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主要探讨了赵朴初居士在“人间佛教”思想和实践方面的贡献,其贡献表现在打通了“人间佛教”的理论和实践、传承和创新、戒杀与杀魔等;“人间佛教”思想还将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陈星桥 《法音》2003,(11):35-37
十一、居士与养生对于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无条件或不愿意出家,但并不影响他信仰佛教。从信仰佛教和修行来说,也不一定非要出家,完全可以做佛教的在家信徒,也就是做居士。佛教所谓居士,特指受持三归戒(终身归依佛、法、僧三宝)或居士五戒、居士菩萨戒的在家信徒或居家修道之士。自古以来,居士就有良好的养生传统。佛教初传入时本与各地民间传统信仰相混杂,只有“斋戒”是其特点。公元66年汉明帝赐楚王英诏说他“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所说洁斋三月,后世名为三长斋月。《杂阿含经》卷40、《大毗婆娑论》卷41、《大智度论》卷13…  相似文献   

3.
自近代佛学大师杨仁山、欧阳竟无复兴佛教以来,“居士佛教”亦随之自觉的兴起.本文意在探讨《法华经》教义对居士佛教的启示,检视当代居士佛教的成就,并对在家居士之住持佛教的合法性及其相对于出家僧众的地位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4.
“居士”一词是中国人用语,本出《礼记·玉藻》,《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中记载了齐东海居士狂、华仕兄弟二人不臣天子,不友诸侯之事(梁启超著《孟子浅解》),该词原指居家有德才、不求仕宦、游心道艺的人,其义与处士、隐士之义相当。佛教传进中国,“居士”被佛教摄入,作为“居家有道之士”的解释。据经典记载,最早的佛弟子并不是出家众,而是两位居士。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觉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而成佛后,第一个七日内住在禅定之中,享受着深广的解脱之乐。佛出定之后,要到村落中去。这时有五百名北印度商客路过此地,牛、车忽然翻倒在地,众人怖…  相似文献   

5.
拜读去年《法音》第九期《英伦归来话佛教》一文后,心潮澎湃,难以平静,因为它给了我们当代学佛的人许多教益和启迪。末学想从居士的视角,谈谈当今居士学佛的一些问题,和在改革开放、香港回归、“十五大”胜利召开的形势下,我们这些在家学佛的居士应该做些什么、怎样...  相似文献   

6.
《法音》1986,(1)
本刊讯由上海市佛教协会主办的综合性佛教刊物《觉海》创刊号已经出版。本期内容除有“应慈老法师圆寂二十周年纪念专辑”,刊登赵朴初居士题词,真禅法师、游有维居士等纪念文稿外,还设有“教理研究”,“修持浅谈”、“法海拾趣”、“广结善缘”、“四众论坛”、“护生画选”、“佛教文摘”、“学僧园地”、“见闻觉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佛教复兴之父”杨仁山居士,“奋起末法苍茫、宗风歇绝之会,以身任道,论师、法将、藏主、经坊,四事勇兼,毕生不倦,精诚旁薄。”(沈曾植《杨仁山居士塔铭》)居士起晚清中国佛教之衰,肇现代中国佛教之兴,其于中国佛教之大贡献,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然而,对于杨仁山居士创办金陵刻经处兴复中国佛教之前的“序分缘起”,我们却知之甚少。仅有的一些文献资料只有引起我们更多的疑情──造就一代大师的一方水土的本地风光到底如何?徜徉在花木扶疏的金陵刻经处内、深柳堂前、杨仁山墓塔下,我们时时涌动着拂之不去的愿望:去杨…  相似文献   

8.
说魔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魔”这个字或词是大家十分熟悉的,比如“你着魔了”、“魔鬼”、“魔法”、“魔爪”、“魔术”、“魔力”、“魔怔”、“魔方”等等。从魔的词意说也很清楚,一指能迷惑人,害人性命的鬼怪;一指某种神秘的、奇异的或者超人的力量或幻术。不难知道,魔这一语词是中国人常用的习惯用语,在汉语中被广泛使用。然而,它却是一个外来语,一个纯属佛教的词。“魔”,是梵文Mara的音译“魔罗”的略称。佛教传入我国以前,在中国的古文书中并没有“魔”这个字。正如唐人玄应所著《一切经音义》所云:“魔,莫何反,书无此字。”  相似文献   

