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千世界     
《佛教文化》2013,(5):10-17
8月31日,九华山地藏菩萨圣像开光庆典在安徽省九华山大愿文化园举行。来自海内外的99位高僧大德共同为九华山地藏菩萨圣像开光,近万人共同见证开光庆典活动。  相似文献   

2.
明朗的人生     
可能因为。C境的缘故,最近时常想起九华山,想起地藏菩萨。几年前和好友逸一起游九华山时,我还是一个一无挂碍的学生。那时候,哪一方天都是蓝的,地藏菩萨对我来说只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并没有更多的感悟。但我喜欢九华山脉脆而明朗的美,虽然膨路与明朗是矛盾的。那时正是初夏时节,北京的天气已经很热,我们想象着九华山会更热,所以只穿了夏装。也许是因为地势高,也许是因为阴雨,九华山出乎意料的冷,阵阵寒意袭来,我们仿佛变成了弱不禁风的林妹妹,但心中却无寒意。一路上,不时会有游客,或是当地人关切地说:“你们穿得太少了,…  相似文献   

3.
九华山·缘     
左边的图片是云南楚雄的读者张方玉先生朝礼九华山时拍下来的。将山景照片转九十度,就成了菩萨像,这位老人来信说: 2001年10月27日游九华山(安徽)站立十王峰巅,云雾缭  相似文献   

4.
刘晗 《中国宗教》2023,(2):52-53
<正>东晋隆安五年(401),天竺僧杯渡至九华山化城峰(今九华街)始建茅庵,佛教开始传入九华山,至明清时已寺院林立,香火之盛,甲于天下,被誉为“东南第一山”。近千年间,九华山高僧辈出,涌现出诸多爱国爱教、德才兼备、慈悲济世的大德典范,推动九华山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地藏菩萨道场。  相似文献   

5.
九华山位于皖南,北俯长江,南望黄山,东临太平湖,以其著名的地藏菩萨道场,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4月23日至25日,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沫,国家民委办公厅主任王福临、副主任赵学义、中央统战部二局副局长蒋坚水及国家宗教局的同志,在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秦德文,省宗教局局长白泰平等陪同下来到九华山进行调研。风尘仆仆的李德洙同志,在去九华山的车上就认真听取当地同志们的汇报,仔细询问有关民族宗教的情况。当天晚上,他又不顾旅途劳累,在安徽省佛教协会、九华山佛教协会…  相似文献   

6.
冰天雪地,大雪封山,山道上只有他一个人在艰难地行走。天寒地冻的时节来到九华山,他不是来朝圣的,彼时他也不信佛,他是来寻找母亲的。深一脚、浅一脚,他在九华山的山道和寺院间留下一串串脚印。  相似文献   

7.
付思朝 《中国宗教》2022,(10):50-51
近年来,安徽九华山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自身资源优势,落实宗教事务管理的各项措施,在探索宗教中国化中取得显著成效,展现出新时代的新面貌。本刊特此刊发相关文章,介绍九华山探索宗教中国化的优秀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明远 《法音》2001,(10):36-36
本刊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安徽省佛教协会会长、九华山佛教协会会长、九华山祗园寺方丈、九华山佛学院院长仁德法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1年8月23日8时22分在九华山圆寂,终年76岁,戒腊56夏。仁德法师俗名李德海,1926年6月23日出生于江苏省泰州市白马乡。11岁于太尉庵礼松琴法师剃度出家。1948年在南京古林寺受具足戒,后在江苏观音寺、伴孤庵、寿宁寺、高旻寺,陕西终南山茅蓬,江西云居山真如寺等地参学,曾随来果、虚云两位老和尚习禅。1957年冬驻锡九华后山华严禅寺,过着…  相似文献   

9.
《法音》1992,(4)
九华山在安徽省青阳县西南四十里,发源于黄山西脉,蜿蜒入青阳南境,绵延一百八十里。主峰海拔一千三百多米,环回九十九峰,俯视如儿孙绕膝。九华峭拔凌空,与天争胜,重岩叠嶂,各赋奇形,其天台晓日、桃岩瀑布、舒潭印月、九子泉声、莲峰云海、五溪山色、平岗积雪、东岩晏坐、天柱仙踪、化城晚钟,构成九华十景。九华山原名九子山。唐李白以山有九峰如莲花,因赋诗说:“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从此,九子山即改名九华山。唐刘禹锡游九华山,感慨万千。他说:他曾爱陕西华山,以为此  相似文献   

