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企业社会责任(CSR)的期望及驱动企业活动的因素会随时间而变化。最初,CSR通常与慈善事业有关,须符合社会性的绩效标准,避免与公司生产、分销商品和服务的相关负外部性(negative externality),并受制于不同外部法规和社会规范。CSR和社会创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依赖关系。CSR的演变意味着资本主义的演变:从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模式到创造共享价值的创造性资本主义。本文将研究CSR和相关伦理问题的发展并得出如下结论:通过提高透明度,与其他非牟利机构建立创意伙伴关系以及审慎的政府法规和有效的社会影响评估(SIA),CSR能在社会价值创造和促进社会创新方面发挥更有效的作用,但它并不能替代政府满足所有社会需求,政府仍应持续为有需要人士提供终极的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2.
舍勒的羞感现象学是将羞感作为人的特性,从属于意识内在建构的先天形式,羞感的本质源于两种意识等级的对立,是通达"人本身"的开路者。羞感作为"爱的良知"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而在新现象学家施密茨看来,"羞感"是一种身体性情感,作为道德权威的自我审判。无论是舍勒还是施密茨的羞感现象学都建立在身心合一的基础上,但舍勒是从意向性角度分析羞感,施密茨是从情感空间角度分析羞感,而且施密茨的"羞感"超出了舍勒"羞耻的先天形式"的理解,而作为社会性与个体的身体性的统一。最重要的是施密茨将"羞感"置于道德规范情境中来理解。  相似文献   

3.
天人合一中的天是形而上的天道与形而下的大自然的统一,人是源于天与明于道的辩证,天人合一关键是以天道推究和规定人道,实现人道对于天道的诚与弘。面对人与自然之间的现实生态危机,生态伦理吸收借鉴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着力实现人类伦理文化模式的生态转型。从天人合一到生态伦理的返本开新,旨在革新人的生存之道,和解和谐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应对和研究经济伦理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促进我国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伦理研究中心创办了“经济伦理:焦点与思考”论坛,并于2007年8月24日上午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外事处、上海市总工会民主管理部、上海市伦理学会经济伦理专业委员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了首届论坛,主题为“商道与责任:中外企业是如何思考企业社会责任的”。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伦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陆晓禾研究员主持会议,并介绍了创办本次论坛的初衷;上海市伦理学会会长朱贻庭教授、上海市总工会民主管理部部长张立群先生出席了本次论坛并致辞;论坛还…  相似文献   

5.
6.
创新是设计本质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但设计创新不是简单的创造出新的事物,而是基于一定的目的和宗旨,真正地为设计主体服务的新的设计活动。再设计和改良设计所带来的设计中的重生美,同样是基于设计主体的需要、市场的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以及创新的设计手法。设计重生所引发的对设计本质的思考、对人性化的思考以及对社会发展的思考,都是设计创新所带来的正面意义,设计师也应该从设计本质出发,使设计从已知到未知,享受设计创新所带来的重生美。  相似文献   

7.
企业通常由经济功能与伦理功能相互依存、彼此关联构成,是一种伦理型经济单元和经济型伦理单元的复合。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企业的经济伦理体征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企业必须不断地再造适应其经济伦理体征的价值观才能完善其二元系统的合作体征,而合作体征的基础在于:运用忠诚理念,改善企业伦理认同;运用信任理念,融合企业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所取得的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找到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观,即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从而确立了科学发展观。“发展是硬道理”向我们表明,在发展过程中,“软道理”要服从“硬道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我们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把经济发展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同时在经济发展中兼顾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拟人化是将人类特征、动机、意向或心理状态赋予非人对象的心理过程或者个体差异。拟人化的产生受到激发主体知识、效能动机和社会动机的影响,现有研究包括对自然、超自然、动物、机器、品牌和产品等的拟人化。对自然的拟人化能够促进环境保护行为,对动物、机器、品牌和产品的拟人化则形式多样、后果复杂。未来研究的焦点可能在人-机器人交互以及拟人化与可爱的关系问题上。  相似文献   

