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责任"作为设计美学所必须探讨的问题之一,在设计及人类生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社会生产的出速发展,设计几乎对于我们生活的所有方面都负有责任,然而很少有设计师能对此作出回应。设计师作为设计的主体,本身负有重要的、无法推卸的责任,这是一种为人类的、为真实的世界的社会性的责任,践行责任的设计师体现出一种崇高的美。  相似文献   

2.
基因增强作为一项具有颠覆性、试图改变人自身的现代生命技术,如果能够得到安全、合理的应用,将会极大地造福人类。但这项技术包含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也是空前巨大的,特别是目前它还不太成熟,贸然应用可能导致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即使今后基因增强技术成熟了,如何合理地应用它,也需要进行全面的价值反思,做出理智的价值评价,并在全社会达成基本的价值共识。为了促进基因增强技术的健康发展和合理应用,我们应该遵循人本原则、公正原则、知情同意原则、责任原则、国际合作原则等基本的价值原则,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对策,如进行分阶段、分类评估,成立伦理委员会,开展独立的伦理审查,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透明、有效的公众参与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当代高技术的发展使人与技术的关系发生了重要转折:技术的对象转向了生命和人本身,而人类对自然的干预也进一步深入到了它的基础层次。技术、经济与人的需求三者是相互纠缠的,一方面,技术与经济相互内生,科学知识被商品化、市场化;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是为了满足人类需求。后人类问题讨论的核心是问题是关于人的进化问题。后人类主义过于乐观,因此发展新技术需要一种审慎的和负责任的态度。应对高技术带来的复杂伦理问题,需要新的思路、新的行动原则,需要一种实践的伦理学。实践伦理强调情境和具体性,要求技术增强的研究与应用在人类普遍认同的伦理框架内有序发展,实行安全第一、差别发展、优先应用三大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4.
忧那思等人的新伦理究竟新在哪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应用伦理学的兴起 ,最近几十年来主要是在德语区 ,一种新的伦理学概念正在形成 ,这是一种奠立在责任原则之基础上的伦理学概念。这一责任伦理学概念一经提出 ,便不仅在专业领域内如哲学、神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而且还通过对日常语言的渗透 ,强烈地激发并推进了当代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探究 ,从而引起了广大公众的共鸣。因为责任原则应当说是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着的复杂课题的最适当最重要的一个原则 ,而责任伦理这一概念 ,又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当代社会在技术时代的巨大挑战面前所应有的一种精神需求与精神气质。一句话 ,责任伦…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在当代的迅速发展必然会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将促进人的闲暇,协助人类更加条理化、无危险地去工作,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促进社会自我治理变得更加智能。不过人工智能的发展必然会挑战既有的人类价值,促使人类去重新思考人类的基本属性与伦常关系。同时,智能化的技术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引起人们对于机器是否可控制的担忧。因此,关于人工智能,应该及早评定其发展利弊,确定其社会发展的价值原则,对新技术的发展行使人类应有的表决权。  相似文献   

6.
论主体道德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主体承担道德责任的原因、范围和限度,分析道德责任感的发展阶段和构成要素,增强主体道德责任感,能使人们尤其是人文学科工作者自觉地承担起对社会、他人和国家的道德责任,因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对主体道德责任问题进行初步的探析。作为社会主体的人,都负有这样或那样的道德责任。可以说,“每一个在道德上有价值的人,都要有所承担,不负任何责任的东西,不是人而是物。”①1.主体对自己行为负有一定道德责任的原因。对于这个问题,先哲们作了许多探讨,集大成者应首推康德,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体系中,责任占有非常重…  相似文献   

7.
《学海》2019,(6):5-9
社会空间是人类实践活动所创造、生产的,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真实和虚拟的场所。社会空间中存在着中心与边缘结构,中心与边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空间是生产力的实体要素,区域整合、生态空间的优化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社会空间思想,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风险社会的技术本质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技术时代,科学技术无孔不入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该如何认识当今社会?这是现代社会理论家和思想家们最关心的问题。由当代社会理论家和思想家贝克、吉登斯等提出的“风险社会”概念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典型特性。所谓“风险社会”是指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由人类实践所导致的全球性风险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阶段,在这样的社会里,各种全球性风险严重威胁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人类对于诸如核泄漏、生化武器、公共卫生事件、恐怖主义以及现代高新技术的盲目发展可能带…  相似文献   

9.
姚云 《道德与文明》2023,(2):143-152
人类已经遇到了严重的生态危机,承担生态责任势在必行。人类要承担生态责任,就需要确立承担生态责任所依据的原则,而其中生态责任分配正义原则的建构尤为重要,因为存在着生态责任主体的认定和环境正义问题。生态责任分配正义原则要具有可能性,应具备普遍必然性、自律和他律的统一性、公平性和普遍有效性。我们可以依据如下理论和现实确立它的内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相统一,所以人类应保护自然界;自然物具有生存权,应受到尊重;基于不同性质国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确定它们生态责任的大小。生态责任分配正义原则具体包括不伤害原则、不干涉原则、积极保护原则和合理补偿原则。  相似文献   

10.
1905年革命锻造了俄国知识阶层作为一个政治范畴的强烈自我意识,20世纪初俄国政治文化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冲突、沙皇俄国从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过渡的复杂历史境遇以及改革过程,使知识阶层对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政治立场产生犹疑摇摆与精神转向,并尝试通过现实策略或理论建构的政治实践超越"左"与"右"的二元对立、探索自由主义中间道路。知识阶层从政治-伦理构成俄国政治制度与政治行为的精神根基与道德体认出发,反对无批判地依循西方"政治的真理",洞见到抽象的普遍原则对于个体精神生活与社会道德责任的内在瓦解与摧毁。时至21世纪,对特定民族国家精神传统与"历史的真理"的回溯及当代性阐释,成为理解俄罗斯现代政治生活的必要思想进路。  相似文献   

