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感情也要实惠一一双重原则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过去人们在交往中,更愿意谈人情而忌讳谈功利。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多层次的,粗略地可以分为两个基本层次:一层是以情感定向的人际交往,比如亲情、友情、爱情;另一层以功利定向的人际交往,也就是为某种功利目的的人际交往。现实中,这两种情况多是交织在一起的。有时候即使是功利目的的交往,也会使人彼此产生某种评价,某种感受,引发感情上的反应;有时候虽是情感领域的交往,也会带来彼此物质上的互相帮助和支持。人际交往的最基本动机,就在于希望能从交往对象那里获得自…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从呱呱落地,便开始储蓄,储蓄亲情、储蓄知识。这一储蓄会伴随着他走过一生。亲情是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是一笔超越时空的财富,无论离得多远,隔得多久,都可以享用它们。有了亲情储蓄,即使在物质上很贫困,精神上却是富有的,而不懂得或丢失了亲情的储蓄,无异于泯灭了人的本性和良心。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者弗洛伊德指出了儿童大约在3~5岁之间对父母会产生一种性的情结,叫做俄狄蒲斯情结,男孩会产生恋母情结(女孩会产生恋父情结),当他发觉自己不能占有、独享母亲的爱时,会产生焦虑感及对父亲的嫉妒感,可又当他认识到自己的这种性冲动,而感到自己卑劣、无耻时,就慢慢地把这种情结压抑,沉到无意识当中。如果这个时候,父母亲能够理解孩子的心理冲突,给予及时指导,使他对母亲的爱正常化,与父亲的冲突缓合,那么孩子就能顺利地度过这个危险期,将来与父母亲保持一种良好的亲情关系。  相似文献   

4.
40岁,人到中年,也到了不惑之年,生活呈现出另一种面貌。这时候,应该学会为人生做做算术题。学会为感情做加法。亲情,加爱情,加友情,等于幸福。人生短暂,名和利都是过眼云烟,最终陪伴我们的是人世间各种最真挚的感情。亲情是我们最温暖的归宿。中年以后,我们承担着上有老下有小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野蜡     
正野蜡有个雅名叫香蒲草,是一种喜欢在湿地湖泊生长的野生植物,也是我童年记忆里的亲情草。它春天从水中发芽上长,夏天就会在头顶簇满奶黄色的棒棒花,到了深秋,棒棒花会一触即"爆",漫天飞舞成一派绒绒的黄褐色天空,那种美丽自今都难以忘怀。老村的前面曾经是一片水汪汪的湿地,湿地上最高大的植物多是芦苇,野蜡草。  相似文献   

6.
学会遗忘     
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节秦明显加快,人们下以各种方式找毁着自己的位置。生活方式变了,各种碰撞多了,为了使疲惫的身心张弛适度,不至于活得太沉重、太矛盾,人们在珍藏亲情友爱情的同时,也在努力学会遗忘。遗忘一场不愉快的争吵,遗忘一次不经意的邂逅,遗忘一段尴尬的情感波折,遗忘一种无法挽留的美丽……对他人,遗忘使我们易于宽容。许多误会,许多怨艾常因遗忘而冰释。人生弹指一挥间,能偶尔同行一程已是一种幸运,能共事于一个单位更是一种缘份。当我们学会遗忘,即会在不知不觉中忘却对方的过失,而只记  相似文献   

7.
世间的亲情与生俱来,友情可遇不可求,爱情则需要缘分。拥有亲情使人愉快,拥有友情使人充实,爱情可以使人幸福,催人奋进。这三种情感是人类生命的精神支柱,与人们休戚相关、生死与共。缺其一,是人生的不完美;缺其二,是遗憾;三者皆缺,是整个人生的最大不幸。  相似文献   

8.
亲情是近年来备受重视的议题之一.亲情教育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几乎是价值观教育的盲点,而亲情关系是人类最基本的关系之一.关注当代青年的亲情现状,加强对当代青年的亲情教育,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当代青年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应成为当前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幸信 《天风》2013,2(2):69
说到爱,我们最容易理解的是两种爱:亲情之爱和爱情之爱。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伟大无私的,想想在母亲腹中,母亲把自己体内最好的无条件地先给了我。我的生日,是妈妈的痛苦日。我生病了打针,妈妈的心最痛。家里的保姆洗衣做饭总要算钱,可父母为子女操心一辈子,从来不曾向子女邀功算钱,这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之爱。  相似文献   

