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学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维度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孟庆茂  刘红云 《心理科学》2003,26(4):617-619
本文用协方差结构模型方法,对大学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构维度以及维度结构关系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教学绩效评价具有七个维度;(2)七个维度之间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知识宽度、人际和谐为外源影响变量,教学热情、师生互动、教学管理、功课量为中介变量,学习价值感为结果变量;(3)评价问卷具有跨专业、跨年级稳定性,并不受课程类别影响,说明评价问卷具有很高的信度。  相似文献   

2.
龙君伟  曹科岩 《心理科学》2006,29(4):874-877
文章采用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与教师教学效能感问卷,对广州市的205名初中教师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学校等级、性别、职称、学历、教龄等背景变量对初中教师组织公民行为、教学效能感的影响,以及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与教师教学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教师组织公民行为、教学效能感在学校等级和职称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与教师教学效能感之间存在着显著性相关,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中的认同组织和良心行为因子是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在于验证班主任教师的班级管理效能感对学生学习态度等方面有正向预测作用及其对学生学业效能和学习态度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的假设。通过对109个班级的班主任教师和3066名三到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多层线性模型(HLM)分析结果表明:(1)在控制学生性别影响时,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技术存在显著的班级水平差异;学生学业效能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技术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且这一影响强度存在显著的班级水平差异。(2)在控制教师所教年级的影响下,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效能的高低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技术的班级差异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效能感高的班级,学生学习态度越积极;(3)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效能感对学生学业效能与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效能感越高,学生学业效能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影响越弱,反之班主任教师管理效能感低的班级,学生学业效能感对学习态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法对北京市和西安市1所小学和2所中学的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1689名学生进行调查,考察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创造性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以及班级创新氛围的中介作用和学生沉浸特质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显著正向预测学生的创造性自我效能感;(2)班级创新氛围在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和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学生沉浸特质对班级创新氛围的中介作用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5.
中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明尼苏达满意度问卷(MSQ)",对北京地区有代表性的5所中学557名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学教师对工作总体上是满意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中的年龄、学历、职称、职务等在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的差异,但是性别因素的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师生的校园暴力内隐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用自编问卷对2386名中小学生和504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师生普遍认可比较严重的身体攻击和性骚扰为校园暴力,不太认可言语攻击为校园暴力。学生的内隐观存在性别、城乡和年级差异,教师的内隐观基本不受性别、城乡、年级和学历影响。教师比学生更认可身体攻击为校园暴力,而学生比教师更认可言语攻击、财产破坏和一般性的体罚为校园暴力。  相似文献   

7.
经验合作教学对教师教学准备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经验合作教学"的校本教师培训的新思路为依据,以经验合作教学的操作性方案为干预手段,运用教育实验法考察经验合作教学计划对教师教学准备的影响。研究表明:(1)《教师教学准备评价问卷》的信、效度均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以作为评价教师教学准备的工具;(2)经验合作教学对教师的教学准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3)经验合作教学对不同教龄、性别、职称教师教学准备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8.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651名六年级小学生及其所属班级的21名班主任为被试,考察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师控制知觉对教师差别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教师控制知觉的中介作用及其学生性别差异。结果显示:(1)女生报告获得教师更多积极行为,男生报告获得教师更多消极行为;(2)在控制了学生性别与学校地区以后,学生学业成绩仍能有效预测教师差别行为中的机会特权、情感支持和指导控制等行为,教师控制知觉能够有效预测机会特权、指导控制、情感支持和负性反馈等行为;(3)教师控制知觉在学生学业成绩与教师差别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4)教师控制知觉的中介模型存在学生性别差异,男生群体为完全中介作用,女生群体为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学校组织气氛对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田宝  李灵 《心理科学》2006,29(1):189-193
问卷调查了410名北京市中学教师,探讨了学校组织气氛对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结果发现:教师的工作倦怠没有性别、是否班主任、年龄、任课班级数量、学生人数、周任课时数上的差别。在职称和婚姻因素上有明显的差别,玩世不恭维度上,高级职称的教师工作倦怠明显高于中教一级和中教二级教师,中教一级和中教二级教师之间的工作倦怠没有显著差异,单身教师的情绪衰竭和成就感低落比己婚教师明显偏高。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之后,分层回归和优势分析发现:支持行为和限制行为能显著预测情绪衰竭,限制行为的贡献更大;支持行为、监督行为、限制行为和同事行为能显著预测玩世不恭,支持行为的贡献更大;支持行为、同事行为和疏远行为能显著预测成就感低落,同事行为的贡献更大;亲密行为对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没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移情与攻击行为:攻击情绪与认知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305名中学生,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技术考察了移情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及攻击情绪与认知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中学生的主要攻击方式为言语攻击,性别和年级对攻击性存在影响;(2)攻击情绪与认知是移情影响攻击行为的中介变量;(3)"他人移情"完全经由中介变量抑制攻击行为,"自我敏感"则部分经由中介变量正向影响攻击行为,部分直接抑制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一向被认为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第三次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TIMSS2003中的数据,以学生数学成绩为因变量,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为自变量,使用多层线性回归的方法,比较了美国、瑞典、日本和香港这四个国家(地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教师特定的行为因素,教学的准备、对作业的重视、对考试的重视、对推理和问题解决的重视、电脑的使用确实能有效影响美国和瑞典的学生成绩,但对两个亚洲国家(地区)没有影响;教师的性别、教龄、教育水平、所学专业和教师资格再次被证实对学生成绩没有显著影响;学生的家庭和自身的因素(如学生年龄、性别、完成作业的时间,对数学的自信和对数学的评价)能够对学生成绩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背景下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职业角色认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之菲 《心理科学》2005,28(3):723-726
本研究是在了解新课程背景所倡导的教师角色的基础上,对教师职业角色认同状况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教师在职业角色认同上可以分两个组:“高认同组”和“一般认同组”。在调查的十个教师职业角色中,“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处于角色认同排序的前三位,“教师是专家”、“教师是教育家”、“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处于排序的后三位,其余“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是学生的心理顾问”;“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和“教师是学者”居中。教师所处的学校类型、教师性别和是否担任行政职务,在职业角色认同上有非常显著和显著的差异。小学教师的职业角色认同要高于初中教师,初中教师又高于高中教师。女教师的职业角色认同要高于男教师。学校行政领导的职业角色认同要高于普通教师。  相似文献   

