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捷 《孔子研究》2015,(2):133-138
中江藤树是日本阳明学派的创始人,继承了阳明学的学理与传统。本文以"格物致知"为主线,简要分析中江关于人心的"中"与自然的一致性,道德规范与天道的一致性。指出中江结合日本的文化传统,对格物致知范畴做了改变,使它和致良知、慎独等融合起来,重伦理而轻物理,慎是心中由敬做主,独指唯一无二的良知。以太虚作为道德最高标准,功夫在致良知。中江构建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格物致知论,使得伦理规范在武士传统中更纯粹、更广泛。  相似文献   

2.
2011年10月19日——22日,由中华朱子学会、南昌大学江右哲学研究中心、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庐山白鹿洞书院管理委员会、九江学院联合主办的"哲学与时代:朱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庐山白鹿洞书院召开,来自日本、韩国、美国、德国、法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  相似文献   

3.
正尼山圣源书院位于山东省泗水县的尼山东麓,因靠近孔子诞生处"夫子洞"而得名。书院由海内外学界知名学者和社会贤达发起,于2008年10月创立,以弘扬儒家文化为主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人类文明进步为旨归,是一个开放的文化学术教育机构,是致力于文化复兴的天下公器。书院实行"民办公助,书院所有,独立运作,世代传承"的体制,以"弘道明德、博学笃行"为院训,发挥"学术论坛、培训基地、游学营地、研究重镇"的重要功能。尼山圣源书院荣誉院长为中国孔子基金会副  相似文献   

4.
书院是我国古代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教育机构,是千百年来传播文化、孕育思想的学术平台。据史料记载,江西书院曾有近千所,占中国古代书院总数三分之一,可见其散布广泛。而且江西书院始建时间早,历朝多且影响大,有名列古代中国四大书院之首奠定书院教育规章制度基础的白鹿洞书院,有首创学术自由争辩之"鹅湖之会"的鹅湖书院,有培育了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白鹭洲书院,还有陆九渊的象山书院……书院的发展必然促使其建筑的兴盛。书院建筑是书院文化的载体,与之相应的建筑美术装饰图案则是构成古代建筑艺术风格的重要元素。书院的建筑装饰作为书院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书院人文内涵的外在表现,不但能提升书院的文化底蕴,还能强化它的精神功能。江西书院在历史上的地位,首推白鹿洞书院。以白鹿洞书院为代表,希望能一窥江西书院建筑美术装饰的造型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天风》2020,(7)
正基督信仰自从入华后,就与中华文化产生了碰撞、交融,既有利玛窦等耶稣会士"珠联璧合"的美好佳话,也有"礼仪之争"的剧烈冲突。在中国先秦诸子中,墨翟颇有特色,他的学说在当时与儒家并称显学,虽然在秦汉后逐步衰微,但其思想却流传至今。现任深圳墨门书院副院长、厦门墨客书院院长,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饶宗颐国学院的黄蕉风博士,长期致力于耶稣与墨子的比较研究,让我们倾听他归信基督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6.
《原道》2015,(2)
3月28目,原道书院在北京成立。书院主办者是中国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陈明,在中国当代新儒家中素有"南蒋庆,北陈明"之说。其中的北陈明是《原道》创办人,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儒教研究中心主任。书院建于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常乐村,书院门上有陈明撰写的门联:"翠湖有雨吟洙泗,云过西山诵舞雩"。陈明介绍,"翠湖边,西山下,这是地望;洙泗、舞雩都是儒家符号。选择舞雩二字,一方面有对夫子‘吾与点'之境界的向往,表达的是我自己的个性气质;另一方面则是有对天之神圣性的信仰和崇敬,也可以说是对大陆儒学的宗教学话语范式的呼应吧。"李明辉是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研究员,也是新儒家代表人物牟宗三的弟子。其学术研究方向以儒家哲学、康德哲学和伦理学为主,著有《儒家与康德》《儒学与现代意识》《康德伦理学与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当代儒学之自我转化》等书。2014年12月,他受邀至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讲授"中西哲学中恶与原罪",期间接受了澎湃新闻的独家专访表达了对"大陆新儒家"说法的不认同。他指出,现在所谓的"大陆新儒家"是主要以蒋庆为中心,包括陈明在内的一小撮人的自我标榜。此外,他也不赞同"大陆新儒家"对心性儒学和政治儒学的区分。在他看来,心性儒学和政治儒学在儒家的传统里本来就无法划分开来。在原道书院成立当天举行了学术座谈会。与会学者纷纷发言回应李明辉关于大陆新儒学的批评。现将座谈会有关内容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包兆会 《天风》2014,(3):44-45
<正>陶行知(1891—1946),原名陶文濬,安徽歙县人,因信仰王阳明知行合一的道理,故改名为行知。中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毛泽东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称他为"万世师表"。陶行知受基督教方面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家庭和学校。陶行知父母都是基督徒。内地会在陶行知家乡设有耶稣堂,并附设崇一学堂。15岁时,其母在"崇一学堂"帮佣,陶行知经常到那儿帮母亲做事,被学校校长英国人唐进贤看中,免费让他入学读书。崇一学堂毕业后,1909年,陶行知考入美以美会在南京所办的汇文书院博习馆(即预科)。次年,汇文书院合并宏育书院更名金陵大学,他从汇文书院预科升入金陵大学文科,成为金陵大学首届文科学生。1914年,陶行知从金陵大学毕业。从崇一学堂到金陵大学,陶行知一读教会学校就是八年。陶行知在17岁左右,即崇一学堂毕业后开始认真思考基督教信仰问题,直至1912年年底在金陵大学读书期间决志信奉基督教。在金陵大学期间,陶行知任《金  相似文献   

