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一座宁玛派的尼姑寺德吉卓玛在藏传佛教寺庙中,有一座全称为“阿琼南宗三丹琼培林”,又名“阿琼南宗尼姑寺”的宁玛派尼姑寺。它位于今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坎布拉乡境内,地处风景秀丽的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堪称“坎布拉十八宗”之一的“阿琼南宗”山脚下。该寺...  相似文献   

2.
在94年第五届五台山国际旅游月期间,最具圣地观光特色的莫过于水陆大法会;而在水陆大法会上,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由五台山数百名比丘尼组成的尼众队列。来自滚滚红尘中的红男绿女们往日里于街市上偶尔遇着一二尼姑,已觉好奇新鲜,如今看到如此庞大的尼众阵容,直惊得目瞪口呆。许多人以为出家者大都是一些孤苦无靠的人生失意者,可眼前的数百名尼众,眉清目秀,容貌端庄,神态安祥,威仪济济,一见之下,让人顿生敬信之感,全然没有一点人们心目中想象的凄凉形象。如此的反差使人们在茶余饭后,街头巷尾说尼姑,谈尼姑,一时间,五台山的尼姑成为旅游月期间火爆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3.
在信奉藏传佛教的藏族群众中,出家为尼的妇女数量不少,尼姑寺比比皆是,西藏如此,其他藏区也一样。在安多藏区,颇具影响且建筑规模较大的有信奉宁玛派教义的旦麻尼姑寺、尖扎县的南宗寺、拉卜楞的尼姑寺等。 佛教中有很多菩萨是女性,还有不少修行得道的大成就者——空行母。空行佛母化身在人间,那就是女活佛。藏传佛教中有一定数量的女活佛,一些女活佛主持着由男僧组成的寺院,男僧对她们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因为她们德行极高,受到信徒们普遍的虔诚尊奉。在这一点上,藏传佛教打破了世俗的男尊女卑陈旧观念,倡导了男女平等的进步思想。 藏…  相似文献   

4.
国内动态     
“尼姑”行骗 警察识破4月16日,两名“化缘”行骗的假尼姑被福建莆田市公安边防支队江口边防派出所民警当场识穿,并被予以警告的治安处罚。当天上午,江口边防派出所民警发现两名尼姑打扮的妇女正在派出所门前向一老人“化缘”。凭着职业敏感,边防民警感觉其间有诈,遂上前对她们进行盘查。果然,自称山西宗教协会会员的她们谈起宗教知识却吱吱唔唔,答非所问。经过搜查,民警们还从她们包里找到了伪造的“化缘证”、“山西宗教协会会员证”等物。经审查得知,该两名妇女来自山西太原,原本想到南方沿海地区打工,后来听说莆田人很迷信,便买来尼姑服…  相似文献   

5.
访尼掠影     
建设中的尼泊尔蓝毗尼中华寺中美尼姑交谈尼泊尔加德满都斯瓦扬布佛塔文殊舞中华寺长廊内顶访尼掠影@庞军...  相似文献   

6.
杨峻 《佛教文化》1997,(3):23-23
前天深入清远市暴雨灾区采访时,记者惊闻一个不幸的消息:享有“岭南三大古刹之一”美誉的飞来禅寺,前天中午在一场泥石流汹涌倾泻之后成为一片废墟,与此同时,看守寺庙的九个和尚、尼姑及一名景区职工不幸失踪。飞来令初建于南北朝的梁代(公元52O年),后经宋、元、清三代扩建,迄今已有140O多年历史,现属于广东省著名的飞来陕(又称飞霞)风景名胜区景点之一,每年游客达Ic多万人次。据寺庙的一批幸存者反映,这里前天凌晨2时就下起倾盆大雨,上午9时寺庙内已经积水,一些和尚、尼姑赶紧扫水、搬物,没想到雨越下越大,寺庙背后的…  相似文献   

7.
苍姑寺是拉萨历史最久远、规模最大的一座尼姑寺。据说它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有着一段渊源。公元7世纪时,松赞于布为了扩大吐蕃王朝的势力,在拉萨河畔建造了拉萨城,但是河水年年泛滥,威胁到南城的大片房屋甚至大昭寺。于是,松赞干布在河堤附近挖了一个土洞,在洞里修?..  相似文献   

