历时性特点出发,比较《尚书孔传》《诗经毛传》中的同训异形字及"连文而训"的训诂学方法,可以推断《尚书孔传》的著成时间概晚于《诗经毛传》而略早于《毛诗郑笺》。  相似文献   

10.
朱子对于《尚书》并未有专书论之,但他对这部经典却有着精深的理解,对《尚书》思想的诠释是深刻的。朱子在治《尚书》的过程中,不仅重考证,而且重义理。训诂考证方面,在朱子的《尚书》学中主要是对伪《古文尚书》及《孔传》、《书序》的考证辨伪;在义理阐发方面,朱子提出治《尚书》要"求圣人之心",并强调重在以义理解之,通其所可通,毋强通其所难通。可以说,重义理阐发而又不废章句训诂是朱子对《尚书》经典诠释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尊贵     
正唐朝人王凝字致平,祖籍绛州(今属山西绛县),从小父母双亡,由舅舅——宰相郑肃抚养长大。王凝读书很刻苦,十五岁就通过明经、进士的考试。后来历任盐铁巡官、鄠县尉、礼部侍郎等职。王凝"性坚正",性格耿直、正派,对阿谀奉承之徒一向嗤之以鼻。  相似文献   

12.
蒋琬的宽容     
正蒋琬(?-246),字公琰,三国时零陵郡湘乡县(今属湖南)人。他随刘备入蜀,其才能受到诸葛亮的重视,任命他为丞相长史兼抚军将军。诸葛亮几次北伐出征,都是蒋琬在后方供应兵源和粮饷。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八月,诸葛亮去世。后主刘禅按照诸葛亮生前的安排,任命蒋琬为尚书令,不久,又让他兼任督护,交给他符节,作为行使职权的凭证。后来又让他任益州刺史,升任大将军,加上录尚书事  相似文献   

13.
孙星衍的《尚书今古文注疏》是代表乾嘉时期尚书学研究水平的总结性著作。孙氏注疏《尚书》主要基于时代需要,江声、王鸣盛、段玉裁三家《尚书》研究尚存不足及其自身对《尚书》的浓厚兴趣与长期积累。该书采取自注自疏的诠释体例,运用网罗旧说、选择旧说、突破旧说、重组旧说的诠释方法,兼疏今古文,注取五家三科之说,疏取先秦诸子唐前旧说之涉《书》义者及时近人说,不取宋元明人之论,比较典型地体现了乾嘉学派的治学精神、治学方法及治学倾向。  相似文献   

14.
王维是盛唐时代著名的诗人,字摩诘,生于武后圣历二年(699年),一说长安元年(701年),先世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其父官至汾州司马,迁居于浦(今山西永济县),遂为河东人。他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千百年来脍灸人口。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为传诵不衰的名篇。王维才华卓异,他不仅写下诸多绝妙的诗句,还善于属文、作画,同…  相似文献   

15.
范缜的心理学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大炎 《心理学报》1983,16(2):24-29
范缜(约450—515年),我国南北朝时代重要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战斗的无神论者、心理学思想家。字子真,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人,约生于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卡七年,卒子梁武帝天监十四年。范缜少时孤贫,事母孝谨,18岁左右从名儒刘(王献)学习多年。他生活简朴,性情质直,先后仕齐、梁,任尚书殿中郎,尚书左丞等职。曾以光辉的神灭论思想两  相似文献   

16.
包兆会 《天风》2017,(1):54-55
正他从小受西方教育,也信仰基督教,但骨子里还是儒者。他"学际天人,才兼文史",在近代中国史学发展史上,与顾颉刚先生代表了史学现代化的第一代。他也是教育家,曾担任燕京大学教务长,培养出了一大批出色的史学家,齐思和、瞿同祖等都出自他的门下。他就是洪业。洪业(1893-1980),号煨莲,名正继,福建侯官(今  相似文献   

17.
鲍靓,亦名静,晋代道教徒,字太玄,“禀性清慧,学通经史,修身养性,学兼内外,明天文河图洛书。原籍东海人(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人)约生于公元260年。东晋元帝大兴元年(318)鲍靓于蒋山遇真人阴长生授尸解术。多次奉命争战,升官至黄门侍郎,南海郡太守,(当时广东广西两省分为三个郡:南海郡、苍梧郡、象郡)。带他的独生女潜光,世称鲍姑赴任。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11月8日,福建省霞浦县建善寺举行庆祝祖师殿落成暨灵1232年(711-2003)诞辰纪念法会,来自各地的四众弟子和还乡探亲的港澳同胞一千多人参加了这一盛典。沩山灵禅师系福建霞浦籍唐代高僧,是我国禅宗五家之一的沩仰宗创始人。据《宋高僧传》卷十一、《景德传灯录》卷九记载;沩山禅师灵俗姓赵,福州长溪(治所在今福建霞浦南乡)人。15岁时,在霞浦东关建善寺削发出家,25岁那年,他只身到潭州沩山(今湖南长沙宁乡西)修行。由于受到相国裴休尊崇,朝庭礼遇,沩山禅风大振。他十分重视禅农并举,致力于弘扬佛法60余年,创立了独树一帜的沩仰宗。于公…  相似文献   

19.
彭晓     
(生卒年不详) 五代道士。字秀川,自号真一子。永康(今属浙江)人。仕盂昶,为朝散郎、守尚书祠部员外郎,赐紫金鱼袋。有《参同契分章通真义》3卷传世。见《参同契》。  相似文献   

20.
晋武帝泰始三年(二六七),……禁星气、谶纬之学。(《晋书》卷三《帝纪第三》)武帝泰始三年(二六七),禁星气、谶纬之学。(星,为星者。气,望气者。东汉以来有谶纬之学。)(《资治通鉴》卷七十九《晋纪一》)(裴)頠深患时俗放荡,不尊儒术,何晏、阮籍素有高名于世,口谈浮虚,不遵礼法,尸腺耽宠,仕不事事,至王衍之徒,声誉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