8.
英华书院     
严锡禹 《天风》2018,(6):24-24
创办英华书院(The AngloChinese College at Malacca)的想法最先由马礼逊于1812年提出,他说:"要在马六甲建立一所学校,来培养海外传教士。"设立书院的目的在于以中文为媒介,促进中英文化交流。米怜成为马礼逊理想的落实者,他的想法与马礼逊完全一致,在向董事会报告此事时,他特别指出,书院不是一个传教机构,而是一所进修中文、了解中国文学的学校。  相似文献   

9.
英华书院     
严锡禹 《天风》2018,(11):21-21
<正>在介绍马礼逊的圣经翻译和中国牧师何进善时,我们都提到过英华书院。今天我们就专门介绍一下这所学校。早在1812年,马礼逊就希望创建一所传教学校,他说:"要在马六甲建立一所学校,来培养海外传教士。"通过米怜的辛勤工作,马礼逊的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1815年10月,马礼逊和米怜着手为英华书院筹款,他们向英国教会写了一封公开信,介绍在马六甲建立英华书院的计划。  相似文献   

10.
《原道》2015,(4)
中国古代道统的传承绵绵不绝,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传统书院。传道、弘道、讲道、明道、修道,这就是现代书院要传承的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历代经学通过学统传承担当重建道统的任务,儒家道统与教统的关系是在儒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道统"是"教统"价值之源和指导思想,"教统"是"道统"落实的基本途径。"教统"主要是通过书院讲学,进行社会教化来实现的。在今天书院传统与未来发展问题上,最重要的是怎么从道统的高度,从学统的深度,从教统的广度来传承传统书院的基本精神,发挥书院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1.
在古代日本,本土神道与外来佛教扮演了一对"自我"与"他者"的角色:当神佛遭遇之初,后者以"他者"之普遍性包摄"自我"之特殊性的形式将日本人对神的崇拜纳入对佛的信仰当中;而由此产生的文化压抑和原乡迷失,又推动前者以强调特殊之"自我"有别于普遍之"他者"的方式摆脱对后者的依附。由此实现的神佛关系逆转不止具有维护自身文化传统的积极意义,更内含了一种以"自我"包摄一切"他者",即民族中心主义的极端化倾向。  相似文献   

12.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启蒙运动的缔造者,是日本资本主义文化的先驱者,也是一位日本近代的军国主义理论家,他的名字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他一生著述颇多,从其著作中可以看出其对"儒学"思想的排斥,以及对西方近代思想的汲取。福泽谕吉还提出"脱亚论",日本学者丸山真男一针见血地指出福泽谕吉的"脱亚",实际上就是"脱儒"。福泽谕吉提倡以欧美为目标改造日本社会;排斥"儒学",提倡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其思想的实质,就是想汲取西方近代文明之精华,谋求日本之独立,发展日本之文明,使日本尽快强大。福泽谕吉继而站在了"国权主义"立场上,拥护"天皇制度",积极地为日本的侵略扩张政策大造舆论,极力倡导"脱亚入欧"论,为日本的军国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成为了历史的罪人。  相似文献   