9.
何绵山 《法音》2006,(9):54-63
台湾解严后佛教的兴盛与居士团体的勃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现将其居士团体的勃兴具体情况陈述如下。(一)居士团体的兴起。台湾解严前最主要的居士团体是“中华佛教居士会”,创办者李謇居士,河北顺义人,出生于1908年,1998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去世,他曾任国民党中央警官学校校长等职,1963年皈依印顺法师,主理“中华佛教居士会”达18年之久。“中华佛教居士会”成立于1968年1月5日,至1978年9月才于台中市成立台湾省分会。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华佛教居士会”实际上是由国民党掌控的两大佛教团体之一(另一个为“中国佛教会”),一开始就有着浓郁…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87年第二期教学园地载有《打开人生奥秘之门》一文,系中国佛学院学生和贾题韬居士的一席对话,文中谈到四个问题,贾居士谈到第二个问题时说:“佛教是无神论,这是佛教在各宗教中独具的特色。其它宗教都有一个共同之点,认为有一至高无上的神掌握着人的命运,甚至连宇宙万物都是由神创造的。……佛教否认独一无二、绝对至上掌握人的命运的神。……”冈此有些读者问我“佛教是无神论还是有神论?”希望我在教言教,再来谈一下。  相似文献   

11.
地藏菩萨赞     
主持寄语本期发表的佛歌是东北师大音乐系副教授王日昌先生谱写的。王先生近年来在大学校园内举办过多次题为《静、远、肃穆、平和之声》、《梵呗佛曲飘香来》、《善美情操和雅音》的“佛教音乐赏析”讲座 ,并创作了多首佛歌 ,是一个弘扬佛教音乐的有心人。我们为有这样的专业人士关心佛教音乐的弘扬感到高兴。诚然 ,专业音乐工作者并不就等于佛教音乐的专家 ,由于因缘所限在我国佛教音乐的发展成熟还有待大家努力去探讨。现在有志于此的居士、群众日渐多了 ,又有如王先生这样的专业人士参加 ,我们相信佛教音乐一定会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地…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92,(1)
上海市青年学佛组成立至今将近三年了。在市宗教局和市佛协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988年11月,上海市青年学佛组在沉香阁应慈法师纪念堂正式成立。系统地学习了顾兴根居士讲授的《佛法概论》和《唯识三十颂》、倪维泉居士讲授的“佛教与生命科学”、孙华居士讲授的“修持的原  相似文献   

13.
前几年,先后读过张培锋教授的《宋代士大夫佛学与文学》、《宋诗与禅》等著作,其材料的丰富、考证的详密以及其中反映出的严谨踏实的学风,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近,又高兴地读到他的新著《居士传校注》(中华书局"中国佛教典籍选刊"之一,以下简称《校注》)一书。该书作为一部扎实的基础研究著作,为中国居士佛教研究勘定了重要的文献资料,为今后进一步推进对中国居士佛教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居士传》,五十六卷,清乾隆四十年(1775),彭绍升(法名"彭际清")述。《居士传》是一部专门记述汉地佛教的世俗信仰,即居士的生平事迹,亦主要是他们的佛教活动的传记,也是清代以前同类题材的一部集  相似文献   

