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享现实是个体在感觉、信念和评价等内部心理状态上与他人针对某些事物所形成的共通体验。沟通在共享现实的产生、发展和功能体现中发挥重要作用。这种作用通过沟通主体、沟通对象和信息刺激的特征变化来影响共享现实。以人际-群际行为连续体为基础,共享现实的功能在人际、群内和群际三个沟通层次的不同领域中得到充分发挥,如亲密关系、文化和刻板印象。未来应拓展和健全共享现实的研究方法和作用机制,加强共享现实与相关领域的有机结合,积极借助共享现实来解释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2.
<正>"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追求共同发展的过程就叫共享。"共享历来是人们的共同期望,一直是人们的价值追求。然而,在当代社会里,一个不可否定的事实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贫富差距,而且,这种差距正在不断地扩大。这是否意味着共享在当代社会里难以实现,只是一种社会理想和道德要求,甚至只是人们的"共想"?人们对于共享的共同期望和价值追求是否有可能实现?诸如此类问题的答案只能从现实社会生活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3.
作为理念的"共享发展"要成为可践行的现实化的行动法则,必须具体化为经济、政治、社会等不同领域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作为经济实体的企业在何种程度上、以何种方式契合于共享发展理念,如何把脉共享发展进程中企业的现实境遇,企业又该如何作为,是一系列需要进行前瞻性分析和研究的企业发展所必须直面的"共享问题"。只有在理性反思这些"共享问题"的基础上,建构与之相适应的共享伦理支持系统,企业才能成为自觉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践主体。  相似文献   

4.
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于现实问题研究的展开,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探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一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它体现了科研工作面向实际、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指导思想。大家感到,只有通过这种研究才能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内容、性质、特点及其解决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同时还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现将近一个时期以来的研究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义是评价和选择发展模式的伦理之维。强调发展模式的正义之维,要求发展必须以人的尊严和自由价值为根本,保障发展权利,促进公平发展和共享发展,提升人的生存质量和生命价值。在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现阶段正是我国发展模式调适的重要时期。应该以正义原则来反思并调适发展模式,抑制现实发展中的不公正不合理现象,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精神救助与物质救助一样.是社会性突发事件处置中一个当然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现实国情下,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性突发事件精神救助在其理论研究与实践过程中都会暂时存在较难逾越的屏障.面对社会接受和专业自身发展所表现出来的诸多限制,专业社会工作要成功地介入社会性突发事件精神救助,发挥其优势作用,政府重视是前提,社会工作服务的本土化是根本,专业队伍建设是关键,积极行动是途径.  相似文献   

7.
精神救助与物质救助一样,是社会性突发事件处置中一个当然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现实国情下,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性突发事件精神救助在其理论研究与实践过程中都会暂时存在较难逾越的屏障。面对社会接受和专业自身发展所表现出来的诸多限制,专业社会工作要成功地介入社会性突发事件精神救助,发挥其优势作用,政府重视是前提,社会工作服务的本土化是根本,专业队伍建设是关键,积极行动是途径。  相似文献   

8.
健康公平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然而由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因素又造成了健康的极大不公平.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要,实现健康公平,揭示了健康公平的内涵,以及现实中健康不公平的表现形式;同时,提出健康公平的现实选择应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解决目前健康不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9.
关于健康公平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公平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然而由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因素又造成了健康的极大不公平。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要,实现健康公平,揭示了健康公平的内涵,以及现实中健康不公平的表现形式;同时,提出健康公平的现实选择应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解决目前健康不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0.
财富共享可从财富的共同享有享用和公平享有享用两方面去理解。共同享有 享用,是指由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社会财富应为大家共享,而不能仅为少数人享有享用 。在现代个体化发展不断凸显、人们的权利—责任意识不断清晰的社会背景下,财富共享必 具体化为财富分享,即按照社会正义原则来分配财富。分配正义是财富共享的正义基础和基 本原则,这一基本原则包括差异性正义原则和同一性正义原则。差异性正义原则是按照被认 可的“差别”进行分配之原则,同一性正义原则是按照被认可的“同一”进行分配之原则。 财富共享是两种分配正义原则的协同统一,现实地表现为一次分配与二次分配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张效法 《天风》2008,(8):38-39
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于是,政府审时度势地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的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事实上这是国情所需,也是发展所需.那么,基督徒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有哪些贡献可作呢?  相似文献   

