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英杰 《管子学刊》2008,(3):101-107
理想的人的形象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教育视域中人的形象随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变迁而变化。中国古代社会是农业经济社会,伦理与政治的双重建构决定了教育必须培养“君子儒”与其相适应,突出了教育“善”的一维;近现代社会中国为完成经济转型实现工业化,要求教育培养“技术人”承担历史使命,展示了教育“智”的一维的合理性与优先性;21世纪,为解决时代危机建设一个和谐的新社会,教育必须走向新的超越,培养“智”善”和合的“和合人”。  相似文献   

2.
现实的人与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的人与人的现代化韩成“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①对人类自身的认识——人的哲学,既是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也是我们时代的伟大课题。人是什么?中国先哲说:“天地之间最为贵者”;西方哲人说:“人是万物之灵”;德国19世纪的资产者感叹道:“一半是...  相似文献   

3.
如果文化真有明确疆界的话,那么每一疆界似乎都应该有一些自己的“界标”。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代表或表达着一个文化传统的最基本的观念的词汇和格言似乎就可以被用做这样的形式上的界标。我们试将“命”这一独特的观念视为中国文化的某种界标,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边界意味着一文化之界限,而命恰恰是中国文化中的界限观念。说命可能首先让人想到中国传统的天命观念。但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信的是那个不以“天”为定语的“命”,或者至少也是一个天已由之悄然隐去的命。古语有“安之若命”,今人则说“人不跟命争”或“认命”。这些说法均蕴涵着,命标志着人或人力的限度或边界。而这也就是说,这一意义上的命标志着人本身——人的可能性——的某种限度或边界。边界则意味着  相似文献   

4.
1.管理理论关于人的假设的历史逻辑性管理是以人为对象的,各种管理理论实际上都以对人的不同理解或假设为前提。迄今为止的管理理论已相继对人作出了四种典型意义的假设,这就是所谓“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决策人”的假设。  相似文献   

5.
提起顶新集团,很多人会一头雾水,但如果说到“康师傅”,则是家喻户晓——这不就是那方便面吗?在中国的食品市场上,“康师傅”早已成为妇孺皆知的知名品牌了。  相似文献   

6.
所谓“天伦”,按辞典解释是“天然的亲属关系”,古代是指父子、兄弟等关系。其实这个“等”字应包括女性——母亲、妻子、女儿。否则,“天伦”就残缺不全。天伦亲情与晚餐沾得上边吗?回答是肯定的。 中国老百姓中绝大多数人都很注重晚餐,早餐可以走着吃,  相似文献   

7.
南开大学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中国教育家、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先生在1951年2月23日在其亲笔所写的遗嘱中留给南开后人的巨大精神财富。他不愧是中国教育之魂。  相似文献   

8.
“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出20:16)这是十诫中的第九诫内容。作假见证陷害人的具体内容挺多,这里所谈及的仅是其中的一个层面——作假证损害人的名誉。 “假见证”的关键在于口舌。中国古语有云:“三寸舌头,削尽人头”,“舌头不是刀,杀人如割草”,均说明了口舌的厉害。圣贝纳德说:“舌头是一支枪,而且是极锋利的,它能一下刺透三个人:说话的那个人,被诽谤的人,以及听这话而受到不良影响的人。”他还注意到口舌在人身上的部位是上帝奇妙的安排,他说:“我们和  相似文献   

9.
贵刊今年第六期,许金声同志《从“人格三因素论”看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格》一文,以所谓“人格三因素论”为参考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人格的影响问题作了一定的探讨,立论颇为新颖,而且从文化与人格关系的角度来进行文化研究,也是很有意义的。但是,该文的某些观点则是有待进一步商榷与探讨的。兹谈点笔者的看法,以求教于许金声同志。首先,许文中两处立论的方法是欠妥的。(一)许文认为,“理想人格设计”是相对于“狭义的文化”——“人生哲学、伦理学等构成的价值系统的”。“所谓理想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哲学史研究》编辑部第四次“夏季学术讨论会”——“中国哲学史范畴、概念和思潮发展规律讨论会”,6月20—24日在河北承德市举行。约40人参加了这次会议,现将会议讨论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从剖析中国人人际行为的两个显特性——重“人情”和“关系”——出发,探讨了这些普遍性的特性和官员群体的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行为之间的关联,并简要提出了几点监控职务犯罪行为的策略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刘舒曼 《学海》2006,(5):187-192
拉康①其人与拉康研究在当今中国似乎处于某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他在思想史上的地位不容否认,他对“人”的深刻剖析,至今无人能出其右。另一方面,中国学界对拉康的研究非常少见,哲学层面的探讨更是阙如。然而,在时下众多对拉康不负责任的滥用中,终于有了严肃的哲学话语:张一兵教授的《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象》②。一西方对理性的批判进而发展为对主体的消解,“人”以其过剩而饱受批判。而理性与主体意义上的“人”,在中国却是持续缺席的。长达数千年的君父统治下,人是父母的“遗体”,主体性根本无从谈起。而上个世纪初的“五四…  相似文献   

