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6月24日,土耳其宗教事务局局长居尔迈茨在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所接受了《中国宗教》杂志社、《中国穆斯林》杂志社专访,就土耳其宗教情况、土中两国宗教文化交流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2.
2011年6月24日,土耳其宗教事务局局长居尔迈茨在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所接受了《中国宗教》杂志社、《中国穆斯林》杂志社专访,就土耳其宗教情况、土中两国宗教文化交流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3.
2011年6月24日,土耳其宗教事务局局长居尔迈茨在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所接受了《中国宗教》杂志社、《中国穆斯林》杂志社专访,就土耳其宗教情况、土中两国宗教文化交流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记者(以下简称记):请您介绍一下土耳其的宗教情况及土耳其宗教事务局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4.
新教来华传教士很早就注意到中国存在着一个庞大而又独特的穆斯林群体,并对其历史与现状做了诸多调查研究.本文从宗教相遇与对话的视角出发,把晚清时期传教士对中国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的认识与互动做了史实上的梳理与分析.这一时期是传教士向中国穆斯林开展传教运动的准备期.传教士、穆斯林在相互认识方面尽管都有基于自身立场的偏见或误解,在交往对话中有时也是针锋相对的辩论,但这一切都是在平等与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展开的,并没有升级为严重的宗教冲突事件.  相似文献   

5.
赵灿《经学系传谱》一书中曾五次提到康熙年间来华的一位域外学者,称其为"逸蛮阿訇",此人在华的主要活动是传授伊斯兰教法,厘正教款。一直以来,对其身份、国籍、来华年代鲜有研究。本文根据文献资料、碑文,结合已有的零星研究,初步认定,此人名叫尤素福.本.格哈塔尼,也门人,哈乃斐教法学派的重要学者,曾对中国穆斯林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6.
经籍、经师和经堂是经学教育中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中经籍、经师是经学教育的主体,在整个经学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历代经师在授徒教学时,吸纳或借鉴域外(更多是波斯的或中亚的)来华传教师及其携带经籍的苏菲思想,这从客观上奠定了苏菲思想对经学教育影响的基础。从赵灿所撰《经学系传谱》来看,各地经学学者对苏菲思想的承传使之遍及大江南北,这种全局性的、长期的影响贯穿了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教育的始终。当然,影响经学的苏菲思想既有遵法性的也有非遵法性的,但总体看来遵法性的苏菲思想占去了经学教育的主流。值得一提的是,就经学经师与域外来华传教师之间对有关经籍疑难问题切磋讨论的娴熟和广深程度而言,足见历代经学大师学问的渊博和功力的深厚。所有这些对我们今天重新认识经学思想无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帕林达 《中国穆斯林》2012,(2):18-21,32
明清以来,穆斯林学者卓有成效的汉文译著活动,成就了中国伊斯兰教思想和实践。在这一活动中,苏非主义也起了相当的作用,苏非来华传教、苏非作品传入中国并在经堂教育中作为课本使用,都对明清穆斯林学者的译著活动产生了一定影响,使他们的译著作品带有苏非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经堂教育的开创者胡登洲在明代伊斯兰教衰微,中国本土伊斯兰教经师十分稀少和伊斯兰典籍极度缺乏的社会大背景下,以追随域外来华经师游学为获得伊斯兰教学问的主要  相似文献   

9.
在明清时期的伊斯兰教中国本土化进程中,金陵学派与云南学派在"以儒诠经"的学术活动中担负了主要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留下的"汉克塔卜"论著,是今天中国穆斯林社会应当继续弘扬的重要思想遗产。两大学派的经师在学术思想、学术理论等方面相互阐扬,相互继承,各具特色,相得益彰,共同奠定了中国特色的伊斯兰理论体系。本文拟从两派经师的交往和经书刻印流通的角度,对此进行展示。  相似文献   

10.
1961年,当联邦德国与土耳其签定雇佣劳工协议时,在欧盟范围内的所有国家里只有希腊约有13万土耳其籍穆斯林。在此之后,联邦德国与前南斯拉夫、马格里布国家签定了劳工协议,导致移民大量增加,从而使生活在欧盟各国的穆斯林人数由376万增加到1300万,相当于欧盟各国人口的4%。值得一提的是,欧盟范围内的大部分穆斯林生活在法国,他们的人数大约为500万,大都来自马格里布国家(包括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亚、阿尔及利亚、苏丹、毛里塔尼亚),他们有着独特的伊斯兰特性。穆斯林人数居第二位的是德国,大约有320万人…  相似文献   