13.
《大众心理学》2020,(3):F0004-F0004
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源于1805年的正谊书院,始创于1907年,时名"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故苏州人称其为"双百书院,百年一中"。现为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四星级学校。学校以"正谊明道"为校训,以学习、研究和实践叶圣陶教育思想为办学特色,坚持"为和谐发展而教育"的办学理念,秉承"自加压力,自主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实现"为人生而教育"的办学境界和教育情怀千年紫藤下走出了叶圣陶、顾颉刚、王伯祥等一大批文化英杰和33位两院院士。  相似文献   

14.
广西位于我国华南地区,具有非常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优秀的瑶族文化,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文化载体就是瑶族民居。秀水状元村民居的建筑文化是瑶族建筑历史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历史遗存,受汉族和瑶族的相互作用,成了汉瑶结合的建筑架构。在秀水状元村中有着我国最大的有"天然博物馆"之称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它作为文化的载体流传至今。秀水村受科举考试的影响,崇尚读书入仕。秀水村始祖毛衷在贺州市担任刺史期间就特别重视教育,他官满卸任后在秀水定居时,把读书入仕作为家训传承后代,因此,历史上著名的鳌山石窟寺书院、山上书院等四所书院都无不散发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9月4~6日,由朱子学会、厦门大学国学院、韩国栗谷学会等机构联合主办的"百年东亚朱子学学术研讨会"在厦门筼筜书院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日本关西大学、台湾大学等学术机构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就中国朱子学、韩国朱子学与日本朱子学的相关问题展开了积极深入的学术讨论。在中国朱子学研究方面,朱杰人教授介绍了《朱子语类》合刊本编修的缘由、古写本的文献价值以及合刊本的编修计划。朱汉民还重点讨论了宋儒"义理之学"的再诠释问题,认为宋儒义理之学一  相似文献   

16.
日本著名哲学家中江兆民,早年留学法国,学养厚重,著述译著多部,人称"东方卢梭"。1901年,他54岁时被检出患了咽头癌,医生判断最多只能活"一年半"。他在"只要有一口气,就一定有事可做,也可过得愉快"的信念支持下,开始最后两部著作的写作。他最终没有活过"一年半",但气管被割开,"枯瘦得像仙鹤一样"的他,却以超常的毅力,完成了日本学术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一年有半》《读一年有半》。他在重病期间写的名诗《跌倒时也要笑》,也在日本不胫而走,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从乡村振兴背景出发,概述了书院的发展历程以及传统书院现存的问题,从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元素等方面分析了高步书屋对侗族传统建筑的传承与创新,以推进乡村书院转型,使其满足现代社会需求,打造全新的书院文化。  相似文献   

18.
老茧作证     
1904年,原一平出生于日本长野县。23岁时,他离开长野县到东京谋生。30岁时,他步入明治保险公司,成为一名"见习业务员"。1936年,大家对年仅32岁的原一平刮目相看了,因为他创下了全日本同行业销售业绩的第一名。36岁时,他被誉为日本的推销之神,成为全日本人寿保险推  相似文献   

19.
正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是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三位获得者之一。他的获奖在日本国内引起了极大震撼。因为与以往的诺贝尔奖获者相比,田中的经历非常平凡。他没有高学历,之前只是一家公司的小职员。在获奖之前,低调、羞涩、不善言辞的田中在日本学术界默默无闻。他的获奖历程,被日本媒体称为"小职员的奇迹"。田中于1959年出生在日本  相似文献   

20.
村上隆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东京,受过长达十一年的日本传统艺术教育,是日本当代艺术家中备受关注的一位。他的艺术是结合了日本历史文化与卡通风格艺术的产物,使原本稳重优雅的传统印象变得年轻而充满活力,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他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将艺术发展到了流行文化和多媒体等各个领域,以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把"超扁平艺术"推向了世界艺术的舞台。他的作品无论是二十出头的叛逆小孩还是七老八十的老人们都非常喜欢。他是我们年轻一代的偶像,是我们行动的榜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