11.
设计创新已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设计创新引导着生活,美化着生活,是消费者、企业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产品创新依赖于设计创新,设计创新是产品创新的根本保障。产品创新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局部创新,即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对其外观、功能、性能等方面进行适当地改变,从而适应相应的需求;二是整体创新,即创造出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全新产品,从而满足相应的需求。在产品的创新体现中,文化创新必须得以体现,这是体现批判性地继承,体现文化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2.
从“米规则”到“盐规则”──关于宗教伦理之重要性与统一性的思考何光沪在许多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传统中,有一条基本的道德原则。它有两种典型的表述方式,一是“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①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发起并协助准备了世界宗教议...  相似文献   

13.
“经济伦理”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中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解决好经济发展和伦理道德要求之间的关系?如何将经济利益的追求与经济制度的正当性、经济行为的道德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已经引起人...  相似文献   

14.
赵华 《哲学动态》2007,(12):69-70
2007年9月24~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南京大学、德国阿登纳基金会主办,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承办的“跨学科伦理:经济伦理、科学伦理、技术伦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古城南京召开。会上来自中国和德国的50余名专家学者就经济伦理、科学伦理  相似文献   

15.
研究道教需要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在研究道教问题时,不仅需要研究历史资料、学者论著以及各种道经和史志等文献资料,也需要关注各种宗教故事和民间传说,如道教的各类神仙传记。阅读和分析这类宗教故事,可能提供给我们认识道教的另外一种视野以及解决问题的新的途径。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道教神仙传记作品,来讨论早期道教伦理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常江 《道德与文明》2011,(4):155-158
2011年5月28-29日,由清华大学哲学系举办的"经济伦理与环境伦理高端学术对话"在清华紫光国际交流中心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高等院校和相关科研机构的近二十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道德资本问题、自然价值及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的经济伦理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以人为本”确立了经济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权;就是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由此而论,“以人为本”为我们确立了经济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包含着两个层次的问题:第一层次是真理问题,第二层次是价值问题(参见姜志保)。“以人为本”的第一层次问题(真理问题)即人是什么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理解的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宗教》2012,(10):82-83
九峰村位于四川省彭州市,"5·12"大地震中,这个距映秀镇约25公里的村庄灾情极为严重。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灾情和人员伤亡,村里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以谋生计。留守的妇女们守望着破碎的家园,对生活的前景感到非常迷茫。本着"雪中送炭、拾遗补缺、帮其所需、救其所急"的信念,成都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以下简称成都青年会)在彭州市九峰村开展了"四川活力娃娃"生产自救计划,提振了灾区民众的生活信心,推动了生产自救。成都青年会与香港基督教青年会免费为九峰村妇女们提供布料及工具,由她们一针一线缝制出一个个小布娃娃,取名为"四川活力娃娃"。活力  相似文献   

19.
此文从中西“中道”和“中庸”的翻译和理解入手,进而讨论和比较了中西“中道”和“适度”思想的一些相近内涵和意义层面,主张把主要是作为人间伦理的“适度”观念引用到生态伦理之中,以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丑书之争"从1980年代以来,一直是困扰书法领域的核心事件,但遗憾的是,迄今未有人对"丑书"及其相关问题做出系统的梳理与归纳,致使这一事件还在持续,从而模糊了中国书法的发展走向。若要澄清丑书及其相关问题,可以从丑书的概念内涵、创作实践、理论源流、价值意义等方面做全面阐发。丑书的存在有着久远的历史,当代丑书只不过是这个脉流的一个合理的延伸。丑书审美形态形成于元代晚期,是传统丑学在书法领域的实践。丑书是对中国书法传统的必要性补充,有其存在的合法性,其在笔法、结字、墨法、章法等方面的创新,为趋于僵化的书法传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但是,当代丑书创作中出现了种种错误的倾向,需要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给予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