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希腊是哲学家的故乡,对于以希腊文化为学术研究之开端的孤独哲学家尼采来说就更是如此。事实上,希腊文化早已超越了学术的局限而成了尼采的基本生存经验。在本文中,我们将以尼采哲学的主导思想——轮回学说——为主线,来再现尼采哲学中的希腊文化底蕴。尼采的哲学表达的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大量地使用隐喻。(参PnR.Hollinrake:Nietzsche,Wagner,andthePhilosophyofPessimism,pp40-41、114,GeorgeAlien&UnwinLtd,1982)在这些隐喻中有众所周知的“酒神”、“日神”、“日午”、“孩子”等等,也有许多不引人注目但实际上非常…  相似文献   

2.
陆月宏 《学海》2007,(6):55-57
本文首先阐述何谓永恒轮回,接着阐述了两种永恒轮回,认为永恒轮回与超人之间的紧张关系事实上表现了两种永恒轮回之间的紧张.本文对《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永恒轮回与超人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入的探讨,认为正是这种关系的既紧张又密切使得尼采晚期的哲学呈现出深邃而迷幻的矛盾色彩.  相似文献   

3.
早在奥斯维辛之前,尼采就见证了基督教和近代神义论的失败,因为虚无主义是它们的必然后果。上帝死了,但是神义论问题,即受难生命的救赎称义问题却还在,还必须予以回应。尼采永恒轮回思想包含对神义论的价值重估,是对受难生命救赎称义问题的一种后基督教思考。作为最高肯定公式,永恒轮回思想洗除人之罪责,为一切生命辩护;它通过意愿生命永恒复回而救赎生命,受难生命因绝对肯定它自身而称义。  相似文献   

4.
轮回     
人们都知道能量是守恒的。它不产生,也不会消灭,而只会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我们一个人的灵魂就是最纯的能量,这能量即是你目前的生命中的灵魂,它一定有个来处。灵魂是从哪里来的呢?身体死后,灵魂又去哪里呢?灵魂是不可能消失的,那会违背宇宙的定理,它只是转换形态而已。因此生与死对灵魂来说是不存在的。死亡与出生那只是身体上的事。灵魂将经历不同的身体与世界,那些经历有时会不断地反复,因此名为轮回。  相似文献   

5.
对尼采道德观的辩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采在权力意志的基础上建立了他的道德观。尼采道德观是反传统的:既反古希腊道德,也反基督教道德。尼采崇尚主人道德。主人道德强调自然、强调本能、强调生命。主人道德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的积极的一面至少包括:一是冲破了基督教的禁欲主义,并论证了本能的合法性。二是对基督教的道德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并揭露了这种道德存在着的真正问题。三是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人"的道德,而这种道德在一定范围内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尼采对弗洛伊德观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采对弗洛伊德观念的影响[巴西]A,H,ChapmanandMirianChapman一Santana从19世纪后25年至本世纪的最初20年里,德国语言学家、批评家和哲学家弗雷德里奇·尼采是欧洲最为人所议论的焦点,他对知识界多方面的影响巨大。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7.
轮回     
赵文竹 《佛教文化》2011,(4):F0003-F0003
不见少壮不见老, 生死如同换棉袄, 爷爷前年撒手去, 孙孙今年满街跑。 轮回就这么有意思,轮回就这么没意思。若见性彻悟实相,轮回是神通;若迷头认影不明就里,轮回便是沉沦,可怕的很。  相似文献   

8.
领悟     
娈是个易伤感的女孩。 她有双水样的眼,一边说话一边看你时,让你不知不觉产生怜爱之情,对她来说,这种情无疑增加了她的心理负担,于是,她更加忧郁和暗伤,久而久之,形成一种病,整天郁郁不乐。幸亏我们都是些搞文学的朋友,对多愁善感尚能容纳。但时间一长,我们也无法沟通娈的心情,大家总不能在悲伤的环境里相处吧。我们劝过她,实在不行找个心理医生看看,是不是患了什么症?她却说,看也没用的,我这是天  相似文献   

9.
尼采的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里德里希·尼采是当今西方非马克思主义世界中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他的影响范围冲破了那种通常把知识分子和政治活动家分开的、理论与实践的传统界限。而且 ,他的学说已经在公众中广为传播 ,即使在那些从未听说过他的名字或从未读过他的著作的人中也是如此 ,从表面上看 ,这似乎与尼采本人的不为群氓写作的主张相矛盾。值得注意的是 ,尼采是一位自诩的颓废者、虚无主义者、无神论者、反基督教者、经院哲学的反对者 ,社会主义、平均主义和“人民”的严厉批评者。他拥护贵族的政治观念 ,坚决主张将人类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他甚至劝说男人到女人…  相似文献   