8.
佛国一瞥     
缅甸堪称佛国,每到一处,僧侣接踵,塔寺林立。有硕大的巨塔,有错落有致的群塔。寺院的造型、建筑工艺也各显浑厚、典雅和宏伟堂皇。据该国有关资料介绍:全国有僧人25万多,每1000人中有7个僧人。就是小小的南坎县城,我们也时不时碰上三三两两披着杏黄色袈裟的和尚、尼姑。然而,他们拜佛不烧香,多以鲜花作供。  相似文献   

9.
康营成汤庙是晋东南地区的一个乡村大庙,由以祈雨为主的小庙发展而来,它接纳儒释道三教以及本地民间信仰中的诸路神灵,形成一个以祭祀成汤为主兼祀三教诸神的大庙。明清至民国时期成汤庙先后由道士、僧人、尼姑住持,其实际管理者是以社首为主的村社组织。成汤庙是乡村公共事务、文化教育娱乐中心,其社会公共职能持续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乡村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91,(9)
僧尼民间半,寺塔遍天下这是泰国社会的一个明显的特征。漫步在泰国的首都曼谷市,到处都可以见到身穿黄色袈裟、偏袒右肩的僧人及穿白色袈裟的尼姑,他们与其他行人一样,去挤汽车,进商店、打自动电话。在一家公园内,我见到有两名僧人坐在长椅上,安闲自得地坐着。一些僧人手上戴着手表,秀郎眼镜,并随身携带着照相机,更增添了文明都市中佛教徒的现代气息。他们还平易近人地用英语与我们对话,过去我们心目中对佛教的神秘感随之消散。  相似文献   

11.
碧蓝碧蓝的西流湖边,有座翠绿的秀峰山,山腰有一座秀丽的尼姑庵,庵里有一个年轻尼姑,不仅像仙女一样美丽,说话的声音也像唱歌一样悦耳,而且举止文雅,性格温柔,真是人见人爱。大家都亲热地称她秀姑。秀姑的美丽端庄传到县太爷耳朵里后,县太爷悄悄到庵堂附近等了一天,偷偷摸摸瞧了秀姑一会儿,此后县太爷就像着了魔中了邪似的,一心要把秀姑娶为妻室。  相似文献   

12.
宗教服饰     
宗教服饰,广义而言,是指公共、家庭和个人祭祀活动中穿着的范围广范的服装和饰物徽记。它们包括自东正教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装饰华丽的圣餐礼服,以及原始社会人们的纹身、刺身和人体彩绘。某些类型的宗教服装可用于区分一宗教集团内部的祭司阶层和一般成员,亦可用于表示祭司集团的阶级和地位。某些宗教集团要求其神职人员(祭司、和尚、修女、道士、尼姑等)在所有的时间均穿着相应的宗教服装,而其他一些宗教团体仅要求在祭祀活动中穿着。在诸如犹太教、伊斯兰教这样的神权社会中,宗教法规决定其成员是否可穿着某些服  相似文献   

13.
一般人皆以为佛教弃乐求苦。例如一说到某位僧人吃肉饮酒,就觉得大不该,一听说有僧人近女色,更不得了,这是对具体的佛教徒而言;对整个佛教而论的,如电影《少林寺》拿僧人吃猪肉一事对佛教教义取笑,又如许多观众见到电影《少林寺》及《木棉袈裟》中的爱情悲剧而诅咒佛教的不近人情;既对个人又对整个佛教而论的,如近几年来,在党的宗教政策落实以后,有一些青少年出家到寺庙,许多人因此发出疑问:现在当和尚准不准结婚?这么可惜,为何抛弃天伦之乐,去当和尚,作尼姑?好端端的有福不享,要去过那清苦的生  相似文献   

14.
(天亚社@汉城讯)南韩最大的佛教宗派与天主教会于8月25日首次透过运动建立友谊.韩国天主教主教团秘书长金宗秀神父向双方一百六十人表示,这是一次渴望已久的机会.由主教团及曹溪宗合办的运动日,有六位神父修女、七位佛教僧人尼姑及两组织的员工在滂沱大雨下比赛,项目包括足球、排球、篮球、拔河及接力赛跑.金神父说:`天主教徒及佛教徒一向关系良好,但仍需要举办聚会以加深友谊'.关于有基督徒破坏佛像及传说中的朝鲜立国人檀君塑像一事,金神父代表基督徒向佛教徒致歉.曹溪宗秘书长圆泽法师希望透过运动日等活动,继续促进天主教、佛教及其他…  相似文献   