10.
涂可国 《现代哲学》2017,(5):127-134
围绕孟子的责善论,后世学者既有辩护、传承、创新和发展,也有批评、责难。作为处理父子这一特殊人际关系的学说,孟子的责善论自古以来引起了长久而又广泛的争议和驳难,面临三种合理性挑战:一是己他关系向度的合理性挑战,孟子说的"古者易子而教"并不像他所担忧的那样一定会造成双方关系恶化;二是血亲伦理向度的合理性挑战,孟子"父子之间不责善"的理念与儒家一贯主张的谏亲理念难以融洽,导致血缘亲情与道德理性难以统一、亲情伦理与社会伦理难以统一;三是孟子的"父子之间不责善"理念因担心直谏、义诤和厉言会损害父子仁爱亲情走向拒绝"父子责善",这与他的仁宅义路观念、与仁义礼智"四德"为人的类特质思想相冲突。  相似文献   

11.
什么因素决定了人们之间会相互吸引?下面四个最基本的原则会对我们解释这个问题。1.交互原则:我们的第一个原则是最明显的。我们倾向于评价和喜欢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人们之间的吸引是一种有力的强化剂,尤其是当吸引是积极的、合作的和亲切的情况下。事实上,  相似文献   

12.
罗西说:把爱情转化为亲情是最自欺欺人的说法。 三毛说:世界上难有永恒的爱情,世上绝对存在永恒不灭的亲情,一旦爱情化解为亲情,那份根基,才不是建筑在沙土上了。  相似文献   

13.
在儒家的理论体系中,“孝”与“仁”之间具有深层的关联维度。“血缘亲情”是二者关联的现实起点,“人性本善”是价值基础,“能近取譬”是思维方法。“孝”与“仁”之间的层级性的差异与连续性统一,生成一种认识、价值与实践层面的必要张力。  相似文献   

14.
这辈子你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最近,这道亲情计算题在网上广为流传。拿到计算公式,网友们埋头苦算,抬起头时,已是泪流满面。计算结果让人出乎意料,最长的有十几年,最短的只有十几天。当时间以一种倒计时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品味牵挂     
牵挂,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深深记惦,是联结亲情、联结友情、联结爱情的纽带。牵挂是一份亲情,一缕相思,一种幸福。 牵挂是一种生命形态,是所有人都要寻找都会珍爱的精神场所和心理磁场。鉴别感情深浅的最好方法是  相似文献   

16.
我们处在这个转型期的社会,的的确确地存在着不少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大到腐败,小到每个人的私人生活,一直让人们感到烦扰与感慨,有的时候为一件小事就能酿出人命关天的大事,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人与人之间相互利用、相互戒备的情绪也在增加,那种过去的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正在慢慢淡薄,道德危机正在腐蚀着人们的心灵。 呼唤建立一种正常的人际关系,让整个社会和人与人之间充满亲情与爱心,重树社会主义道德,正在成为人们的共识。而在这方面,正统的宗教道德则能为建设社会主义道德起到一个补充的作用。 宗教是社会中的一员,在长…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伦理模式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形成的价值共识和文化积淀的产物,是企业伦理个性特征的表现结构,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文化模式,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企业血缘亲情模式是当代中国众多企业伦理模式中的一种。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以情为核心、以服从为基本规范、家庭道德高于制度理性。这种模式在企业发展的初期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如果不从产权上完成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换,或者在内部进行微调,血缘、亲情就会被放大或固化,从而成为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01,(10)
“爱心关怀——暖暖亲情”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于2001年8月14日在民生书院举办“爱心关怀暖暖亲情”布道会。是次布道会除了证道,唱诗,还有见证及信息分享,藉此让长者学习与家人相处之技巧及认识基督的爱。 日本宗联反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  相似文献   

19.
挫折和成功是人们亲手培育的一对孪生兄弟,或者说,挫折是人们追求成功过程中的副产品。在成功的身后总是拖着挫折的影子,在挫折的头顶老是晃动着成功的烛光。对成功和挫折的态度,就算最讲亲情关系的人也会毫不掩饰地表现出厚此薄彼的倾向:为成功戴上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膜拜的是神,而神的背后有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强大力量;我们认同的是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之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血脉亲情和不竭动力。应邀参加谷关大道院的"八八蟠桃圣会",是我第二次到台湾参访。这也使我又一次有机会亲身感受到道教作为信仰、作为中华文化的纽带将两岸信众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强大感召力和凝聚力。一、盛大的"八八蟠桃圣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