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作为现代早期政治思想史的核心概念,"国家理性"与现代早期西方世界的理性化是联系在一起的,它意味着工具理性(国家理性是其重要表现)取代传统的"道德理性"居支配地位.在当代中国学术中,国家理性没有在中文语境下获得恰当的呈现.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与国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继荣 《学海》2015,(2):15-28
"治理"是近年来国际学术讨论的热点概念,中国新一届政府领导人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后,"国家治理"概念更成为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以"现代化研究"为背景,引用国家理论和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讨论"现代国家"的概念,试图说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含义,并从中国国家治理的现实问题出发,阐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任务。本文认为,"现代国家"包含两重含义:一是国际政治意义上实现领土和治权统一的国家;二是政治发展意义上确立法治和民主问责制度的国家。中国在第一种意义上很早就成为了"现代国家",但在第二种意义上,仍然面临艰巨任务。为了更好地完成第二种意义上的现代国家建设,贯彻国家治理的统一性和均等化原则,着力于国家基础制度建设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学海》2017,(4):195-203
近年来,"天下"的概念虽没有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问题,但不时被学术界所论及。将"天下"乃至"新天下主义"视为一种可能的中国式的"世界制度",难免会被认为是一种对中国文化过于自恋的文化保守主义。实际上,"天下"的内涵在秦统一之前和统一之后是有重大区别的。在秦统一之前,"天下"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建立在血缘之上的一种文化纽带关系,很少有政治的意蕴。即便是在秦统一以后,"天下"被赋予了政治的内涵,但也并非是一种超越国家利益之上的政治单位,而是"大一统"的"中国"体系的基本规训工具和权力合法性基础,是皇权与儒家思想体系结合起来的区别自我与"他者"的重要标尺。然而,"天下"的政治意蕴仍然体现在"国天下"中,而并非是一种世界意义的秩序。把"天下"作为一种"世界尺度"或者说"世界秩序",那不过是一种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富于"新"、"变"特质的开放性概念,"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是丰富甚至显得芜杂且又变动不居的.但是,对于一个特定的对象,譬如日本近现代绘画史,"现代化"绝对是生动具体而非抽象、空洞的.不仅如此,在亚洲乃至整个东方视阈内,日本的现代化无疑是一个典型的范本:一方面,作为"后发赶超型"的代表,日本不但在亚洲率先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近代化,而且也是当前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日本经验"值得世人学习;另一方面,大和民族血液中的"狼性"以及日本社会特殊的运行机理注定了该现代化的"东洋模式"决非完美,其偏失与教训恐怕也是需要引起反思和警醒的.  相似文献   

5.
《原道》2010,(0)
<正>"民族"在人类历史上存在了几千年,但至今学界对"民族"一词仍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就"中华"语境而言,从时间与属性来看,"汉族"、"华夏"、"炎黄子孙"、"少数民族"等称谓都非现代性的民族用语,唯一能进人世界语境的是"中华民族"一词。"中华民族",是近代以来在外来民族的压迫和现代国家独立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政治共同体意识。时下,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政治生活中,乃至学界  相似文献   

6.
34岁,他已经被贴上了各种荣耀的标签——2010年度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全球明日精英"、最年轻的"耶鲁世界学者",以及最年轻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众多年轻人将其视为偶像。但在他的人生规划中,工作  相似文献   

7.
邵龙宝 《世界哲学》2004,(3):103-104
自2000年以来,美国学术界展开了关于"最后的帝国"的讨论.该讨论针对的是美国一匡天下的政治现实,它涉及到的问题包括:在一个单极化的世界中,民主与法律这些力求体现程序正义的东西是否具有其适用界限?在相关的探讨中,罗马法及其对现代西方世界的影响成为关注中心.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任何一个政治朝代,很少有超过一千年以上的统治时间。中国的周朝,号称是一个极长的朝代,前后一共也不过八百多年;罗马帝国,在东西分裂以前,统一的时期,也不过五百年左右。但是,世界上的五大宗教——佛教、印度教、基督教、回教(伊斯兰教)、犹太教——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回教是最年轻的一个,到现在也已经一千多年;基督教则将近二千年;佛教、印度教和犹太教,都已超过两千年。世界上以亿万计的个人死去了,万千的家族灭绝了,万千的国家和民族衰亡了,独有宗教却能在各种激荡变乱中长存不坠。这个铁的事实,说明宗教是全人类的一个永恒的需要。这个需要是超国家、超民族、超时间和超空间的。宗教不但不是迷信,而且是人类的第二生命。地球上有人类一天,就有宗教一  相似文献   