15.
读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信手翻出一首尼诗,吟咏之余,沉得有些禅趣,至今仍然记忆犹新。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说:“奇文兴颀赏,疑义相与析”。现就事采,与大家共同颀赏,或许会有更多的收获。诗曰:“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本诗的作者是位尼姑,可惜没有留下法名。为了叙述方便,姑且叫她梅尼,因为这是一首借梅悟道的禅诗。关于梅尼生活的年代,有人说是唐代。有人说宋代,我估计是在唐宋之际。唐末宋初,群雄俱起,天下大乱。朝李暮梁,人民生活极不安宁。人们纷纷出家,遁入空门,…  相似文献   

16.
缘起向佛     
在我迅疾成长的重要年代里,佛教对我的全部教育就是被千万只脚踏烂的寺门。因为是“四旧”’,该烧的都烧了,尼姑、和尚都还了低,我从成人口中知道的佛事,断断续续,就这些。我对宗教一直抱着审慎的态度,那就是既想知道“那是什么”,又唯恐深受毒害。终于有一天好奇心占居了头脑的主导地位,一个人悄悄地跑到了天主教堂。望到那个哥特式的尖顶,我的心被肃穆和神秘笼罩了,在八十年代初期,教堂里白发尚多于黑发。琴声响了,苍老的声音唱起来:“主啊,我今天,我今来就主。”那些花白,或者白发苍苍的头颅使我感到来此的错误,似乎觉…  相似文献   

17.
一指禅     
一指禅,是天龙禅师启悟俱胝和尚始用的一种法门。《景德传灯录》卷11《天龙和尚法嗣》条下云: 当婺州金华山(今浙江省金华县境)俱胝和尚初住庵时,有一位名叫实际的居姑来到庵中。这位尼姑戴着笠子,执着锡杖,绕师三匝,云:“道得即拈下笠子。”三问,师皆无对。尼便去。师日:“日势稍晚,且留一宿。”尼曰:“道得即宿。”师又无对。尼去后,师叹日:“我虽处丈夫之形,而无丈夫之气。”拟弃庵往诸方参寻。其夜山神告曰:“不须离此山,将有大菩萨来,为和尚说法。”  相似文献   

18.
《存在与时间》主要是对此在伦理生活的描述。关于此在,海德格尔持的观点是完善论,确切地说,此在所要完善的是本真的自己。然而,此在的本真状态首先和通常是受物和常人遮蔽的。畏则具有揭示(还原)功能,在畏中,死亡的逆意向性构成了本真的此在,使此在得以认识到本真的自己。对于此在来说,这是被动发生的还原。但这只是认知上的还原。第二重还原是采取行动向本真自我的引回(还原)。但基于此在的本质规定性以及此在对存在的归属关系,此在的最终完善是无法达成的,但它可以朝向最终的完善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9.
乡村的黄昏     
正久在城市里混迹,心无处安顿。偶尔的回乡,与自己相约在春天午后的傍晚,在日落,在墟里烟吹处。我认定,黄昏的正宗在乡村。坐在黄昏边上,看夕阳一点一点潜沉在山的逶迤之处,带着无比的静穆。我与夕阳对视,夕阳把红红的余晖洒在我端坐的松树林间,也染红了我的思想,虽然近乎郁郁寡欢,英雄困顿,美人迟暮也罢,都是一种情绪。此刻,我就坐在夕阳边上,坐在松涛中间,远处的田埂里,  相似文献   

20.
使者     
司布真  李肇琳 《天风》1994,(2):19-19
我的主啊,求你使我成为你的使者。在憎恨之处,撒下仁爱;在伤痕之处,撒下宽恕;在怀疑之处,撇下信心;在幽暗之处,撒下光明;在绝望之处,撒下希望。使我少求别人的关怀,而成为别人的慰藉;使我少求别人的爱,而付出真爱。在舍去之时,我们就真正得着;在赦免之时,我们就必蒙赦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