14.
“居士佛教”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末在北京大学召开的“佛教文化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何劲松副研究员宣读了一篇论文,提出中国佛教应走居士化道路,引起与会者的关注。当时笔者对其“居士佛教”的提法颇觉可疑,对其“佛教居士化是佛教立足现代社会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先就“居士”、“居士佛教”概念,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予以分析、定义,并指出它们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内涵。本文认为,居士佛教的源头可以上溯到原始佛教时期,但作为一种思想文化潮流,则出现于大乘佛教时期。居士佛教曾在印度佛教发展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但它的全面繁荣则在中国。大乘居士佛教可归结为菩萨、菩萨精神、菩萨修行三个方面,体现更高意义上的平等观念,从而有可能将佛陀的理想化为民众的自觉实践。中国古代的社会特点和人文背景提供了大乘居士佛教繁荣的基本条件,而各类居士的护法活动、物质供施、参禅求道、学术参与等构成了中国居士佛教的主要内容。文章认为,以知识阶层为核心的上层居士佛教在三个方面曾作出积极贡献:①哲学思辨方面,不仅促进了佛教义理的传播发展,而且还推进了世俗哲学思辨水平的提高;②具有从理性精神层面认识佛教义理的功能,以表达积极进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意义;③在佛教中国化的全部过程中,曾起过十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这里所说的“佛教民间慈善活动”,特指佛教居士自发组织的慈善活动。这些活动,一般是由某个“念佛小组”成员自发自愿开展的,既有成员间的互利互助,也有社区内的扶贫济困。在上海,佛教居士中有不少自发组织的“念佛小组”。他们多数是因为年老体弱、交通不便等原因,难以经常参加寺院佛事活动,于是大家相约在某个信徒家里,几个人、几十个人一起诵经拜佛,有时也会请有关法师、居士来讲经说法,开展  相似文献   

17.
西学东渐以及清季佛教式微等内外因缘 ,促使广大佛教徒共同发起、推行轰轰烈烈的近现代佛教改革运动———大办佛教教育 ,发行刊物 ,流通经籍 ,创办慈善事业等等。在这场运动中 ,南京金陵刻经处、北京三时学会等南北有巨大影响的居士群体遥相呼应 ,始终和教内主流一起站在佛教改革的潮头 ,为佛教的伟大复兴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著名的佛教学者、教育家周叔迦居士就是这居士群体中的一员。今年是周老的百年诞辰 ,因此 ,特请周老的僧俗学生传印法师、苏晋仁、方立天教授等撰文 ,另有净慧法师于箧中找得周老本人尚未发表的论文《无情有佛性》供本刊一同刊发 ,以纪念周老对近现代佛教的贡献。同时 ,也愿此佛教改革精神永远发扬光大 ,照人前行  相似文献   

18.
佛教与社会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默雷 《法音》1998,(11)
由台湾中华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和台湾现代佛教学会联合举办的“佛教与社会关怀学术研讨会”,其论文集由前者在1996年1月结集出版。我们曾以《佛教思想与生态哲学》为题,摘编了其中《环境保护之范型转移过程中佛教思想的角色》、《从“境解脱”到“心解脱”》、《心...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佛教在民族资本主义勃兴的过程中获得发展机遇,佛教的开放性与流动性在城市空间中得以发挥,形成了与城市经济、生活、文化相融合的城市佛教。城市佛教团体在民族实业家加入信仰者队伍之后,产生了近代意义上的“居士佛教”,城市居士群体成为复兴佛教的中坚力量。大乘佛教伦理观为商业人士开展入世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持。另一方面,商业发展对佛教的神圣性也有所侵蚀。城市佛教寺院热衷于举办经忏佛事,产生了佛教俗化的危机;居士团体的兴盛改变了传统僧俗关系中的权力模式,出现“俗尊僧卑”的现象,也考验着佛教主体“僧众”的权威。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 2000年11月28日,福建省福鼎市佛教居士林召开第三届代表会议,来自福鼎市及所属6个乡镇分林的42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罗一鸣居士主持。与会代表听取了张庆度居士所作的《福鼎市佛教居士林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T《福鼎市佛教居士林章程》和会议决议,选举产生了福鼎市佛教居士林第三届理事会和新一届领导成员,张庆庚居士当选为林长、彭玉娇居士(女)、罗一呜居士、项秀萍居士(女)为副林长,罗一鸣居士兼秘书长。礼请界诠、界让、贤志、世敏、世敬法师为导师,新加坡李本源居士为名誉林长。 福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