11.
在明清时期的伊斯兰教中国本土化进程中,金陵学派与云南学派在"以儒诠经"的学术活动中担负了主要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留下的"汉克塔卜"论著,是今天中国穆斯林社会应当继续弘扬的重要思想遗产。两大学派的经师在学术思想、学术理论等方面相互阐扬,相互继承,各具特色,相得益彰,共同奠定了中国特色的伊斯兰理论体系。本文拟从两派经师的交往和经书刻印流通的角度,对此进行展示。  相似文献   

12.
郭大松教授译编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和桥梁--近代山东早期来华基督新教传教士及其差会工作>(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7月版)为学界研究近代早期来华传教士、近代早期西方宗教文化及其在华传播搭建了重要平台,是近年米中外宗教文化交流史料建设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正>一、回族穆斯林起经名的宗教渊源回族穆斯林的经名也称教名,指用圣贤、圣妻、具有吉祥寓意的阿拉伯语词汇起的名字。在回族穆斯林中把为孩子取经名叫"起经名""安经名"。起名字在伊斯兰教是非常严肃的事情。据《艾卜·达伍德圣训》记述,穆圣曾说:"复活日,将以你们的名字和你们祖辈的名字被称呼。你们使自己的名字优美些吧!真主最喜欢的名字有:阿卜杜拉、阿卜杜·拉赫曼,等。"(穆斯林辑录)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中国穆斯林延续了这一传统和习惯。早期随着阿拉伯及其他地区穆斯林来华定居,他们之间的称呼  相似文献   

14.
历史的脚步迈进了21世纪,伊斯兰文化在中国大地上也传播发展了1350年,对中国穆斯林的历史文化、经济生活、伦理道德、生活方式等产生了深远影响。长期以来,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流融合,既保持了原有的特点,又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具有了显著的中国特点和民族色彩,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中国穆斯林,特别是回族等内地穆斯林的历史,以经济活动为先导的中国穆斯林先民,从踏上中国这片土地开始,就把自己的命运同经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伊斯兰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穆…  相似文献   

15.
地处兰州西郊八宝川的窑街,是一座以出产煤炭、陶瓷闻名遐迩的历史古镇。近年来,伴随着改革和文化教育的碰撞而诞生的窑街穆斯林文化交流中心,宛如夜空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新星,令人注目。1993年初,马宏奇、叶军等几位有志于振兴穆斯林文化教育事业的热血青年,四处奔走,呼唤求援,在老知识分子白彰和马品博阿訇的大力支持下,借来民房2间,筹集图书2000余册(现有5500余册),率先办起了穆斯林图书室——这就是窑街穆斯林文化交流中心的前身。图书室开放后,吸引着很多求知若渴的青少年。经常组织一些读书的知识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穆斯林》2012,(6):53-53
【本刊讯】应中国伊协邀请,以罗马尼亚穆斯林协会会长穆拉特·优素福大阿匐为团长的罗马尼亚穆斯林代表团一行5人,于2012年10月12日至19日来华进行友好访问。  相似文献   

17.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端、多瑙河南部,面积50.5万平方公里。包括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希腊、前南斯拉夫、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罗马尼亚和欧陆土耳其。自公元14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征战巴尔干半岛以来,伊斯兰教便开始在这块广大土地上迅速传播。随着时间的推移,巴尔干半岛的穆斯林人数不断增长。到公元20世纪70年代初,该地区的穆斯林人口已达700万人。毫无疑问,穆斯林已经成为巴尔干半岛的一个重要宗教群体。历史上的巴尔干公元2世纪末,生活在巴尔干半岛上的主要有三个部族:南部的希腊人、北部的伊利里…  相似文献   

18.
土耳其的民主化进程伴随着伊斯兰复兴,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学界更多关注的是政治伊斯兰复兴,即伊斯兰政党通过民主选举上台执政的行为,实际上,现代土耳其著名的伊斯兰思想家赛义德·努尔西的以《光的书信》为代表的宗教思想为土耳其民众伊斯兰复兴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他的伊斯兰教与现代化相融合的观点对土耳其穆斯林的政治、经济、文化现代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繁华的北京王府井商业区,一座别开生面、规模宏大的建筑,以其独特的风姿引起国内外宾客的普遍兴趣。这便是新落成的北京穆斯林大厦。当今北京的穆斯林已有二十万。改革开放以来,前来北京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各国穆斯林日益增多。在这种形势下,北京穆斯林为了尽自己的东道情谊,便提出了筹建穆斯林大  相似文献   

20.
<正>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后,与中国社会相适应,与中华文化相融合,经历了漫长的中国化进程。明末清初的伊儒会通,江南、云南等地受儒家文化熏陶较深的穆斯林学者留下了一批汉文伊斯兰教经典,伊斯兰教宗教思想中国化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而在西北地区,一些学者、经师将这些中国化的伊斯兰教宗教思想纳入实践,并在后世部分穆斯林中形成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