12.
共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资本走向共享是资本发展的历史性抉择。资本走向共享须实现资本属性的良性发展,即实现资本发展与资本向善,而这要靠正确的、积极的思想文化与精神动力来引导、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消极思想对资本走向共享形成了阻碍。"资本精神"特指资本形成、发展的各种行为动机和这些动机背后的道德精神,它突破了我国传统文化在这方面的局限性,超越了早期资本野蛮发展的理念模式和资本自身的封闭性,重塑了资本的文明性格和内部主体的多元性,并将其理论价值归宿引向了"共享"这一终极目标,更好地契合了资本发展与资本向善的需要,对引导我国资本走向共享具有内在的价值指引。  相似文献   

13.
历史和文化传统影响普遍的社会价值观和卫生保健资源分配.东亚各国儒家思想根深蒂固,新加坡也不例外.新加坡采用注重实效,结合儒家思想,中西交汇,发展出一种独特的成本共享模式.新加坡例子表明改革需要结合本国国情,儒家维度思考是对东亚各国卫生保健改革很有帮助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共享理论的当代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适合现时代需要的共享理论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立足于经济全球化、发展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坚持全面性与重点论相结合,历史、现实、未来相结合,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理论建构与实践促进相结合的原则,在价值观、制度安排、政策体系等层面全面构建共享理论体系,厘清共享的边界,并在推进共享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创新共享理论。  相似文献   

15.
转型社会国民心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国民心态”,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对现实社会存在的心理反映之总和。它由以下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国民性”,即一个国家成员长期形成的、符合该国国情的人格和行为方式的特征。显然,在“国民心态”中必然地“烙”上了一个国家成员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的“痕迹”;二是“国民性”与社会现实之间的互动而形成的社会心理。一个发展中的社会的“国民心态”必然反映了该社会发展中的特征。 改革开放使中国进入全方位、多层次发生剧变的转型社会。显然,中国的国民心态也发  相似文献   

16.
相比独自经历情绪事件,在群体中与他人共享情绪事件会放大个体的情绪体验,该效应被称之为群体共享情绪的放大效应。以往研究为群体共享情绪放大效应提供了部分间接的实验证据,但以往的理论,如群体共同关注理论和情绪传染理论,并不能对该效应做出很好的解释。基于社会评估理论和共享现实理论提出的评估–证实–放大模型可较好地解释群体共享情绪的放大效应。未来研究可在真实互动的群体情境中检验群体共享情绪放大效应及评估–证实–放大模型。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共享单车作为新时代共享经济下的产物,其发展步伐紧随时代变迁,既给大众的社会生活带来便捷,也面临诸多问题。文章关注的核心便是城市共享单车的停放设施布局问题。文章总结了我国城市共享单车停放设施布局现存的矛盾,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并建议从公共环境入手,创建和谐一体的共享单车停放设施布局,同时也提出,城市共享单车企业要承担起相应社会职责,辅助城市公共设施发展,创建城市文明形象,提升城市公共环境,实现我国城市共享单车设施布局的多元更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8.
易小明 《伦理学研究》2021,(2):F0003-F0003
社会分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关涉到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共享理念作为新发展理念之一。共享理念为社会分配理论注入了新的活水。本书通过梳理社会财富共享等基本理念,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思想资源,探索如何在社会分配问题上让共享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正>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和根本目的。"五大发展理念"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十三五"发展目标的核心价值,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享发展理念是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  相似文献   

20.
经济与道德的协调发展 ,对于我国社会发展来说 ,不仅在于它是我国社会发展历史经验的忠告 ;更在于它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内在根据、现实要求和基本规律 ;还必须选择现实的实现途径 ,一是作出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 ,二是作为有机统一的实践过程 ,三是变成每个社会成员的精神、心理和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