13.
曾几何时,“早恋”是洪水猛兽,“早恋”一词让人讳莫如深,让人谈之色变。时至今日,“早恋”一词已经隐退,代之而风起云涌的是“拍拖”。校园内外,拖手的,两人共骑一辆单车的,兄妹相称的,暗地里过起“两人世界”的……已成为了随处可见的风景。当前,一种名为“情流感”的病毒正在袭击各校园,患者与日俱增,已经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情流感”的病症1.朦胧的暗恋阶段——精神恍惚,幻想联翩。2.正式进入暗恋阶段——情绪低落,忧心忡忡。3.情侣吵架——厌食,失眠,头痛,流泪,耳鸣等。4.恋爱初始阶段——发低烧,觉得一切很美只因有他。5.…  相似文献   

14.
光与黑暗     
林志华 《天风》2007,(8):6-7
人在痛苦中被称落在黑暗里,日本侵略者占领中国大片领土,中国人民苦难深重的时期被称为“黑暗的岁月”。人在遭受重大挫折的时候,也被称为黑暗的日子,一个人什么都不懂,我们说他在黑暗里——  相似文献   

15.
欧洲同亚洲开始接触时,许多欧洲人差不多认为中国位于“地球的边缘”。他们对中国的描绘主要是基于有限而通常带有偏见的认识之上,因而使这富有魅力的地区涂上了神秘的色彩。总的说来,此后,西方对中国的认识渐趋成熟。遗憾的是,汉学研究中道教这方面却被忽略了。约翰·布鲁费尔德写了好多本关于道教的著作。当他写到道教本身“用之不足既”(“既”即“尽”。参见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第204页。——(译者)时,说:“民俗学,玄妙科学,宇宙学,瑜珈,冥思,诗歌,清静无为哲学,崇高的神秘主义——它[道教]可谓包罗万  相似文献   

16.
关于“你”和“他人”的探讨,在当今社会中,不仅在欧洲,而且在亚洲,都能够以各种不同的、明确的和隐蔽的形式被感受到。你是谁?人——例如,在联系到“人权”或“生命伦理学”时所谈到的人——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如果工作之前我能把电脑学会——” “如果我干的不是这一行儿——” “如果我出生在高干家庭——” “如果我成绩一直是优秀——” 有些人终日为过去的错误而悔恨,为过去的决策失误而惋惜。他们总是思索类似上述这些题目。  相似文献   

18.
生活在爱中     
以真诚唤起真诚,让生命在主的慈爱中平静地流淌,这或许是生命过程的基本要素。人活在世上只需在天地之间有一颗坦荡而又充实的灵魂,这便是一个人做人并快乐的理由。 对于要做成什么样才是快乐的人,天主给了每个人不同恩宠的同时,也给了人的自由意志,因此世间上就有了多姿多彩的灵肉组合——生命。而对生命的定位,中国古人就常以“近墨者黑”、“出污泥而不染”等话语作为“视角”,这多少有一种  相似文献   

19.
“心性”为中国哲学所特有的范畴。“心性”理论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理论之一,它贯穿于整个中国传统思想的发展过程之中。同许多范畴、学说一样,“心性”学说在先秦时期已具备了基本的理论形态。从本质上看,先秦时期的“心性”理论,合本体论、认识论、伦理观为一体,注重主体思维与道德理性的结合。本文拟从先秦“心性”学说的理论基础和“心”之修养方法等方面粗陈管见,以求正于方家。  一、先秦“心性”学说的理论基础——“人性论”在中国哲学中,“心”是人所特有的思维器官。“心性”源于“人性”。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对“人性…  相似文献   

20.
今年7月25日—8月15日应宁夏石嘴山市石炭井区人大副主任、石炭井矿务局二中校长朱加云先生的邀请.我带领两名助手一行三人到石炭井局二中举办“中国宁夏21世纪人才潜能开发研习营”活动.这个活动是河北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脑功能开发——超常无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