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年年初,陈纳老师翻译的《宗教皈信》(Understanding Religious Conversion,1993)一书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了。该书是由美国宗教社会学家刘易斯·兰博教授撰写的经典著作之一,曾被翻译为西班牙文和日文。在其出版30年之后被译为中文出版,这种“跨越时空”学术研究成果的推出,要归因于兰博教授中国情结,更离不开陈纳教授的不懈努力。该书深入探讨了宗教皈信与情境、危机、遭遇、个体追寻和人际互动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关注了皈信者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旨在了解和解释人们为何选择宗教信仰以及皈信的过程和后果。作者通过大量的个案分析和调查研究,揭示了宗教皈信的多重动机、个人信仰转变的过程和影响。该书的学术贡献在于,作者指出了个体信仰转变的多重因素和复杂过程,同时也为理解宗教在个人和社会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宗教热”现象在大学校园中悄然兴起。本文采用个案访谈和参与观察的方法,从个体层面对大学生基督徒的信仰历程展开了研究。研究表明,大学生基督徒的信仰历程分为接触基督教、皈信基督教和信仰的稳定三个阶段。社会网络是大学生接触基督教的主要途径,大学生成长中的危机、个体需求在教会中得到的满足是推动大学生皈信基督教的重要力量,而认知上对基督教教义的反复论证与探索会暂时性地阻碍大学生皈信基督教,基督教教义和礼仪对于信徒心灵和人格的塑造使得他们进入到信仰的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3.
陈宁 《宗教学研究》2012,(3):220-224
国内基督徒皈信研究大体有两个取向:一是通过对小群体的调查来分析基督徒皈信的原因,二是从身份认同出发来理解基督徒皈信的过程与障碍。这两类研究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学术兴趣上,同时也蕴涵着对待基督教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要深入理解我国基督徒皈信问题,就要兼顾这两个研究传统。  相似文献   

4.
17世纪中期的尼康宗教改革导致俄国教会分裂成两大对立阵营,一方为俄国政府全力支持的东正教会,另一方为旧礼仪派。1800年,部分旧教徒重新加入并服从东正教会领导,组建以弥合教会分裂为己任的皈一派。一方面,它协助东正教会劝导旧教徒加入皈一派或东正教会;另一方面,它代表旧教徒劝说俄国政府和东正教会停止对旧礼仪派的迫害。19世纪上半期,由于俄国政府对旧礼仪派的强制政策、东正教会对皈一派的制约和旧礼仪派对皈一派的误解,使得皈一派处于不利地位,给弥合教会分裂带来消极影响。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皈一派理论渐趋完善,以切实有效的行动大大促进教会分裂的弥合。受苏联压制宗教政策影响,当前皈一派教区规模、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全面萎缩,其弥合教会分裂的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关于宗教与经济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由来已久,宗教学科和宗教人士对宗教经济的研究,远早于经济学及其学者对宗教经济的研究。经济学学者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宗教领域内经济的研究,20世纪中期以来逐渐兴起,宗教经济学概念近年来频繁出现。但是,对于什么是宗教经济、宗教经济学、宗教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等基本问题,缺乏较好的界定和系统研究,宗教经济学理论体系远未形成。本文主要对宗教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即宗教经济实体进行实证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瑶族是一个起源于中国南方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跨境民族。因此,瑶族研究向来具有国际化特征,而对瑶族文化的主要承载形式——瑶族宗教的研究,则是整个瑶族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2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外很多学者积极利用文献考释、实地调研等方法对瑶族宗教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和研究。时至今日,已有了一批研究成果。为了更好地把握瑶族宗教研究的脉络,探寻关于瑶族宗教研究的新趋势,有必要对九十年来的瑶族宗教研究成果进行概述性地回顾,并对今后一段时间的瑶族宗教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西方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已经有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它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式都有了较大的改变,目前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本文从Web of Science的核心数据库中检索到关于宗教社会学的相关文献865条数据,使用CiteS pace软件,对引领宗教社会学研究走向的重要文献、有突出贡献的作者、重要机构和学术刊物、热点问题,以及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了知识图谱的建构和分析,发现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在近20年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而且它的核心领域之一,经典世俗化理论已经开始受到质疑和争论,大家开始尝试新的研究范式来对与日常生活更相关的宗教问题和现象进行研究,这也预示着国际上未来几年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涉及明朝宗教研究的论著逐渐增多,大有形成热点之势。俗话说,学如积薪,后来居上。南开大学何孝荣教授等著《明朝宗教》,南京出版社2013年出版,37.7万字。该书吸收和借鉴了各时期相关成果,是一部明朝宗教研究的集大成之作。通读全书,我感到它有四个极其鲜明的特色。其一、着重对明朝的宗教进行专门和全面的研究当代中国宗教的面貌形成于明代,对于明朝宗教的研究有助于对中国宗教基本状况的了解。所幸的是,近年涉及明朝宗教的论著越  相似文献   

