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相对于传统社会道德生活的陈陈相因,现代中华民族的道德生活展现出了全新的样态,而这主要是因为现代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现实基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体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为现代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铺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循着它们的演变就可以捕捉到现代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脉动。  相似文献   

2.
坚持和弘扬中国少数民族道德生活的优良方面,加强对本民族的认同,特别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这对于中国多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社会和谐与稳定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中国少数民族道德生活、民族认同之阐释 关于中国少数民族道德生活与民族认同问题的研究,首先应该探讨中国少数民族道德生活与民族认同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唐凯麟先生长期耕耘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史等研究领域,他主编的“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丛书是其积极推进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唐凯麟先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方法来审视、挖掘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著书立说,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且影响深远的学术成果,原创性地建立了与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相承接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理论和实践贡献了学术智慧。唐凯麟先生所取得的成就是他以敏锐的洞察力、扎实的理论功底与不屈不挠的毅力孜孜求索的结果,他不懈奋斗的经历与卓越的学术贡献对深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教益与启迪。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其中也包括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伦理文明。从新时代理论创新之辩证综合立场来看,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伦理文明,作为坚持和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体现,就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挖掘中华五千多年伦理文明宝库的同时,将中华民族的伟大伦理道德成果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价值体系之中,并自觉地在人类道德的总库中汲取优秀成果,即在坚持中华民族现代伦理文明的社会主义时代性和吸取现代性积极成果的同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伦理文明和社会主义道德中的中华民族性。  相似文献   

5.
正《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以不同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道德生活为载体,以民族道德传统的形成、发展、演变和弘扬为基本线索,揭示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发展的逻辑性、规律性,把握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积极的当代价值,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书共八卷,即:先秦卷、秦汉卷、  相似文献   

6.
中华大地上生息繁衍了众多少数民族,他们同汉民族一起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在历史的长河中,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中国的各个少数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民族优秀传统伦理道德和丰富的道德生活实践,他们是中华民族伦理精神和道德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道德传统、以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的伟大民族.道德生活是中华民族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现实表现,也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德性与学问     
中国古哲把“学问道德”、“道德文章”、“学术道德”视为一事,视为“做人”的“第一着”。主张“君子尊德性而道学问”。凡言诸学,均论及道德。西方也有“知识即道德”、“美德即知识”的历史传统。先师们的“知行合一”(做学问必与做人相结合)主张,细细思来,不能不说是抓住了做人之大道和为学之总纲。学伦理学的人,伦理学研究者一定要有道德,委实不下于科学家要有智力。伦理学研究一旦和人的道德生活相脱离,不仅使人们怀疑其科学性,而且将引起人们“实践精神” 的紊乱、伦理角色的“错位”和道德生活的“颠倒”。因此,从世界观(智慧)的角度,探究  相似文献   

9.
道德自身的发展存在着纵向继承和横向扩展两个方向,全球道德在其形成中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全面吸纳是人类道德文明沿着纵横两个方面发展的交汇结合。具有巨大魅力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全球道德的一个重要渊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具有全球意义的部分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文明建设与全球道德建设紧密相联的结合部,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内卷化"是人类学分析和解释社会文化现象的重要学术概念,文化"内卷化"是不同于文化"革命"和文化"进化"的一种变迁路径,它表征着文化变迁和发展的复杂性,显现了某一文化模式内部的复杂化和精细化的演变过程。当代中国乡村伦理所呈现出的"内卷化"图景,展示了乡村社会道德生活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精细性,连接着中国人道德生活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道德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理论界,正在对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进行反思,这是值得提倡的,它是智慧的觉醒。不过,应当值得指出的是,有些作者,仅仅满足于对传统道德的优劣品头论足,却无暇顾及或很少注意到传统道德与现代道德之间的关系,如传统道德对现代道德的影响程度,现代道德对传统道德有哪些扬弃,等等。 鉴此,我们在上海近五千市民中,进行了一次市民道德心理调查。其中包括“您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看法”一题。从调查的大量的数据材料分析中,我们初步了解了上海市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我们是这样提出问题的:您对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认为哪些可取,哪些应摒弃,哪些应作具体分析。数据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德生活实践,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道德文明的伦理文化主题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伦理文明和道德建设的不断探索与理论创新的成果总汇.它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以立足中国、放眼全球的开放视野,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发展的趋势和状况,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的新命题、新判断、新范畴和新观点,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的新发展及其所达到的新境界,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伦理文化做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正《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丛书以不同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道德生活为载体,以民族道德传统的形成、发展、演变和弘扬为基本线索,揭示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发展的逻辑性、规律性,把握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积极的当代价值,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丛书共分八卷:先秦卷、秦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卷、宋元卷、明清卷、近代卷、现代卷。《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八卷本)》:唐凯麟主编,王泽应、高恒天、邓名瑛、张怀承、彭定光、李培超、李彬著,东方出版中心2014年6月-2015年12月出版。  相似文献   

14.
在贯穿中国近代史始终的晚期民国时期,传统的家庭伦理,依然是中国乡村社会里千千万万农民家庭最基础的道德生活规范,对广大农民的家庭生活,依然发挥着重大而积极的良性作用.而这正是这一时期中华民族家庭道德生活向近代化转型的重要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源远流长,它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中国的特定自然环境、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所决定的.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深深植根在肥沃的“文化土壤”中.所谓“文化土壤”,一般是指文化产生发展的背景.……  相似文献   

16.
儒家伦理的民族特色与现代意义李春秋儒家伦理,是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土地上,在先秦时期形成、发展起来,以汉民族为主要载体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它既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伦理,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产生了伟大作用,对东方乃至人类文明...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开拓者之一,罗国杰教授在四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关注不断发展的社会道德生活,发表和出版了大量颇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为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以下四方面做了简要评介: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努力探索和建立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体系;二、坚持一元价值导向,致力于研究和完善集体主义道德理论;三、坚持批判继承、正确对待、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四、关注道德建设,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精神通史》是司马云杰继他的《大道哲学通书》之后,又一部研究中国最高精神的著作,旨在揭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精神特性与精神史的巨大潜能与力量,解决我国国民精神生活的问题,为中国社会进步与治理奠定思想基础。在这本书中,作者书写了中国古代圣贤明哲所发展出了横贯中华民族五千年到七千年的生命精神历程,融通了精神层面的大道本体,揭示了中华民族生命精神运动及其变化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作者还以其文化精神上的高度自觉,力图唤起中国人对维护国家民族文化生命精神的赓续绵延的自觉。  相似文献   

19.
吉宏忠 《中国宗教》2014,(10):47-49
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宗教不仅仅是信仰的载体,更是民族精神文化的凝聚。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而这些文化的精华,多融合于道教。无论在古代的"三教"中,还是在现代的"五大宗教"中,道教都堪称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和旗帜之一,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几千年来,道教的发展经历了鼎盛,也经历了衰落。特别是近代以来,道教与传统文化"同呼吸、共命运",承受了巨大的冲击。在欧风美雨甚至是全盘西化的影响下,传统的学问和道德都被质疑,甚至是被推翻。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孔子诞辰2550周年,正值世纪之交。我们隆重纪念这位世界文化名人,研究他的思想学说,尤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世纪之交,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既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又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明确地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看作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渊源所自。这就告诉我们: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尊重历史,必须把研究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承继其珍贵的遗产作为这一文化建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