13.
课业负担对学校生活满意度有重要影响,但是学校氛围对课业负担的多水平调节作用少有研究涉及。在发展系统理论的基本框架下,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多水平的调节模型,同时考察学校氛围中不同水平的变量对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20155名五、八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学生知觉的师生关系及校长知觉的学生士气、教师士气、学生消极行为、教师负面状态来考察学生和校长对学校氛围的评价。多水平模型分析发现:(1)在控制了年级、性别、城乡后,课业负担对学校生活满意度仍有显著的消极影响;(2)课业负担对学校生活满意度的负向影响,随学生知觉的师生关系和校长知觉的学生士气的变好而减弱。研究结果有利于从发展系统理论及相互作用的视角理解学校氛围的作用,"减负"不仅要确实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也要重视学校中其他环境变量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associations among child demographic variables, teacher perceptions of parent-teacher and student-teacher 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teacher perceptions of children's academic abilities in an ethnically diverse sample of 607 academically at-risk first grade children. Relative to relationships with African American children and parents, teachers rate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White and Hispanic children and parents more positively. Measures of relationship quality added unique variance to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children's abilities, controlling for parent educational level and measured ability. Relationship variables fully medi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frican American status and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children's abilities.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for teacher in-service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for parent involvement program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首因效应可能通过对他人情绪真实性判断的影响间接作用于情绪感染的效果。研究采用两因素混合设计。首先向两组被试散布有关教师的“正面信息”或“负面信息”,然后通过观看该教师的朗诵视频来测量教师的情绪感染力以及教师的情绪真实性。所不同的是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使用了不同的信息散布方式,实验组采用情境引导,对照组采用抽签引导。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成功建立了关于教师的第一印象,并对情绪真实性判断和情绪感染产生影响,出现首因效应。而对照组未成功建立第一印象,因此没有出现情绪感染的首因效应。路径分析表明,首因效应通过情绪真实性判断对情绪感染产生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6.
数学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在对北京市六所中学437名初二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动机和策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取普通中学257名初二学生为被试,考察了数学学习策略训练的不同方法、不同时间和不同性别对训练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的策略训练方法(讨论法、学生出声思维与实验人员指导相结合、教师随堂渗透讲授)影响训练效果;(2)策略训练时间的因素影响训练效果;(3)性别因素也对训练效果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A behavioral perspective on college teach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uch of the subject matter learned in college,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first two years, is taught in relatively large classes with text and lecture as the primary source of the information being learned. If students make effective and prolonged contact with these sources, they can acquire extensive verbal repertoires in many areas of knowledge. Unfortunately there are many other activities that compete for the typical student's study time. Several factors are often cited as variables that will support study behavior in competition with other activities, but the only powerful one available to the teacher is the exam grade, as it is related to the course grade. However, unless exams are clearly related to appropriate study behavior, require through and extensive coverage of the subject matter, occur frequently (preferably no less often than once a week), and are also clearly related to the course grade, even this factor will not generate prolonged and effective study behavior. Effective college teaching is essentially a form of aversive control, but if done properly the aversiveness is quite mild, and such aversive control can be responsi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 and valuable intellectual repertoires.  相似文献   

18.
采用TIMSS2003中的数据,应用混合模型,比较香港、日本、瑞典和美国四个国家(地区)教师资格因素和职业发展因素对其学生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香港教师高学历和常有其他教师听课提高了学生成绩;瑞典教师的性别、专业和参加数学教学方法方面的职业发展活动,以及美国教师的专业和听其他教师讲课显著影响其学生成绩;日本教师资格和职业发展因素对其学生成绩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471名小学生为被试,采用儿童报告法考察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同时探析小学生创意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以及开放性人格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在控制儿童性别、年龄和父母受教育程度后,感知到的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显著正向预测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2)感知到的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可以通过创意自我效能感影响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3)开放性人格能够调节感知到的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对小学生创意自我效能感的作用,个体开放性人格水平越高,小学生感知到的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对创意自我效能感的预测作用越强。研究表明,创意自我效能感和人格开放性可能是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与学生创造性思维关联的重要机制,改善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提高创意自我效能感和人格开放性水平,有助于促进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