9.
夏福英 《现代哲学》2017,(3):148-154
"和同"问题是中国哲学中一个重要命题,古代学者一般从自然观、政治观、伦理观方面来讨论"和同"问题,现代学者则从文化观方面来讨论。从自然观上说,世界最根本的特点是差异性,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和而不同"。因此,承认世界是万有不齐的差异性的和谐统一,是人们认识这个世界的基本原则。在政治上,君主应善于用"和而不同"的观点,吸取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以做出万全之策。在伦理观上,人们可以从"和同"观上来区别"君子"与"小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文化观方面,"和而不同"命题可以作为世界不同文明对话的基本原则。对待世界上各种不同文明与文化,人们应采用世界有识之士所共同倡导的"文明对话论",而非"文明冲突论"。  相似文献   

10.
现代国家是一种封闭的治理体系,"封闭性"乃其明显特征。理性主义政治哲学忽视乃至敌视"封闭性",故而我们只能回到政治现实主义,以"此时此地"的理论主张,找回对于国家"封闭性"的充分解释。在此解释的进路中,韦伯关于国家定义中的三个核心要素,即"至上性"、"疆域性"与"正当性"共同构成了对于国家"封闭性"的完整说明。"至上性"代表着国家在"法理意义上的封闭性","疆域性"代表着国家在"事实意义上的封闭性",而"正当性"则代表着现代政治对于国家的规范性要求。如果同时满足这三个要素,那么现代国家将变得"足够强大、足够统一、足够规范"。  相似文献   

11.
1998年,笔者因公三次访问美国,特别是其中10月份应美国新闻署的邀请,以国际访问者的身份对美国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参观访问。斑驳陆离、五光十色的美国文化、政治和宗教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移民的国家谈起美国,人们总有各式各样的联想。从风靡世界的NBA,到比尔·盖茨创建的微软帝国;从克林顿绯闻案到美国国会两党的“驴”、“象”之争;从美国公众对宗教的热诚到美国社会暴力、色情的泛滥。美国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国家?一下飞机,负责接待的美新署官员就给我做了一番美国的国情教育。她说:美国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是一个移民…  相似文献   

12.
《学海》2016,(5):170-177
在《帝制论》中,但丁构建了一个囊括一切人口、土地和民族的普世帝国,并将其权威直接诉诸上帝,赋予帝国和教会同等的地位。但丁的这一主张,进一步发展了中世纪晚期的"二元论"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不过,由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和但丁自身思想的限制,这一"二元论"主张不可避免地陷入诸多理论困境。首先,但丁虽然批判了教皇和教会,但他仍然高度认可它们的职权。其次,在但丁的基督教思想体系中,"永生的幸福"最终高于"尘世的幸福",精神权力具有相比于世俗权力的优先性。以上两点,为教会对帝国的干扰留下了巨大的空间。最后,但丁虽然把帝国的权威完全诉诸上帝,但上帝的意志又不可知,帝国的命运变得扑朔迷离。世俗政治即便独立于教会,但它无从建立自身的确定性。只有在现代政治哲学的革命浪潮中,世俗政治的自主性和确定性才能一步步实现。  相似文献   

13.
波普在政治观点上是一个自由主义者。自由主义是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潮,因而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思潮。现将他的国家学说介绍如下,供大家批判。波普认为,由柏拉图先提出而又被历来许多政治思想家视为根本的政治问题——“谁应当统治”,在政治哲学上造成了长期的混乱。因为这个问题一经提出,就不免作出如下一些回答:应当由最无私的人、或最明智的人、或最关心人民幸福的人、或优秀的种族、或公共  相似文献   

14.
走进美国     
美国是个美丽富饶的国家,如今是世界上的第一强国。美国人民有光荣的历史,美国也是西方世界信教人数比率最高的国家。本文赞扬了美国的美丽富饶,也慨叹美国犯罪率太高,而且越来越高,以致于国家无力承担监狱费用,只好求助于私营。不是有些人说。信了宗教道德就会高尚吗?看看这篇文章吧。我们相信,美国监狱里关的决不会都是仅占其人口百分之几的无神论者。问题出在社会和人那里,"上帝"有什么办法!  相似文献   