10.
11.
叶的轮回     
世间万物皆有灵性,想那风中摇曳的翩翩树叶,也是片片轻盈而执著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张文涛 《现代哲学》2006,(3):122-128
尼采的很多言词都容易被误解,尤其他笔下的创造、自由、上帝死了这些启蒙话语;其实,这些话语在尼采的思想整体中有特殊含义。尼采对这些话语的使用,是一种挪用;通过将其作为自己的修辞面具,尼采一方面隐微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同时也表达了对现代启蒙知识人的特定态度。  相似文献   

13.
爱情轮回     
  相似文献   

14.
论轮回     
哲学家总是热中于研究死亡概念。叔本华对这一概念颇有领悟,并将之上升到文学和科学的层次: “死亡是真正给人以灵感之神和哲学的主宰。这就是苏格拉底把哲学定义为死亡的忧虑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5.
论轮回     
死亡与我们毫不相干。——伊壁鸠鲁:《致美诺益凯的信》至于你生命,我想你是许多死亡的遗物,(无疑我自己以前已经死过了一万次。) 啊,天上的星星哟!我听见你在那里低语,啊,太阳哟,——啊,墓边的青草哟——啊,永恒的转变和前进哟……——W·惠特曼:《自己之歌》哲学家总是热中于研究死亡概念。叔本华对这一概念颇有领悟,并将之上升到文学和科学的层次:  相似文献   

16.
尼采反科学吗?尼采那里有一门科学吗?若有,是何种科学?这是在尼采研究领域颇多争议的问题。本文试图清理尼采的科学批判,特别是前期尼采对以苏格拉底主义为标识的科学乐观主义(理论文化)传统的揭示,中期尼采主要在《快乐的科学》中形成的科学新理解,以及后期尼采对于"作为谎言的科学"的批判。本文认为,无论在哪个时期,尼采的科学批判始终致力于揭示欧洲科学或欧洲知识理想的柏拉图主义哲学基础。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朗佩特对"尼采语文学"的重构,指出尼采中期和晚期哲学的现象学倾向,认为尼采在哲学批判、意识分析、个体言说等方面的思想努力,足以构成一种"尼采现象学"。  相似文献   

17.
正根 《佛教文化》2010,(3):121-122
<正> "华藏一俗轩茶道"初级班的课程已经接近尾声,我作为首期班的同学之一,有颇多感悟。两个月来,在老师的教导和指点下,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茶、茶文化的知识,更主要的是对于茶道本身、茶道修行的次第和方法以及与佛法修行的关系有一些初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有感于人生的艰辛和世事的纷扰,能够冷静从容的面对这一切,在于对生命和人生的领悟。记得作家张贤亮做客“艺术人生”时,有一个观众提了一个非常直接的问题:张老师,你好,我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的,在我读大学的时候,看过你很多的小说,它陪伴着我成长,比如《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灵与肉》等,你的反思文学对我国新时期文学产生了不可抹灭的影响,但是,毕业以后我没有看到你更多更好的作品,你却成了华夏西部影视城公司的董事长,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的读者想知道,尼采哲学是非政治的、不关心政治的抑或是反政治的。也就是说,它是否能被民主所吸收,或者是否是反现代的、精英主义的和保守的。意大利哲学家R.埃斯波西托认为,应当将尼采哲学解读为塑造并提供了一种生命政治学的典范。本文讨论了对这一生命政治学的四种解读:作为免疫范式之一部分的生命政治学,作为死亡政治的生命政治学,作为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生命政治学,以及作为肯定性生命政治学的生命政治学。  相似文献   

20.
引言尼采并没有提出过一种系统的、自身无矛盾的认识论,这似乎与他在哲学上的认识有明显矛盾。尽管如此,他的认识论的某些基本观点还是抓得住的。尼采认识论的矛盾最终可归纳为一个核心矛盾,对此可作提纲挚领式的如下描述: 1.认识世界的“客观实在”或“本来实在”是不可能的,因为生命本身不消失,寓于有机体内的视界主义(Perspektivismus)就不可能被超越。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