10.
甘露寺记     
甘露寺是进入九华山境内的第一座大寺,也是旧时被称作九华“四大丛林”之一的一座大寺。坐车进山的人,一般都是匆匆而过,车既不停,人也就不识此寺的妙处。甘露寺的清幽,也就在此处了。据清人《九华山志》解,甘露寺建于清康熙六年,当时是因玉琳国师朝礼九华,途经此地,因爱其山水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佛教协会为残疾人福利事业募集书画活动已于八月底圆满结束,佛教《书画功德集》即将出版。这次征集活动自始至终都是在赵朴初会长的关心支持下进行的。佛协名誉会长班禅大师亲笔用藏文书写了经文。许多著名书画家捐赠了书画作品。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捐赠了四幅精美的书法作品;潘絜兹先生在暑天花了一周时间精心绘画了一幅《观世音菩萨像》;安徽美协主席赖少其先生登九华山写生、伏在地上画了一丈六尺长的巨幅山水画《九华山》;嘉州书画院共赠  相似文献   

12.
30多年来,慧庆法师始终以自己的行持——慈悲济世、严持净戒——践行师父的嘱托。从百岁宫殿堂的新修、扩建,到寺院僧众的道风建设、面向社会的公益慈善,一步一步,不断探索前行。一坐落在安徽九华山插霄峰摩天岭上一的百岁宫,是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91,(7)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两句诗,取自晚唐诗人杜牧《江南春时绝句》,是诗人对宋、齐、梁、陈民间崇礼佛教,大兴佛寺的写照,也是诗人对当江南寺院建筑的讴歌。而皖南九华山的佛教先于此,早在东晋隆安五年(401)就有了佛事活动,虔诚的佛教徒就在山中烧香拜佛了。佛教的兴起,山河的秀色,使九华山闻名于古今中外。它具有匡庐的奇秀,峨嵋的清凉,黄山的风韵。极目远眺山中84座寺庙,  相似文献   

14.
感悟九华     
素喜寻山访水的我 ,每入名刹 ,见佛就拜 ,有人笑我 ,其实我也自笑 ,因为拜了半天 ,并不知拜得是谁 ,为何而拜?直到有一天 ,我上了九华山 ,才从懵里懵懂中有了些许感悟。九华山寺庙众多 ,我一路顶礼膜拜。到了神光岭下 ,抬头望见一寺院奇伟高大 ,气概轩宇 ,上书“肉身殿”三字 ,甚感奇怪。我沿着陡峭八十一阶石阶走进宝殿 ,殿内有一七层八方木塔 ,塔前置一通金坐像。我问当值和尚那是谁 ,他告诉我那就是地藏王菩萨。九华山的这位地藏王是新罗人 ,俗姓金 ,号乔觉 ,祝发出家后 ,航海来华 ,看中了这片风水宝地。唐贞元十年 ,金乔觉九十九岁圆寂…  相似文献   

15.
《法音》1989,(11)
8月21日,为加强四大名山的友好往来,互通信息、互相学习、交流经验,联络情谊,由九华山佛协和管理处发起并组织筹办的首届四大名山联谊会在九华山举行。这次会议,除普陀山因故未能参加外,其他三大名山主要职事及所在地佛协、管理局(处),市、县统战部、宗教局的领导共60余人,23个单位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三大名山的管理局(处)和佛教协会领导分别介绍了各自在加强寺院管理方面的经验和体会。会议经过认真讨论,修改并通过了四大名  相似文献   

16.
10世纪以降,随着佛教世俗化的日渐深入,佛教在中国各地的传播亦尤为注意与各地的社会实际相结合,由此中国佛教发展过程中的“地域化”日渐深入。明中期以后,随着九华山佛教影响力的日益提升,各地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小九华”,多与九华山佛教有关,其多位于今江淮分水岭以南的皖南、苏南及浙江等地。各地信众以大、小九华为坐标,通过当时较为成熟的交通网络进行联接,由此形成不同层级的九华佛教文化体系。这一佛教文化体系以九华山佛教地藏信仰为主要特征,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域化”倾向,是10世纪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中国东南地区佛教发展“地域化”不断强化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7.
九华山道儒文化及其与佛教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九华山的道、儒文化及与该山佛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九华山是一座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的文化宝库。由于它是佛教名山,就其所蕴藏的佛教文化而言,当是一项有待于开发的巨大工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期间,池州市与九华山党政领导曾会同佛协部门举办过“金地藏国际学术研讨会”和“金乔觉生平论证会”,个人私见:这就是启动此项工程的开端与起步,而且,通过挖掘整理有关金地藏史料,也初步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19.
速读     
##正##※3月2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一行到安徽省九华山考察。4月6日,杜青林一行考察了陕西扶风法门寺。  相似文献   

20.
西木 《佛教文化》1994,(3):29-30
1994年3月15日,记者通过有关新闻媒介得知青阳县境内,九华山脚下的六泉口即将兴建一座大型园林建筑的消息后,专程赶往青阳县采访了该县副县长,“九华山佛国圣地陵园”项目协调小组副组长汪庆康先生。 汪先生是“文革”前某工大毕业生,他不仅是一位行政领导人,而且车也开得极好。汪副县长亲自驾车来到记者下榻的“西峰山庄”,记者就“九华山佛国陵园”项目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