15.
《学海》2019,(1)
在近代早期的法国语境中,"民族"(nation)一词原本指涉多种义涵,但随着17-18世纪绝对主义国家的兴起,"多元"的意象逐渐被统摄为"一体"。在外部,同"异族"的区隔强化了法兰西民族的特殊性;在内部,对地方的整肃明确了民族之体的完备性。"法兰西民族"逐渐作为整全唯一的政治体概念,形塑近代外交与国际法中的主权国家话语。在其背后,"历史书写"追溯了民族身份的"同一性"记忆,"政治意愿"强化了外部御敌与内部团结的"统一性"意识。1789年的大革命继承了这种统一的"法兰西民族"叙事,议会论辩既阐发了"民族取代国王"的现代主权法则,又确立了人民之间"政治意愿"的合法性。"法兰西民族是一个"既是革命论辩的核心,也是政治生活的共识。它构成了此后民族主义的基础,不仅塑造了现代民族国家的修辞方式与话语结构,还影响到了20世纪的中国政治与社会。  相似文献   

16.
<正> 相应于中东和南亚的穆斯林世界,在东亚存在着一个儒家世界。正象穆斯林世界是由奥斯曼、萨德维和莫卧儿帝国统治一样,儒家世界是由中国支配,以朝鲜和日本作为外围地区的。这两个世界在基本方面是相似的:它们两个都是以耕作业为基础,都是内向的社会。它们的变化速度比较缓慢,内在结构都是从先前时代承续下来的。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儒家世界作为一个相当大的统一体的性质实际上不同于穆斯林世界。这是因为中国在各方面具有绝对优势——文化上、政治上和军事上。因此,中国本身具有一种内在的稳固性,这是任何穆斯林帝国所无法比拟的。与奥斯曼帝国的巴尔干半岛有各种派别的基督教,与莫卧儿帝  相似文献   

17.
现代文化和政治已经导致了全球帝国主义,即一种通过一个国家来创建一个无所不包的帝国的尝试。为了战胜这种全球帝国主义,需要从现代世界秩序转向一种后现代世界秩序,其中,以主权为基础的民族国家的无政府秩序将被全球民主所取代。怀特海式的重构的后现代主义为后现代政治的双重任务(抵抗全球帝国主义和建立全球民主)提供了各种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8.
新亚述是一个军国主义国家,战争和征服是亚述历史中最重要主线之一。通过征服,公元前934年之后亚述逐渐发展为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非的庞大帝国,国内原有的地域观念发生巨大变化,不仅制定行省,还出现了附属国和傀儡国。面对疆域辽阔的大帝国,面对各种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不同风俗和宗教,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大一统思想在实践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最大化。帝国统治往往意味着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文明世界重要地区的政治与精神霸权,所以为了对这样一个民族群体进行有效整合和管理,首先必须做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为帝国的统一制造思想舆论,为日后的统治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德性"是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早期日常政治生活中的高频词,也是拉丁史纂与文学的重大主题、罗马国民认同与国民教育的核心概念,以它为中心的一系列概念共同构成了罗马的政治伦理观念和政治价值体系.相比于其他对罗马政治文化的概括,"德性政治"这一范畴能够更好地揭示罗马共和国占据统治地位的贵族阶级借以对内宣示特权、罗马国家借以对外宣示霸权的意识形态及其心理—动力机制与社会—政治供给机制,它也是理解罗马历史上贵族竞争与贵族展示的锁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德性政治与它以之为原型的罗马德性政治在许多重要方面构成了有趣的对比,这种对比凸显了罗马德性政治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0.
蒋鹏 《现代哲学》2014,(3):66-73
本文试图以罗森(Stanly Rosen)对"金苹果"的解释——在银箔之下只是更多的银,并没有什么金苹果,在这里表面便是本质——为路标,通过对《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所呈现出的三个最重要、最直观的面相——帝国、僭政和虔敬——进行细致的分析,以展现这部史著的内核以及作者的教诲之所在。修昔底德以字字血泪般的热情,为消逝的海洋帝国铸就了一份"不可忘却的纪念"。而这份"不可忘却的纪念"也激励着后伯罗奔尼撒战争时代的无数雅典人,不管从言辞层面,还是从行动层面,去追求那一个远逝的"帝国残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