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以张载的鬼神观为研究对象,从哲学、祭祀和世俗信仰三个不同层面考察了张载对鬼神的论述,对其鬼神观的哲学化做了详细的讨论。鬼神观是张载气论的一部分;他对祖先的鬼神的理解建立在自然主义的生死聚散说的基础之上,由此否认有世俗一般所谓的鬼神。哲学性的鬼神观念成为张载鬼神思想的主导。  相似文献   

2.
笔者认为鬼神迷信思想也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鬼神迷信观念的存在也有着文化深层结构上的原因。通过对儒家的“鬼神观”和“天命观”的探讨.笔者认为儒学的这样一种“天人合一思维模式下的二人互相制约”的思维模式.决定了儒家文化在根本上对鬼神迷信思想有着实际的支撑。因此.要想从根本上破除迷信思想的存在,宣传无神论的思想,就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的转变,吸收科学和理性精神进行重新的解构与建构。  相似文献   

3.
段正元站在儒家“介乎鬼神有无之间”的立场上,吸收释道鬼神思想,持用“因材施教”教化原则,借灵魂和鬼神之说开展道德教化活动,所以他的鬼神观兼有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双重色彩,并着重强调重人事以达“神我相通”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学者们研究《鬼神之明》时,无论是肯定、部分肯定还是否定简文与墨家的关系,均多围绕墨家展开讨论。运用同样的逻辑进行分析,《鬼神之明》也可以是儒家的佚文或儒家别派的作品。春秋战国时期怀疑鬼神的公正、能力,甚至怀疑鬼神存在者并不鲜见,可见《鬼神之明》中"鬼神有所明有所不明"的思想不属墨家特有,而是春秋战国时期不少有识之士的共同看法,因而仅仅凭借"鬼神"思想来判定学派属性是靠不住的。当今学界判定学派属性,出现"鬼神"观念便联想与墨家有关,于是使用各种方法加以论证,甚至不惜"削足适履"。这种思维定式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5.
邪教分子和暴恐分子疯狂杀人的思想基础是反科学的鬼神迷信。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应加强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宣传教育,消除鬼神迷信对群众的影响。要揭露鬼神迷信的反科学本质,批判其哲学基础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改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加强科学无神论知识普及,加强党对宗教学研究的领导,发挥宗教学研究在批判神学、破除迷信、传播真理方面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6.
客观世界中,本来没有鬼神;但在人类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却几乎在所有的民族中都产生了鬼神的观念;一直到现在,这种观念还在不同民族、不同个体的思想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那么,这种鬼神观念为什么会产生?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一、“鬼“是怎样产生的?鬼神观念并不是人类从来就有的,这一点早已为  相似文献   

7.
王廷相的气论思想在意识形态上削弱了神的存在,是早期无神论思想的代表。作为突破传统儒家"道统"思想的人物之一,在本体论方面,他在现实物质世界中探寻世界的本原,主张"气"主万物;在气化论方面,他认为"气"化生万物,"虚空"和"道"都产生于"气";在鬼神论方面,他基于"气"为世界本原的思想探讨鬼神的存在问题,打破了对鬼神的传统认知。他指出儒家的最终目标是追求"道真"以及在现实中实现人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无神论史上的一位重要的思想家,相比与他同一时期的王夫之等人,熊伯龙却很少为人所提及,他的无神论著作《无何集》一书也是在他辞世近百年之后才得以面世。但是,熊伯龙的无神论思想承前启后,在无神论思想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位置,因而对熊氏无神论思想的进行全面而系统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在把握熊伯龙思想的基础上重点对《无何集·鬼神类》进行分析,呈现熊氏关于鬼神之道的基本认识及其以无神论为工具的缕析鬼神观念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开展科学无神论的宣传和教育,是思想战线上一项长远的、不可间断的事业,也是实施“科教兴国”的重要思想保障。然而宣传无神论不能只靠一件件地揭露鬼神迷信的事实,还要通过这些事实,说明鬼神迷信为什么错误、鬼神为什么是不存在的道理。只有明白了鬼神不存在的道理,才算树立了无神论的世界观,才能有效地抵制形形色色的鬼神迷信。  相似文献   

10.
人为什么会生病?今天,虽然科学早已解答了这个问题,但近些年来,一些有迷信思想的人还在认为生病是冲犯了鬼神,得罪了菩萨,是鬼神作怪等等。于是烧香拜神的,请求鬼  相似文献   

11.
《老子》自面世至今,版本繁多,各家注释解译之数量更是汗牛充栋。《老子》又名《道德经》,为道教最高经典,老子被奉为道教教主。但是,道教界并不否认老子的无神论思想.老子的“道”的立场、观点是唯物主义,《老子》八十一章没给所谓真的鬼神留一点位置,老子不信鬼神,《老子》深奥的哲理否定了。鬼神的存在。《老子》鲜明的无神论思想在先秦诸子百家中领先。《老子》的无神论思想在无神论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虽然对"巫"的抵制历代不绝,然而在我国古代医疗活动中,巫术疗法仍长期占有一席之地。传统的鬼神信仰是这一现象的思想根源,人们相信疾病可由鬼神作祟而致,由此导致了社会对巫术治疗的需求。医学领域中亦形成了相应的鬼神病因观,一些巫术疗法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医家以及律法的认可。虽然当巫术治疗成为借鬼神诈财惑众的工具时,"巫"会受到严厉的打击,而"医"作为有效的打击手段得到一定的宣扬。但这些打击所针对的并非鬼神信仰本身,由此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禁巫"。  相似文献   