11.
环境伦理学的三个理论焦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 :所争何事 ?在西方环境伦理学界 ,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核心问题是 :保护自然这一伦理义务的最终根据或基础究竟是什么 ?对这一问题的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回答是 :对他人的伦理义务。那么 ,为什么人只对人负有伦理义务呢 ?答曰 :人是惟一的目的存在物。到目前为止 ,康德的这一论证仍然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主要的理论基石。由于担心人类中心主义所理解的这种环境伦理不足以约束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 ,许多学者试图另辟蹊径 ,为人们提供一种更具“刚性”的伦理原则 ,用于指导人们调节人与自然…  相似文献   

12.
企业社会责任的诸方面内涵显现了和谐的特征,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重要伦理资源.同时,企业社会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共同价值目标,营造以社会责任为核心的和谐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企业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所倡导的伦理原则具有一致性.正确认识企业的社会责任,制定和完善有关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政策法规和实践机制以及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3.
言语交际是一种双边的或多边的言语行为,是社会能够成立和维持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能够起到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为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语言应用者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这就是语用原则。包括美国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于1967年提出的“合作原则”以及利奇(G.N.Leech)等人提出的“礼貌原则”。因此,实践语用原则,得体地运用语言,有利于提高语言交际的效度和创造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4.
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重大变化,总是不断地向我们提出重新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著述的任务,这包括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反思我们在学习方法、解读方法和研究态度上的问题,不断提高自我批判的能力。譬如,如何完整、准确、全面地理解经典作家的思想发展;他们对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考察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以及东西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对于我们今天概括时代特征、指导改革实践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怎样把对经典作家有关著述的系统把握与对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深刻分析及对现实问题的科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前人思维成果的批判,对于指导我们今天有关传统文化和外来哲学思潮的研究有着什么样的方法论意义;如何深化对实践活动本身的研究进而正确地理解并处理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把有关辩证法、认识论、思想史,逻辑学、历史观乃至价值问题,文化问题等方面的研究紧密联系起来,真正把握列宁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整块钢铁”的重要特征;如何自觉地以唯物史观中真理观与价值观统一的原则指导我们的研究进程(包括对经典作家有关论著的读解过程);等等。不言而喻,深化这些问题的研究,既可以给当前的改革实践以强有力的支持与推动,又可以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技术并非外在于人类社会,而是与人类社会协同进化的,因此创造技术的设计过程并不单纯是追求对自然的理性控制和实现技术的功能效率,人类的价值理念也应该内化于技术设计成果之中,即技术设计并非单纯的理性实践,也是伦理实践。然而,技术伦理实践的外在进路关注的是技术应用以及应用技术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解决方案是从技术外部的社会文化层面着眼,期望对技术的社会后果进行批判的考察并予以规范,这样的方案因其外在性而缺乏有效性。技术伦理需要走出这种外在进路,走出单纯的学科化的倾向,通过建构性技术评估和道德化设计等内在进路,真正实现技术设计的伦理介入。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但是,没有社会意识的参与、指导和调控,也就没有社会实践活动,而且社会意识对社会实践的指导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实践的正确指导作用,和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就必须加强社会意识的研究。由孟宪鹏副教授主编、海洋出版社最近出版的《社会意识百态观》,是迄今为止国内研究社会意识最为系统的一部专著。这部由导论和九章组成的著作,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如下四大部分:  相似文献   

17.
德国技术哲学的伦理转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世纪70年代中叶以来, 欧美哲学界存在着明显的技术哲学的伦理转向。国内技术哲学界所熟悉的北美技术哲学家米切姆 (Carl Mitcham)、芬伯格 (Andrew Feenberg)、邦格 (Mario Bunge) 以及德国技术哲学家拉普 (Friedrich Rapp) 等纷纷开始探讨高新技术发展的后果、技术的社会影响,追问什么是进步、技术发展的前景以及工程师的责任等问题。原因很明显: 一方面, 技术作为人类生活的决定力量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另一方面,“现代技术所带来的福音已经走向其反面,已经成为灾难”。(Jonas) 环境的恶化、工程中的风险、短期效应与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梳理了儒家思想关于个人健康责任的观点,并将其与西方政治哲学中自由主义、社群主义等流派对个人健康责任的观点进行比较,认为儒家思想既倡导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道德责任,同时个人对他人健康也有关爱与救助的责任,这对于深入思考个人在健康促进中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19.
对责任伦理的研究和实践能极大地促进伦理学的实践,进一步完善伦理学的建设。对责任伦理有多种理解,本文认为责任伦理要解决的问题主要不是主观意图的责任意识,而是指人们在履行伦理原则、规范的行为过程中对他人、对社会实际产生的效应。责任伦理的着眼点是伦理效应。只有从实际发生的伦理效应才能真实地判断伦理的责任是否到位。重视伦理原则、规范在实际应用中发生的伦理冲突,区分责任伦理的不同性质和类型,构建落实责任伦理的完整链条,是落实责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一旦脱离道德制约,技术就像脱缰的野马。以基因编辑为内核的道德增强技术引发智能哲学和生命哲学的大裂变。道德增强技术打断了道德的传统进化过程,是增强自然主义,也是增强实践唯物主义。以基因干预为基础的道德增强过程,是一个"超越自然"到"再自然化"的飞跃过程。基因编辑技术的自然过程与社会过程的矛盾运动反映了道德增强技术的本质。我们必须以辩证批判、历史批判和实践批判的实践唯物主义原则把握道德增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