9.
威廉·冯特于1879年创立现代心理学,一百多年来,在心理学的发展中也包含了宗教心理学的发展。宗教心理学在心理学中占一定的地位。从心理学的观点看宗教的演变也是可以解释的。如宗教行为如何产生的。实验心理学从个人生活方面对个人信仰、目标、价值等进行研究、描绘和解释。宗教心理学也对群体、民族进行研究。冯特的《民俗心理学》(Folk psychuology)是他的一个重大研究领域。他认为,宗教是重要的。他相信宗教是社会的中心轴。  相似文献   

10.
从1980年代以来,中国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就已经从欧美宗教社会学的译介开始了。30年以来,中国宗教社会学的研究,无论是对欧美经典的翻译,还是对中国本土宗教的社会学研究,都已经形成了一道可观的学术风景线,成为当代中国宗教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构成。本文对30年宗教社会学在中国的引进和发展,有一大致的综述,希望能够从中总结出中国宗教学、宗教社会学研究的某些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1.
开创的三十年赵匡为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创办的三十年,也是我国在解放后对宗教学开始进行研究的三十年。1964年,在毛泽东主席关于要进行宗教学研究谈话的推动下,创办了社科院(当时称学部)世界宗教研究所,从此开始了中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的宗教...  相似文献   

12.
近日,由中央统战部宗教研究中心主办的2019年宗教工作专家座谈会暨宗教形势研讨会在京召开,会上除了举行"宗教工作专家座谈会"外,还分别举行了"国内宗教形势研讨""国际宗教形势研讨",与会专家学者对2019年国内和国际宗教形势进行回顾,并对2020年国内和国际宗教形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关于宗教构成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意在说明对宗教构成(即架构、结构)进行系统研究是深化宗教研究的一个途径。认为以构成为研究对象,较易从整体上把握各个宗教,进行比较宗教研究和对宗教未来趋向进行预测。在此认识基础上,作者选择宗教构成的一般特征和宗教构成的操作研究这两个基础问题作了一些探索,并希望得到所内外同仁的批评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风险研究的实际应用主要是在风险评估方面。本文通过对宗教和风险相关性的研究,对宗教风险的评估指标量进行初步的探索和研究。将宗教风险的评估维度(指标量)细化为9个方面,即宗教法治程度、民族宗教关系、宗教信仰人数及比例、政教关系情况、宗教突发事件、宗教教派矛盾、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袭击事件、跨国宗教问题、宗教风俗禁忌。并在此基础上,对于这9个指标量进行了分值的初步量化,以期为今后的宗教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提供相应的参照。  相似文献   

15.
梳理毛泽东关于宗教研究的论述,可以发现他1963年12月30日重要批示中的"批判神学",应该着重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科学对待宗教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对融于历史文化中的宗教内容进行批判性继承。二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开展宗教研究。这两方面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关系到为什么要研究宗教、怎样研究宗教这个基本问题。也只有从这个大背景下考察,而不是孤立地解读,才能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批判神学"的内涵和要求。毛泽东"出入佛道"对宗教哲学的批判性继承,及其对农村宗教问题的调查研究,彰显了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掌握和运用,为我们批判神学和研究宗教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2月18日,新一届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邀请我国宗教研究领域知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卓新平研究员和中央民族大学牟钟鉴教授,就"当代世界宗教和加强我国宗教工作"问题进行了讲解,并谈了对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本期,我们约请到两位专家学者,谈了各自的感受与体会。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与无神论》2021,(2):23-29
普列汉诺夫因时代和俄国革命的需要对宗教问题进行了研究,虽然著述不丰,但见解独到和深刻。尤其他是对宗教概念的探讨、对宗教起源和宗教本质的剖析、对科学社会主义与宗教关系的深刻认识、对造神派和寻神派观点的揭露与批判,深入细致,见微知著,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深入挖掘、认真梳理并比较分析其研究成果,对于我们拓宽宗教研究视域,正确处理当代中国宗教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0月,大卫·福特教授应中央民族大学比较经学与宗教间对话创新引智基地的邀请来中国进行学术访问。访问期间,他与中国宗教事务主管部门领导、中国宗教学研究专家等多方接触,还通过讲座、访谈等形式多视角了解中国宗教研究状况,对当前的中国宗教研究,特别是中国宗教学界基于"比较经学",推动宗教和谐的努力予以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9.
毛燕 《宗教学研究》2012,(3):242-24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彝族文化研究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彝族文化研究各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其中彝族宗教研究尤为引人注目。本文从彝族宗教崇拜观念、彝族宗教仪式、彝族宗教与艺术、彝族宗教与文学、彝族宗教与其他宗教对比、彝族宗教与生态保护、彝族宗教中毕摩与苏尼的研究等方面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彝族宗教研究进行了梳理,为学者们今后更好地开展彝族宗教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论点摘编     
关于宗教存在长期性的再思考 王作安在《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第3期撰写文章,对“社会主义的宗教论”中的重要理论和认识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文章认为,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远未达到足以消灭宗教根源的程度,因而宗教将长期存在。 文章围绕上述内容提出并解答了三个问题:一、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宗教是不是就从此走上了穷途末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宗教问题,始终是与对剥削制度的批判相联系的,这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和革命任务所决定的。实际上,宗教并没有随着剥削制度的消灭而走向衰亡。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