13.
学界对刘基思想基本立场的研究,历来包括"无神"说和"有神"说两种观点。从深入了解刘基鬼神观的角度来看,发现他是以元气论为基础,认为天地也是由元气构成,并不能降祸锡福,而鬼神也并非真实存在。但刘基又有一些说法与有神论相印证,他多言怪力乱神,在《春秋明经》中承认天人感应,又从灾异祸福的角度谈论鬼神祭祀。刘基思想的这两种面向看似矛盾,其实可以在神道设教与功利主义的意义上统一起来,即刘基思想本身是一种无神论,但在特定情况下通过有神论实现其政治目的、教化目的。  相似文献   

14.
辛竹 《科学与无神论》2008,(6):F0003-F0003
人为什么会生病?今天,虽然科学早已解答了这个问题,但近些年来,一些有迷信思想的人还在认为生病是“冲犯了鬼神”,“得罪了菩萨”,是“鬼神作怪”等等。于是烧香拜神的,请求鬼神宽恕的,让巫婆驱鬼斩妖的,在各地尤其是边远山区和农村又死灰复燃了。这样做既花了冤钱,又延误了治病的时机,使小病变大病。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篇触目惊心的报告。其中关于中学生鬼神迷信思想的调查结果,说明了我国学生中的 鬼神迷信思想已发展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时期。这一结果,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学生们问老 师: “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这么重要的内容为什么在大学课本里没有?”那么,我们接着要问:中学 课本里有吗?小学课本里有吗?有多少? 我们在这里再一次向有关部门呼吁:救救我们的孩子!帮帮我们的老师。理直气壮地向我们的孩子说一句:鬼神是不存在的,星座与个人的命运是没有关系的。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两个文明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科学精神逐步深入人心。但也应看到,某些地方鬼神迷信的沉渣假借科学和传统文化的名义重新泛起,在社会生活中严重泛滥。为什么鬼神迷信现象在我国社会转型,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表现得如此严重?本文就其根源与对策作以探讨。一、鬼神迷信现象是唯心主义有神论的必然反映鬼神观念是在人类长期的认知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开始仅是一种迷信而已,后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了阶级分化,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思想家,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将人们已有的迷信思想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并进而产生出了有神论。有…  相似文献   

17.
相比于墨子以"明鬼"这一主题用许多篇幅构建绝对的鬼神信仰来说,上博楚简第五册中<鬼神之明>对鬼神之"有所明"与"有所不明"的言说则篇幅很小.虽然如此,但它却提出了一个既不同于墨子也有别于孔子的颇有特色的"鬼神观".这一"鬼神观"在肯定"鬼神"存在的前提之下,揭示了"鬼神"在施行赏罚上的盲点和不一贯性,这是对孔子儒家和墨子信持鬼神能够普遍"福善祸淫"或者善恶因果报应观念的一个明显修正,称得上是存疑的"二重性"的鬼神观,从而为东周子学的"鬼神"观念增添了新的色彩,甚至可以说由于这种"鬼神观"的出现使东周的鬼神信仰呈现出了多样或多元性的局面.据此,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出从"三代"宗教到东周宗教所发生的具体转化.在此,我们关注的是<鬼神之明>"鬼神观"的独特性以及它在东周鬼神信仰世界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孔子对于鬼神究竟持什么态度 ,看法历来不一。或者认为他敬信鬼神 ,是个有神论者 ;或者认为他怀疑鬼神 ,具有无神论倾向。为什么对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竟会有如此不同的两种看法 ,并长期争论不休呢 ?是的 ,语录式的文体以及由此所决定的思想的零星片断 ,固然给我们的理解增加了一定的困难 ;但真正造成这种歧异纷争状况的原因却不是这种文体而是那种含含糊糊、模棱两可的表达方式。在孔子所有谈论鬼神的言论中 ,几乎没有一句是能够明白而又确定地表达他的态度的。含混不清、模棱两可 ,则必然造成较大的可解释性。这就难怪人们要见仁见智、莫衷…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殷周之际宗教观和政治理论的分析,认为孔子对鬼神天命的模棱两可的态度肇源于周公的"以德配天"思想。以德配天思想的实质乃是将过去人们对天命的重视转移到人为的修德,是理性对感性的替代。孔子对周初"以德配天"思想的继承旨在强调德或仁的重要性,而认为只要一个人尽心于仁德和职分,不祈求天命而天命自至。这样,天命成为人为修德的一种自然结果。故孔子强调"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强调"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孔子的思想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之后,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信仰特色,即虽敬奉鬼神,但从不因迷信鬼神而置人为努力于不顾。  相似文献   

20.
庄子与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向来以"老庄"并称。庄子对老子道的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早在《史记》内就有记载。《庄子》一书从头到尾以道贯穿,每一篇都以道为纲。《老子》说道是万物的祖宗,上帝也不例外。《庄子》说道产生了鬼神和上帝。在鬼神问题上,庄子用事例告诫人们,真正的鬼神是在于人间人为的鬼神。庄子还举出小鼠知道在神坛下打洞可以避免烟薰和挖掘之祸,以此否定了神灵的存在。在神仙问题上,《庄子》一书内没有一处有神仙这个称谓。《庄子》所描写的至人、神人、真人、天人、圣人,是庄子用寓言手法比喻为他的理想化身,这些人是品格高尚的凡人,不是长生不老的神仙。在生死问题上,庄子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气是道所生,是物,排除了永生不死的灵魂的存在。庄子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无神论思想,并展现了自己的无神论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